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韶平;陈伟峰;刘家锋;王英斌;游凌云
近年来,剖宫术的人数不断增多,且术式多采用腹壁下段横切口,麻醉需安充分的肌松及镇痛,以往临床多采用硬膜外麻醉(CEA),当钝性分离肌层时,往往效果镇痛不全,术者感到肌松不满意,取胎困难[1-2].2005~2008年,笔者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的方法应用于剖宫术9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衍忠;曾瑞亮;管世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急性不良反应情况.方法:45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25例)和常规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调强放疗设定7~9个适形野,靶区剂量2.2Gy/次.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反应和口腔咽部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和口干反应多为Ⅲ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Ⅲ级.适形调强放疗的轻度急性反应(Ⅰ级)要明显多于常规放疗,调强放疗组中重度急性副反应(Ⅲ、Ⅳ级)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口腔咽部溃疡、咽痛、吞咽困难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
作者:施华球;叶建明;王祥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肠外瘘是各种腹腔手术或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早期治疗的原则是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营养支持及生长激素、生长抑素的应用.引流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治疗的进程及预后,引流管的护理是重点.2007年1月~2009年8月我们对12例肠外瘘患者使用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秀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第三章第二十六条规定,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清洁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作者:周瑞芬;曾琳;蔡永红;江萌;陈慧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PECAM-1),又称CD31,是免疫球蛋白(Ig)超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130 kDa,由6个细胞外的Ig折叠而成.PECAM-1早是由Newman教授及其同事[1]发现,该分子除在血小板上表达外,还表达于内皮细胞连接处、NK细胞、T细胞亚群和绝大部分粒白细胞,在整个造血干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2].
作者:蔡九妹;廖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比较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意义.方法:收集7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资料,均行TCD检查,将其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200例、CTA 检查26例,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影像检查结果与TCD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⑴790例患者中,TCD检出提示为血管狭窄异常人数为570例,阳性率为72.2%;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TCD对颈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的检查阳性率为79%;⑶与CTA检查比较,TCD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阳性检出率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TCD对颅外段ICA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颈动脉超声和CTA是明确诊断合适的后续方法.
作者:李广生;饶艳艳;雷剑;黄志平;赖朝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自2008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支气管填塞气囊于单肺通气麻醉中,有效地解决了单肺通气的问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术前无心、脑、肾功能障碍,肺功能检查为正常或轻、中度通气功能障碍,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病人37例,年龄19~68岁,体重在46~73 kg,其中左单肺通气16例,右单肺通气21例,手术种类为肺手术28例(其中胸腔镜下肺大泡结扎手术8例)、食管癌根治手术9例.
作者:黄桂明;钟宝林;吉灵;朱金有;刘晓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生物学特性与诊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6例甲状腺微小癌均为术前拟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良性病变,经术中冰冻并术后石蜡切片确诊微小癌.28例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者,26例一侧TMC者,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 2例双侧微小癌行甲状腺全切除,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者行患侧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叶大部切除术.6例甲状腺腺瘤者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例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者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34例获得随访6个月~10年,均无瘤生存.结论: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生物学特点利于其诊断及治疗的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手段,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和/或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为主要术式,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清扫术.
作者:林硕超;苏国强;孔德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3例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四黄水密局部冷敷并口服扶他林治疗,对照组以秋水仙碱口服,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四黄水密冷敷联合扶他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温煦;陈庆真;许少健;高辉;姬广林;刘金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7年8月~2008年2月,我们采用术前30 min口服去痛片配合术中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的方法, 对30例孕6~10周的患者进行人工流产术,并随机选择同样条件30例人工流产术仅用利多卡因宫颈注射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齐建南;袁金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低温治疗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后的死亡率、致残率.我院2004年9月~2006年12月选择重型颅脑损伤病例62例,均行低温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银杏达莫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36例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吸氧、利尿等治疗的前提下,加用酚妥拉明20 mg+银杏达莫25 mL于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显效率80.6%,总有效率97.3%,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酚妥拉明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熊杰;刘建庭;李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采用TUVP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1例出现完全性尿失禁,术中或术后输血3例,均未发生电切综合症.随访1~24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28分降至8分,QOL由术前平均4.7降至1.6.结论: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张祥水;汪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70岁,既往有心肌梗塞病史,本次因突发胸痛、气紧而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扩大,左房增大.心尖部室壁变薄,见一大小约28mm×22mm的囊腔向外凸出,局部心肌呈矛盾运动.室间隔运动明显减弱,近心尖部室间隔可探及两处回声中断,缺损口分别为7mm、6mm.CDFI:近心尖部室间隔回声中断处可见两束花色穿隔血流束,PW测得大穿隔血流速分别为3.78m/s、2.4 m/s.超声提示:心肌梗塞并室壁瘤、室间隔两处穿孔.
作者:郭文秀;凌雪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能量智能双相波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复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相波组和双相波组行电复律,对比分析二组一次电复律的成功率、三次电复律的成功率,一次电复律后有效节律的恢复率;电复律成功后4 h测定血肌钙蛋白I及复律成功后心电图变化,评价二组患者心肌的损伤程度以及电复律时患者疼痛程度、电复律部位皮肤灼伤情况.结果:二组一次电复律的成功率(双相波组82.3%VS单相波组61.5%,P<0.01)、三次电复律的成功率(双相波组91.2%VS单相波组86.5%,P>0.05)、一次电复律后有效节律的恢复率(双相波组66.2%VS单相波组44.2%,P<0.05).二组电复律成功后4 h血肌钙蛋白I水平,双相波组显著低于单相波组(P<0.01),双相波组电复律对心电图影响及皮肤灼伤情况好于单相波组.结论:双相波组电复律效果优于单相波组,使用低能量智能双相波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复律是安全、有效.
作者:钟一鸣;谢东明;朱宏泉;王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MRA影像.结果: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8.2%,较准确地显示了3 mm以上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颋;钟福兴;郭少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1284例初诊患者的分泌物进行衣原体检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其感染分别是:解脲脲原体(Uu)49.23%,人型支原体(Mh)14.17%,沙眼衣原体(CT)14.46%,Uu+Mh混合感染12.71%,Uu+Mh+CT混合感染12.9%,630株支原体对红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司巴沙星、左氧沙星、克拉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耐药率分别是78.48%、72%、57.75%、48.58%、45.89%、38.13%、37.82%、23.58%、18.30%、12.03%、11.71%、5.7%.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主要病原体是Uu、Mh和CT.支原体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小华;温善华;欧阳建华;吕志英;欧阳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病人,经临床、心电图、胸片及心脏超声诊断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扩张前确定PS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跨瓣压差,观察PBPV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射流,跨瓣压差,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返流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用球囊扩张成功,跨瓣压差下降63.65%(P<0.01),1例出现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术中出现窦缓,用阿托品后消失,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作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
作者:谢东明;谢东阳;阳贻红;廖永玲;钟一鸣;廖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对骨科手术止血功能的影响,为骨科围术期抗感染用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分为术前头孢哌酮钠用药组与术前未使用头孢哌酮钠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Fbg 、PLG、TT、PT、APTT的变化并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结果:头孢哌酮钠用药组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手术止血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头孢哌酮钠5 d以上,有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增加,手术后止血时间延长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高龄、体弱患者,应慎用头孢哌酮钠.
作者:郭春钰;徐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综合比较了我国客家主要居住省区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基因突变频率的变化,阐述β-地中海贫血与客家人迁徙的关系.结果表明,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流动与客家迁徙的路线是相吻合的.
作者:李坊贞;袁有平;吴均佛;黄莹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