胡长青
目的:分析眼外伤患者伤情,探讨眼外伤的手术护理程序.方法:就982例眼外伤患者予以眼科体检,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伤情,对外伤性质进行分类;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围术期护理,建立眼外伤围术期护理程序,评估护理绩效.结果:眼外伤患者以男性中青年为主,常发生于工厂及公共场所,单限受伤者居多;机械性眼外伤占绝大多数,其中多为锐器伤;治疗及护理后视力恢复到0.3以上者达779例(79.33%),无光感者降至101例(10.29%),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值分别小于0.01及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围术期护理是眼外伤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虞玲;张淑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Ⅱ期B、Ⅲ期在根治改良Ⅱ基础上胸大肌、胸小肌进一步改良方法(本文称乳腺癌根治改良Ⅲ)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普外科对收治的Ⅱ期B、Ⅲ期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二组,A组25例,均采用乳腺癌根治改良Ⅲ.B组25例均采用改良Ⅱ(Patey).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术后生存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术后生存率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基于胸大肌、胸小肌改良上的乳腺癌根治改良Ⅲ手术方法治疗Ⅱ期B、Ⅲ期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生存率等方面明显优于改良Ⅱ(Patey),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雄文;邹坤香;欧阳花;张守退;何玉锋;李家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术前给予特别信息进行宣教和心理安抚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术前给予特殊的宣教和心理安抚信息,而对照组只给常规信息.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PCA泵自控镇痛,每天用VAS行疼痛评估并记录镇痛药用量,调查2组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2组间每天高VAS及镇痛药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对镇痛和护理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提高.结论:术前给予宣教和心理安抚对骨科手术患者的疼痛和镇痛药的用量虽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患者对镇痛和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芳华;李旭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后间隙的解剖基础及其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尸肝进行解剖,测量肝后间隙的相关解剖数据.经肝后间隙入路行11例巨大肝癌、8例血管瘤切除.结果:肝后间隙的长度平均为(55.43±9.65)mm,肝后间隙上口(膈面)的宽度平均为(20.04±6.88)mm,肝后间隙下口(脏面)的宽度平均为(18.17±5.23)mm.19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与其手术人路相比有显著意义.结论:肝后间隙有其解剖基础,在肝脏外科中可作为一良好的手术人路.
作者:周小龙;李剑;邱启祥;徐能全;李鸿玮;刘潜;钟应华;廖振机;郭少华;林乐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抗药物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我科现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频度以利培酮居首位(63.96%),其次为氯氮平(23.68%)、奎硫平(3.51%).以单一用药为主,日均剂量中等,联合用药以两种不同类型的药物联用为主.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由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其中以利培酮为代表,而传统的抗精神病药使用率低,盐酸苯海索的合理使用有待加强.
作者:兰滨;许修平;肖昌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三七总甙在用于免鼻内窥镜术后抑制鼻腔粘连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6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鼻内窥镜术加用三七总甙;空白对照组:鼻内窥镜术;实验对照组:鼻内窥镜术加用丝裂霉素),每组20只.观察各组术后组织病理切片情况及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的超微结构从而分析三七总甙对鼻粘膜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1)光镜下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组、实验对照组术后成纤维细胞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情况:术后第3天,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呈弱阳性,空白对照组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呈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各细胞的超微结构正常,实验对照组细胞的超微结构破坏.结论:(1)三七总甙在兔鼻内窥镜术后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减少鼻粘膜瘢痕形成;(2)本实验未发现三七总甙对鼻部组织的毒性反应;(3)三七总甙可作为鼻内窥镜手术的辅助用药.
作者:赖史胜;万志荔;彭韶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很高,如抢救不及时,患者随时可能失去生命.我们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抢救肺性脑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红梅;曹瑞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间,即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间.它是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絮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症;多发生于45~55岁,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妇女47.5岁.约1/3的妇女可以平稳过渡,没有明显不适,约2/3的妇女出现程度不同的低雌激素血症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神志不宁等症状.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这些证候往往三三两两,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甚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1].我院于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96例,在征得其本人同意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18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道兰;许峰;温雅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惊厥患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静脉注射安定0.3~0.5 mg/(kg·次),联合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5~10mg/(kg·次);对照组54例,静脉注射安定0.3~0.5 mg/(kg·次).比较两组控制惊厥总有效率及惊厥复发率.同时观察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惊厥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方便.
作者:刘健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寻ICU危重患者桡动脉测压管处采血进行快速血糖检测的可行性.方法:28例ICU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成2组各14例,两组从桡动脉测压管处分别抽取5mL,10 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后,更换注射器抽取0.1 mL血,同时同侧肢体无名指末梢采血,用同一血糖仪检测血糖.比较桡动脉测压管与末梢采血检测的血糖值.结果:预先抽取10 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后,动脉采血测得的血糖值接近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二者无显著差异(P>0.10),而预先仅抽取5 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后,动脉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低于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从桡动脉测压管处采血进行快速血糖检测是可行的,但要预先抽取10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
作者:聂亮;谢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凸面脑膜瘤尾征组织肿瘤细胞侵袭与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相关性,以拟定佳手术方案.方法:选取具有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54例,手术中切除瘤体及脑膜尾征对应组织,送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将脑膜尾征组织侵袭与肿瘤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凸面脑膜瘤患者中,22例病理提示肿瘤细胞侵袭脑膜尾征对应组织,占40.74%,脑膜尾征侵蚀组与未侵蚀组与瘤周水肿、尾征形态、瘤内囊性变有显著性差异,而与病理级别、免疫组化、肿瘤部位、大小、形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具有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患者,对于瘤周水肿明显、瘤内存在囊性变及尾征形态不规则串珠样者,术中应尽多切除尾征对应组织,以降低复发.
作者:邱传珍;王柏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ATDC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β-catenin蛋白的关系,探讨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与卵巢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卵巢癌中ATDC与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到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逐渐上调,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TDC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有关(P<0.05).ATDC与β-catenin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ATDC表达上升,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ATDC基因可能是卵巢癌的一个重要致癌基因并可能参与卵巢癌细胞凋亡的调节.ATDC与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β-catenin可能是ATDC基因的效应蛋白.
作者:盛立红;王辉;杨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核磁共振检查中射频噪声对患者的影响,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将须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分成两个年龄组,选择年龄3岁以上且能够较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的患者94例为甲组,年龄3岁以下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须用1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促进睡眠再行检查的患者112例为乙组.再将甲乙两组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前先戴上隔音耳塞后再行检查,对照组则常规双耳塞入棉球,观察患者检查中的不适应情况,检查过程是否顺利,图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结果:甲组患者中实验组均顺利完成检查,对照组有3例中止检查,该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情况.乙组患者中实验组均顺利完成检查,无运动伪影,对照组42例检查中途清醒,出现运动伪影,被迫中止检查,须重新给药,重新检查.结论:隔音耳塞在核磁共振检查中能有效减少检查时的射频噪声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应,杜绝射频噪声对处于睡眠状态中患者干扰,保证检查过程顺利及图像效果符合要求.
作者:阳贻梅;蒙美英;曾小英;肖芳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对1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痊愈84例,好转18例,无效死亡10例,总有效率91.07%,病死率8.9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并使治愈时间缩短,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明峰;徐璐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运动平板试验(TET)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09年8月行CAG和TET的患者200例,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对TET结果的影响.结果: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对比,分析TET检出冠心病的灵敏性为78.6%、特异性为51.5%、准确度为77.5%.结论:TET是近年来诊断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无创检查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估已明确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判断患者治疗效果,分析病情预后.
作者:黄琴;刘龙辉;阳贻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15例病人,在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并尽早进行首次血液透析治疗.而对照组18例只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其中5例给予了输血治疗.结果:治疗组15例,死亡1例,14例治愈,12例中毒患者均于透析后3 h内意识转清醒,有2例患者于血透8 h后再进行第二次血透治疗中清醒.本组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8 h.对照组18例,死亡6例,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5例,鼠药中毒死亡1例,12例治愈病例在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16 h,对照组死亡率占33%.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可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是一种新的有效减毒方法.
作者:赖文;廖声洛;宋瑞龙;张文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应用牛璜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探讨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牛璜酸联合甲钴胺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神经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结论:牛璜酸联合甲钴胺不仅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刘超龙;宋志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2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为继发性气胸,其中吸人性肺炎13例(50.0%),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42.3%),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7.7%).出生时窒息14例(53.8%),窒息复苏使用呼吸囊6例(23.1%).曾行机械通气17例(65.4%),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7例(26.9%).前四年气胸患儿12例,曾行机械通气4例;后四年气胸患儿14例,曾行机械通气13例,两组间机械通气比例有统计学差别(r=0.52,P<0.05)).双侧气胸3例(11.5%),单侧气胸23例(88.5%).压缩面积>30%15例(57.7%),≤30%11例(42.3%).23例治愈(88.5%),1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气胸常发生于原有肺部疾病的患儿,机械通气造成的医源性气胸也不少见.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机及气囊复苏,可减少气胸发生.
作者:谭志贤;李锐钦;陈志凤;陈健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声门上型喉癌喉咽舌根部分切除喉咽功能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0例不同期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行喉咽舌根都分切除术,以胸骨舌骨肌筋膜瓣修复喉咽舌根缺损,重建喉咽功能.结果:术后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咽,经适当训练后都很快恢复,术后10~14天均拔除鼻饲管,恢复正常饮食,所有病人术后2-3周均拔除气管套管,无1例出现呼吸困难.发音基本正常.结论:胸骨舌骨肌筋膜瓣适用于不同期声门上型喉癌喉咽舌根部分切除术后残喉咽舌根的修复及功能重建,尤其是声门上型喉癌的理想修复重建材料.
作者:廖志瑾;刘胜兰;王英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具有激素依赖性.应用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术前进行预处理,使肌瘤瘤体缩小,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安全、经济、便捷疗效.
作者:黄贤梅;胡莉琴;杨晶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