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的肾病患者高凝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美创MC-4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D-二聚体(D-Dimer).结果: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D-Dimer、vWF水平高于对照组,AT:A和PC:A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血尿酸增高组的vWF高于对照组(P<0.01),但低于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D-Dimer、vWF、AT:A、PC:A水平与外周血尿酸水平显著相关(P<0.01),单纯血尿酸增高组D-Dimer、vWF、AT:A、PC:A水平与外周血尿酸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抗凝血、内皮系统出现异常改变,且其水平变化与尿酸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裴胜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用巴曲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120例脑梗死的患者分为联用组(巴曲酶加依达拉奉)、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联用组治疗后各时期N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及巴曲酶组(P< 0.05 ) .结论: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作者:林亚新;李宏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穿孔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199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4例胃癌合并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性穿孔修补术2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6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4例,胃癌根治术2例,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12个月、35.5个月.结论: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选择正确的术式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黎胜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择期手术患儿采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结果:麻醉过程平稳,血压稍有波动,心率变化明显.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满足手术要求,术中循环稳定,该方法可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剑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银杏叶总黄酮有较明显的降低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1],并且能够预防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Aviram M和Fuhrman B[2]研究发现,健康受试者饮用红葡萄酒后,他们血浆中携带抗氧化黄酮类的LDL明显增加;而对apoE缺失的大鼠的实验表明葡萄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刘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药企业对家庭过期药品进行回收处理是目前社会上重要的药品回收处理可行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回收处理工作投入较大、收益甚微使得医药企业动力不足,参与者屈指可数,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在总结目前医药企业回收药品现状的基础上,对该途径下药品回收中的市场失灵原因做了理论分析并针对药品回收存在正外部效应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肖增敏;罗凤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实验观察了消伤痛搽剂对(1)二甲苯所致小白鼠耳肿胀的影响,(2)小白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3)热板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本品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所致小白鼠耳肿胀及所造成微循环障碍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兆瑞竹;吕明亮;乔宛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90例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甲钴胺治疗组30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0例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组30例.分组治疗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时间和止痛效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3周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总有效率86.67%,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总有效率66.67%,神经生长因子组患者疼痛治疗总有效率60%,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在止痛效果上与甲钴胺治疗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相比较差异意义非常显著(P <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两种药物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一种药物.
作者:周茵;刘英;郭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颌颈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颌颈部肿块的患者首先用二维超声显示颌颈部肿块的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及周边比邻和血管的关系,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其血流情况.患者手术后行病理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42例颌颈部肿块,颌面部及涎腺囊肿14例,B超诊断符合12/14;涎腺混合瘤10例,B超诊断符合率8/10;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B超诊断符合率9/9;涎腺慢性炎症6例,B超诊断符合率5/6;恶性肿瘤3例,B超诊断符合率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颌颈部肿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无创伤,简便易行,且能较准确地判断肿块的良恶性,为手术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作者:高祀琴;张永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药物代谢反应,即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发生的有机化学反应,生物转化的产物称为代谢物.与一般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相比,药物代谢的反应途径和反应产物有其特殊性.镇痛药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的减轻剧烈锐痛或钝痛的阿片样镇痛剂,吗啡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起镇痛作用)及胃肠道平滑肌(起镇咳作用).它是强镇痛药的代表,其镇痛作用具有高效性和选择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吗啡为镇痛药物,吗啡进入机体后,经循环系统分布于人体多数组织中,包括实质性器官、空腔器官及体液、皮肤、毛发,吗啡还可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组织.吗啡在机体内转化的部位为,肝、肾、脑、肺、肠和皮组织,经尿、胆汁、汗液、唾液、粪便及乳汁排泄.
作者:刘亚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运用多媒体把教学变成可视、可读、可听、可回放易于联想记忆的直观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方法:重组教学结构,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视频、动画能力,实际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回放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联想记忆和理解.结论:多媒体课件有机地融合到整体的教学系统中,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和不断调控的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作者:徐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和护理.方法:对2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换血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和护理.结果:2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血清胆红素平均为462.6μmol/L,换血后为219μmol/L,换血后黄疸未加重,均未出现胆红素脑病.24例均未出现感染、空气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配合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换血术的成功率,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
作者:曹萍;陈慧;陈丽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抑郁症病人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针对抑郁症病人的共性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由责任护士分阶段进行.结果:密切了护患关系,调动了抑郁症病人内在积极性与主动性,缩短了治疗周期,提高了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结论:健康教育是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齐墩果酸片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旋光法.结果:线性范围0.8mg~4.0mg,平均回收率为101.2% ,RSD为2.72%.结论:方法准确、可靠,为控制齐墩果酸片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盛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高锰酸钾片外观与甘草片极为相似,有人误把高锰酸钾片当甘草片服下,我从2000-01~2009-01收集了湄潭县人民医院类似病例5例,并用维生素C水剂口服加甲氢咪胍静滴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洪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在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中的应用.方法:对126例排便障碍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5例X线无异常,121例有异常X线表现.其中直肠前突 73例,直肠粘膜脱垂、内套叠71例,会阴下降24例,盆底痉挛综合症11例,耻骨直肠肌综合症7例,内脏下垂36例,乙状结肠疝3例.其中多种异常表现并存64例.结论:排粪造影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许宜选;朱永强;袁冠芳;巫秀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糖尿病足或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0)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由于此病多发生在四肢手足末端,也有人称之为糖尿病肢端坏疽.
作者:赵郁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采用正己烷浸提法从水栒子种仁中提取种仁油,油样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和鉴定其组成和相对含量,首次分离得到47种化合物,确定了其中36种,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9.78%.其中烃类、萜类、含氧萜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439%、20.123%、1.365%和74.074%.
作者:贾佳;张晶;杨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木脂素为五味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对五味子木脂素的种类、含量分析方法等作了综述,为五味子木脂素今后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国宇;陈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现代医学证实许多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医疗工作者以细胞因子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COPD的发病机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文章从炎症、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失衡、氧化与抗氧化失衡等五个方面对各因子在COPD病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简单总结.
作者:刘建秋;张雪;李竹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