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玲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体会.方法: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全面评估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口头讲述、派发健康教育资料、疾病专栏、推荐相关报刊及书籍、患者提问、护患互相讨论、患者之间互教互学等形式,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及功能训练指导,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患者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有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艳红;林少虹;邵秀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科采用小剂量维尼安用于绝经妇女激素替代治疗30例,效果甚好,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0年1~12月门诊患者30例,自然或手术停经12个月以上,年龄大59岁,小42岁.30例患者绝经后有生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和精神神经症状,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陈伟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肺部曲菌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中接受肺部螺旋CT检查的资料,对肺部曲菌病的CT表现进行探讨.结果:共发现肺部曲菌病11例,其中典型曲菌球3例,肺部炎症性改变4例,肺部结节或肿块2例,合并肺结核2例.结论:(1)曲菌球CT有典型的特征改变,是诊断曲菌病的可靠依据;(2)肺内炎性灶伴肿块、结节、空洞和肿块、空洞是曲菌病的常见CT表现.
作者:田云生;王肇平;蒋海清;雷剑;刘昊;方传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银杏达莫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黄丽萍;蔡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63个髋关节,女25例39髋,男17例24髋,年龄48~91岁,平均年龄63 8岁.原发病:股骨颈骨折(头下型和陈旧型)3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4例,骨性关节炎6例,均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作者:黄若华;黎冬梅;黄爱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在美国,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仅2005年前3个月里就有约232 090人被诊断为前列腺癌,30 350人死于前列腺癌[1].我国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医学界高度重视的课题.现就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案应依据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的年龄及一般身体状况来决定.
作者:龙大治;邹晓峰;黄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实践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实践实验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核心,也是二十一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机能实验教学是医学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我校的机能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作者:周俐;刘建新;邱春复;周青;蒋绍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制药工程技术与设备作为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实用型课程.为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我校对2002级药学专业专科班学生实行了产学结合式教学法,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实习阶段进入制药企业后都能很快适应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和生产实践活动.
作者:郭玉娟;马兴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期恰当的临床处理方式.方法:对3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多发肌瘤6例,单发肌瘤25例,其中经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29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29例,手术失血量及产后病率没有显著增加.结论: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没有增加术中术后的风险.
作者:胡莉琴;杨晶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MUC1及CA-125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9例卵巢上皮性肿瘤MUC1及CA-125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结果:MUC1及CA-125在上皮性肿瘤中有表达,其表达率随组织恶性程度的升高,在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卵巢癌中依次增高;且与卵巢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MUC1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作为新型肿瘤标记物,对评价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癌变潜能及卵巢癌预后有重要意义;MUC1及CA-125两者结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
作者:许险峰;王建中;邹向红;张功亮;郭广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冠状动脉造影是当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其对患者的创伤小,痛苦少,大多数患者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的,没有任何不适感;整个过程只需十几分钟.大多数医院冠状动脉造影常规是使用一三联三通板连接至左、右冠状动脉导管在进行造影同时监测冠脉压力及监测造影剂注入前后冠状动脉的压力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1].我院自2004年11月以来采用注射器式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为186例患者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其手术成功率为100%,无1例出现冠脉嵌顿、心律失常、心血管事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萍;钟一鸣;廖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3例患者均在鼻内镜明视下行腺样体切割吸引术.结果:术后观察3~6个月,全部病例症状均明显好转或消失,均一次手术治愈,未见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割吸引术,具有视野清晰、切除腺体准确、彻底,避免腺体残留、损伤周围组织的优点,不失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宇勇;张凯杨;黄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杀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状态和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少年自杀普遍存在自卑绝望、感情脆弱、信赖性强、敏感多疑、自私霸道、不负责任、情绪不稳、焦虑不安、心理闭锁、抑郁悲观等心理特点.结论:心理护理不仅能治愈患者的生理创伤,更能治愈其心理创伤,利于患者身心全面恢复健康,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走向社会,重获新生.
作者:黄小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与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生理学、妇科、计划生育、儿科之间都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组织胚胎学内容都是微观结构,所讲述的教材中名词术语多,抽象内容多,教授的对象又是刚刚步入医学殿堂的新生,许多学生反映组织胚胎学单调枯燥,抽象艰涩,难以理解与记忆.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组织胚胎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我们组织胚胎学科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作者:郭丹;陈同强;邓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央型肺癌沿肺静脉侵及肺静脉根部或左房时,已属于Ⅲb期(T4),单纯保守治疗疗效很差,若能切除部分左房达到根治,配以术后放化疗,很多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我院自2000年1月到2005年1月对5例中央型肺癌侵及肺静脉根部或左房病例施行肺叶切除加左房部分切除术,术后配以放化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列;吉灵;廖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肺炎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肺炎心衰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是辅助治疗肺炎心衰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瑞容;利初梅;李木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充分的相关检查、耐心细仔做好术前宣教、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穿刺点和留置鞘管的护理、注意预防低血压和迷走反射的发生.结果:36例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全部成功,其中有3例病人在拔除鞘管时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和心率减慢感胸闷冒汗,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得到纠正,无1例死亡.结论:术前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完善相关检查以及术后严密的观察,充分的抢救准备,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雪花;谢东阳;谢红英;钟一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睾丸微石症(TM)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超诊断17例TM,观察其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结果:TM的典型超声表现为睾丸实质内可见均匀散在的似针尖样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直径0.6~1.7mm.TM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均无特征性的表现.结论:TM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彩超可确诊.
作者:游宇光;葛贻珑;肖文胜;陈燕玲;谢谨捷;陈卫华;任苓;叶军;凌月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建立有效、全面的激励机制,是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教师的工作动机,根据竞争优势理论、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建立以工作、报酬、选拔、考核、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必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朱修援;王小丽;刘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们对近期所有收住我科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患儿急性期进行了血小板4项参数即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胜荣;丁淑娟;何筱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