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梅;金珍姬
我院于2001年3月-2004年5月期间应用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0-82岁,平均53±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高血压急症诊断标准[1].其中高血压脑病23例,高血压合并左心衰9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9例,高血压合并心绞痛2例.血压200-290/100-140mmHg.
作者:张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本实验用95%的乙醇为溶剂,用超声波提取的方法对山楂中的熊果酸进行提取.方法:双波长扫描测定λ1=535nm,λ2=650nm.结果:熊果酸在0.1~5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r=0.9995.回收率为100.10%,RSD=1.94%(n=3).结论:该方法安全、准确、经济、可靠.
作者:马晶;梁伟;李晓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用C 18柱,甲醇-水-磷酸(50:50: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nm.结果:在4.775~191μg/ml的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R=1.000(n=6),平均回收率105.6%,日内精密度为1.63%(n=5).结论:此方法快速、专属,准确.
作者:董丽华;杨东华;高文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植物药为由植物或其提取物制取的药物,大约有500种药用植物用于制造植物药[1].以植物药及以药用植物为主体的一些国家发展起来的民族药或传统药物,在历史上人类的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和生育繁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中国朱中医中药、印度的阿育吠陀医疗体系的草药等就是典型的例征.
作者:高云峰;杨爱淑;张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人工流产术不仅危害妇女生殖健康,还影响妇女心理状况.常规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时,扩张宫颈及吸宫机械性刺激,除造成受术者不同程度的痛苦外,还可能致宫颈损伤、子宫穿孔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理想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应简便、迅速、安全、有效.我院本着这个目的,自2003年1-12月,使用异丙酚开展无痛人工流产术,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雪艳;张荣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更好的控制康媛颗粒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当归、白芍和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Prodigy ODS-3(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75:15);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当归、白芍和黄芪的定性鉴别,阴性无干扰,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芍药苷在0.49-4.89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6%,RSD=0.97%.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用于康媛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疏血通注射液是纯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用于治疗中风、脑缺血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1 药理作用疏血通以水蛭、地龙等动物药组方.水蛭具有破血逐瘀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其作用机理是抗凝血和扩张血管而促进血液循环.其主要成分为水蛭素,是一种特异的凝血酶高亲和抑制剂,为含65个氨基酸的多肽物质,具有抑制凝血酶和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作者:鲁鑫;权晓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老年人用药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一是老年人往往多病并存,病情复杂,用药品种较多,用药时间较长,具统计有80%以上的老年病人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有34%每日用药可达3-4种,故易致不良反应的增加;二是由于老年人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改变,使对很多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减慢,使血药浓度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三是人体内的自我稳定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药物效应相对增强,易产生不良反应;四是老年人各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不良反应的发生也随之增高;五是随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变化易出现变态反应.
作者:吴萍;李深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茎叶总皂苷胶囊中的人参皂苷 Re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选用HypersilC 18分析柱(250mm×4.6mm,5μm),乙腈-0.05%磷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线性范围:16~16.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0%.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作者:李长新;亓校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葛根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以葛根素为检验指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因素对其含量的影响,从中优选出葛根佳提取工艺.结果:葛根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加醇7倍量、提取时间为1.5小时.结论:上述试验结果可为葛根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刘颖欣;江延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降低粉针制剂在生产中出现异物的数量.方法:通过生产流程中合理使用无菌压缩空气来减少异物进入药品中的机率.结果:减少了药品中异物出现的比率.结论:这一方法可以在粉针制剂生产过程中推行.
作者:刘玉苹;师宏君;郭延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提高青霉素G钾工业盐成品的质量,降低成本.方法:通过小试验限定丁醇酯含量.结果:当丁醇酯含量控制在43%以下时,青霉素G钾工业盐成品质量完成可以保证同时降低成本.结论:该小试结果用于生产,已完全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陈亚敏;赵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自1997年6月份我院急诊科引进淄博无级电厂生产的XG-2型血液灌流仪,进行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360例,疗效显著.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作者:张洪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复方熊胆滴眼液是中西药结合,用于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结膜炎,经临床应用具有疗效好,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等特点.1 处方及制备1.1 处方熊胆3g,病毒唑2g,冰片0.3g,吐温-80/0.5mL,灭菌注射用水共制成100ml.1.2 制备按无菌操作,取熊胆溶于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另取冰片置灭菌乳钵中研磨,加吐温-80适量,继续研磨,研匀后再分次缓慢加入灭菌熊胆滤液及病毒唑溶液,边加边研磨.后缓缓加入灭菌注射用水至全量,随加随搅拌,过滤,分装,即得.
作者:孙淑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静脉及硬膜外腔应用芬太尼对下腹部手术患者血中皮质醇及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病人,ASAⅠ-Ⅱ级,诊断为子宫肌瘤,择期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随机分成两组,静脉组和硬膜外组,每组15例,硬膜外麻醉平面固定后20min使用辅助药物.静脉组: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氟哌啶2.5mg.硬膜外组:硬膜外腔注入芬太尼50μg,静脉注射氟哌啶2.5mg.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平面固定后20min,给辅助药后20min、90min测定血中皮质醇及β-内啡肽.结果:β-内啡肽含量在使用辅助药后20min,两组均有显著下降(p<0.01),而皮质醇含量在两组改变不明显.结论:两种途径给辅助药均能抑制β-内啡肽的分泌,因而对应激反应可能有部分抑制作用.
作者:陆康生;周海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立克宁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丁香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在供试品色谱与对照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丁香苦苷含量在0.28~2.24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平均回收率为100.84%,RSD为1.34%.结论:此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快捷,结果可靠,可作为本品的质量评价依据.
作者:李永吉;王超;管庆霞;隋晓璠;王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发酵溶解氧的浓度.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溶解氧的因素探讨如何提高溶解氧的浓度.结论:对发酵罐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及提高发酵工艺控制水平,将使溶解氧的浓度得到提高.
作者:王霞;张世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三致作用、继发反应、停药综合征、药物依赖性、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药物变态反应等等.目前药物品种种类繁多,其用药途径不同,病人体质又因人而异,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也是极其复杂的.
作者:孙杰;李巍巍;赵金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干扰素(Interferon,INF)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多功能蛋白质,包括α、β、γ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已被广泛地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且疗效确切.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在临床治疗初期会出现流感样反应、外周血象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1].-INF F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为乙肝、丙肝需进行长达6月或更长时间的治疗,已有各种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如严重抑郁症合并自杀企图、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间质性肺炎、眼底出血、自身免疫疾病的诱发、严重肾功能障碍等[2].日本一项对使用干扰素治疗肝病患者的不良反应的监测统计显示,除流感样反应外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1.6%[3].
作者:张宇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聚明胶肽应用于低血容量休克的扩容效果.方法:选择预计失血量在5%和20%之间的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输入等量的聚明胶肽和贺斯,全身麻醉后监测BP、P、ECG、CVP以及离子和血红蛋白、压积在手术前后的变化以比较聚明胶肽和贺斯的扩容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在血压、脉搏、中心静脉压、离子以及血红蛋白和压积方面的变化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聚明胶肽具有明显的纠正低血容量、扩容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与羟乙基淀粉类作用相似.
作者:王勇;孟凌新;宋洋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