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咏梅
三尖瓣下移畸形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从1999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仇有生;张守科;赵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LEEP术配合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6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LEEP术并术后阴道放置纳米银妇康保预防感染,于术后1个月、2个月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165例患者1个月复查155例治愈,2个月复查163 例治愈,有效率100%.结论:LEEP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愈率高,不损伤宫颈功能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的优点.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可在门诊进行.术后采用阴道上药预防感染,提高LEEP术后的疗效,易于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袁雄英;黄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某些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它们都是正常细胞内存在的,其编码的产物多为信号传导系统中的某些效应分子.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及它们的产物在细胞正常生长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的突变会造成信号系统的紊乱,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过程,从而引起肿瘤.
作者:罗晓婷;黄勤;李舒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素加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A、B、C3组,3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A组95例雾化吸入肝素;B组94例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C组97例先用A组的方法雾化后吸痰,然后用B组的方法雾化.观察3组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并进行比较.结果:A、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B组疗效差异极具显著性(均P>0.01),3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C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与A、B两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日A、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肝素加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较两药单独应用效果好.
作者:刘庚凤;邓瑜琼;朱圣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科利用空气压缩泵或氧气动力,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治疗哮喘急性发作629例次,其中55例在首次雾化吸入时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袁冬萍;范楚平;张碧清;何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咽喉部囊肿包括声带囊肿、会厌囊肿及鼻咽囊肿,可引起声嘶、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大者还会影响呼吸.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我科从2005年3月~2008年6月采用电子鼻咽喉镜下检查及治疗鼻咽喉部疾病6 149例,其中诊断为咽喉部囊肿230例,其中会厌囊肿108例,声带囊肿82例,鼻咽囊肿38例,其它部位囊肿2例,其中218例在电子鼻咽喉镜下用活检钳对囊肿进行摘除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日群;彭韶平;廖志莹;刘小平;曾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血脂异常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检测100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其中合并冠心病60例,未确诊冠心病40例与40例健康对照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DL-C,ApoA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HDL-C,ApoA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LDL-C,TG,ApoB水平较对照组增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LDL-C,TG,ApoB水平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高.结论:对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群应尽可能控制血脂增高.
作者:傅慧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X线表现及总结小儿空气灌肠整复经验.方法:收集300例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以及整复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表现为局限性小肠拱形扩张,软组织肿块征,右下腹小肠液气平面征并伴有明显的逆蠕动;空气灌肠整复失败X线影像常表现为袖套征,回盲部小肠聚集卷曲的团块征,未套入的小肠扩张及大量积气、积液征.有时疑诊时空气灌肠有助确诊.在辅用镇静剂和腹部按揉下的间歇空气灌肠整复法成功率达96.3%.结论:小儿肠套叠及空气灌肠整复失败X线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使用镇静剂,腹部按摩,斟增注气压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发病时间,套叠的类型,发病年龄则是成败的影响因素.
作者:钟瑞平;伍宝伟;雷永松;李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长引流时间达4周),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静脉、鞘内注射及5-氟胞嘧啶口服等常规治疗方案,以隐球菌计数、墨汁染色阴性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的患者经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后症状即刻减轻,所有患者精神状态短期内明显好转;1例视力障碍的患者经引流处理2天后视力基本正常,仅有1例遗留有轻度视力障碍.经联合治疗后痊愈4例,好转3例.治愈的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能有效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抗真菌治疗赢取时间.
作者:曾国勇;李广生;刘向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 简称腰突症) 主要是由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期坐立工作,导致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髓核凸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疼及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疼痛.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大多采用综合疗法.如药物治疗、针灸、牵引、中药熏洗、手术治疗.中药熏蒸疗法主要是利用热能与中草药结合产生的药物蒸汽直接作用于腰背部,增强腰背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泄,从而达到缓解腰背部肌肉韧带劳损、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的目的.因其安全、直接、疗效好,治疗过程中患者感觉舒适,无痛苦而易被接受,我院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其他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曾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疗效.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非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黄芒硝浸泡液保留灌肠,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40例,其中37例临床治愈,有效率92.5%;3例中转手术,中转率7.5%.对照组40例,其中29例临床治愈,有效率72.5%;11例中转手术,中转率2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可经非手术综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但需严格掌握其手术指征.
作者:陈云;黄才斌;欧阳锦盛;谢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发热是指机体体温异常升高,一般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大类.感染性发热是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及其代谢产物或其毒素的作用引起.非感染性的如产热过多或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破坏组织,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及分解产物增多,或抗原抗体反应、散热障碍,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引起发热[1].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热或服药后体温又迅速回升.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监护,做好小儿发热的护理.现将我院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缪惠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科自2004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开明;涂勇;刘维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法洛四联症术后患儿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法洛四联症患儿38例随机分为参附组20例,对照组18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参附组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参附组患儿心功能Ⅰ级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拆线时间、住院平均时间均比对照组有改善和提高(P<0.05).结论:法洛四联症术后应用参附注射液,近期内改善心功能,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作者:罗志方;李章红;江柏青;谢春发;李树林;熊健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应用钬激光行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结果:38例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均一次性手术解除狭窄或闭锁,术后除3例需定期尿道扩张外均排尿道畅.结论:应用钬激光行尿道内切开手术具有高效,安全和易于操作的特点,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好适应症和尿道瘢痕组织切开深度.
作者:吴克秋;苏伟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1 26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我院剖宫产率由26.20%上升至39.41%,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的增多是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宣教,提高产科诊断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刘天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而发病率逐年升高的顽固性疾病,其临床典型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结肠镜下见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有散在点片状出血点等黏膜炎性病变为主,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我们运用自制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德荣;刘歆;张晓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白内障术后瞳孔括约肌松弛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并发症,近几年我们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爱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或胆道支架植入术,其中实施外引流术1例,支架植入术7例,术后黄疸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并发胆汁性腹膜炎1例.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疗效可靠,创伤小,缓解症状快,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陈友佳;谢士彪;宋于生;邹嵩;田云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提高临床对隐匿阴茎的认识,探讨用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效果.方法:对18例隐匿阴茎患儿采用改良脱套式阴茎固定术,将阴茎脱套至阴茎根部水平,切断白膜表面纤维索带,于阴茎根部10点及2点处将阴茎白膜与相对应的耻骨前皮下筋膜深层间断各缝合一针固定,观察阴茎体无明显回缩即可.结果:18例采用上述方法矫治,6例出现包皮水肿,经热敷理疗后1~3个月后均消失,所有患者阴茎外显良好,长度增加1.5~2.5cm,无回缩,疗效满意.结论:采用改良脱套式隐匿阴茎矫正术是治疗隐匿阴茎的理想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外观满意.
作者:郭志云;李彤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