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小儿多动症的评价与护理

华春兰;钟秋园;黄必清;廖彩虹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小儿多动症, 注意力, 生物反馈系统, 现报道如下, 患儿及家长, 有限公司, 药物治疗, 学习成绩, 不良反应, 脑功能, 生产, 情绪, 集中, 活动, 广州, 冲动, 安全
摘要:小儿多动症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注意力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2005年始,我院采用脑功能生物反馈系统(广州润杰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患儿55例,因其安全、有效,避免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得到了广大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及认可,现报道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炎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因此,积极治疗宫颈糜烂是保障育龄妇女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刘伏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留置尿管放尿时机对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功能训练探讨

    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膀胱残余尿量增多的现象,对膀胱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手术后病人膀胱功能训练尤为重要,病人无论采取什么手术方式术后都需要行留置导尿,留置导尿管夹管放尿训练膀胱功能是临床上常用方法,应用较多的是定时放尿,而临床发现前列腺增生术后留置尿管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尿频等异常情况:I1,有的甚至需要再次导尿以解决尿潴留或训练膀胱功能.

    作者:黄慧玲;刘兰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肺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治疗晚期肺癌中的疗效.方法:将7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的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对照组单纯使用化疗药物,对比两组病例在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缓解癌症疼痛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近期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以及缓解癌症疼痛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缓解癌症疼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澄;肖海;杨瑞平;钟丰文;罗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影响结果正确判读的HBV-ELISA检测案例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因方法学成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经济安全等特点在临床及科研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自身方法学的限制以及操作步骤较多(包括试剂准备.样本收集,加样,温育,洗涤,显色,比色,结果判定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也较多.

    作者:刘小勇;肖殿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早泌乳的治疗体会

    目的:为促使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早泌乳,满足母乳喂养的需要.方法:400例刮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6 h取番泻叶6 g,开水冲泡至200~300 mL,浸3~5 min,去渣饮汁,分次饮用,7 h进流质饮食,12 h进半流质饮食;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再进食.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P<0.05).结论:刮宫产术后适当刺激肠蠕动,对恢复产妇饮食、改善泌乳有积极作用.

    作者:巫金莲;廖苏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术中的临床体会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年龄60~85岁行髋及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A组采用18G硬膜外穿刺针和25G腰穿针.B组采用18G硬膜外穿刺针.两组均选用第2~3腰椎间隙穿刺.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起效快,效果确切,作用完全,局麻药用量小,与硬膜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比硬膜外麻醉具有更大优势.

    作者:杨衍忠;刘仰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富含血小板血浆条件的优化

    目的:优化梯度离心法提取人血小板过程中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的分离条件,以提高血小板的获得率及质量.方法:梯度离心分离人血小板,其中仞次离心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为实验因素,均设置五水平,获得富含血小板血浆,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刖计数离心前全血及离心后PRP中m小板数量,计算血小板获得宰,并且涂片计数PRP中的杂质细胞.结果: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对提取PRP中血小板效率和纯度有显著影响,并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采用离心力为100 g,离心时间为15 min分离提取的PRP中血小板数量较多,纯度较高.

    作者:徐仙赟;刘潜;谢琼珺;李小波;杨建琼;江华;范小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人服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因病情重、病情复杂多变、病种繁多及各种引流管、生命信息监测导管和导联线等,导致病人无法穿衣和更衣困难,引起病人身体和心理上不舒适感,也给治疗,护理带来不便,我们为此设计了一种病人服,并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曾福英;刘洪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基础治疗上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2例,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55例,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比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蓝鹏;钟玉棉;曾庆寿;余爱琴;梁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临床路径的4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CP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住院时问、住院费用、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相关知识的掌握率观察组为95.6%,对照组为84.2%,满意度观察组为%.8%,对照组为84.6%,两项指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的开展为医疗护理工作提供了严格的程序化管理,把患者纳人到主动参与自己住院期间规范化治疗护理的全过程,从根本上杜绝乱开药、过度检查的现象.有效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作者:刘玉莲;林春兰;刘美英;章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光明工程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光明工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12例(18眼)患者行光明工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变化,术后随诊1~12月.结果:术后所有术眼眼压平均为(15.97±0.45)mm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4.36±2.36)mmHg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中央深度(CACD)眼球彩超检查明显加深,CACD由术前(1.39±0.24)mm,增加到术后的(2.50±0.24)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均增宽,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光明工程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赖飞明;余娟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口服避孕药-青年女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附2例报道)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青年人(15~45岁)的发病率约为2/10万~10/10万,且病因复杂多样,诊断较为困难,青年女性脑血管病有其自身特点.

    作者:江宗华;曾祥俊;赖朝晖;彭吉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在尿毒症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探讨

    1临床资料1.1对象选择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接受心理干预的尿毒症并发抑郁症患者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随机分成接受心理护理和未接受心理干预两组,每组43例.

    作者:王晓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症有机磷中毒早期血液灌流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莺症有机磷中毒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37例患者分为两组,灌流组19例在传统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18例行传统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间的治疗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灌流组治疗能缩短昏迷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结论:重症有机磷中毒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行血液灌流,可提高患者治愈成功率.

    作者:熊力;曹洁莹;刘先发;阳小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5F塑形后硬电极导管在床旁临时起搏的应用

    目的:阐述5F塑形后硬电极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使用方法,并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先进性.方法:使用5F塑形硬电极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途径,以普通心电图或腔内心电图为引导,在床旁对1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紧急心脏起搏.结果:13例患者均起搏成功,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2min,起搏各参数均符合标准,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电极脱位发生,相较于以往6F电极更安全,比漂浮电极更稳定.结论:体表心电图或腔内心电图引导下应用5F硬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更安全快捷、有效可靠的起搏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友佳;李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尿激酶灌洗治疗脑室内出血26例临床体会

    脑室出血多见于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引起,部分由于外伤,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引起,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甚至继发脑干的损伤,预后极差.

    作者:罗德明;郭同禀;王苏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左侧7例,右侧3例,双侧2例.均经B超、IVU、膀胱镜、逆行造影等检查予以诊断.其中Ⅰ期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7例,先行肾造瘘,Ⅱ期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因肾功能严重受损而对侧肾功能良好,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行保守治疗2例.结果:对12例患者作1-5年随访,2例保守治疗的病情无明显发展,8例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肾积水减退较快,1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满意.结论:B超、IVU、膀胱镜及逆行造影等检查是诊断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检查手段.治疗时应根据肾功能、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程度等因素综合决定.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目前治疗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吴维;周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浆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38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为研究者,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狭窄<50%)和观察组(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狭窄≥50%),再根据冠脉病变指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各组均测定脂蛋白(a)[Lp(a)]、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C)水平.结果: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对照组、观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余变量在对照组、观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Lp(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三组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清L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性,且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王斯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腹腔干动脉栓塞误诊为急性胆囊炎1例

    患者吴某,男,71岁,因上腹部疼痛3天,加重一天而于2005年3月26日人内科住院.患者于入院3天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痛,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畏寒发热,有时高达39.5度.

    作者:谭小舒;黄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约束背心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牵引中的应用

    小儿股骨干骨折在临床常见,占小儿全身骨折的51.8%[1].小儿股骨干骨折多采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下肢悬吊皮牵引治疗并给予细心的护理,但小儿的活动量很大,在卧床牵引期间,仍不断活动身体,有时甚至扭绞吊着的双腿,从仰卧位翻转成俯卧位.

    作者:高雪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