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被膜代替十二指肠后壁在十二指肠残端处理中的应用

任永康

关键词:胰腺, 被膜, 十二指肠后壁, 残端处理, 十二指肠残端瘘, 胃大部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 效果满意, 缝合, 浆肌层, 结节, 方法
摘要:正确处理好十二指肠残端是胃大部切除术成败的关键之一.我院自2000年到2006年6月采用全层结节缝合十二指肠残端,外加胰腺被膜与十二指肠前壁浆肌层缝合的方法处理268例,对胃大部切除术中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效果满意,均未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现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中Par-4蛋白与S100b蛋白含量水平变化及临床研究

    目的: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Par-4蛋白及S100b蛋白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4例HIE患儿血清中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并设立对照组.结果:HIE组患儿的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E患儿血清中的高阴离子间隙(AG)患儿的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显著高于正常AG患儿(P<0.01).HIE患儿治疗一周后,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均显著回降(P<0.01).结论:测定HIE患儿血清中Par-4蛋白及S100b蛋白对HIE疾病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判断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建国;黄颖;尤金英;韦冬明;张万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骨转移瘤放射治疗止痛疗效分析

    骨转移瘤是恶性肿瘤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尸检表明85%的癌症患者伴有骨转移,前列腺癌、乳癌和肺部癌症患者的骨转移可达80%以上.

    作者:吴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外伤迟发血肿患者临床综合评分与前瞻性临床对策研究

    我们对本院2002年9月~2006年9月560例脑外伤患者中迟发脑内血肿67例首次CT检查及复查CT影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与GCS综合评分,得出综合危险指数.并运用综合危险指数对42例脑外伤病例进行前瞻性分析和临床干预性治疗.

    作者:何春明;雷剑;曾丽霞;邓建鸿;杨瑞金;刘祥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是指原发于膈平面至骨盆入口处的非腹膜后器的肿瘤,该病发病率低,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0%[1],占全身软组织肿瘤的10%~20%,高发年龄为50~60岁,约60%~85%为恶性,术后复发率高达60%~90%[2],但手术切除仍是有效的根治方法.我院自1985~2005年收治经手术治疗32例病人,现对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国生;王晓俊;王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

    目的:T2DM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二组:T2DM组8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所有研究对象于禁食12h后次晨空腹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C-反应蛋白(CRP),并计算HOMA-IR指数(FPG×FINS)/22.5,并对导致血清CRP改变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CRP水平的比较DM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HO-MA-IR指数的比较,T2DM组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FPG、FINS的变化DM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CIUP与IR、FPG、FINS呈正相关,表明CRP与IR、D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联,提示CRP的增高参与了IR和胰岛功能的损害,可作为12DM患者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许荣;肖艳;吕维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T介入下突出物内外注射胶原酶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分析

    目的:研究CT介入下突出物内外注射胶原酶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64例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介入下行针内针技术经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达突出物内外,分别于突出物内外注射胶原酶200~600u、600~1200u.观察患者术后6天、1月、6月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术后6月以上复查CT行突出物缩小程度评定.结果:术后6天、1月、6月优良率分别为56.2%、85.9%、95.3%.突出物缩小程度:重度:73.1%;中度:19.2%;轻度:7.7%.结论:CT介入下突出物内外注射胶原酶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尤其适合突出较大患者,术后影像改变明显,并发症少.

    作者:魏俊;温新院;付敏;刘勇;唐金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45例椎管内原发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5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功能障碍.MRI检查为椎管内占位、脊髓受压征象.45例均已行手术治疗,35例肿瘤切除完整,10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肿瘤10例、纤维脂肪肿瘤3例、脊膜瘤7.例.有4例术前出现不完全截瘫,术后3例完全恢复,有1例遗留部分功能障碍,其它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原发肿瘤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作者:施明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胃癌选择性D3清除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施行选择性D3清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近五年来诊治的各部位胃癌183例,其中行D3清除术122例,D2术33例,D1术2例,姑息性切除14例,未能切除12例.其中行D3清除术者取第二、三站淋巴结作病理学检查,共检获第二、三站淋巴结总数为1 632枚,平均每例检获13.4枚.分析第二、三站淋巴结转移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与病灶大小的关系.结果:本组122例D3清除术中,低分化-未分化癌62例,中-高分化癌60例,第二、三站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67.7%(42/62)和46.7%(28/60),两者比较P<0.01;转移度分别为52.2%(485/930)和47.6%(334/702),转移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深度不同时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T1期0(0/26),T2期35.3%(178/504),T3期56.3%(401/712),T4期61.5%(240/390),浸润深度间经多个率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病灶大小按<3cm、3~5cm、>5cm分类,其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54.4%(245/450)、50%(310/620)、47%(264/562),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分化程度越低、浸润深度越深,其胃周第二、三站淋巴结转移度越高,而病灶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不肯定.由于国人胃癌患者就诊时以Ⅱ~Ⅳ期居多,因此,对分化程度低和/或浸润深度深者不管病灶大小,建议行D3淋巴结清除术,而非D2清除术.

    作者:张炜;崔洪尊;金德;嵇振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本文选择了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早产儿,采取早期教育干预方法,对早产儿进行了连续两年的随防干预,以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作者:邱文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无痛结肠镜下电凝切小儿肠息肉30例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电子结肠镜下小儿结肠息肉的电凝切治疗.方法:通过对30例无痛肠镜下电凝切小儿结肠息肉的治疗经过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共切除息肉39枚,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无痛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治疗小儿结肠息肉无痛苦,创伤小,治疗全面彻底.

    作者:蔡洪;黄晓焰;谢宁生;兰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运用英文电影提高课堂听说的教学研究与体会

    目的:探索适合大学生听说教学模式.方法:我们将英文电影运用到听说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复述故事、配音比赛、口语测试等课堂活动.结果: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得到提高.结论:运用英文电影听力可以提高听说能力、优化学习氛围、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

    作者:韩露;吴虹;郭业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治疗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1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1例病人经抗凝、溶栓、祛聚、手术治疗后,8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门静脉高压症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须及早诊断、预防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方能避免此并发症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文;尹丽;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维多钉或多段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多段骨折临床分析

    1998年1月~2007年11月,我们使用多维多钉或多段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多段骨折88例,经过1年以上随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金洋;陈扬金;马桥生;易翔;黄斐;李晓军;谢小云;曹运羿;张凭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术中用体重校正低分子肝素钠(LMWH);B组为PCI术中常规用普通肝素(UFH).结果: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与B组手术成功率(97.9%和98.8%)、30d内再次血运重建(1例与3例)、急性血栓形成和周围血管并发症(0例与1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PCI术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安全的.

    作者:王小萍;廖伟;高木英;邓伟;钟一鸣;赖小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有价值的科学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佳的护理方法[1],它改变了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护理习惯和行为,以客观、明确的新、科学的临床护理研究成果为证据,指导护理实践的全过程,成为21世纪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逐步被应用于护理实践中,我科将其应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中,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赖小芳;李颖珠;陈玲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疾病,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物理治疗也有其不足之处.近期我院采用阿希米对10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胃穿孔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新生儿胃穿孔是新生儿急腹症之一,典型临床表现有拒乳、呕吐、明显腹胀,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并出现发绀、呼吸困难、腹部静脉曲张、肝浊音消失,继而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征象,晚期则出现肠麻痹、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死率高.

    作者:胡晓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DTI定量三尖瓣瓣环运动对慢性肺心病右室功能的评价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定量三尖瓣瓣环运动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取3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经胸超声检查,采用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DTI对右室侧壁中间部、后室间隔中间部、三尖瓣前叶及隔叶瓣环等部位的运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肺心病组三尖瓣前叶及隔叶瓣环处V5、VE、VE/VA均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VA在侧壁及后间隔的中间部均有所升高,但在瓣环处均减低.肺心病组瓣环处及中间部处组织运动,Vs、VE、VE/VA在侧壁与后间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TI定量三尖瓣瓣环运动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肺心病患者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贻珑;陈卫华;任苓;吴国斌;叶军;游宇光;凌月蓉;肖文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手术室仪器流程管理的应用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PM)是一种以规范的、构造从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的方法.流程管理强调规范化、流程性、持续性和系统化[1].

    作者:彭凤裘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oyamoya病的MRI和MRA诊断

    Moyamoya病又称烟雾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侵及颈内动脉虹吸段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此病常见于日本,1955年由日本清水、竹内首先报道[1].本病常引起反复脑卒中,可致神经功能缺损及智能减退.充分认识本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早期治疗.

    作者:郭少华;邱兴庭;刘少强;吴镲;陈惠;钟福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