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股骨颈骨折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李云鹏

关键词:股骨骨折, 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全髋置换术, 老年
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2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的功能评价、并发症以及二次手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闭合复位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为低(P<0.05),但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高,术后1年随访功能差;全髋置换术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好,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要求较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创伤比全髋置换稍小,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翻修率较高,术后功能比全髋置换差.结论: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特别是活动能力要求较高、期望寿命较长和身体一般状况好的老年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前列腺癌组织中PARP-1的表达与骨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人前列腺癌组织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ribose polymerase-1 PARP-1,)的表达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癌伴骨转移与不伴骨转移病人中前列腺癌组织PARP-1的表达,对比其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伴有骨转移前列腺癌组织中PARP-1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有骨转移前列腺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AR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与伴骨转移有密切关系.

    作者:吴敬根;王涌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青光眼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1年9月对126例老年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眼疾的恢复、提高治愈率,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曹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帕瑞昔布对多发骨折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多发骨折术后围手术期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手术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治疗组术后连续三天均给予帕瑞昔布(40mg,bid)静脉推注,对照组不给予帕瑞昔布,两组在手术后不限制使用哌替啶镇痛药物.观察两组术后患者疼痛情况及哌替啶的用药情况,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在术后3夭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使用哌替啶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推注帕瑞昔布对多发骨折术后镇痛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术后疼痛阈值,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

    作者:王荣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为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是指无肺部感染的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或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患者的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性的感染性炎症.管理好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凌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国心理护理研究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及研究前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护理研究》为统计源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2008-2010年期间四种刊物登载的题名含有“心理护理”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心理护理类经验总结文章由50%下降至38%,干预性实验研究文章由50%上升至52%;所涉及科别由2008年内外科占比71%下降至2010年的28.6%,而其他科别则由3.5%上升至28.6%;在干预性实验研究中,高达91%的文章均注意到或借助同一组前后对照,或设置控制组进行组别对照以证明干预实效;88%的干预性实验研究皆利用了标准心理测验、临床疗效及生理指标或自行设计的问卷作为心理评估的工具.结论:心理护理研究领域日趋拓展,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心理护理方式日趋多样,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心理护理基本概念与方法的研究、规范化量化研究以及心理护理实施配套条件与机制研究.

    作者:宋亚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橘红片中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橘红片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橘红片中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VP-ODS-C18,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35∶61∶4);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83 nm.结果:橙皮苷的进样量在0.3964~2.3784μg范国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2%,RSD为0.3%(n=6).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橘红片中橙皮苷含量.

    作者:管大平;钱世兵;纪开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尤以老年女性较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肢畸形、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及患肢缩短等[1].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在短期内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共治疗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昭炎;谢炎天;黄国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按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0.9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是一种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廷缓慢性呼吸衰竭的发展过程,预防慢性呼吸衰竭的急性发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痛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初步探索高血压社区防治的途径及干预管理模式.方法:分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不良生活方式、服药的依从性的现状,对干预组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管理,评价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社区综合干预提高了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了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降低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以作为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和管理模式.

    作者:石荣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提高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4月25日-6月25日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312例(男164例,女148例),年龄31-88岁.检查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检查告知与沟通、静脉选择、屏气训练、高压注射器的正确应用.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1级率为96% (299/312),10例为2级,因屏气配合不好3例图像质量为3级.结论: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是顺利完成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提高图像优良率的保障.

    作者:张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常见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的目的有[1]:①补充水分和电解质;②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③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④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对于静脉输液,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不仅是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监测输液过程,输液完毕的处理,而且还要了解治疗的目的、输入药物的种类和作用、预期效果、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输液室和心内科2010年1月-2012年7月96例静脉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作者:黄美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和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炎性过程,以心肌炎为主要表现,其病理特征为心肌细胞的坏死或变性,有时病变也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1].大多预后良好,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时常易被患儿及家长所忽视,目前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2].而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休息不彻底、治疗不及时又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如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造成心肌永久性损害,严重的引起终身残疾或影响患儿生存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

    作者:祖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防控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忽视的过错对病人造成的伤害[1].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技术性强、节奏快、持续时间长,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各种护理缺陷,这就对护理工作者和护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者:徐华;段建玲;杨广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HPLC法检测盐酸文拉法辛控释片有关物质含量

    目的:建议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盐酸文拉法辛控释片中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Thermo C18,流动相为乙腈-三乙胺缓冲液(取三乙胺10mL,加水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至3.0)(20∶80),检测波长为225nm,柱温室温,流速为1.0mL/min;以外标法测定定量杂质D、F的含量,以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供试品溶液中其他杂质的含量.结果:该色谱条件下,主成分与有关物质完全分离,各杂质峰分离度良好,低检测限为0.379ng/mL,杂质D的定量限为44.92ng/mL,杂质F的定量限为116.21ng,/mL.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作者:沈丽萍;蒋海松;李永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方式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耳鼻咽喉科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8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一期乳突鼓室成形术治疗,比较切除外耳道后壁的乳突鼓室成形术(CWD32例)与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鼓室成形术(CWU36例)两种常用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CWU组干耳时间明显短于CWD组;CWU组语频区听力提高幅度及气骨导差缩小程度明显优于CWD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行乳突鼓室成形术治疗,大限度地保留或恢复听力功能为本病外科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鼓室成形术,病变清除彻底同期听力重建术后疗效满意,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拾景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永久性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房纤颤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对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对57例心房纤颤行永久单腔起搏器植入后行门诊随访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通过程控仪获取起搏器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并分析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中位数为60 d,97d的随访观察,患者植入起搏器前后[(54.38 ±14.28)ng/L vs(68.17 ±25.27)ng/L,P< 0.05],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后血浆BNP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68.17 ±25.27) ng/L vs(49.53±32.42)ng/L,P<0.05].结论:永久性心房纤颤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调低起搏下限频率有助于降低起搏相关的心功能损害.

    作者:李佐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妇产科临床实习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临床实习作为整个医学教育体系的一环,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尤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着非同寻常的要求,因此,在客观上就要求加强和突出临床见习的意义和作用;我国的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把一个书斋里的少年培养成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而一个人要实现这样的转变,不仅要通过课堂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对实际工作环境有一个感知、认可、融入的过程,同时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方法,而这些方面不能都通过语言、课本、短时间的观摩就能了解和掌握的,这在主观上也就需要一个真正的参与.

    作者:袁丽萍;杨晓明;张曙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微丸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并展望微丸制剂的发展前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将其分析、归纳.结论: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释药系统,具有较多优点,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微丸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车文实;赵玺;李连闯;孙晶;唐晶;郝文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缓解眼科门诊就诊压力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改善眼科门诊就诊环境和秩序,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就诊压力的有效方法.方法:改善服务模式,优化挂号流程、加强前哨分诊,实行预约服务,充实周末门诊力量等.结果:门诊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候诊时间,缓解了眼科门诊就诊压力,护理纠纷、投诉现象明显减少.结论:合理的分诊措施,明显改善了就医秩序和环境,使眼科门诊工作更安全、快捷、极大提高门诊就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乔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2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的功能评价、并发症以及二次手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闭合复位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为低(P<0.05),但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高,术后1年随访功能差;全髋置换术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好,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要求较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创伤比全髋置换稍小,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翻修率较高,术后功能比全髋置换差.结论: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特别是活动能力要求较高、期望寿命较长和身体一般状况好的老年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云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