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

许荣;肖艳;吕维名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T2DM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二组:T2DM组8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所有研究对象于禁食12h后次晨空腹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C-反应蛋白(CRP),并计算HOMA-IR指数(FPG×FINS)/22.5,并对导致血清CRP改变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CRP水平的比较DM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HO-MA-IR指数的比较,T2DM组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FPG、FINS的变化DM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CIUP与IR、FPG、FINS呈正相关,表明CRP与IR、D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联,提示CRP的增高参与了IR和胰岛功能的损害,可作为12DM患者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胰腺炎外科手术后的监测与护理

    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外科急腹症.其病情凶猛,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病情转归复杂多变、预后较差而倍受外科临床和学术界关注.现将我院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7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江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6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但有时仅以脊髓的病灶为主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脊髓型MS.我院从1999年至2007年收治80例MS中,脊髓型MS16例占20%,现分析如下.

    作者:温茂林;李广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改良手法经桡动脉穿刺可重复性采集血气的研究

    血气分析是判断患者呼吸、氧化及酸碱平衡状态的必需指标,对临床急、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抢救尤为重要[1].桡动脉解剖位置表浅,易于固定、按压,能有效地避免血肿形成,而且避免暴露,重复性好,所以临床上大都选用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2].

    作者:张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治疗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1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1例病人经抗凝、溶栓、祛聚、手术治疗后,8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门静脉高压症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须及早诊断、预防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方能避免此并发症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文;尹丽;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剂量辛伐他汀长期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我们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为期16个月的降脂治疗.观察其对蛋白尿排泄的影响和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冬生;刘晓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及效果.方法:通过对17例临床病例3~36个月的治疗观察,进行疗效评价和总结.结果: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即可达到机械稳定,后期通过骨长人形成生物学稳定;关节功能接近正常生理状态.结论: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过渡性治疗手段,适用于股骨颈完整的低龄髋关节疾病及创伤患者,且疗效肯定.可大大减小后期翻修难度,保证翻修质量.

    作者:刘午阳;高辉;姬广林;温煦;何澄;赖光松;吴东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alter髂骨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Salter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alter截骨手术进行治疗的15例3~10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例.结果:随访1~9年,平均随访时间5.7年,按照周永德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结论:Salter髂骨截骨术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可靠的方法之一.

    作者:温煦;陈庆真;高辉;姬广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我院自2004年2月开始开展全气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下简称LC),到2008年8月止,共施行LC手术330例.护理在配合完成手术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艺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20例报告

    2000年Ohgami等[1]报道颈部无疤痕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开展以来,取得很好的美容效果.我们从2007年开始开展这种手术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湘南;蒋柯;宁国强;李铂;郭会文;郑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加味二仙汤颗粒剂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加味二仙汤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雌激素治疗组、加味二仙汤剂治疗组、加味二仙汤颗粒剂治疗组,采取切除双侧卵巢进行骨质疏松症造模,分别给药喂养,在4、13周后每组各取10只大鼠处死,摘取第五腰椎经处理后,分别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变化.结果:给药4、13周后,雌激素治疗组与病理模型组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出一定骨保护作用.给药4周、13周后加味二仙汤治疗组与病理模型组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均有统计学意义,颗粒剂治疗组与汤剂治疗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加味二仙汤能明显改善去势大鼠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其机理是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生长,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抑制高转换型骨代谢趋势来实现.加味二仙汤颗粒剂防治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熊昌盛;吴峰;何凤春;谭敏秀;陈希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在宫颈癌病人新辅助化疗期的应用

    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缩小肿瘤体积,减小肿瘤负荷,消灭癌灶周边的微小转移灶,缩小肿瘤灶,提高手术效率及成功率,有效地杀灭亚临床病灶的肿瘤细胞,减少转移和局部复发,是一种新的宫颈癌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谢成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疾病,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物理治疗也有其不足之处.近期我院采用阿希米对10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TVS与TAS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法(TVS)与经腹超声检查法(TAS)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65例妇产科患者使用经阴道超声(TVS)和经腹超声(TAS)进行对照检查.结果:165例中经阴道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3.3%(154/165),经腹部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8.8%(97/16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与经腹超声检查相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检出率及准确率更高.

    作者:廖慧芳;凌永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32例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在C臂透视下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为8~18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随访病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4周.术中出血80~120ml,平均80ml;手术时间45~60min,平均52min;术后引流50~120ml,平均80ml;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结论:DHS可治疗Ⅰ-Ⅳ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钟响明;唐月生;陈轶琦;古文炎;李旺泉;叶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骨折2.5%,其中80%~85%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仅15%~20%需手术治疗[1].

    作者:陈序汉;曾繁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早期吸除呼吸道及胃内羊水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分娩过程中胎儿如吸入羊水或吞入羊水量过多,以及吞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可刺激新生儿的胃粘膜,导致胃酸及粘液分泌亢进而引起呕吐和窒息,2007年我科用新生儿吸引管给经剖宫产出生5分钟内的新生儿吸净口鼻、咽喉及胃内羊水和粘液来预防呕吐及窒息,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朱虹;赖香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桥小脑角肿瘤的手术治疗(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桥小脑角肿瘤24例.结果:本组24例,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23例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和脑干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张宏;杨晶珍;王柏群;周晓忠;邹连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种气管套管适应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2种气管切开套管在气管切开术后应用的效果、适应症.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均无器质性疾患)需作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一次性PVC聚脂类套管和金属套管各30例.观察2组患者使用后痰痂堵管、出血、反流误吸、与呼吸机衔接脱落的发生率.结果:金属套管组痰痂堵管者显著低于一次性PVC聚脂类套管组(P<0.01),一次性PVC聚脂类套管组反流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金属气管组(P<0.01).出血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一次性PVC聚脂类套管组与呼吸机衔接脱落发生率显著低于金属套管组(P<0.01).结论:一次性PVC聚脂类套管适宜病情危重随时需使用呼吸机,带管时间短,颅内高压的患者;金属套管适宜预计带管时间长,或无需连接呼吸机及拔管前的试堵阶段的患者.

    作者:邓志士;邓惠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颅穿刺引流术后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颅穿刺引流术后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对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行微创钻颅术后合冰枕治疗,治疗组60例经钻颅穿刺引流术后行穿刺针内持续滴灌含药亚低温盐水24~72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是87.6%、71.9%,治疗前后CSS评分:治疗组治疗前CSS评分27.21±8.32分,治疗后7.82±3.34分;对照组分别为26.83±8.44分、12.48±4.77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P<0.05;CSS评分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颅穿刺引流术后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更能有效的起到脑保护作用,同时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也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显效率并降低致残率.

    作者:黄勇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中Par-4蛋白与S100b蛋白含量水平变化及临床研究

    目的: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Par-4蛋白及S100b蛋白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4例HIE患儿血清中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并设立对照组.结果:HIE组患儿的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E患儿血清中的高阴离子间隙(AG)患儿的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显著高于正常AG患儿(P<0.01).HIE患儿治疗一周后,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均显著回降(P<0.01).结论:测定HIE患儿血清中Par-4蛋白及S100b蛋白对HIE疾病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判断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建国;黄颖;尤金英;韦冬明;张万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