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花;谢东阳;谢红英;钟一鸣
笔者在近10年护理的32例直肠癌者中,采用5-氟脲嘧啶(5-FU)术前肠腔灌注化疗,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回顾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丁肖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多年来,高校德育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倾向,即认为德育是“两课”的事,与其他人员和课程无关,造成德育的实效性欠佳.当前高校德育的发展方向是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专业教师既要对学生传授医学科学知识、技能,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作为预防医学教师,应通过对目标教学的具体实施,挖掘教材德育功能,寓德于教,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作者:邱伟;谢文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5-脂氧化酶(5-LO)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细胞(PMNS)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40例活动期SLE患者和20名正常人PMNS中5-LO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5-LO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活动期SLE患者PMNS中的5-LO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SLE和正常对照组,而非活动期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5-LO的平均表达强度元显著差异.结论:活动期SLE患者中5-LO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为特异性5-LO抑制剂或CysLTs受体拮抗剂应用于SLE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朱远胜;彭学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监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近三年的发生率和耐药状况,为防止产ESBLs细菌的传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该酶的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对产ESBLs菌株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ESBLs细菌三年的总检出率为28.9%,2002年的检出率为25.0%,2003年的检出率为28.3%,2004年的检出率为32.4%,产ESBLs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仅亚胺培南为未发现耐药株.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呈现多重耐药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亚胺培南仍可作为治疗ESBLs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实验室应注重产ESBLs细菌的监测和报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地控制产ESBLs细菌的播散和流行.
作者:林燕;张孝德;黄承斌;李世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纳洛酮治疗)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GCS(格拉斯哥评分)及三个月随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病人GCS计分在治疗后10天及三个月后随访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对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李国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疗文书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法律证据,而作为证据之一的长期医嘱执行单如何设计、填写、保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明确责任,减少或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自行设计了粘贴式电子长期医嘱执行单,自2002年12月应用以来收到较好的效果,既满足了客观真实便于保存的要求,又不增加护士的工作量,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丁梅;毛君晓;李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8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208例均发生于腹腔手术后,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208例,208例均确诊,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137例,完全性肠梗阻71例.行非手术治疗59例,手术治疗149例.结论: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腹部手术,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摄片检查来诊断.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而完全性肠梗阻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时应积极手术,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作者:张帅;杨劭宇;罗宏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强的专业,而护理技术操作的实施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目前使用的临床护理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有关,其中各种护理技术操作的掌握都与解剖学知识有关.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对解剖学知识印象不深,或早以遗忘.为使护生掌握、熟悉与基础护理、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知识,以弥补护生此知识面的不足与欠缺,以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实习工作,提高各相关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对护生实习前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的应用解剖强化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罗滨;张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鼻内窥镜手术以其照明良好、术野清晰、操作精确以及损伤小、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手术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我们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鼻内窥镜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古慧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陈旧性髁间棘撕脱骨折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异位畸形愈合的髁间棘骨折15例行切开复位,4例在关节镜下手术,重新整复骨折后应用钢丝固定骨折块.结果:随诊1~5年(平均2年),优10例,良8例,可1例,术前膝关节不稳定及撞击现象基本消失.结论:髁间棘撕脱骨折的解剖复位是避免膝关节不稳定及撞击现象发生的关键.
作者:焦广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大动脉转位一般分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和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后者少见.现将我院近年来彩超检查发现2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复习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肖文胜;谢谨捷;叶军;陈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使用气囊导尿管在鼻后部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鼻后部出血采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压迫止血.结果:30例鼻后部出血接受气囊导尿管压迫止血,全部获得成功.结论:气囊导尿管在鼻后部止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邱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肝损伤的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方法及经验.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共收治的62例腹部闭合性肝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病人全部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只要充分了解病情,具有合适的条件,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肝损伤已成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伟雄;魏滔哲;王心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充分的相关检查、耐心细仔做好术前宣教、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穿刺点和留置鞘管的护理、注意预防低血压和迷走反射的发生.结果:36例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全部成功,其中有3例病人在拔除鞘管时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和心率减慢感胸闷冒汗,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得到纠正,无1例死亡.结论:术前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完善相关检查以及术后严密的观察,充分的抢救准备,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雪花;谢东阳;谢红英;钟一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多,部分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手术治疗外,尚有部分病人需要长期留置导尿,而留置导尿常见的并发症是尿路感染.预防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从护理角度分析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戴仁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一高校德育功能观念的创新是德育创新的基础观念的创新是机制创新的前奏.高校必须走出那种把德育的功能政治化、单一化的认识误区,与时俱进,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把握德育功能观念.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三个统一.
作者:严由铭;刘波兰;肖修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左侧大隐静脉入路Cockett综合征腔内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直视下或超声引导下,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左侧大隐静脉穿刺,对左侧髂静脉进行DSA造影检查及左侧髂总静脉内支撑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结果:本组共完成11例,操作成功率100%.术后无浅静脉炎、皮下血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经左侧大隐静脉入路Cockett综合征的腔内治疗,避免了对深静脉的医源穿刺损伤,更微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术后易护理,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波;夏来阳;谢元财;邓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应用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meshplug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对68例各型腹沟疝行无张力手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7min,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较传统修补术轻,术后出现尿潴留2例,阴囊积液1例,获随访63例,无复发.结论:meshplug修补术手术操作简单,术后疼痛减轻,并发症少,是腹股沟疝的合理术式.
作者:熊为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们对近期所有收住我科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患儿急性期进行了血小板4项参数即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胜荣;丁淑娟;何筱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婴儿抚触是通过专业医务人员或经过抚触手法培训的父母对亲子肌肤进行有规律的触抚.抚触在婴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积极作用,自1960年以来,国外对婴儿抚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早产儿及产后窒息等婴儿,近2年国内有专业学者研究抚触对正常婴儿也有积极的、良性的影响.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永春;刘丽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