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气管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林江泉;林链凤;吴健;胡树桥

关键词:原发性, 支气管哮喘, 纤维, 吸气性呼吸困难, 肺功能损害, 后外侧切口, 左侧卧位, 纵隔胸膜, 支气管炎, 胸部螺旋, 下肺韧带, 气管插管, 临床资料, 静脉复合, 等密度影, 纤支镜, 奇静脉, 麻醉下, 肋间隙, 混合性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反复咳嗽伴呼吸困难4个多月于2003年4月23日入院.曾在外院误诊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查体: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胸骨上窝吸气性凹陷.胸部螺旋CT示:气管下段分叉水平以上约2cm处左侧壁上一类圆形等密度影,直径约1.5cm.纤支镜检查示:下段气管腔内肿物,占据管腔85%.肺功能示:重度混合性肺功能损害.2003年4月29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左侧卧位,右后外侧切口,第五肋间隙进胸,切断右第五后肋.结扎切断奇静脉,分离右下肺韧带,切开纵隔胸膜,游离松解右肺门.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气管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反复咳嗽伴呼吸困难4个多月于2003年4月23日入院.曾在外院误诊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查体: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胸骨上窝吸气性凹陷.胸部螺旋CT示:气管下段分叉水平以上约2cm处左侧壁上一类圆形等密度影,直径约1.5cm.纤支镜检查示:下段气管腔内肿物,占据管腔85%.肺功能示:重度混合性肺功能损害.2003年4月29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左侧卧位,右后外侧切口,第五肋间隙进胸,切断右第五后肋.结扎切断奇静脉,分离右下肺韧带,切开纵隔胸膜,游离松解右肺门.

    作者:林江泉;林链凤;吴健;胡树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重症心衰63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硝普钠与多巴胺合用治疗重症心衰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选择重症心衰(心功能Ⅳ级)4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及ACEI等药物治疗,并纠正病因诱因;治疗组6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硝普钠及多巴胺.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后7天相比,心功能改善明显,心肌耗氧减少.结论:硝普钠与多巴胺合用治疗重症心衰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方勇;李卫国;黄国勇;陈开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硅胶囊假体隆乳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硅胶囊假体隆乳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及总结56例硅胶囊假体隆乳术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结果:应用硅胶囊假体隆乳术56例,随访2~4年,除1例发生并发症外,其它求诊者隆乳效果逼真,无不良反应.结论:对隆乳术患者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能使病人顺利度过手术期,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作者:魏立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肺部疾病的防治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肺部疾病的防治经验及体会.方法:对1996年6月至2004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6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4例,女92例,年龄60~95岁,平均75.2岁.68例并存内科疾病,肺部疾病33例(肺部感染16例,肺气肿9例,哮喘5例,其他3例)且并存其他内科疾病者18例.急诊手术6例.结果:166例均手术成功,平均住院3~35天,平均17天,术后住院期间死亡5例,其中3例存在肺部疾病,27例进行了至少1次以上抢救,其中19例有肺部疾病,急诊手术病人无1例死亡.所有术后病人均能坐起.结论:手术是老年人髋部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精心的围手术期治疗,特别肺部疾病的防治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郭庆翔;温世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无囊膜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有效方法.方法:术中使用改进的方法均成功完成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20例.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改善,佳矫正视力≥0.5者13例(占65%).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囊膜时矫正无晶体眼性屈光不正,恢复双眼单视的好方法.

    作者:刘玲玲;钟俊阳;胡莉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博利康尼及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博利康尼雾化液及普米克令舒雾化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月诊治的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入院后给予博利康尼雾化液加普米克令舒雾化液,以6L/min氧气为动力驱动喷雾器,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入院后给予传统疗法即β2受体兴奋剂口服或氨茶碱静脉滴注.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滴注治疗.治疗7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率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以将博利康尼雾化液加普米克令舒雾化液联合雾化吸入作为缓解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起效快,使用方便,缓解急性发作,副作用小,尤其是适合婴幼儿使用.

    作者:赵淑燕;陈波;于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局部尿道板切开卷屈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

    目的:探讨尿道板在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无明显阴茎下弯畸形尿道下裂患儿采用尿道板成形尿道,评价术后阴茎形态,排尿功能及其并发症.结果:5例患儿随访3~6个月,术后阴茎伸直,尿道开口正位,形态满意,排尿通畅.结论:该手术方法对于无明显阴茎下弯畸形尿道下裂患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钟斌;傅忠;刘辉;刘传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50例病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病因,探讨OSAS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150例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常规行鼻咽纤维喉镜、CT、X光检查及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监测,并针对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成人116例,占77.33%,儿童34例,占22.67%,鼻中隔偏曲22例,占14.67%,下鼻甲肥大32例,占21.33%,鼻腔息肉55例,占36.67%,腺样体肥大34例,占22.67%,扁桃体肥大78例,占52.0%,咽后壁肥厚36例,占24.0%,舌根肥厚15例,占10.0%,软腭松弛28例,占18.67%,小颌畸形3例,占2.0%.经鼻腔手术68例,占45.33%,腺样体手术34例,占22.67%,射频治疗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48例,占32.0%.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对于上气道解剖不同不稳异常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其效果显著.

    作者:严雪原;杨田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21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术式特点及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间21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病例.结果:21例子宫切除中,剖宫产分娩13例,阴道分娩8例;行子宫全切除术7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4例.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子宫大出血,切除子宫术是挽救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术中应谨慎操作及术后加强监护,尽量减少并发症症的发生.

    作者:龙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2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2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结果:52例临床表现各异,46例好转出院,6例死亡,误诊、漏诊6例.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不典型及无痛型较多,患急性心肌梗死时常伴有多种疾病,病情相互影响,如警惕性不高极易误诊、漏诊;②并发症多;③死亡率高.早期确诊本病的关键在于提高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

    作者:袁宾;郭青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使用颅内血肿粉碎针穿刺抽吸、液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微创性颅内血肿清除技术,即CT定位、局麻下经皮颅内血肿粉碎针穿刺抽吸、射流冲洗血肿、血肿腔内注留液化剂清除血肿.结果:治疗60例,存活48例,死亡12例,病死率20%.存活者中,日常生活工作基本恢复14例,部分恢复22例,需他人照顾12例.结论:该项技术操作简便,对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超早期或早期手术.

    作者:冯学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前国内外有些医院已将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列为重型颅脑创伤及脑复苏患者的治疗常规.研究表明,脑细胞损伤后早期实施亚低温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引起神经元损伤的各种途径,是一种能够持久、彻底有效地保护神经元组织形态和功能免受损害的方法,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就其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陈济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利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手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30例下小管断裂伤均行一期泪小管吻合术,同时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结果:随访3~6月,30例下泪小管断裂伤均获治愈,并且在麻醉导管留置期间无明显异物刺激感.结论:硬膜外麻醉导管是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一种理想的支撑物.

    作者:张守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8例成人肺结核误诊分析

    在我国肺结核仍是常见病,发病率为523/10万[1],但由于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无特异性[2],误诊情况时有发生.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本院内科收治后已确诊的肺结核患者96例,其中38例曾有不同程度误诊,现汇报如下,并就误诊原因做一探讨.

    作者:周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输注血小板提高血小板数以达到迅速止血作用.方法:选入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手术大输血病人进行血小板输注一个治疗量,1次/d对输注前后病人血小板计数进行观察.结果:输注后1h左右出血止住,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有效率为78.6%,手术大输血有效率为100%.本组18例输注前后血小板含量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血小板输注是有效提高血小板数,迅速达到止血的方法之一.

    作者:胡荪根;邹喜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镜下注射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液在息肉摘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降低消化道息肉高频凝切术后的出血率及出血后及时止血降低该治疗方法的风险.方法:采用在宽基息肉基底部注射高渗盐水-肾上腺素(HS-E)溶液后再行圈套高频凝切术摘除息肉.结果:本组病例中,2例有少许渗血,观察数分钟自凝后未予特殊处理,无即刻出血、迟发性出血和穿孔并发症发生.结论:本组病例中未出现出血病例及相关并发症,效果理想,方法安全实用.

    作者:张衍强;刘鸿彬;吴中;董一民;习洪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将30例玫瑰糠疹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加抗组胺药治疗玫瑰糠疹与单纯口服抗组胺药对照有明显差异.结论:高压氧加抗组胺药治疗能明显缩短玫瑰糠疹的病程.

    作者:熊爱君;王爱荣;帅经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两个采集动脉血的部位的比较

    目的:寻找一个理想的采集动脉血的部位.方法:将108例小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结果:误穿静脉血发生率,穿刺后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二组患儿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无桡动脉穿刺禁忌症的病人,血气分析首选桡动脉采血.

    作者:袁婷;倪水芹;唐德钧;周凯燕;周艳君;范琪;邹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4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04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1年中消耗的抗高血压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钙拮抗剂占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的50%以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抑制剂占30%以上,用药频度高的为氨氯地平.结论:钙拮抗剂和ACE抑制剂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类抗高血压药物.

    作者:彭颖;方善康;金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隐静脉属支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

    目的:为血管外科和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72具尸体的大隐静脉主要属支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主要属支注入类型分五大类型;上属支以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为主,下属支以股内侧浅静脉为主;注入处外径(平均)大者为股外侧浅静脉,至隐股点距离(平均)长者为股内侧浅静脉.结论:在大隐静脉相关手术时,应至少寻找并结扎三支或以上属支;寻找属支时,应在隐股点下方50mm左右的范围内进行.

    作者:陈学洪;刘仰斌;盛瑶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