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

缪惠梅

关键词:小儿发热,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体温调节, 神经系统发育, 抗原抗体反应, 感染性发热, 蛋白质代谢, 异常升高, 医护人员, 一般发热, 加强监护, 护理体会, 功能失常, 分解产物, 代谢产物, 支原体, 物理性, 机械性, 化学性, 病原体
摘要:发热是指机体体温异常升高,一般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大类.感染性发热是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及其代谢产物或其毒素的作用引起.非感染性的如产热过多或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破坏组织,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及分解产物增多,或抗原抗体反应、散热障碍,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引起发热[1].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热或服药后体温又迅速回升.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监护,做好小儿发热的护理.现将我院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癌行腹腔静脉联合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确诊时有60%~70%的患者已属晚期,死亡率高,为妇科肿瘤中威胁大的疾病.而卵巢癌的播散转移主要以腹腔种植和腹膜后转移,为增加药物与肿瘤的广泛接触和药物对肿瘤的释放,有利于药物渗透到肿瘤内,应用腹腔静脉联合化疗已成为治疗卵巢癌的一个重要给药途径.我科自2005年来用此方法对42例卵巢癌患者行化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雪;黎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孕18~28周彩超筛查诊断胎儿畸形

    目的:探讨彩超筛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对5 504例孕18~28周孕妇进行彩超筛查对畸形胎儿进行诊断.结果:5 504例中超声诊断胎儿畸形65例,漏诊7例,产后(引产或出生)证实72例.结论:彩超可以显示18~28周胎儿的形态结构,是产前筛查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赵文君;尹卫红;肖美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LEEP术配合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 165 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LEEP术配合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6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LEEP术并术后阴道放置纳米银妇康保预防感染,于术后1个月、2个月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165例患者1个月复查155例治愈,2个月复查163 例治愈,有效率100%.结论:LEEP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愈率高,不损伤宫颈功能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的优点.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可在门诊进行.术后采用阴道上药预防感染,提高LEEP术后的疗效,易于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袁雄英;黄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及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1 26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我院剖宫产率由26.20%上升至39.41%,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的增多是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宣教,提高产科诊断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刘天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牙周局部应用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口内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8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200个牙周袋分为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后在牙周袋内置入碘甘油或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每周一次,共4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基线,治疗后1周,4周和8周时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 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时各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刮治根面平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较基线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辅助用药后PD,AL 在8周相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是慢性牙周炎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李红文;耿发云;潘钢;樊维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肝素与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肝素加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A、B、C3组,3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A组95例雾化吸入肝素;B组94例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C组97例先用A组的方法雾化后吸痰,然后用B组的方法雾化.观察3组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并进行比较.结果:A、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B组疗效差异极具显著性(均P>0.01),3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C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与A、B两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日A、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肝素加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较两药单独应用效果好.

    作者:刘庚凤;邓瑜琼;朱圣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糖浓度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糖浓度的Krebs-Henseleit (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制备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不同糖浓度的K-H液灌流心脏,灌流结束后测定心肌组织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1.5倍糖浓度组(3g·L-1)能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LDH、CK、GSH-PX的活性(P<0.05),提高NO(P<0.05)、降低MDA(P<0.05)的含量.结论:1.5倍糖浓度组(3g·L-1) 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心肌细胞膜稳定性、增强大鼠抗氧化酶系统功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血供、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来实现的.

    作者:刘兵波;彭新;邱春復;黄志华;凌铭培;肖琦;郑国富;徐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护理观察,探讨该术式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01例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时间5~15天,平均10天,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达98%,术后2例出现肾造瘘管出血,余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与并发症的防治,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熊凤梅;舒幸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普勒超声Tei指数对法洛四联症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Tei指数对法洛四联症(TOF)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计算分析及评价.方法:选取正常组受检者30例与TOF组患者30例,分别测定两组的左、右室Tei指数及EF值,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OF组患者左、右室Tei指数值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TOF组的EF值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Tei指数能较好地评价TOF患者的整体心功能.

    作者:任苓;叶军;陈卫华;游宇光;肖文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支气管激发试验护理体会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通过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双肺闻及哮鸣音)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发作不典型者,仅表现为咳嗽或胸闷的患者就诊时可无气喘症状和阳性体征,常规肺功能检查也正常,给诊断带来困难.对这些病人作气道反应测定有助于诊断[1].气道反应性可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指通过吸入某些刺激物诱发气道收缩的方法[2].我院呼吸科肺功能室采用磷酸组胺为激发剂,标准化、规范化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谢菲;黄清云;吴春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三尖瓣下移畸形外科治疗10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从1999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仇有生;张守科;赵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或胆道支架植入术,其中实施外引流术1例,支架植入术7例,术后黄疸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并发胆汁性腹膜炎1例.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疗效可靠,创伤小,缓解症状快,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陈友佳;谢士彪;宋于生;邹嵩;田云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56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56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结果:主动脉夹层例数明显增加,死亡率较前有显著下降. 结论:高血压、马凡氏综合征是主动脉夹层常见原因,胸痛、背痛为常见首发症状.CT、MRI、动脉造影均是确诊本病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内科保守治疗可为外科手术和/或介入治疗赢得时间,大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效果确切,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廖祥中;陈朝晖;张琼;谢东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镍钛合金弓丝性能及其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在众多的形状记忆合金材料中,NiTi形状记忆合金因为具有好的形状记忆性能、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以及超弹性等一系列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海军武器实验的研究员William.J.Bucher和Wney研究发现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1].上世纪70年代非超弹NiTi丝开始应用于正畸临床,上世纪80年代超弹NiTi丝出现,90年代秦葵庆等[2]研制出温控型NiTi弓丝.由于NiTi弓丝的独特优点,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NiTi弓丝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广泛应用.以下对NiTi弓丝作一综述.

    作者:李波;李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的应用价值和适应症.方法: 对30例垂体瘤病人采取鼻内窥镜引导下的经鼻蝶窦入路手术.结果:29例瘤组织得到了完全切除,手术所需时间较鼻中隔蝶窦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明显短.1例非分泌性腺瘤的病人因瘤组织侵犯鞍旁及海绵窦,仅行大部分切除.所有病人症状明显改善.随访6~48月无复发.术后除1例病人出现感染,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是一个简便、安全、微创的外科手术,只要正确地掌握好此类手术的适应症,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廖志莹;刘胜兰;邹连生;彭韶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40例气管异物的患儿,芬太尼0.004mg/kg,异丙酚2mg/kg静脉诱导,咽喉部表麻后置入直达喉镜;经直达喉镜的吸氧孔接高频喷射通气管,术中根据患儿体动情况静注异丙酚1~1.5mg/kg,异物取出后停止给药,记录入室、麻醉后、手术开始、及术毕时的MAP、HR 、SPO2,记录术中喉痉挛、分泌物、手术操作满意度情况,术后患儿苏醒时间、有无惊厥、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40例患儿麻醉成功,均顺利完成异物取出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结论: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可满足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手术,麻醉安全、平稳,并发症少.

    作者:王万辉;钟钦文;叶军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温度对冰冻切片染色质量的影响

    术中冰冻切片的质量是影响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关键.温度对冰冻切片染色质量是否有影响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在实践中就温度对冰冻切片染色质量是否有影响作一比较性研究.

    作者:张文书;张文忠;杨庆春;朱贤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300例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X线表现及总结小儿空气灌肠整复经验.方法:收集300例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以及整复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表现为局限性小肠拱形扩张,软组织肿块征,右下腹小肠液气平面征并伴有明显的逆蠕动;空气灌肠整复失败X线影像常表现为袖套征,回盲部小肠聚集卷曲的团块征,未套入的小肠扩张及大量积气、积液征.有时疑诊时空气灌肠有助确诊.在辅用镇静剂和腹部按揉下的间歇空气灌肠整复法成功率达96.3%.结论:小儿肠套叠及空气灌肠整复失败X线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使用镇静剂,腹部按摩,斟增注气压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发病时间,套叠的类型,发病年龄则是成败的影响因素.

    作者:钟瑞平;伍宝伟;雷永松;李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白内障术后瞳孔括约肌松弛症一例报告

    白内障术后瞳孔括约肌松弛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并发症,近几年我们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爱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分娩前孕产妇凝血、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娩前孕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62例分娩前孕产妇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 D-D)]并与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PT、PT-INR、FIB、TT、APTT分娩前孕产妇组分别为10.73±1.35、0.89±0.058、4.71±0.79、15.795±2.21、30.62±3.35,非孕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65±1.18、1.02±0.055、2.77±0.405、15.52±2.01、30.86±3.08,以上各指标两组间差异PT、PT-INR、FIB有统计学意义(P<0.01).TT、APTT无差异(P>0.05).FDP、D-D分娩前孕产妇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9%、24.6%,明显高于非孕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7%、1.2%.结论:分娩前孕产妇凝血、纤溶活性增强,分娩前孕妇作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对预防产后大出血,降低合并病理产科发生率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胡咏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