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蒂分层硬脑膜修补矢状窦破裂的应用

郭同禀;刘耀仑;陈志兰;曾秋香

关键词:脑膜修补, 矢状窦, 破裂, 颅骨粉碎性骨折, 资料, 原位缝合, 头部外伤, 手术, 硬脑膜, 大出血, 休克, 偏瘫, 方法, 额部
摘要: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均为头部外伤所致大出血,3例为顶枕部,1例额部,年龄21-47岁,其中男3例,女1例,其中2例出现偏瘫,1例出现休克,3例均有顶枕部颅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时发现矢状窦破裂,无法原位缝合,暂时停止手术,利用分层带蒂硬脑膜完成矢状窦破裂修补.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诊断肾癌2例

    例1,患者,男性,54岁,平素无不适症状和异常体征.体检彩超声像图表现:左肾上极探及34 mm×33 mm×39 mm不均质中等回声肿物,边界清,无包膜,边界欠规则,多切面观均为球体状,向肾表面隆凸,肾盂不扩张.CDFI:肿物内血流较丰富,呈抱球状,见动脉及静脉血流信号.

    作者:胡云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30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后的非手术治疗体会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骨折,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经过常规手法整复与外固定治疗多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一旦手法复位失败后大多医生则往往主张手术治疗[1],而多数老年患者因自身状况等因素常拒绝手术.

    作者:谢小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平板运动试验中QTd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平板运动试验中的QT离散度(QTd)变化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已证实的67例冠心病患者与82例正常者平板运动试验前、试验中ST段下移0.1 mV以上及运动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d 变化.结果:运动前、中、后冠心病组 QTd 分别为45.32±21.12、70.62±13.24及51.26±14.53;而正常组分别为31.46±6.58、29.35±7.82及28.48±7.84,两组相比 P 均<0.01;冠心病组QTd运动中与运动前后相比P均<0.01,而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以运动中QTd≥60ms判为异常,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1.8%,特异性100%,准确性95.9%.结论:提示平板运动试验中冠心病患者QTd的进一步显著增加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晓春;邱悦群;孟灵;钟一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非发酵菌耐药规律探讨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2007~2008年主要非发酵菌铜绿假单孢菌265株,鲍曼不动杆菌231株,嗜麦芽窄食单孢菌82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UTO-MI-CROSCAN4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铜绿假单孢菌耐药率小于20%的抗菌素分别是亚胺培南(4.2%),左氧氟沙星(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头孢他定(13.2%),头孢吡肟(13.6%),哌拉西林(14.3%),环丙沙星(16.2%),妥布霉素(17%),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17.2%),氨曲南(17.4%).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小于20%的抗菌素是亚胺培南(0.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4.8%),左氧氟沙星(5.2%).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耐药率小于30%的抗菌素分别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钾(7.3%),左氧氟沙星(7.3%),复方新诺明(24.2%),但亚胺培南耐药率100%.结论:三种常见非发酵菌耐药率普遍较高,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耐药率相对明显增高,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钾是治疗3种常见非发酵菌感染的较理想抗菌药.

    作者:李韶今;乐永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男性不育与DAZ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水

    目的:研究DAZ基因突变和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的方法检测50例男性不育患者和100例正常男性Y染色体DAZ基因.结果:50例男性不育的息者中发现有3例染色体异常,有6例有DAZ区微缺失,正常男性对照中未见DAZ区微缺失.结论:DAZ基因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临床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DAZ基因的检测有助于确认男性不育的类型,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熊俊;王立国;郭起才;叶金花;杨军;宋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晕厥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探讨

    目的:探讨晕厥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进行病因分析.方法:采用Multi-DopL型TCD仪,对34例晕厥患者发作间期及40 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34例患者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47.79±13.02)cm/s、(73.47±16.13)cm/s,对照组血流速度分别为(41.15±9.21)cm/s、(60.50±16.47)cm/s,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各支动脉的流速异常率在35%~53%之间.结论: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晕厥的常见原因之一.

    作者:欧阳懿;饶艳艳;赖朝晖;刘家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偏头痛患者的TCD及MRA、DSA脑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86例符合ICHD-2偏头痛诊断标准的28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TCD筛查,45例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者 (峰速度MCA、TICA>140 cm/s,ACA、PCA、V-BA>100 cm/s)行头颅MRI+MRA检查,其中18例TCD频谱可见涡流和/或湍流,并闻及血管杂音者行 DSA 脑血管造影.结果:MRI 5例异常(1例动静脉畸形,4例海绵状血管瘤),16 例 DSA 异常(动静脉畸形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烟雾病4例,颈内动脉起始部中度狭窄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4例,基底动脉轻中度狭窄2例,一侧ICA闭塞2例).结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存在脑血管病变基础;偏头痛患者应常规行TCD检测,以早期发现严重的脑血管病变.

    作者:余政;邓幼清;陈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剂量布吡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布吡卡因的用量和临床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Ⅱ~Ⅲ择期手术患者,年龄80~95岁,随机分成二组,A组应用布吡卡因7.5 mg,B组应用布吡卡因6.0 mg.观察两组的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和麻醉平卧后、麻醉后5、15、30 min 血压、心率、血氧的变化.结果:二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输液量等无差异,二组麻醉起效时间无差异,麻醉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心率A组较B组变化较大,但无统计学差异,血氧饱和度无差异,麻醉平面A组高1~2个节段,术后未出现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小剂量布吡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龄患者.

    作者:胡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89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易发征象,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组织缺氧和低血氧,脑疝时间长、严重脑挫裂伤等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彻底清除颅内血肿、缓慢降低颅内压、术中过度通气、使用脱水剂、适当控制血压等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防治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祥璐;蒋秋华;何春明;杨瑞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结合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13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

    作者:虞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学生宿舍空气微生物污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学生宿舍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并分析造成污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学生宿舍 126 个采样点进行空气细菌总数监测.结果:学生宿舍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1.48%,不同时间、不同性别、不同楼层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不同,各项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某医学院学生宿舍空气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需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王立;钟有添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量与脑血管痉挛兔基底动脉Cx43蛋白表达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实验模型,观察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与注血量的关系,初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是否通过调节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参与脑血管痉挛的形成.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和0.5mL注血组,1 mL注血组(每组n=6);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实验模型,脑血管造影分析基底动脉的直径变化并应用 Western Blot检测基底动脉Cx4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脑血管造影显示正常组7d与0d相比血管直径无明显变化(95.2±3.4)%,0.5mL注血组7d较0d血管狭窄[(82.3±4.6)%,P<0.05],1mL注血7 d较0d血管明显狭窄[(63.5±6.8)%,P<0.01].Cx43蛋白表达在正常组为(33.9±6.1)%,0.5 mL注血组为(53.4±3.5)%,(P<0.05)、1 mL注血组为(61.6±3.8)%,(P<0.01).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兔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与出血量成正比关系,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变化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壁Cx43蛋白的表达参与脑血管痉挛的形成.

    作者:罗军;娄建云;洪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磁共振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在显示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治疗前行磁共振常规冠状T1WI与STIR(短T1反转恢复序列)、C4~T3连续横轴位T1WI与抑脂T2WI、病变侧斜冠位STIR、扰相位梯度回波脉冲序列(3D-T2*GRE)成像.结果:轴位T1WI与T2W1在显示臂丛神经椎管内段与椎间孔段较好,冠状STIR与斜矢状STIR在显示臂丛神经干病变价值高,3D-T2*GRE三维立体显示臂丛神经干的总体结构,对于神经干的大小、形态及走向效果较好.结论:磁共振检查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能够明确显示臂丛神经损伤及相关的病理改变,多方位多序列检查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作者:陈惠;刘少强;谢春;钟福兴;邱兴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碱烧伤后小鼠角膜新生血管表达vasohibin mRNA其蛋白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否表达vasohibin mRNA及其蛋白.方法:15只小鼠采用碱烧伤的方法制备角膜新生血管模型.6只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烧伤后1、3、6、9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CNV情况并拍照,以NIH ImagJ 图像软件分析角膜照片,计算新生血管的面积比(新生血管占全角膜的比值).分别在这四个不同时间点提取烧伤组各3个角膜的总mRNA,另取3个正常对照组角膜作为对照,用半定量逆转录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vasohibin mRNA在CNV中的表达水平.在烧伤后9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vasohibin蛋白在烧伤和正常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异同.结果:vasohibin蛋白在烧伤组角膜中的新生血管内皮呈强荧光信号,而在正常角膜组织中没有荧光信号;碱烧伤后1、3、6和9d,新生血管面积比分别为0%、(12.72±1.95)%、(30.45±5.40)%、(53.09±9.14)%,vasohibin mRNA相对GAPDH mRNA的表达量为2.11±0.32、2.39±0.76、3.72±0.54 and 8.94±1.21.在观察期内,新生血管面积比值和vasohibin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二者呈现明显的相关性(r=0.930,P<0.05).结论:碱烧伤后小鼠角膜新生血管表达vasohibin mRNA及其蛋白,但正常角膜组织中不表达.Vasohibin蛋白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关系密切.

    作者:谢招莲;周世有;曾祥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妈咪爱联合茵栀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临床观察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特征之一,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绝大多数表现为未结合胆红索增高为主,而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造成脑细胞核黄染,产生胆红素脑病,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容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张人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在我院经病原学检查确诊有肺部真菌感染的69例老年患者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原有或合并有疾病:COPD59例,支气管哮喘23例,肺炎3例,支气管扩张症并感染2例、肺结核并咯血1例、高血压病29例、痛风病2例、糖尿病8例、肺癌1例、脑梗塞后遗改变4例.用药情况:69例均应用抗生素治疗2周以上,13例经常用激素治疗,1例化疗和放疗.结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患者和长期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应特别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周建荣;刘惟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285例报告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85例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使用美国Bard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治疗的 285 例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时间、术后患者疼痛、住院时间、复发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这是一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临床效果非常满意.

    作者:邓国军;钟阳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妊娠期妇女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在预防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的应用.方法:选择116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112例妊娠妇女为观察组,用酶循环发测定TBA,连续监测法测定ALT、AST,化学氧化法测TBIL、DBIL.同时对29例ICP患者的血清TBA和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血清 TBA 水平:对照组(4.1±1.8)μmol/L,妊娠早期组(10.8±2.4)μmol/L,后期组(21.1±4.7)μmol/L.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例ICP患者血清TBA显著升高,肝功能各项指标轻度升高.结论:随着妊娠周期的不断增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呈上升趋势,动态观察,并结合肝功能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

    作者:刘顺军;徐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皮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4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46例患者无感染病例,无褥疮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24月,临床结果30例优,14例良,2例差,术后优良率95.7%.结论:经皮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安全实用,是基层医院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作者:刘景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唇腭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唇腭裂是人类发病率高的先天性畸形之一.目前,唇腭裂有效的治疗就是以外科手术为中心的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序列治疗[1].

    作者:邓建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