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二指肠肿瘤的内镜下表现和临床病理分析

王磊;钟英强

关键词:肿瘤, 十二指肠, 内镜
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以及临床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肿瘤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男女之比为1.1:1,93.7%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以上,其中息肉占66.7%,以腺瘤性息肉及炎症性息肉为主;平滑肌瘤占15.8%;腺癌占17.5%,其中恶性度较高者占66.6%.十二指肠肿瘤良恶之比为4.7:1. HP感染率为40%.胃镜可检出95.2%的十二指肠肿瘤.结论:胃镜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有重要价值,十二指肠肿瘤以良性为主,十二指肠癌以恶性度较高的腺癌为主.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我科近年来收治129例重症脑出血的病例,现将脑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国艳;易致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复方替硝唑含漱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目的:介绍复方替硝唑含漱剂的制备、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导数光谱法测定复方替硝唑含漱剂中替硝唑的含量.结果:复方替硝唑含漱剂中替硝唑含量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9.38%,RSD为0.88%,该制剂在6个月内基本稳定.结论:复方替硝唑含嗽剂的制备和质量检验方法可行、可靠,质量稳定.

    作者:王晓炜;项琪;廖政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隐蔽性中耳乳突炎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隐蔽性中耳乳突炎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隐蔽性中耳乳突炎8例临床资料.无明显耳漏6例,其中鼓膜局部无阳性发现4例,内陷囊袋1例,小肉芽1例;间歇耳漏2例,经外耳道和鼓膜表面痂皮清理后见鼓膜松弛部针尖样小穿孔.乳突CT发现上鼓室胆脂瘤3例.所有病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中鼓室小胆脂瘤1例,另4例鼓窦入口处包裹性积液,肉芽等炎性病变,不同程度的阻塞鼓窦入口、鼓峡等通道.术中清除病灶酌情行鼓膜修补术.结果:随访1~3年术后持续保持干耳,未见胆脂瘤复发征象,并保持术后提高的听力水平.结论:对无明显耳漏及鼓膜局部无阳性发现的隐蔽性中耳乳突炎病例,CT、MRI和手术探查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小平;王英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婴儿抚触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新生儿采取抚触法与传统法护理,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抚触组从生后6h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每天两次,每次10~15分钟.对照组按新生儿常规护理.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安静,易入睡,且睡眠时间长,体重增加更快,新生儿神经行为可安慰性增强,颈紧张反射、手握持反射良好,觅食反射活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抚触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方法.

    作者:叶洪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观察和评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AF内固定撑开复位、间接减压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但MRI示后纵韧带仍完整.其中22例伴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0例、D级4例.8例无神经压迫症状.治疗采用后路AF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横突间、椎板间植骨.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CT检查,分别计算其伤椎椎体高度及椎管狭窄率,确定椎体高度及椎管横截面积的恢复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术后平均随访13.1个月,伤椎前、后高度及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22例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21例分别提高1~3级,1例A级无变化.2例AF钉断裂,余患者内固定稳定,未见椎体塌陷.结论:AF系统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通过撑开复位,间接减压,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形态,以维持和增强脊柱稳定性.

    作者:郭庆翔;温世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9例肺部孤立结节影的平片诊断体会

    对39例肺部孤立性结节影回顾性诊断,总结探讨肺部孤立结节影的平片诊断与性别、年龄、分布、病灶的特征关系,以期在日常平片诊断中有的放矢,为临床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资料,以减少误诊.

    作者:许红雨;钟福兴;冷桂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分析(附40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肾前性因素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2例,甘露醇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3例老年人占26例.经治疗后有21例肾功能恢复,6例基本恢复,13例无效,17例死亡病例中有1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的脑水肿、脑肿胀、脑疝.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老年人多见,甘露醇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常见.

    作者:黄伟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9例脑外伤后脑积水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本组男6例,女3例;加速损伤2例,减速损伤7例;致伤原因为车祸5例,摔伤2例,刀刺伤1例,铁棒击伤1例;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记分为4~10′;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内血肿4例,血肿破入脑室内2例;年龄18~58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昏5例,共济失调2例;表情淡漠3例,精神症状6例,肢体偏瘫加重2例;尿失禁2例;颅骨缺损区膨隆2例;所有病例均有视神经乳头水肿;症状出现时间为伤后14天到3个月;头颅CT平扫:所有9例病例均行头颅CT平扫确诊.CT示第三脑室、侧脑室均扩大,脑沟变浅或消失.

    作者:谢世华;张素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8例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问题.方法:分析8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24小时内手术5例,元合并症,治愈出院.伤后超过24小时手术3例,其中1例为第一次手术漏诊,再次手术,术后死于感染性休克.余2例治愈出院.结论:十二指肠损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其损伤及合并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否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闭合性腹部损伤术前诊断中要考虑到十二指肠损伤的可能性,探查时要充分显露十二指肠的腹膜后各部分,遵循损伤处理的基本原则,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以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徐平华;郭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5例临床观察

    1999年8月~2003年12月笔者收治了痛风性关节炎1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温敬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稀土离子Pr3+、Nd3+与单宁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红外、紫外光谱分析

    目的:合成稀土离子Pr3+、Nd3+与单宁酸配位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光谱表征.方法:试验了稀土离子Pr3+、Nd3+与植物单宁(Tn)的固体配合物合成条件,并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分析.结果:稀土离子Pr3+、Nd3+与植物单宁的多酚基形成三配基配合物.

    作者:范小娜;丁冶春;程庚金生;余磊;谭雪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核素肾功能定量指标检测和生化检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肾定量指标和生化检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中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肾显像,并分析GFR和99mTc-亚锡喷替酸肾图定量指标,同时与血BUN、尿蛋白和β2-m等对照.结果:99mTc-亚锡喷替酸肾显像定量指标GFR和血肌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中早期诊断上有显著的作用.结论: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临床上应以各种生化检查配合99mTc-亚锡喷替酸肾显像和其定量指标分析.

    作者:罗冬云;卢献平;陈萍;林拓;黄英;吉燕翔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Dieulafoy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我国Dieulafoy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来确诊和国内五年来文献报道病例共96例.结果:Deeulafoy病好发于男性,发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7.2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呕血及黑便,部分病例呈周期性发作,大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胃镜下以溃疡及糜烂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见病变血管喷血、渗血或血痂.80%病变性在贲门与胃连接6cm范围内,15%发生于十二指肠,其它部位少见.胃镜仍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本组死亡病例占5.2%,原因均为失血性休克.结论: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可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英;熊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螺内酯、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螺内酯、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YHA分级为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速尿、开博通、地高辛或西地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及倍他乐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EF),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CHF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97.1%,对照组为83.3%;两组CHF患者用药治疗后的EF、6-MWT值均较用药前有明显的提高,其提高值在治疗组更显著,且副作用较少.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及倍他乐克治疗CHF,可增加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作者:彭祝军;许庆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电位治疗慢性疼痛继发失眠的随机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高电位治疗对慢性非器质性疼痛继发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非器质性疼痛继发失眠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组采用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每晚睡前口服1片,试验期为14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疼痛及睡眠状况进行评定,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高电位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提示高电位组患者治疗后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睡眠中断次数减少、睡眠质量提高、日间功能改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③高电位组副反应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电位疗法能有效改善继发于慢性疼痛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疼痛,且副反应少.

    作者:张敏;张德仁;易伟宏;蒋劲;熊东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孕妇HBIG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HBV阳性孕妇孕期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60例,于孕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三次,每次200IU;对照组40例,只随访查体不用药.两组孕妇所生婴儿均于出生后24小时内肌肉注射HBIG 100IU一次,注射乙肝疫苗时间和剂量均按正常婴儿的操作方案进行.母儿血清HBsAg,HBeAg和抗-HBs用固相放免法检测,HBV-D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HBIG预防组孕妇的婴儿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婴儿血清抗-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HBV-D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于孕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减少婴儿HBV感染率.

    作者:罗红凤;韩文玲;冷伶丽;汤泊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硬膜外麻醉微量输液泵镇痛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运用硬膜外麻醉微量输液泵给药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的产妇208例作为观察组,另208例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24h的镇痛效果、阴道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开奶时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镇镇效果非常明显,有效率达9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阴道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开奶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微量输液泵恒速给药镇痛,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副作用少、安全,产妇术后身体康复快.

    作者:廖志坚;廖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药物性血尿35例临床分析

    不少药物对肾脏有毒副作用,如果临床上不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和用法,以及是否适用于儿童,就会对儿童肾脏产生极其不良影响,乃至于肾功能衰竭.现将我院儿科1996年1月~2003年12月诊治的药物性血尿35例报道如下.

    作者:曹宁丽;吴翠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额颞叶脑挫裂伤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体会

    额颞叶脑挫裂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多属于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特别是合并有丘脑下部损伤者,处理非常棘手.我院自1997年5月至2002年3月共收治额颞叶脑挫裂伤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19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12.5%.治疗体会如下.

    作者:蒙象红;温汉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584名高考生视力不良调查分析

    历年来,高考生体检限报专业项目排位第一位的是视力不良.为探讨高考生视力不良的原因,笔者对宁都县2003年高考体检中所检出1 584名视力不良的学生,进行了有关问询调查与原因分析,以指导学生、家长和学校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赖育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