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文;邹坤香;欧阳花;张守退;何玉锋;李家发
目的:观察LEEP刀联合呋喃西林粉治疗慢性宫颈炎及单纯用LEEP刀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妇科门诊采用LEEP刀治疗的中重度慢性宫颈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2组各100例,联合组采用LEEP刀治疗,术后创面子呋喃西林粉上药,单纯组则单纯LEEP刀治疗,对两种方法的疗效、术后出血、阴道排液、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组术后出血11例,持续天数2~7天,出血量少,而单纯组术后出血24例,持续天数7~20天,出血量多;联合组术后阴道排液大多为2~3周消失,量较少,单纯组阴道排液大多为3~4周,量较多;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大多为4周,而单纯组大多为6~8周.一次性治愈率联合组为98%,单纯组为90%.结论:LEEP术联合呋喃西林粉治疗慢性宫颈炎可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出血、阴道排液及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后,进行正确一体化处理并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实验组,术后进行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并结合中药治疗;与同级医院同时期未按一体化模式和中药进行治疗的22例病人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ROM恢复程度及出现并发症情况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得到3个月~1年的随访,平均6个月.实验组髋关节疼痛缓解与髋关节ROM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得到更好的改善(P<0.05),并发症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结论:正确的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并结合中药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康复有重要促进意义.
作者:谢宝辉;肖斌;谢珊珊;刘白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现左耳下区肿块4天.患者自诉在无明显诱因下于4天前发现左耳下区有一肿块,渐行增大,有轻度中通不适,在我院门诊行CT示:左侧腮腺区囊性占位,B超示:左侧颌下区混合性包块.行肿物病理穿刺,细针吸出淡黄色液体约5 mL,抽液后包块消失,显微镜下呈红染均质状,其中见大量巨噬细胞,少许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作者:肖海;张静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巩膜两瓣法包裹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32眼)患者行眼内容剜除术后,鼻上,颞下方剪开巩膜,将巩膜分成二瓣,剪断视神经,植入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将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与巩膜瓣4位点紧密缝合,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27月,患者术后义眼座球体稳固,双眼对称,外观逼真,活动度:内转、外转达10°~15°,上转、下转达10°.无感染、暴露、移位等发生.结论:本术式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义眼活动更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胡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制回形软枕在维持早产儿正确的体位及减少头颅、耳廓变形的效果.方法:在我科住院的胎龄28-34周、体重小于2500g、头颅耳廓无畸形无血肿并使用温箱保暖的120例早产儿,根据入院的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使用自制回形软枕垫高头颈部,观察两组早产儿头颅及耳廓外观、呼吸改变,记录呼吸暂停的次数,观察期为15天.结果:两组早产儿头颅、耳廓外观变形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暂停的次数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回形软枕可减少早产儿头颅和耳廓变形,从而促进其正常生理机能的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忠英;钟世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具有激素依赖性.应用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术前进行预处理,使肌瘤瘤体缩小,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安全、经济、便捷疗效.
作者:黄贤梅;胡莉琴;杨晶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诊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对7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采用LC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完成LC手术,9例中转开腹,术后未出现腹腔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原因:6例胆囊动脉活动性出血,2例无法辩清胆囊管,1例为Mrizzi综合症.结论:术者需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手术和丰富的手术经验,正确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适应征,选择性开展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温晓茂;夏国建;陈小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核磁共振检查中射频噪声对患者的影响,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将须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分成两个年龄组,选择年龄3岁以上且能够较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的患者94例为甲组,年龄3岁以下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须用1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促进睡眠再行检查的患者112例为乙组.再将甲乙两组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前先戴上隔音耳塞后再行检查,对照组则常规双耳塞入棉球,观察患者检查中的不适应情况,检查过程是否顺利,图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结果:甲组患者中实验组均顺利完成检查,对照组有3例中止检查,该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情况.乙组患者中实验组均顺利完成检查,无运动伪影,对照组42例检查中途清醒,出现运动伪影,被迫中止检查,须重新给药,重新检查.结论:隔音耳塞在核磁共振检查中能有效减少检查时的射频噪声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应,杜绝射频噪声对处于睡眠状态中患者干扰,保证检查过程顺利及图像效果符合要求.
作者:阳贻梅;蒙美英;曾小英;肖芳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急性疼痛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学会)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A组)、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0、2、4、8、12和24 h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A、B组VAS评分各时点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VAS A、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因镇痛不全需肌注哌替啶A、B组显著少于C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毛海花;余健;李安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寻ICU危重患者桡动脉测压管处采血进行快速血糖检测的可行性.方法:28例ICU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成2组各14例,两组从桡动脉测压管处分别抽取5mL,10 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后,更换注射器抽取0.1 mL血,同时同侧肢体无名指末梢采血,用同一血糖仪检测血糖.比较桡动脉测压管与末梢采血检测的血糖值.结果:预先抽取10 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后,动脉采血测得的血糖值接近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二者无显著差异(P>0.10),而预先仅抽取5 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后,动脉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低于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从桡动脉测压管处采血进行快速血糖检测是可行的,但要预先抽取10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
作者:聂亮;谢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在国内专家提出的适合中国人群使用的Sysmex XE-2100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涂片复检规则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赣州地区人群使用的XE-2100血细胞涂片复检规则.方法:采用XE-2100五分群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患者标本1 820份,同时将血液涂片染色后做显微镜检查,按照国内专家提出的适合中国人群使用的血细胞复检规则,自行拟定的筛选方案和涂片镜检阳性标准进行评估,计算出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和涂片复检率,并筛选出佳方案.结果:采用修改后的复检规则(方案5)对1820份标本的数据进行分析,真阳性率为10.22%(186/1 820),假阳性率为25.33%(461/1 820),真阴性率为60.66%(1 104/1 820),假阴性率为3.79%(69/1 820).结论:制定出合理适用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涂片复检规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
作者:鲁陈;毛慧玲;廖长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三七总甙在用于免鼻内窥镜术后抑制鼻腔粘连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6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鼻内窥镜术加用三七总甙;空白对照组:鼻内窥镜术;实验对照组:鼻内窥镜术加用丝裂霉素),每组20只.观察各组术后组织病理切片情况及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的超微结构从而分析三七总甙对鼻粘膜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1)光镜下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组、实验对照组术后成纤维细胞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情况:术后第3天,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呈弱阳性,空白对照组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呈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各细胞的超微结构正常,实验对照组细胞的超微结构破坏.结论:(1)三七总甙在兔鼻内窥镜术后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减少鼻粘膜瘢痕形成;(2)本实验未发现三七总甙对鼻部组织的毒性反应;(3)三七总甙可作为鼻内窥镜手术的辅助用药.
作者:赖史胜;万志荔;彭韶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声门上型喉癌喉咽舌根部分切除喉咽功能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0例不同期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行喉咽舌根都分切除术,以胸骨舌骨肌筋膜瓣修复喉咽舌根缺损,重建喉咽功能.结果:术后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咽,经适当训练后都很快恢复,术后10~14天均拔除鼻饲管,恢复正常饮食,所有病人术后2-3周均拔除气管套管,无1例出现呼吸困难.发音基本正常.结论:胸骨舌骨肌筋膜瓣适用于不同期声门上型喉癌喉咽舌根部分切除术后残喉咽舌根的修复及功能重建,尤其是声门上型喉癌的理想修复重建材料.
作者:廖志瑾;刘胜兰;王英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15例病人,在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并尽早进行首次血液透析治疗.而对照组18例只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其中5例给予了输血治疗.结果:治疗组15例,死亡1例,14例治愈,12例中毒患者均于透析后3 h内意识转清醒,有2例患者于血透8 h后再进行第二次血透治疗中清醒.本组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8 h.对照组18例,死亡6例,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5例,鼠药中毒死亡1例,12例治愈病例在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16 h,对照组死亡率占33%.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可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是一种新的有效减毒方法.
作者:赖文;廖声洛;宋瑞龙;张文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SCC和TAM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86例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及动态监测SCC、TAM含量,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SCC和TAM的含量及阳性率均较高,且随分期增加而升高.SCC和TAM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62.79%和58.14%,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9.53%,P<0.05.早期患者中,TAM的阳性率较SCC阳性率高,P<0.05.患者血清SCC含量在治疗前后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病人中出现病情进展的SCC、TAM敏感性均较高(90.48%、72.73%),联合监测更高(96.96%),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SCC、TAM检测对宫颈鳞癌的诊断、预后有重要价值,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TAM可作为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SCC在疗效评估方面较TAM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动态监测可以提早发现病情进展.
作者:李金伟;肖海;周茂华;刘联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很高,如抢救不及时,患者随时可能失去生命.我们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抢救肺性脑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红梅;曹瑞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咳嗽不同证型患者血常规异常情况.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WBC变化与咳嗽证型间的关系.结果:咳嗽不同证型存在血常规异常,以风热犯肺与痰热蕴肺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结论:咳嗽中热证存在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有热相表现的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张志花;陶钧;韩立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标达到理论是美国护理理论家伊莫金·金创立的.主张在护理中护士与病人都有各自对自我、角色的感知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等,护士与病人必须通过沟通互动,才能正确感知,才能出现相互影响,并终实现沟通的目标[1].King强调在基于病人的需要和利益中,护士与病人相互协调,共同参与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本文通过King目标达到理论在我院1例乳房癌患者中的应用,探讨king目标理论的优缺点.
作者:唐毕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ATDC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β-catenin蛋白的关系,探讨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与卵巢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卵巢癌中ATDC与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到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逐渐上调,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TDC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有关(P<0.05).ATDC与β-catenin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ATDC表达上升,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ATDC基因可能是卵巢癌的一个重要致癌基因并可能参与卵巢癌细胞凋亡的调节.ATDC与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β-catenin可能是ATDC基因的效应蛋白.
作者:盛立红;王辉;杨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同隔缺损修补术后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方法:总结我院1996年5月~2011年2月54例婴幼儿,月龄8~36个月,体质量6~13Kg,均在全麻插管、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其他畸形矫正,术后入住ICU围手术期处理的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低心排;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22例;术后肺炎、肺不张24例;2次气管插管4例,后期气管切开术2例;入住ICU时同2~26天,平均4天;其中合并中度或以上肺动脉高压入住ICU时间8~26天,平均10天;14例有短暂的心律失常,处理后消失:1例Ⅲ°AVB 8个月后突然死亡;全组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前严谨的评估,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时机;术中充分矫正畸形,加强心肌保护;术后重视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可提高低体重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功率.
作者:陈天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