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的应用

曾春艳

关键词:中药熏蒸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辨证施护, 治疗过程, 腰背部, 神经根水肿, 坐骨神经疼痛, 椎间盘髓核, 重体力劳动, 退行性病变, 单侧或双侧, 综合疗法, 中药熏洗, 直接作用, 药物治疗, 压迫症状, 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韧带劳损, 良好疗效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 简称腰突症) 主要是由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期坐立工作,导致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髓核凸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疼及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疼痛.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大多采用综合疗法.如药物治疗、针灸、牵引、中药熏洗、手术治疗.中药熏蒸疗法主要是利用热能与中草药结合产生的药物蒸汽直接作用于腰背部,增强腰背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泄,从而达到缓解腰背部肌肉韧带劳损、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的目的.因其安全、直接、疗效好,治疗过程中患者感觉舒适,无痛苦而易被接受,我院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其他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三尖瓣下移畸形外科治疗10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从1999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仇有生;张守科;赵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而发病率逐年升高的顽固性疾病,其临床典型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结肠镜下见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有散在点片状出血点等黏膜炎性病变为主,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我们运用自制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德荣;刘歆;张晓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四联法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四联法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效果.方法:32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0例为中西医四联法治疗,简称四联法组,即西药静滴,中药灌肠,口服,微波理疗,穿刺引流.另一组12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静滴+开腹手术治疗.结果:四联法组有效率100%,半年随访无复发,对照组有效率58.3%,术中无法开腹及术后复发率42.7%.结论:盆腔炎性包块首选非开腹手术,应用四联法可减少创伤,疗效显著.

    作者:付兰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剖宫产后再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佳分娩方式.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66例分娩方式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中阴道试产成功36例,剖宫产30例,同时行绝育手术15例,再次剖宫产术的产后出血量比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高,平均住院天数长,两者新生儿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关于选择分娩方式应视孕妇及胎儿具体情况而定,能阴道分娩的尽可能选择阴道分娩,有阴道分娩禁忌症的应及时再次剖宫产.

    作者:黄碧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胶艾汤加减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6例临床观察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异常的子宫出血,经诊查后未发现有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以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功血当中较为常见,症状也较严重的一种,临床治疗上存在复发率高,不良反应明显等缺点.笔者近几年来运用胶艾汤加减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6例与西药治疗对照组比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香;黄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早期腰大池置管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长引流时间达4周),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静脉、鞘内注射及5-氟胞嘧啶口服等常规治疗方案,以隐球菌计数、墨汁染色阴性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的患者经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后症状即刻减轻,所有患者精神状态短期内明显好转;1例视力障碍的患者经引流处理2天后视力基本正常,仅有1例遗留有轻度视力障碍.经联合治疗后痊愈4例,好转3例.治愈的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能有效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抗真菌治疗赢取时间.

    作者:曾国勇;李广生;刘向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诊断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诊断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采用单导心电图机,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分别分析ST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T波高尖伴对应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U波倒置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结果:60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其常规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0.1~0.2mV且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1例(1.67%);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0.1~0.2mV且伴有对应导联ST段下移18例(30.0%),且ST-T改变发生的时间为:第一高峰在00∶00~08∶00,第二高峰在13∶00~15∶00.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对于诊断变异性心绞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危小军;谢东阳;廖伟;钟一鸣;谢东明;周爱琴;严章林;廖祥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新生儿腋静脉粗、直,容易穿刺,并发症少,且保留时间较长,便于护理.我科从2007年2月开展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江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塞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显葡胺(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Gd-DTPA MRA)表现及相关MRI改变对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诊断的病毒性脑炎和30例急性脑梗死的MRI及Gd-DTPA MRA表现,按疾病分组,分析病灶分布区域的血管状态.结果:Gd-DTPA MRA显示全脑动脉及细小分支和静脉系统;急性脑梗死Gd-DTPA MRA表现相应供血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闭塞、硬化;29例病毒性脑炎Gd-DTPA MRA表现正常.两种疾病在Gd-DTPA MRA存在差异(P<0.05).结论:Gd-DTPA MRA技术可快速而准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相应的脑梗死,结合常规MRI能及早对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宋嘉华;洪美绥;张正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分娩前孕产妇凝血、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娩前孕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62例分娩前孕产妇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 D-D)]并与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PT、PT-INR、FIB、TT、APTT分娩前孕产妇组分别为10.73±1.35、0.89±0.058、4.71±0.79、15.795±2.21、30.62±3.35,非孕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65±1.18、1.02±0.055、2.77±0.405、15.52±2.01、30.86±3.08,以上各指标两组间差异PT、PT-INR、FIB有统计学意义(P<0.01).TT、APTT无差异(P>0.05).FDP、D-D分娩前孕产妇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9%、24.6%,明显高于非孕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7%、1.2%.结论:分娩前孕产妇凝血、纤溶活性增强,分娩前孕妇作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对预防产后大出血,降低合并病理产科发生率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胡咏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微小横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 028例

    目的:评价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 028例.结果: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0~20min,平均15min,伤口不需缝合,术后1~3d出院.随诊患儿症状消失,术后无疤痕.结论:横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预后良好,不影响患儿成年后的生育功能.

    作者:刘辉;傅忠;钟斌;刘传荣;徐建兵;李金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雷贝拉唑三联治疗50例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治疗HP相关性溃疡的效果.方法:HP相关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与奥美拉唑对照组,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雷贝拉唑组溃疡愈合率92%,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雷贝拉唑组HP根除率为84%,奥美拉唑组为7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具有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小、溃疡愈合迅速、疗程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HP阳性溃疡及根除HP较为理想的方案.

    作者:熊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预防性硫酸镁湿热敷防治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

    目的:探讨硫酸镁局部湿热敷防治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静脉输注β-七叶皂甙钠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局部预防性硫酸镁湿热敷的护理措施.结果:76例患者中发生明显静脉炎症状者占18.4%.结论:局部预防性硫酸镁湿热敷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郭琴琴;谭彩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龙血竭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0例疗效观察

    龙血竭胶囊是利用龙血竭制成的一种中成药,自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我科试用该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儒斌;施银河;钟来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56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56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结果:主动脉夹层例数明显增加,死亡率较前有显著下降. 结论:高血压、马凡氏综合征是主动脉夹层常见原因,胸痛、背痛为常见首发症状.CT、MRI、动脉造影均是确诊本病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内科保守治疗可为外科手术和/或介入治疗赢得时间,大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效果确切,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廖祥中;陈朝晖;张琼;谢东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5例分析

    壶腹部占位性病变因其位于腹膜后,受肠道气体干扰明显,且其肿物生长特性为早期浸润转移以及沿血管壁转移,直接征象较不容易显示,因此各种辅助检查对其直接诊断有一定难度,但一般该部位肿块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外梗阻症状以及重要毗邻器官有压迫或者梗阻症状[1],所以可以根据相关间接征象对其进行相关诊断.现结合我科超声波对壶腹部肿瘤的诊断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曾庆新;叶军;罗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措施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 236 例(261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来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252眼术后第一天视力≥0.3者占96.6%,9眼术后第一天视力≤0.3占3.4%;35眼出现不同的轻度的术后反应,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的充分沟通、术中的配合、术后的观察及护理,保证患者术后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菁;冯梅;罗满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8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方法:对8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别采用骨瓣开颅手术,小骨窗开颅手术,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分析手术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手术死亡14例,4例植物生存,Ⅳ级10例,Ⅲ级21例,Ⅱ级25例,Ⅰ级12例.结论:正确掌握和应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关键.

    作者:曾瑞亮;刘仰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WAYWIN-2000医用(软镜型)灭菌器和2%戊二醛对软式内镜灭菌效果的监测与分析

    软式内窥镜比硬式内窥镜更难灭菌,灭菌方法又少.大多数医院都采用2%戊二醛浸泡10h来进行灭菌,戊二醛具有腐蚀性、刺激性、浸泡时间长等缺点,浸泡10h对软式内窥镜损害较大,同时也不易满足接台手术连续使用内镜的要求.我院2007年9月引进汇日WAYWIN-2000医用(软镜型)灭菌器,对软式内窥镜如胆道镜等进行灭菌与2%戊二醛浸泡灭菌过程进行效果、时间、灭菌率等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和分析,现介绍如下 .

    作者:曾琳;丁梅;钟美新;潘火英;周瑞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

    发热是指机体体温异常升高,一般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大类.感染性发热是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及其代谢产物或其毒素的作用引起.非感染性的如产热过多或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破坏组织,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及分解产物增多,或抗原抗体反应、散热障碍,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引起发热[1].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热或服药后体温又迅速回升.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监护,做好小儿发热的护理.现将我院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缪惠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