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12例临床分析

陈明峰;徐璐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承气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对1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痊愈84例,好转18例,无效死亡10例,总有效率91.07%,病死率8.9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并使治愈时间缩短,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眼外伤患者伤情分析及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分析眼外伤患者伤情,探讨眼外伤的手术护理程序.方法:就982例眼外伤患者予以眼科体检,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伤情,对外伤性质进行分类;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围术期护理,建立眼外伤围术期护理程序,评估护理绩效.结果:眼外伤患者以男性中青年为主,常发生于工厂及公共场所,单限受伤者居多;机械性眼外伤占绝大多数,其中多为锐器伤;治疗及护理后视力恢复到0.3以上者达779例(79.33%),无光感者降至101例(10.29%),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值分别小于0.01及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围术期护理是眼外伤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虞玲;张淑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及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疗效、安全性、依从性.方法:来自我院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或)C14呼气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59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组1给予克拉霉素500mg/次,2次/日;阿莫西林1 000mg/次,2次/日,奥美拉唑20mg/次,2次/日,连续口服7天.组2左氧氟沙星250mg/次,2次/日,阿莫西林1 000mg/次,2次/日,奥美拉唑20mg/次,2次/日,连续口服7天.组3前5日给予奥美拉唑20mg/次,2次/日,阿莫西林1000 mg/次,2次/日,口服.后5日给予左氧氟沙星250 mg/次,2次/日,痢特灵100mg/次,2次/日,奥美拉唑20mg/次,2次/日,口服.治疗结束后6周全部复查C14呼气试验,评价根除率及不良反应、依从性.结果:组1的意向根除率(ITT)为75.4%(40/53),组2为88.6%(47/53),组3为92.5%(49/53).含左氧氟沙星组的组2及组3的根除率高于组1,有显著性差异.三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性,以及服药的依从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标准三联疗法相比,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及10日序贯疗法有更高的根除率,有相同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作者:李井华;黄龙生;张吉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龄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关节部位骨质增生、肌肉萎缩等原因,极易因各种因素造成骨折,以髋部骨折多发[1],使人丧失行走能力,长期卧床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手术可以使此类病人避免长期卧床,尽早恢复功能.但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创伤大,又伴有糖尿病体内物质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差,恢复期明显增长,如围手术期治疗护理不当,易并发并发症,轻者骨折愈合期明显增长,重者危及生命.因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疾病及健康的特点,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现就本科2008年5月~2010年12月25例高龄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蒋旭萍;赵剑洁;谢伟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方法:对青光眼86例(102眼)实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找出原因,并采取恰当治疗方法.结果:浅前房35眼,前房积血3眼,恶性青光眼2例4眼,采取相应措施均消除浅前房、前房积血、恶性青光眼等症状.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以浅前房常见,采取恰当治疗方法可避免严重后果.

    作者:方建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抢救大咯血窒息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抢救大咯血窒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大咯血伴有窒息患者20例,均实施双腔支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快速吸除血液及分泌物,保护健侧肺及辅助通气.结果: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抢救20例,抢救成功18例,其中8例急诊行剖胸探查术,成功率90%.结论: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抢救大咯血窒息患者,能够快速吸除流人健侧肺的血液及分泌物,解除窒息,迅速恢复通气和供氧,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以茂;刘春云;李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部手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附16例报告)

    目的:总结开腹手术后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再次开腹手术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有术后腹腔出血6例,术后肠瘘4例,腹腔严重感染5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结论:腹部手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有术后腹腔出血、肠瘘及腹腔严重感染等.再次开腹手术因组织水肿明显、解剖复杂,手术有一定难度,且患者一般情况较重.故针对不同病因,术前对病情的准确判断,积极的准备、术中选择合适的术式及严谨的操作,是减少或避免再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刘达炳;刘仰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乳腺癌根治改良Ⅲ治疗乳腺癌Ⅱ期B、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Ⅱ期B、Ⅲ期在根治改良Ⅱ基础上胸大肌、胸小肌进一步改良方法(本文称乳腺癌根治改良Ⅲ)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普外科对收治的Ⅱ期B、Ⅲ期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二组,A组25例,均采用乳腺癌根治改良Ⅲ.B组25例均采用改良Ⅱ(Patey).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术后生存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术后生存率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基于胸大肌、胸小肌改良上的乳腺癌根治改良Ⅲ手术方法治疗Ⅱ期B、Ⅲ期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生存率等方面明显优于改良Ⅱ(Patey),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雄文;邹坤香;欧阳花;张守退;何玉锋;李家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PICC在外科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老龄化发展快的国家之一,在老年疾病发病中,癌症占首位[1],治疗以手术、化疗为主,但老年人血管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差、脆性增加,管腔狭窄,皮肤组织松驰,为静脉治疗增加难度,而经外周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很好的解决了术前支持,术中补液,术后营养及化疗的难题.

    作者:张文红;伊秀英;邓作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了解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道脑电图仪,对我院住院的60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及临床分析评估.结果:60例中55例异常,异常率为91.7%,主要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活动,部分在慢波背景上存在棘波、尖波、棘慢或尖慢复合波,双侧弥漫性高波幅δ波,局灶性或双侧阵发性δ波,双侧弥漫性θ波.结论:脑电图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的重要参考指标,反复多次检查,并对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夏剑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手术器械核对单的设计与应用

    手术器械的清点、核对、交接是集中消毒供应的关键环节.2009年12月,我院设计应用了手术器械核对单(以下称核对单),方便消毒供应室和手术室护士快速、准确核对手术器械.

    作者:邱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生儿气胸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2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为继发性气胸,其中吸人性肺炎13例(50.0%),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42.3%),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7.7%).出生时窒息14例(53.8%),窒息复苏使用呼吸囊6例(23.1%).曾行机械通气17例(65.4%),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7例(26.9%).前四年气胸患儿12例,曾行机械通气4例;后四年气胸患儿14例,曾行机械通气13例,两组间机械通气比例有统计学差别(r=0.52,P<0.05)).双侧气胸3例(11.5%),单侧气胸23例(88.5%).压缩面积>30%15例(57.7%),≤30%11例(42.3%).23例治愈(88.5%),1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气胸常发生于原有肺部疾病的患儿,机械通气造成的医源性气胸也不少见.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机及气囊复苏,可减少气胸发生.

    作者:谭志贤;李锐钦;陈志凤;陈健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7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中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结果:47例患者均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仅有轻度疼痛能忍受,不需要口服止痛药;发生尿潴留3例,采用诱导法解除症状.随访1~2年,均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恢复快、复发率低、创伤小、术后痛苦小等优点;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郭文生;赖小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术前宣教和心理安抚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术前给予特别信息进行宣教和心理安抚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术前给予特殊的宣教和心理安抚信息,而对照组只给常规信息.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PCA泵自控镇痛,每天用VAS行疼痛评估并记录镇痛药用量,调查2组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2组间每天高VAS及镇痛药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对镇痛和护理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提高.结论:术前给予宣教和心理安抚对骨科手术患者的疼痛和镇痛药的用量虽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患者对镇痛和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芳华;李旭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ATDC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β-catenin蛋白的关系

    目的:通过分析ATDC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β-catenin蛋白的关系,探讨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与卵巢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卵巢癌中ATDC与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ATDC蛋白及β-catenin蛋白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到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逐渐上调,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TDC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有关(P<0.05).ATDC与β-catenin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ATDC表达上升,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ATDC基因可能是卵巢癌的一个重要致癌基因并可能参与卵巢癌细胞凋亡的调节.ATDC与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β-catenin可能是ATDC基因的效应蛋白.

    作者:盛立红;王辉;杨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惊厥患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静脉注射安定0.3~0.5 mg/(kg·次),联合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5~10mg/(kg·次);对照组54例,静脉注射安定0.3~0.5 mg/(kg·次).比较两组控制惊厥总有效率及惊厥复发率.同时观察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惊厥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方便.

    作者:刘健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西洛他唑,PDEⅢ抑制剂: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新靶药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影响着心血管、脑血管以及外周动脉系统.心脏病发作和脑中风两种临床疾病表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病因;同时成为世界上死亡率和患病率中普通的疾病.血小板参与内皮中,血栓的形成、免疫和炎症等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且同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和进展全过程[1-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类药物包括:(1)环氧酶1抑制剂:阿司匹林;(2)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3)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欣维宁;(4)磷酸二酯酶Ⅲ抑制(PDEⅢ)剂:西洛他唑等.以往对抗血小板药已有大量的研究,本文就西洛他唑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现状、进展和前景作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蔡九妹;廖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三七总甙抑制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形成的研究

    目的:研究三七总甙在用于免鼻内窥镜术后抑制鼻腔粘连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6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鼻内窥镜术加用三七总甙;空白对照组:鼻内窥镜术;实验对照组:鼻内窥镜术加用丝裂霉素),每组20只.观察各组术后组织病理切片情况及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的超微结构从而分析三七总甙对鼻粘膜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1)光镜下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组、实验对照组术后成纤维细胞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情况:术后第3天,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呈弱阳性,空白对照组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呈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各细胞的超微结构正常,实验对照组细胞的超微结构破坏.结论:(1)三七总甙在兔鼻内窥镜术后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胞浆中TGF-β1的表达减少鼻粘膜瘢痕形成;(2)本实验未发现三七总甙对鼻部组织的毒性反应;(3)三七总甙可作为鼻内窥镜手术的辅助用药.

    作者:赖史胜;万志荔;彭韶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耳内镜下行内衬法鼓膜成形术,治疗14例鼓膜穿孔.结果:有13耳愈合良好听力提高较为满意,穿孔愈合率为92.9%.结论: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及要求较为简单、费用低、微创的鼓膜修补方法.

    作者:谢瑞昀;朱友莲;谌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自制回形软枕防止早产儿头颅变形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回形软枕在维持早产儿正确的体位及减少头颅、耳廓变形的效果.方法:在我科住院的胎龄28-34周、体重小于2500g、头颅耳廓无畸形无血肿并使用温箱保暖的120例早产儿,根据入院的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使用自制回形软枕垫高头颈部,观察两组早产儿头颅及耳廓外观、呼吸改变,记录呼吸暂停的次数,观察期为15天.结果:两组早产儿头颅、耳廓外观变形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暂停的次数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回形软枕可减少早产儿头颅和耳廓变形,从而促进其正常生理机能的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忠英;钟世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抚触对新生体重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新生儿每天进行抚触2次,每次15 min,30d后观察其效果,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婴儿在头围,身长,体质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观察组婴儿觉醒,睡眠节律更好,反应也更灵敏.结论:抚触可促进新生儿体重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作者:周秀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