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膜新月形切除加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36例临床观察

曹世沛;伍芳玲;凌永伟

关键词:新月形切除, 巩膜固定术, 结膜松弛症
摘要:目的:观察新月形切除结膜加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球结膜松弛(Ⅲ级或Ⅳ级)患者行结膜新月形切除加巩膜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34例溢泪、异物干涩感等症状改善,有效率94.44%;33例裂隙灯检查结膜松弛完全消失,有效率91.67%.结论:结膜新月形切除加巩膜固定术是治疗结膜松驰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西洛他唑,PDEⅢ抑制剂: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新靶药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影响着心血管、脑血管以及外周动脉系统.心脏病发作和脑中风两种临床疾病表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病因;同时成为世界上死亡率和患病率中普通的疾病.血小板参与内皮中,血栓的形成、免疫和炎症等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且同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和进展全过程[1-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类药物包括:(1)环氧酶1抑制剂:阿司匹林;(2)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3)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欣维宁;(4)磷酸二酯酶Ⅲ抑制(PDEⅢ)剂:西洛他唑等.以往对抗血小板药已有大量的研究,本文就西洛他唑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现状、进展和前景作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蔡九妹;廖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眼外伤患者伤情分析及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分析眼外伤患者伤情,探讨眼外伤的手术护理程序.方法:就982例眼外伤患者予以眼科体检,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伤情,对外伤性质进行分类;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围术期护理,建立眼外伤围术期护理程序,评估护理绩效.结果:眼外伤患者以男性中青年为主,常发生于工厂及公共场所,单限受伤者居多;机械性眼外伤占绝大多数,其中多为锐器伤;治疗及护理后视力恢复到0.3以上者达779例(79.33%),无光感者降至101例(10.29%),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值分别小于0.01及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围术期护理是眼外伤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虞玲;张淑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King目标达到理论在我院1例乳房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标达到理论是美国护理理论家伊莫金·金创立的.主张在护理中护士与病人都有各自对自我、角色的感知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等,护士与病人必须通过沟通互动,才能正确感知,才能出现相互影响,并终实现沟通的目标[1].King强调在基于病人的需要和利益中,护士与病人相互协调,共同参与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本文通过King目标达到理论在我院1例乳房癌患者中的应用,探讨king目标理论的优缺点.

    作者:唐毕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腮腺淋巴上皮囊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现左耳下区肿块4天.患者自诉在无明显诱因下于4天前发现左耳下区有一肿块,渐行增大,有轻度中通不适,在我院门诊行CT示:左侧腮腺区囊性占位,B超示:左侧颌下区混合性包块.行肿物病理穿刺,细针吸出淡黄色液体约5 mL,抽液后包块消失,显微镜下呈红染均质状,其中见大量巨噬细胞,少许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作者:肖海;张静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择时护理路径在社区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探讨择时护理路径在社区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1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实验组通过择时护理指导患者择时饮食、择时活动、择时用药、择时心身休息、择时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与传统组比较,空腹血糖降低并发症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择时护理路径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效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虹;钟蓉萍;刘丹;彭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配合及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配合及体会.方法:对本组23例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回顾性分析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术中配合及体会.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创伤小,盆腔干扰小,恢复快,无中转开腹,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要具备一定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配合技术,熟悉器械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加强术中护理就能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晓燕;彭莉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54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同隔缺损修补术后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方法:总结我院1996年5月~2011年2月54例婴幼儿,月龄8~36个月,体质量6~13Kg,均在全麻插管、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其他畸形矫正,术后入住ICU围手术期处理的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低心排;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22例;术后肺炎、肺不张24例;2次气管插管4例,后期气管切开术2例;入住ICU时同2~26天,平均4天;其中合并中度或以上肺动脉高压入住ICU时间8~26天,平均10天;14例有短暂的心律失常,处理后消失:1例Ⅲ°AVB 8个月后突然死亡;全组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前严谨的评估,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时机;术中充分矫正畸形,加强心肌保护;术后重视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可提高低体重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功率.

    作者:陈天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生儿气胸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2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为继发性气胸,其中吸人性肺炎13例(50.0%),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42.3%),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7.7%).出生时窒息14例(53.8%),窒息复苏使用呼吸囊6例(23.1%).曾行机械通气17例(65.4%),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7例(26.9%).前四年气胸患儿12例,曾行机械通气4例;后四年气胸患儿14例,曾行机械通气13例,两组间机械通气比例有统计学差别(r=0.52,P<0.05)).双侧气胸3例(11.5%),单侧气胸23例(88.5%).压缩面积>30%15例(57.7%),≤30%11例(42.3%).23例治愈(88.5%),1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气胸常发生于原有肺部疾病的患儿,机械通气造成的医源性气胸也不少见.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机及气囊复苏,可减少气胸发生.

    作者:谭志贤;李锐钦;陈志凤;陈健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浓度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三种浓度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三岁以下小儿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对呼吸的影响.方法:90例患儿随机分为1%丙泊酚组(Ⅰ组)、0.5%丙泊酚组(Ⅱ组)、0.25%丙泊酚组(Ⅲ组),均复合氯胺酮观察麻醉的效果及对呼吸的影响.结果:Ⅰ组呼吸抑制明显高于Ⅱ组、Ⅲ组,Ⅲ组作用维持时间较Ⅰ组、Ⅱ组短.结论:0.5%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用于三岁以下小儿麻醉,效果确切,对呼吸抑制小,易纠正,是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毕生龙;丁称生;李帆;曾海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526例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分析

    妇科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测可了解妇科阴道病的检出率,指导临床对妇科阴道病,妇科癌前病变、肿瘤等的预防和治疗.为了探讨年龄因素对阴道炎流行性的影响,笔者对在本院门诊及体检中心526例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炎病原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袁招红;汪兴周;李宁;聂宇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保温护理在预防MPCNL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保温护理在预防MPCNL术(经皮肾镜手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MPCNL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在相同湿度、温度下进行手术,据术中可能造成患者体温降低的环节对实验组采取保温措施,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分别在术前(麻醉后)和术毕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体温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前与术毕体温值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在MPCNL术术中实施保温护理能有效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曾筱梅;廖新;王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3~12岁在校常住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市街道在校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免疫效果、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3~12岁在校所有常住儿童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同时调查乙肝疫苗免疫史.结果:辖区内在校常住儿童1 522名检测对象中,乙肝抗体阳性728例,抗体阳性率为47.83%(728/1 52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4例,病原携带率为0.92%(14/1 522);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合格接种数为1 382例,全程免疫合格率为90.80%(1 382/1 522).结论:我市街道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明显,应继续做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同时还应做好儿童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监测;加强对大年龄组儿童的乙肝抗体水平的监测工作,并做好相应的乙肝疫苗强化免疫.

    作者:廖家文;张阳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26例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体会

    目的:总结126例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10年10月共126例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小儿临床资料.结果:1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75 min,平均46min,术中出血1~3 mL.术后住院3~6 d,术后1例出现伤口感染、余无切口疝、腹腔残余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用于小儿阑尾炎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陈勇;王胜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膜瘤尾征组织侵袭与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凸面脑膜瘤尾征组织肿瘤细胞侵袭与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相关性,以拟定佳手术方案.方法:选取具有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54例,手术中切除瘤体及脑膜尾征对应组织,送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将脑膜尾征组织侵袭与肿瘤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凸面脑膜瘤患者中,22例病理提示肿瘤细胞侵袭脑膜尾征对应组织,占40.74%,脑膜尾征侵蚀组与未侵蚀组与瘤周水肿、尾征形态、瘤内囊性变有显著性差异,而与病理级别、免疫组化、肿瘤部位、大小、形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具有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患者,对于瘤周水肿明显、瘤内存在囊性变及尾征形态不规则串珠样者,术中应尽多切除尾征对应组织,以降低复发.

    作者:邱传珍;王柏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体会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检查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内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仪器,由于其结构复杂和材料特殊不易达到完全灭菌要求,操作时一旦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将大大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因此,在进行内镜检查、治疗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我们根据多年工作实际,综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避免了检查中的交叉感染,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江萌;胡志燕;李虹;刘苇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15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15例病人,在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并尽早进行首次血液透析治疗.而对照组18例只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其中5例给予了输血治疗.结果:治疗组15例,死亡1例,14例治愈,12例中毒患者均于透析后3 h内意识转清醒,有2例患者于血透8 h后再进行第二次血透治疗中清醒.本组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8 h.对照组18例,死亡6例,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5例,鼠药中毒死亡1例,12例治愈病例在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16 h,对照组死亡率占33%.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可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是一种新的有效减毒方法.

    作者:赖文;廖声洛;宋瑞龙;张文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输卵管结扎受术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输卵管结扎术受术者不良反应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对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4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将两组心理状态、术中配合、不良反应出现程度、术后疼痛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情绪稳定、术中配合好、不良反应少和术后疼痛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对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巫金莲;谢金凤;廖苏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PICC在外科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老龄化发展快的国家之一,在老年疾病发病中,癌症占首位[1],治疗以手术、化疗为主,但老年人血管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差、脆性增加,管腔狭窄,皮肤组织松驰,为静脉治疗增加难度,而经外周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很好的解决了术前支持,术中补液,术后营养及化疗的难题.

    作者:张文红;伊秀英;邓作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彩超诊断

    冠状动脉瘘(coronary-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约占先心病的0.25%~0.4%[1],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系冠状动脉与心脏或大血管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临床表现多为胸骨左缘连续性杂音,常与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胸壁动静脉畸形等相混淆,以往确诊需靠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因此,应用无创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协助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瘘,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11年4月彩超诊断冠状动脉瘘8例病人作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冠状动脉瘘的超声诊断水平.

    作者:葛贻珑;叶军;陈卫华;游宇光;肖文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术前宣教和心理安抚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术前给予特别信息进行宣教和心理安抚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术前给予特殊的宣教和心理安抚信息,而对照组只给常规信息.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PCA泵自控镇痛,每天用VAS行疼痛评估并记录镇痛药用量,调查2组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2组间每天高VAS及镇痛药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对镇痛和护理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提高.结论:术前给予宣教和心理安抚对骨科手术患者的疼痛和镇痛药的用量虽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患者对镇痛和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芳华;李旭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