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潘妥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曾海江

关键词:潘妥拉唑, 奥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潘妥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疗效价格比.方法:将80例经内镜检查确诊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潘妥拉唑治疗组40例,奥美拉唑对照组40例,比较二组的疗效和疗效价格比.结果:潘妥拉唑在治疗8周后反酸、烧心、打嗝、吞咽后胸痛和反食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7.5%;奥美拉唑总有效率95.0%.2组患者治疗后内镜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5%,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8周治疗费用比为1∶2.7.结论:潘妥拉唑能明显缓解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与奥美拉唑相似,不良反应轻微,治疗费用更低,是治疗GERD有效、安全和价低的药物.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方法:将胆源性急性胰腺炎34例,非胆源性胰腺炎6例,共40例胰腺炎患者每日将乌司他丁10~20万单位溶于5%葡萄糖中,每日给药1~2次,静滴1~2小时,原则上连续给药1~2周,根据症状和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适当增减,并辅以抗生素为首的其他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段并用.结果: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有效率为90%.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文峰;欧阳锦盛;谢志军;黄才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55例OSAHS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刀辅助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在悬雍垂两侧向上楔形进刀,部分切除软腭及悬雍垂,并根据需要分别行软腭、扁桃体、及舌根部打孔.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并均行多导睡眠监测,治愈8例,显效17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9%.结论:低温等离子刀具有微创、出血少、安全、并发症少等特点.其用于治疗OSAHS效果良好,但选择合适的病例很重要.

    作者:邱永亮;钟纯;杨启明;蓝志德;罗秋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长程顿服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发病数仅次于急性肾炎,居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第二位的常见病.我院近15年来对32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采用超长程(≥2年)及诱导缓解期采用顿服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世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潘妥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潘妥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疗效价格比.方法:将80例经内镜检查确诊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潘妥拉唑治疗组40例,奥美拉唑对照组40例,比较二组的疗效和疗效价格比.结果:潘妥拉唑在治疗8周后反酸、烧心、打嗝、吞咽后胸痛和反食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7.5%;奥美拉唑总有效率95.0%.2组患者治疗后内镜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5%,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8周治疗费用比为1∶2.7.结论:潘妥拉唑能明显缓解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与奥美拉唑相似,不良反应轻微,治疗费用更低,是治疗GERD有效、安全和价低的药物.

    作者:曾海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声雾化吸入鱼腥草治疗急性咽炎200例

    急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多发病,急性咽炎尤其好发于秋冬季.急性咽炎可由病毒、细菌(G+球菌)引起.急性咽炎中西医治疗方法很多,其中药物的吸入疗法已日益受到现代临床的重视[1~5].我们自2002年5月至2005年4月采用鱼腥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莲;蓝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鸦胆子油乳胸腔灌注治疗癌性胸水临床研究

    癌性胸水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呈进行性加重,因其顽固难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时间.传统的胸腔内灌注化疗,毒副作用大,很多晚期患者难以接受.因此,控制胸水,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晚期癌症并发胸水的主要目的.我们从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鸦胆子油乳胸腔内灌注与单用顺铂灌注作对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上民;肖震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HA、LN和PCⅢ放射免疫测定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采用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放射免疫试剂盒 ,测定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300例血清的HA、LN、PCⅢ含量,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其它指标进行探讨分析,估价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

    作者:聂宇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选择性腋路单点臂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阻滞在手部和前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拟行手部或前臂手术的病人施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腋路臂丛阻滞.根据手术范围选择相应的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或尺神经)利用PNS定位进行单点法阻滞,所有病人根据PNS定位的具体神经被分为正中神经组(n=30)、尺神经组(n=32)和桡神经组(n=18),分别于阻滞后5、10、20、30min评价上肢7支感觉神经的阻滞情况并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PNS引导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达95.6%,该入路对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效果较好.3组病人的资料显示:桡神经组的疗效明显差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适用于手部和前臂手术的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定位正中神经、尺神经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刘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美托洛尔治疗对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早期美托洛尔治疗对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为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调脂、对症等),治疗组66例(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入院行心电图检查后即刻口服美托洛尔6.25~50mg;治疗期间二组患者行心电、血压监测,观察二组患者在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肌梗死后24h内,第一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例、次数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美托洛尔治疗,能明显减少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比例、发生次数,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对心梗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钟一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简易床边血液灌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

    我院处于农村、城乡结合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较多,且重度中毒占20%~30%,一般常规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抢救成功率偏低,近年来采用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取得良好疗效,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何娇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银杏叶在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肺心病心力衰竭使用抗炎、解痉、化痰、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作对照组;另一组36例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和银杏叶片剂,观察两组心功能、动脉血PaO2、SaO2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血液粘滞性和高凝状态,并且影响整个病情的预后.

    作者:宋晓林;高雪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环孢素A治疗的疗效分析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的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极低,经常低于10×109/L,可危及生命.环孢素A(CSA)是一种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新型的免疫抑制剂[1],对重型再障等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疗效[2、3],它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报道不一.为进一步观察CSA对该病的疗效,现对我们两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CSA治疗组和对照组共2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赵雅静;康建华;刘天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处理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对32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2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出现失衡综合征255例次,占4.1%;症状性低血压95例次,占1.53%;高血压35例次,占0.56%;肌肉痉挛29例次,占0.47%;管道堵塞6例次,占0.96%.结论:血液透析的并发症较多,正确预防和处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质量及患者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余国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0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护理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近年来药疹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致敏药物的种类几乎涉及各类临床用药[1].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属重症药疹之一,是皮肤科重症,可发生全身80%的表皮松解坏死,伴大面积表皮剥脱,糜烂、渗出,似Ⅱ°烫伤样,眼、耳、消化道、呼吸道粘膜也常受累,且常伴肝肾等内脏器官损害,全身中毒症状重,易合并感染、败血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常因肺部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我科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10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芳平;毛君晓;刘其文;伍国华;李金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8例多发性损伤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部多发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多发性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多为机械性损伤,抢救成功治愈23例,入院时即未能测到血压被抢救成功5例,本组再手术4例,病死率14.8%,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正确掌握救治腹部伤的原则,是治疗腹部多发伤的关键.严重多发伤常致腹内多脏器损伤,应尽量避免遗漏损伤脏器.在处理腹部损伤的同时还应注意颅脑伤,胸部损伤,四肢骨折、骨盆骨折和腰椎骨折的处理,在抢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护,合理治疗,各方面兼顾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使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作者:徐平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指档案馆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源,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整序和加工,使其增值,并以各种信息产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它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是为了利用,开发的产品越多,越合乎用户的需求,资源利用率就越高,而用户的信息需求,强烈的利用欲望和行动,又将促使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黄立红;李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右侧附件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文献报道误诊率为4.5%~5.6%[1].将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手术的发生率为10%~30%[2],右侧附件疾病易与阑尾炎混淆,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我院2000年至2005年6月共收治阑尾炎528例,其中12例经手术证实为右侧附件疾病,占2.28%.为提高右侧附件疾病与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水平,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舌癌组织中MMP-2、9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MMP-2、9在人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舌鳞癌和18例舌正常组织标本中MMP-2、9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MMP-2、9的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① 98例舌鳞癌标本中MMP-2、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7.1%(56/98)和61.2%(60/98).正常舌组织中MMP-2、9则均为阴性表达,和舌癌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0);有颈淋巴结转移者MMP-2、9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5,0.0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MP-2、9的阳性表达均为影响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6,0.002);MMP-9表达还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4).结论:Ⅳ型胶原酶在舌鳞癌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Ⅳ型胶原酶的蛋白表达与舌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复发密切相关,MMP-9表达还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邓莅霏;齐淑轶;陈福进;孙传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状况.方法:对8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EKG)等项目检查,以评价其心肌损害程度.结果:82例中并发心肌损害66例,血清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异常48例.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及EKG,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

    作者:包忠宪;李晓东;冼雄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对比研究

    颈丛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对全身影响小,术中可以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本研究运用0.25%罗哌卡因对甲状腺次全切除病人行颈丛阻滞,并与0.25%布卡比因及1%利多卡因作比较.以评价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