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后间隙的临床解剖应用

周小龙;李剑;邱启祥;徐能全;李鸿玮;刘潜;钟应华;廖振机;郭少华;林乐迎

关键词:解剖学, 肝后间隙,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肝后间隙的解剖基础及其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尸肝进行解剖,测量肝后间隙的相关解剖数据.经肝后间隙入路行11例巨大肝癌、8例血管瘤切除.结果:肝后间隙的长度平均为(55.43±9.65)mm,肝后间隙上口(膈面)的宽度平均为(20.04±6.88)mm,肝后间隙下口(脏面)的宽度平均为(18.17±5.23)mm.19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与其手术人路相比有显著意义.结论:肝后间隙有其解剖基础,在肝脏外科中可作为一良好的手术人路.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吉安市吉州区2010年度五种性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吉安市吉州区五种性病(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报告的五种性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吉州区共报告五种性病126例,与2009年相比,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增加了250.00%,上升幅度大.五种性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但50岁以上的病例增长幅度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必须加大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性病诊断标准的培训及对医疗机构督导的力度和频率,同时老年人群性病防治也要成为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何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声门上型喉癌切除术中的应用(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声门上型喉癌喉咽舌根部分切除喉咽功能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0例不同期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行喉咽舌根都分切除术,以胸骨舌骨肌筋膜瓣修复喉咽舌根缺损,重建喉咽功能.结果:术后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咽,经适当训练后都很快恢复,术后10~14天均拔除鼻饲管,恢复正常饮食,所有病人术后2-3周均拔除气管套管,无1例出现呼吸困难.发音基本正常.结论:胸骨舌骨肌筋膜瓣适用于不同期声门上型喉癌喉咽舌根部分切除术后残喉咽舌根的修复及功能重建,尤其是声门上型喉癌的理想修复重建材料.

    作者:廖志瑾;刘胜兰;王英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巩膜两瓣法包裹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和评价巩膜两瓣法包裹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32眼)患者行眼内容剜除术后,鼻上,颞下方剪开巩膜,将巩膜分成二瓣,剪断视神经,植入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将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与巩膜瓣4位点紧密缝合,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27月,患者术后义眼座球体稳固,双眼对称,外观逼真,活动度:内转、外转达10°~15°,上转、下转达10°.无感染、暴露、移位等发生.结论:本术式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义眼活动更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胡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点.结果:3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病理诊断相符25例,符合率71.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婕;姚文康;胡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剖宫产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55例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并探索它的高危因素,提高认识和防治,降低其发病率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55例被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其中29例患者应用西医治疗(对照组),另外26例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组).3个疗程后进行复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8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作者:钟清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配合及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配合及体会.方法:对本组23例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回顾性分析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术中配合及体会.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创伤小,盆腔干扰小,恢复快,无中转开腹,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要具备一定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配合技术,熟悉器械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加强术中护理就能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晓燕;彭莉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3~12岁在校常住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市街道在校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免疫效果、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3~12岁在校所有常住儿童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同时调查乙肝疫苗免疫史.结果:辖区内在校常住儿童1 522名检测对象中,乙肝抗体阳性728例,抗体阳性率为47.83%(728/1 52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4例,病原携带率为0.92%(14/1 522);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合格接种数为1 382例,全程免疫合格率为90.80%(1 382/1 522).结论:我市街道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明显,应继续做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同时还应做好儿童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监测;加强对大年龄组儿童的乙肝抗体水平的监测工作,并做好相应的乙肝疫苗强化免疫.

    作者:廖家文;张阳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联合辅助检查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诊断方法,以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通过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结果: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在术前均得到确诊.结论: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是提高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平辉;徐芳;刘海金;刘潜;吴江;曾祥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减少婴幼儿头皮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渗出方法的探讨

    目的:减少婴幼儿头皮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药液渗出发生率.方法:对165例腹泻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穿刺部位为头皮静脉,都先行输入葡萄糖酸钙药液)和对照组(穿刺部位为头皮静脉、先输入其它药液后再输入葡萄糖酸钙药液),对两组输液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药物渗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需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药液的婴幼儿应先行输入葡萄糖酸钙液体,可以减少药液渗出的发生率.

    作者:欧阳毅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浅谈阴道冲洗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阴道冲洗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经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患者自己和家属参与模式或全补偿模式进行阴道冲洗,针对其配合程度所达到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完全配合阴道冲洗的患者,无1例出现放射性阴道炎;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配合阴道冲洗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阴道炎,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结论:坚持规范阴道冲洗对预防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有显著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护理干预.

    作者:谢美荣;廖光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内镜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在诊断及治疗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内镜诊治18例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根据并发症的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对内镜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8例胆道并发症者中,胆道残余结石10例,10例结石排出;胆漏3例,3例治愈,避免开腹手术;胆总管下端狭窄2例,全部治愈,三管汇合处狭窄2例行胆道支架治疗,远期效果满意;胆管完全横断1例,经ERCP明确诊断后均行外科手术.本组总治疗成功率为88.79%,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胆漏、胆管狭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利民;邱培才;章晓路;李苏明;邓伟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例急性乌头类药酒中毒的救治与护理

    乌头碱类中草药是民间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腰腿疼,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常因炮制时间不足,服用不当而引起中毒.乌头碱具有神经毒性,可使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延髓呼吸中枢,心血管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并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肌应激性增强从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侯群,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1].此药酒中毒本地临床少见,我科已成功救治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赖启姣;罗东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择时护理路径在社区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探讨择时护理路径在社区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1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实验组通过择时护理指导患者择时饮食、择时活动、择时用药、择时心身休息、择时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与传统组比较,空腹血糖降低并发症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择时护理路径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效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虹;钟蓉萍;刘丹;彭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鼻窭炎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经保守治疗1年以上效果差者,采用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术后随访12~36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8例(65.1%),好转13例(30.9%),无效2例(4.6%),总有效率为95.3%.无效者2例为随访期间鼻咽癌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放疗后鼻窦炎疗效显着,术后定期随访并作鼻腔清理有利于治愈和防止复发.

    作者:颜永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开放性骨折65例分析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开放性骨折的应用.方法:应用螺纹钉固定内踝骨折及后踝骨折,钢板固定外踝骨折,皮瓣一期修复创面.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依据关节疼痛、功能、肿胀、影像学检查为评价标准,其中优40例、良17例、可5例、差3例.结论: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开放性骨折临床疗效可靠,能早期活动锻练,功能恢复快.

    作者:李兴旺;黄家福;刘小年;王贤芳;黄杰;肖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三七总甙抑制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形成的研究

    目的:研究三七总甙在用于免鼻内窥镜术后抑制鼻腔粘连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6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鼻内窥镜术加用三七总甙;空白对照组:鼻内窥镜术;实验对照组:鼻内窥镜术加用丝裂霉素),每组20只.观察各组术后组织病理切片情况及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的超微结构从而分析三七总甙对鼻粘膜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1)光镜下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组、实验对照组术后成纤维细胞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情况:术后第3天,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呈弱阳性,空白对照组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呈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各细胞的超微结构正常,实验对照组细胞的超微结构破坏.结论:(1)三七总甙在兔鼻内窥镜术后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减少鼻粘膜瘢痕形成;(2)本实验未发现三七总甙对鼻部组织的毒性反应;(3)三七总甙可作为鼻内窥镜手术的辅助用药.

    作者:赖史胜;万志荔;彭韶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帕瑞昔布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急性疼痛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学会)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A组)、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0、2、4、8、12和24 h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A、B组VAS评分各时点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VAS A、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因镇痛不全需肌注哌替啶A、B组显著少于C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毛海花;余健;李安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肝后间隙的临床解剖应用

    目的:探讨肝后间隙的解剖基础及其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尸肝进行解剖,测量肝后间隙的相关解剖数据.经肝后间隙入路行11例巨大肝癌、8例血管瘤切除.结果:肝后间隙的长度平均为(55.43±9.65)mm,肝后间隙上口(膈面)的宽度平均为(20.04±6.88)mm,肝后间隙下口(脏面)的宽度平均为(18.17±5.23)mm.19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与其手术人路相比有显著意义.结论:肝后间隙有其解剖基础,在肝脏外科中可作为一良好的手术人路.

    作者:周小龙;李剑;邱启祥;徐能全;李鸿玮;刘潜;钟应华;廖振机;郭少华;林乐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内感染诊治和预防对策探讨

    原发性肝癌患者在长期消耗或因放射、化学治疗而致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下,抵抗力大为减弱,再加上长期卧床、消化吸收障碍致营养不良等,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1];并且年龄、器官功能衰竭、防御反射差,手术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诸多因素,也是本病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升高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普遍共识.同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天数,而且增加患者医疗费用[2].

    作者:张鸿晖;周瑞芬;蔡永红;陈慧琳;刘华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剧烈运动后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冠状动脉一过性收缩,引起血管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产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及猝死的临床综合征.它对心肌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已引起广泛重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常常发现心肌梗死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却完全正常,因此只能回顾性的分析为冠状动脉痉挛、血栓自溶等原因,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因长时间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梗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友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