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初步研究

李盈;徐倩;张方华;姚民秀

关键词:胰岛素增敏剂, 尿酸, 氧化应激
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胰岛素增敏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可行性,并从后者存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角度,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治疗组.采用高嘌呤饮食制造高尿酸血症模型,制模成功后分组,给予治疗组饲料中添加马来酸罗榕列酮(文迪雅,格兰素史克公司出品)0.8mg/kg/d.各组治疗观察12周,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相应饲料.检测大鼠血尿酸(UA)、血糖等,ELIA法检测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光镜观察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血糖、UA、MCP-1、8-iso-PGF2α、TNF-α明显下降(P值均<0.05、0.01).大鼠肾脏病理显示改善.结论:胰岛紊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试验大鼠血糖、UA、MCP-1、8-iso-PGF2α、TNF-α等,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RP-HPLC法测定异烟肼片中异烟肼含量

    目的:建立异烟肼片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5μm,4.6×250mm),以甲醇-水-冰醋酸(44:5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3nm,流速1.0ml/min.结果:异烟肼在0.032~0.160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5 n=5):平均回收率为:97.07%,RSD=0.9%.结论:本法分离良好,结果准确.

    作者:任丽莉;冯振来;许世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注射用肌氨肽苷质量研究

    注射用肌氨肽苷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从健康家兔肌肉和心肌中提取多肽、氨基酸、核苷及核苷酸等活性物质,加适量赋形剂经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针剂,药理及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1],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障碍,活化心脑细胞胞[2],促进机体代谢等作用.

    作者:于可鑫;梁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罗布麻降压片中懈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罗布麻降压片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槲皮素在16.16μg/ml~48.48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值为1.13%).结论:此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罗布麻降压片中槲皮素的含量.

    作者:杨满辉;叶红洋;刘文亮;刘景国;李宏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红车轴草中异黄酮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红车轴草中异黄酮成分的提取工艺的佳条件.方法:以红车轴草中异黄酮成分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确定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浓度8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1小时.结论:此提取工艺适用于红车轴草提取异黄酮成分.

    作者:曹春凤;于洪静;孟祥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罗汉降糖颗粒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汉降糖颗粒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100,250,500 mg·kg-1剂量的罗汉降糖颗粒连续30 d灌胃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末次给药后眼眶取血测定血糖、血脂.结果:各剂量组均可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P<0.05),且以中剂量250 mg·kg-1的降糖作用佳.②罗汉降糖颗粒可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TC、TG含量,提高HDL-C含量,有利于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的恢复(P<0.05).结论:罗汉降糖颗粒对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改善血脂水平.

    作者:梁宇锋;林永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医院内环境空气致过敏反应分析

    1 病例资料女,32岁,一年前到当地卫生所开药,自觉喘憋约30分钟,离开医院后症状自行消失.此次领孩子到我院儿科就诊,至取药约15分钟,病人自觉喘憋,皮肤瘙痒,心悸,头晕倒地送入急诊科.

    作者:李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10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微波治疗,微波治疗议输出电流10~20mA,自动电凝固时间3s.结果:一次性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治愈率98%.结论:微波组织凝固技术治疗宫颈糜烂操作简单,效果好.

    作者:张艳;张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分析与防护

    医务人员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往往由于意识不强及患方诊疗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影响而伤及身心健康,职业感染几率高.

    作者:徐玉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反相HPLC法测定盐酸氟桂嗪胶囊在人体中的相对利用度

    用相反HPLC-紫外法时国产3种盐酸氟桂胶囊进行了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9名健康志愿者采用交叉,平行,对照法口服3种盐酸氟桂胶囊,测定8.5小时内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18%.94.10%h和96.42%,各项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王立敏;艾秀梅;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PLC法检查注射用盐酸罂粟碱中的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高效泣相色谱法检查注射用盐酸罂粟碱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Dismonsil(Dikma)C18(20cm·4.6mm,5μl)色谱柱,甲醇-0.1%磷酸二氢钠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30℃.结果:各有关物质与主峰能够达到有效分离,检测限为1.912ng/ml.结论:本方法简便、稳定、专属性强,可用于注射用盐酸罂粟碱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于新颖;吴雨川;刘天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速效救心丸临床新应用

    速效救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滴丸型中成药,主要成分为川芎、冰片,具有服用剂量小、起效快、疗效高的特点.临床应用中发现,它还可以治疗其他疾病.

    作者:谷肄昊;申东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脑梗死发病间的关系.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并与其它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Lp(a)水平[(35.23±3.72)mg/L]较对照组[(26.19±2.90)mg/L]升高,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Lp(a)异常检出率(51.39%)与对照组(8.33%)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Lp(a)明显升高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玉梅;刘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糖酸修饰壳聚糖载体与siRNA结合体外稳定性研究

    基因载体系统是实现基因转导和基因治疗的关键,壳聚糖作为一种安全、无毒、可降解的阳离子基因治疗栽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实验研究具有靶向作用的乳糖酸修饰壳聚糖体外与siRNA佳结合质量比及稳定结合条件.结果发现修饰后的壳聚糖能结合的siRNA量减少,pH及盐浓度对乳糖酸修饰壳聚糖与siRNA结合的稳定性均有影响.本实验为壳聚糖的靶向提供思路,并为乳糖酸修饰壳聚糖载体基因治疗制剂提供实验指导.

    作者:刘恒;李郑武;王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丁香叶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是浅谈近年来国内外对丁香叶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有效成分种类和药理作用两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各位学者的研究表明丁香叶中主要含有有机酸类、苷类、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炎以及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因此,丁香叶的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

    作者:李博;朱俊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回顾永久起搏器术后囊袋相关并发症及分析

    起搏器的植入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随着临床应用指征的不断扩大,其所引起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囊袋并发症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类.

    作者:李佐民;田立群;张帆;贺立群;文飞;雷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怠性脑梗死发病阃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试剂法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偏低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脑梗死的预防有意义.

    作者:刘玉梅;胡惠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胃食道插管导引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胃食道插管导引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86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根据胃管插入法的不同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管置入法,实验组栗用专利产品胃食道插管导引管套件插入胃管.观察两组平均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咽喉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25.6±7.8)s及(78.9±16.3)s,一次王管成功例数分别为43例及31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缩短(t=7.01,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增加(χ2=13.95,P<0.01).结论:采用胃食道插管导引法能够显著减少置管时间,提高术中插胃管成功率,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刘学红;张艳峰;欧阳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药房工作中预防差错事故的体会

    药房是医院药剂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使用的主要环节,一点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损坏医院形象,本文通过药剂调配工作中易发生差错的原因,分析总结并采取相应对策,以达到减少事故差错的目的.

    作者:毛丽珍;齐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梅毒的预防及产前指导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致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性传播疾病.本病的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种器官组织,产生各种症状.早期主要侵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引起胎传梅毒,危害极大.

    作者:王颖丽;马凤英;佟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和异物及其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临床使用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操作因素、输液因素、输液器具、药物因素、pH值、输液溶媒选择等.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可制定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肺内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