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输卵管结扎受术者的影响

巫金莲;谢金凤;廖苏英

关键词:心理干预, 输卵管, 结扎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输卵管结扎术受术者不良反应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对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4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将两组心理状态、术中配合、不良反应出现程度、术后疼痛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情绪稳定、术中配合好、不良反应少和术后疼痛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对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临床效果明显.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526例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分析

    妇科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测可了解妇科阴道病的检出率,指导临床对妇科阴道病,妇科癌前病变、肿瘤等的预防和治疗.为了探讨年龄因素对阴道炎流行性的影响,笔者对在本院门诊及体检中心526例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炎病原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袁招红;汪兴周;李宁;聂宇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全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并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根治性、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53例周围型胞肺癌,随机分为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组(n=25)及传统标准肺癌根治术组(n=28),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管引流量.结果:两组比较,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在减少创伤的同时,对周围型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并能够达到根治目的的手术选择.

    作者:钟承华;张剑辉;林善文;陈厚赏;陈计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点.结果:3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病理诊断相符25例,符合率71.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婕;姚文康;胡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乳腺癌根治改良Ⅲ治疗乳腺癌Ⅱ期B、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Ⅱ期B、Ⅲ期在根治改良Ⅱ基础上胸大肌、胸小肌进一步改良方法(本文称乳腺癌根治改良Ⅲ)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普外科对收治的Ⅱ期B、Ⅲ期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二组,A组25例,均采用乳腺癌根治改良Ⅲ.B组25例均采用改良Ⅱ(Patey).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术后生存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术后生存率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基于胸大肌、胸小肌改良上的乳腺癌根治改良Ⅲ手术方法治疗Ⅱ期B、Ⅲ期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生存率等方面明显优于改良Ⅱ(Patey),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雄文;邹坤香;欧阳花;张守退;何玉锋;李家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15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15例病人,在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并尽早进行首次血液透析治疗.而对照组18例只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其中5例给予了输血治疗.结果:治疗组15例,死亡1例,14例治愈,12例中毒患者均于透析后3 h内意识转清醒,有2例患者于血透8 h后再进行第二次血透治疗中清醒.本组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8 h.对照组18例,死亡6例,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5例,鼠药中毒死亡1例,12例治愈病例在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16 h,对照组死亡率占33%.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可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是一种新的有效减毒方法.

    作者:赖文;廖声洛;宋瑞龙;张文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膜瘤尾征组织侵袭与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凸面脑膜瘤尾征组织肿瘤细胞侵袭与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相关性,以拟定佳手术方案.方法:选取具有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54例,手术中切除瘤体及脑膜尾征对应组织,送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将脑膜尾征组织侵袭与肿瘤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凸面脑膜瘤患者中,22例病理提示肿瘤细胞侵袭脑膜尾征对应组织,占40.74%,脑膜尾征侵蚀组与未侵蚀组与瘤周水肿、尾征形态、瘤内囊性变有显著性差异,而与病理级别、免疫组化、肿瘤部位、大小、形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具有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患者,对于瘤周水肿明显、瘤内存在囊性变及尾征形态不规则串珠样者,术中应尽多切除尾征对应组织,以降低复发.

    作者:邱传珍;王柏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阵发性房颤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房颤使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且使心功能恶化,如不治疗大部分转变为持续性房颤.胺碘酮是维持窦律的主要药物,但有效率仍较低[1].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可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2].厄贝沙坦为一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之一,对房颤的作用尚不清楚.P波离散度反映了心房内存在非均质电活动,是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3].本研究拟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袁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配合及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配合及体会.方法:对本组23例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回顾性分析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术中配合及体会.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创伤小,盆腔干扰小,恢复快,无中转开腹,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要具备一定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配合技术,熟悉器械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加强术中护理就能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晓燕;彭莉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多发性小汗腺螺旋腺瘤癌变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小汗腺螺旋腺瘤(Eccrine spiradenoma,ES)系较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国外首先由King [1]于1930年报道.1956年Kersting和Helwing[2]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进行了综合报道.国内文献早见于1964年任太[3]报道了1例.绝大多数ES是良性的,但它们偶尔可向恶性转化.小汗腺螺旋腺癌(又称恶性小汗腺螺旋腺瘤)极罕见.现将我院收治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变化予以报道,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作者:郭广秀;张功亮;王建;黄金长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巩膜两瓣法包裹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和评价巩膜两瓣法包裹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32眼)患者行眼内容剜除术后,鼻上,颞下方剪开巩膜,将巩膜分成二瓣,剪断视神经,植入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将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与巩膜瓣4位点紧密缝合,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27月,患者术后义眼座球体稳固,双眼对称,外观逼真,活动度:内转、外转达10°~15°,上转、下转达10°.无感染、暴露、移位等发生.结论:本术式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义眼活动更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胡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和TAM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SCC和TAM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86例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及动态监测SCC、TAM含量,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SCC和TAM的含量及阳性率均较高,且随分期增加而升高.SCC和TAM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62.79%和58.14%,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9.53%,P<0.05.早期患者中,TAM的阳性率较SCC阳性率高,P<0.05.患者血清SCC含量在治疗前后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病人中出现病情进展的SCC、TAM敏感性均较高(90.48%、72.73%),联合监测更高(96.96%),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SCC、TAM检测对宫颈鳞癌的诊断、预后有重要价值,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TAM可作为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SCC在疗效评估方面较TAM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动态监测可以提早发现病情进展.

    作者:李金伟;肖海;周茂华;刘联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吉安市吉州区2010年度五种性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吉安市吉州区五种性病(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报告的五种性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吉州区共报告五种性病126例,与2009年相比,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增加了250.00%,上升幅度大.五种性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但50岁以上的病例增长幅度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必须加大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性病诊断标准的培训及对医疗机构督导的力度和频率,同时老年人群性病防治也要成为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何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联合辅助检查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诊断方法,以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通过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结果: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在术前均得到确诊.结论: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是提高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平辉;徐芳;刘海金;刘潜;吴江;曾祥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腰背部慢性疼痛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外伤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受风寒湿邪等原因,而致的腰背痛.临床上以体力劳动者和青壮年多见.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了腰背肌筋膜炎患者256例,采用针刀松解腰背部粘连、挛缩、变性的肌肉、筋膜,结合推拿手法,使变性的肌束松解、粘连分离,经半年以上随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PICC在外科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老龄化发展快的国家之一,在老年疾病发病中,癌症占首位[1],治疗以手术、化疗为主,但老年人血管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差、脆性增加,管腔狭窄,皮肤组织松驰,为静脉治疗增加难度,而经外周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很好的解决了术前支持,术中补液,术后营养及化疗的难题.

    作者:张文红;伊秀英;邓作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音乐类型对孕妇镇痛及产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各种音乐对孕妇分娩镇痛及产程的影响.方法:对280例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明显手术指征的孕妇产程中分别采用轻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观察孕妇的一般情况,镇痛效果、产程、宫缩、胎心音、新生儿评分.结果:播放各种背景音乐,孕妇轻松度过分娩关,效果满意,以第一产程更为明显.结论:音乐尤其是轻音乐有助于增强孕妇分娩信心,减轻分娩痛苦.

    作者:吴淑芳;郭红霞;王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King目标达到理论在我院1例乳房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标达到理论是美国护理理论家伊莫金·金创立的.主张在护理中护士与病人都有各自对自我、角色的感知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等,护士与病人必须通过沟通互动,才能正确感知,才能出现相互影响,并终实现沟通的目标[1].King强调在基于病人的需要和利益中,护士与病人相互协调,共同参与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本文通过King目标达到理论在我院1例乳房癌患者中的应用,探讨king目标理论的优缺点.

    作者:唐毕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桡动脉测压管与末梢采血血糖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寻ICU危重患者桡动脉测压管处采血进行快速血糖检测的可行性.方法:28例ICU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成2组各14例,两组从桡动脉测压管处分别抽取5mL,10 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后,更换注射器抽取0.1 mL血,同时同侧肢体无名指末梢采血,用同一血糖仪检测血糖.比较桡动脉测压管与末梢采血检测的血糖值.结果:预先抽取10 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后,动脉采血测得的血糖值接近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二者无显著差异(P>0.10),而预先仅抽取5 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后,动脉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低于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从桡动脉测压管处采血进行快速血糖检测是可行的,但要预先抽取10mL肝素盐水的稀释血.

    作者:聂亮;谢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抚触对新生体重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新生儿每天进行抚触2次,每次15 min,30d后观察其效果,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婴儿在头围,身长,体质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观察组婴儿觉醒,睡眠节律更好,反应也更灵敏.结论:抚触可促进新生儿体重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作者:周秀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腮腺淋巴上皮囊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现左耳下区肿块4天.患者自诉在无明显诱因下于4天前发现左耳下区有一肿块,渐行增大,有轻度中通不适,在我院门诊行CT示:左侧腮腺区囊性占位,B超示:左侧颌下区混合性包块.行肿物病理穿刺,细针吸出淡黄色液体约5 mL,抽液后包块消失,显微镜下呈红染均质状,其中见大量巨噬细胞,少许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作者:肖海;张静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