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糖浓度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刘兵波;彭新;邱春復;黄志华;凌铭培;肖琦;郑国富;徐佳

关键词:糖浓度, 离体心脏灌流,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糖浓度的Krebs-Henseleit (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制备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不同糖浓度的K-H液灌流心脏,灌流结束后测定心肌组织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1.5倍糖浓度组(3g·L-1)能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LDH、CK、GSH-PX的活性(P<0.05),提高NO(P<0.05)、降低MDA(P<0.05)的含量.结论:1.5倍糖浓度组(3g·L-1) 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心肌细胞膜稳定性、增强大鼠抗氧化酶系统功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血供、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来实现的.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术后的护理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血液净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以来采取序贯血液灌流技术抢救由食物及毒物中毒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23例,取得满意效果,均痊愈出院.现就血液灌流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其文;黄国红;黄玉兰;黄玉珍;毛小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

    发热是指机体体温异常升高,一般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大类.感染性发热是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及其代谢产物或其毒素的作用引起.非感染性的如产热过多或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破坏组织,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及分解产物增多,或抗原抗体反应、散热障碍,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引起发热[1].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热或服药后体温又迅速回升.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监护,做好小儿发热的护理.现将我院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缪惠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人胎回肠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发生分析

    目的:探索人胎回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的形态发生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术和体视学方法对人胎回肠DC的出现时间、形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第11w时人胎回肠固有层开始出现阳性DC,其数量随胎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多;回肠固有层及集合淋巴小结(Peyer's Patches,PP)阳性DC的数密度均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大,而集合淋巴小结DC的数密度比同期固有层的要高(P<0.05);平均表面积随胎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集合淋巴小结DC的平均表面积比固有层的要小(P<0.001);集合淋巴小结DC的表面积体积比比固有层的要小(P<0.05).结论:人胎回肠DC的数量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多,固有层DC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均与集合淋巴小结DC有差异.

    作者:刘妍;徐能全;孔令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4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患者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对41例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32例(13.4%),未手术9例(3.8%).32例腹膜后血肿手术患者死亡2例(6.3%), 其余均痊愈.9例未手术的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稳定型腹膜后血肿多见于腹膜后挫伤,可密切观察.扩张型、搏动型腹膜后血肿多见于血管损伤,进展快、范围大,多发性腹膜后血肿应及时切开血肿进行探查、止血.

    作者:邹振亮;廖丹;张善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药熏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 简称腰突症) 主要是由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期坐立工作,导致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髓核凸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疼及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疼痛.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大多采用综合疗法.如药物治疗、针灸、牵引、中药熏洗、手术治疗.中药熏蒸疗法主要是利用热能与中草药结合产生的药物蒸汽直接作用于腰背部,增强腰背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泄,从而达到缓解腰背部肌肉韧带劳损、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的目的.因其安全、直接、疗效好,治疗过程中患者感觉舒适,无痛苦而易被接受,我院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其他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曾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三尖瓣下移畸形外科治疗10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从1999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仇有生;张守科;赵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20例报告

    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对20例卵巢囊肿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游金华;朱虹;曾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56例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COPD引起气管阻塞和肺通气不足或伴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CO2)潴留,发生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IPPV)指在不需要气管插管的情况下,使用各种技术增加自主呼吸的通气.近年来,由于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操作简单,护理要求不高,效果良好,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现将我院采用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所获得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洪晓;吴细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利福平保留灌肠治疗80例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

    细菌性肠炎为小儿常见消化道疾病,我院于2007年收治了160例细菌性肠炎患儿,全部为住院患儿,予以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即利福平灌肠组及丁胺卡那霉素灌肠组,两组各为8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瑞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贞红生发酊对豚鼠皮肤刺激及过敏试验观察

    目的:观察贞红生发酊外用对豚鼠皮肤所产生的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方法:将受试豚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外用贞红生发酊及对照药物,在规定时间内观察豚鼠皮肤的刺激性、过敏性反应.结果:生发酊外用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及过敏性反应.结论:贞红生发酊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可进一步用于对豚鼠毛囊体外培养的试验观察.

    作者:常欣峰;宋春花;韩立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胸腔闭式引流加胸腔内注入高渗葡萄糖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探讨

    目的:评价高渗葡萄糖作为胸膜粘连剂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价值.方法: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高渗葡萄糖(50%)60ml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患侧胸腔内引起胸膜腔粘连.结果:高渗葡萄糖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一次注药有效率95.16%,2例患者注药二次,1例患者注药3次.不良反应主要为短暂的胸痛,发生率为29%,其中1例患者疼痛较剧烈.复发率为0%.结论:高渗葡萄糖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胸膜粘连剂治疗自发性气胸.

    作者:卢和林;王贤彬;赵华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凝血系统相关基因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进展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母体基因突变可能是诱发妊高征的重要原因.某些凝血系统相关基因突变可使正常的基因表达失调,导致其产物发生质量、功能的异常改变,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而引发妊高征.

    作者:唐琛;傅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或胆道支架植入术,其中实施外引流术1例,支架植入术7例,术后黄疸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并发胆汁性腹膜炎1例.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疗效可靠,创伤小,缓解症状快,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陈友佳;谢士彪;宋于生;邹嵩;田云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护理观察,探讨该术式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01例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时间5~15天,平均10天,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达98%,术后2例出现肾造瘘管出血,余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与并发症的防治,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熊凤梅;舒幸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反义核酸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研究进展

    某些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它们都是正常细胞内存在的,其编码的产物多为信号传导系统中的某些效应分子.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及它们的产物在细胞正常生长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的突变会造成信号系统的紊乱,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过程,从而引起肿瘤.

    作者:罗晓婷;黄勤;李舒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实时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唇裂的价值

    目的:比较胎儿唇裂的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表现及诊断率.方法:对23 例(孕20~39周)怀疑唇裂胎儿行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并比较其诊断率.结果:23例唇裂胎儿二维超声诊断 17例(75%),实时三维超声诊断 23 例(100%).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唇裂的立体图像,较二维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镭;黄志平;廖萍;黄智华;林霖;刘敏;丁小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成腹腔镜套扎和腹腔镜缝合2组,每组各73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套扎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缝合组(P<0.01),套扎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缝合组(P<0.01).两组剔除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线圈套扎法是安全可行的,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王慈英;万玉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早期腰大池置管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长引流时间达4周),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静脉、鞘内注射及5-氟胞嘧啶口服等常规治疗方案,以隐球菌计数、墨汁染色阴性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的患者经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后症状即刻减轻,所有患者精神状态短期内明显好转;1例视力障碍的患者经引流处理2天后视力基本正常,仅有1例遗留有轻度视力障碍.经联合治疗后痊愈4例,好转3例.治愈的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能有效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抗真菌治疗赢取时间.

    作者:曾国勇;李广生;刘向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及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1 26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我院剖宫产率由26.20%上升至39.41%,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的增多是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宣教,提高产科诊断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刘天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40例气管异物的患儿,芬太尼0.004mg/kg,异丙酚2mg/kg静脉诱导,咽喉部表麻后置入直达喉镜;经直达喉镜的吸氧孔接高频喷射通气管,术中根据患儿体动情况静注异丙酚1~1.5mg/kg,异物取出后停止给药,记录入室、麻醉后、手术开始、及术毕时的MAP、HR 、SPO2,记录术中喉痉挛、分泌物、手术操作满意度情况,术后患儿苏醒时间、有无惊厥、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40例患儿麻醉成功,均顺利完成异物取出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结论: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可满足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手术,麻醉安全、平稳,并发症少.

    作者:王万辉;钟钦文;叶军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