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高;王祥贵;蒋旭萍;许祖芳;张永忠;袁文金
目的:观察大豆苷元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大豆苷元高、低剂量组.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10min经舌下静脉注入大豆苷元溶液,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经舌下静脉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40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120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值.结果:大豆苷元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血清LDH、CK值降低,血清MDA值减小,SOD值升高,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豆苷元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万国兰;黎晓;周菊芬;黄志华;叶和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45例孕14~20周的孕妇血清进行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通过专门数据分析软件系统计算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危险系数(大于1/275为高危).结果:645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危26例,其中1例经做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结论:孕中期母血清唐氏综合征筛查是一种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方法,是预防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凡;温庆荣;郑胤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昏迷是急诊科的常见危重病,关系到患者生死的疾病,约占急诊总人数的3%~5%,是一组综合症,涉及到多专业,多学科知识,病因复杂,病人死亡率高达20%[1],正确的诊断,合理的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急诊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接诊昏迷患者3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急诊救治的重要性,以进一步提高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颜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我市慢性荨麻疹及慢性湿疹与接触性致敏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按斑贴试验标准方法将受试抗原贴在背部脊柱两侧,48h后揭去.在斑试后48h、72h和90h根据ICDRG进行结果判断.结果:129例患者中96例对1种以上抗原成份呈阳性反应,总阳性率74.42%(96/129),其中湿疹组39例(阳性率76.49%),慢性荨麻疹组57例(阳性率73.0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我市慢性荨麻疹及湿疹与接触性致敏原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建香;卢芳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院自从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共收治806例小腿骨折病人,其中22例发生了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本文就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严素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主动脉瓣钙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高发生率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方法:对55例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并与25例老年非瓣膜钙化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主动脉瓣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颈动脉IMT与粥样斑块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瓣膜钙化组(P<0.01).结论:老年心脏主动脉瓣钙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密切相关,易患因素相似,提示老年心脏主动脉瓣钙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可能具有相似发病机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超声检测老年主动脉瓣钙化可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可能性,应及时行颈动脉超声是有必要的,对冠心病、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及早期预防诊断治疗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曹碧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越来越常见,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长,误诊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高.为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的24例(隐脑)作如下分析.
作者:王斯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直肠癌手术的经验,分析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直肠癌行直肠癌前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10.3%),5例保守治疗痊愈,4例行横结肠造口术,无死亡病例.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主要取决于:(1)吻合口远、近端血液供应;(2)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吻合口漏的客观因素;(3)外科医师的操作水平,如手工吻合的技巧、吻合器的正确应用.
作者:李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硬膜下积血压积液是老年人常见病,以往都到脑外科行开瓣手术,手术创面大,并发症多,1999年我科引进并开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其中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晓燕;吴志忠;喻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念珠菌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重要的病原体,它可通过感染扩散引起全身脏器炎症,而血液感染是常见的形式.念珠菌血症的发生率上升,尤其在NICU,占院内感染的15.8%[1].为了探讨预防新生儿念珠菌血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我院近年来对危重新生儿口服3%两性霉素B混悬液,预防念珠菌感染,并做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美如;周建军;贺友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消化胰腺和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膜炎体征、发热、休克、血尿淀粉酶增高等.常见病因为胆结石、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等.饮食不当是导致急性胰腺炎或胰腺炎复发的重要原因[1];同时,禁食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必须采取的治疗方法,长时间禁食易导致营养失调.所以,选择合适的进食时间和进食方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至关重要.我科自2002年1月以来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34例,在饮食护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伊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在鼻科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及CT普遍应用,鼻窦真菌病有逐年增多之趋.现就我科自1999~2005年间用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34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损伤后发音功能不能恢复,将终生影响患者工作、生活和社交活动.如何降低其发生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958例手术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5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廖家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2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从术前有无乙肝病毒感染、有无肝硬化、AFP及转氨酶(ALT)高低、肿瘤有无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肝门次数、肿瘤直径大小、有无包膜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等指标分析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与术前ALT高低、有无肝硬化、肝癌有无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相关(P<0.05),而与术前AFP值、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无关(P>0.05).结论:术前ALT升高、合并肝硬化、肝癌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增多及术中或术后输血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何晓;王小农;王小华;应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急性单发性肿块形肺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有时候不容易与周围性肺癌鉴别.我们收集了30例1997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急性单发性肿块形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平;严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减压,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复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具备手术适应征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后路减压、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随访10~26个月,平均16.1个月.滑脱完全复位26例,部分复位6例.全部病例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例发生1枚椎弓根螺钉断裂,但植骨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90.6%.结论:后路椎管减压、GSS-Ⅱ系统复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郭朝阳;黄珍梅;肖建华;吴琼;张福生;黄奕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急症,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我院妇产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开始用凝血酶盐水纱条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病例1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方;单莺;肖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上常见,报道也较多.是常导致抢救失败的重要原因.其防治的好坏对危重患者的预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其应给予足够重视.为进一步探讨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对26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据国外调查认为此类错(牙合)的发生率为37%,Mcncmara研究了277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患者,得出结论为此类错(牙合)明显的特征为下颌骨的后缩[1],而上颌骨并不前突,对于他们的治疗重点是下颌骨的改型,许多功能矫治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产生的,活动的功能矫治器一般需要患者的配合,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只能戴用所需要的一半时间,矫治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固定的功能矫治器的优势显示出来,它不需要患者的配合,Herbst矫治器就是一个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非常有效的矫治器[2].本文所使用的Forsus矫治器是在Herbst矫治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固定的功能性矫治器,它通过固定于牙弓两侧的灵活的弹簧套管装置达到矫治目的.
作者:吴光宇;刘克华;邓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已有百年的历史,随着人们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手术水平的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是一种成熟而疗效满意的骨科手术.当双髋关节均患某种疾病,并影响行走和日常生活与工作时,双侧一期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已成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1、2].我院自2000年至2006年共对10例因双髋病变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行同期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平均随访12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文清;程赣中;赖光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