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伤寒并发鹅口疮1例

彭文

关键词:婴儿, 伤寒, 浅表淋巴结, 咽部充血, 肺呼吸音, 持续发热, 心前区, 无杂音, 湿啰音, 膜状物, 心音, 心率, 听诊, 体重, 体温, 舌面, 隆起, 块状, 患儿, 发绀
摘要:患儿男,10月,因持续发热4天入院,体温波动于38℃~39℃.入院查体:T38.2℃、P 120次/分、R 30次/分、体重7kg,神志清楚,面色欠红润,呼吸平稳,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唇不发绀,咽部充血,舌面上覆盖一层白色凝块状膜状物,不易刮去,双侧扁挑体不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120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听诊区无杂音.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食管闭锁一期修复成功1例

    患儿,男,4天,以出生后吐唾液、呛咳、阵发性紫绀4天为主诉于2004年7月27日入院.出生体重为3.55kg.查体:双肺呼吸音增粗,可闻及痰鸣音.胸正侧位片示:新生儿肺炎.食管钡透:插入胃管,注入少量稀钡,见上段食管扩张,钡剂潴留,盲端位于第4、5胸椎水平.胃肠道中见气体,提示有气管食管瘘存在.诊断:①先天性食管闭锁并远端气管食管瘘.②新生儿肺炎.2004年8月2日在气静全麻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第4肋间隙进胸,结扎切断奇静脉,分离下段气管后壁,奇静脉下方见气管食管瘘.分出下段食管,距气管约3mm切断远端食管,可吸收缝线修补气管瘘口.游离食管上端,并牵向下方,将盲端切开.将上、下段食管两端对拢无明显张力,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胃管通过吻合口送入胃腔.返ICU后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次日病情平稳,拔除气管插管,经胃管注入3ml母乳,观察无溢乳后,逐渐增加量和次数.术后3天胸片发现左肺膨胀不全,经拍背、超声雾化吸入,次日复查,左肺完全复张.术后第13天痊愈出院.1年半后随访,患儿发育正常,体重已达12.5kg.

    作者:林江泉;吴健;刘志芳;傅敏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47,XYY综合症一例报告

    患儿,男,第二胎,4岁,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7kg,发育良好,出生时父亲年龄27岁,母亲年龄25岁,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母亲孕期无服药史和放射线接触史.体检:身高84cm,体重13kg,能行走,智能正常,心肺及其它脏器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6个分裂相,患儿核型为47,XXY.

    作者:吕军华;刘菲予;俞剑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表现的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HIE病人26例的颅脑CT表现,分析HIE合并颅内出血的情况及分度.结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在CT上多表现为近皮层下分布异常形态的低密度影.在中、重度病例中合并颅内出血的分别有3例和8例.结论:CT检查对于HIE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CT影像分度与临床分度有很好的一致性.

    作者:吴仁华;钟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外伤致肺内巨大血肿2例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水、陆、空高速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胸部外伤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胸部外伤致胸壁损伤、创伤性血气胸、肺挫伤、肺裂伤等均有报道,但外伤致肺巨大血肿少有报道.我院近期收治2例外伤致肺巨大血肿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志诚;李章红;黄露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豆苷元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滤纸片对大豆苷元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不同浓度的大豆苷元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随着大豆苷元浓度的增加,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增强,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大豆苷元对痢疾杆菌却无抑菌效果.结论:大豆苷元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作者:钟星明;王小丽;张乡城;曾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联合检测对判定脑梗塞高血糖原因的研究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塞高血糖原因判定价值.方法:将有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既往有糖尿病血糖控制较好、既往有糖尿病但血糖控制不理想、既往糖尿病史不详和无糖尿病患者4个组,使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联合检测,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所测数值.结果: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在不同组别有较大区别,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结论:糖化血清蛋白检测是判定急性脑梗塞高血糖原因的一个可信指标,对指导患者高血糖治疗和判断病情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宏泉;王钇力;黄旭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大幅扩招,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与高教总体发展形势相对应的是,大学生就业已逐步从国家统包统分走向个人自主择业,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已初具规模.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变化是市场在教育领域、劳动人事制度方面发生作用必然结果.这种制度的变革,给广大毕业生的择业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能否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影响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入手,分析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择业观呈现出的心理误区,并从国家、学校和毕业生等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

    作者:王立;罗小林;周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对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5个月~4年,按王福权等功能评定标准,优47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8.2%.结论:髋动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特点,疗效满意,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作者:陈华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现代教育观念下的医学教学模式

    社会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大潮扑面而来.知识经济社会要求人才的质量不仅应具备专业知识,综合素质更要提高.知识创新在未来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首要地位,因为知识创新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面对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各高等学校培养知识创新人才是发展的主旋律.医学教育日益突出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才能,提高科学素养功能[1].

    作者:陈学洪;肖美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断及治疗(附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4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讨论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治问题.结果:15例经腹部X线检查确诊,5例经肠镜诊断,4例经剖腹探查确诊.14例行保守治疗,10例成功,均无并发症表现.14例手术治疗(5例扭转复位加固定术,9例乙状结肠-期切除吻合术),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漏.结论:老年男性腹痛、腹胀和便秘应考虑本病的可能.X线检查可使约62.5%的患者确诊.对于无肠坏死及腹膜炎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有明显优点,诊断后即可试行复位,成功率高,风险小.对于有肠坏死及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潘志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试析高校行政管理特点

    高校是一个从事教育、科研的学术团体,具有行政事业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双重属性.高等教育管理的任务是要合理调配和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以达到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和创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除具有一般管理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归纳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作者:严国方;徐发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80例早产并胎膜早破母婴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早产并胎膜早破80例.结果:80例早产并胎膜早破中71.25%有发病因素,28.75%为原因不明.比较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新生儿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者高于后者,而剖宫产率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早产并胎膜早破应积极治疗,尽可能延长胎龄至≥35周,则可明显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加强监护,降低母体并发症.

    作者:王招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药物治疗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分析,旨在提高对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对21例低血糖组及82例非低血糖组在进餐时间、进食量、运动量、用药量四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与进餐延迟、进食量过少、一味运动量过大、用药量过大有密切关系.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认识,指导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合理用药,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是可预防的.

    作者: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原发性圆锥角膜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原发性圆锥角膜是一种双侧非炎症性角膜扩张性疾病,通常起于青春期,可终止于任意年龄,严重患者需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由于临床比较常见,且患者多为年轻人并伴有高度近视,随着眼屈光手术的迅速发展,原发性圆锥角膜成为众多眼科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对圆锥角膜的发病情况、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作简要综述.

    作者:刘万蓉;文道源;曾祥云;王辉;蒋贻平;罗瑛;刘波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致全脊麻一例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为误入蛛网膜下隙引起全脊麻,但其发生率低,临床少见.我院近期发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致全脊麻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荣;彭道珍;叶军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腰椎滑脱的螺旋CT扫描应用价值探讨

    本文搜集我院使用螺旋CT半年来扫描检查的15例腰椎滑脱病例,分析其CT表现,以探讨螺旋CT扫描在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新晖;刘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相对薄弱,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已成为教育界公认的问题.作为将来要担负救死扶伤这一神圣职责的医学生,也同样存在人文素质不足的现象.当前不太和谐的医患关系问题,必须靠他们去改善.因此,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把医学生培养成医术与医德兼通的人才,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课题.

    作者:赖雪平;顾鑫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金石汤对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碎吸术后与单纯微创血肿碎吸术疗效的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急诊住院患者按顺序分组进行对比.微创血肿碎吸术后加用金石汤组为治疗组,仅用微创血肿碎吸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死亡率的比较,治疗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利用中药金石汤治疗微创血肿碎吸术的脑出血病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微创血肿碎吸术者.

    作者:郑兴荣;李民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妇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方法:有剖宫产术类患子宫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者51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妇产科手术史行全子宫切除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有新式剖宫术与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而行子宫切除患者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粘连程度以及术后排气作出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有一定的负影响,应严格掌握剖宫术适应征,降低剖宫产术率,对有剖宫产术指征者应选择佳的手术方式.

    作者:万慧珍;彭国兰;王健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病52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病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52例男性尘肺病患者,在静脉复合全麻下,用双腔导管置于病人气管与支气管内,一侧肺纯氧通气,一侧肺采用灌洗液反复灌洗,术中监测心电图、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潮气量、气道峰压、通气肺呼吸音,术后灌洗液行细胞分类检查,并于灌洗前及灌洗后分别测定肺功能.结果:52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术后灌洗液细胞分类示:见大量巨噬细胞及部分炎细胞,灌洗前后肺功能改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全肺灌洗术疗效肯定、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不高,是治疗尘肺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春云;肖承康;李以茂;许德昌;陈怡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