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与培养

敖慧斌

关键词:科技期刊, 编辑, 信息素质, 培养
摘要:科技期刊编辑是科技期刊创新的动力,编辑良好的信息素质,能促使科技期刊不断创新和发展.信息素质是人认识、创新、利用信息的品质和培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等.科技期刊作为传播科技信息的载体,具有较高的科技信息含量.作为对信息进行优化加工的编辑,应当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以及科技期刊自身发展的要求,加强对信息运动规律的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感受力,熟练掌握信息工具,实现科技期刊对信息高效、优质的传播.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幽门螺杆菌(Hp)是小儿胃和十二指肠的常见致病菌.在儿科,有关根除Hp的治疗研究较少,主要是参考成人的方案进行经验性治疗.本文用不同剂量奥美拉唑(PPI)短程三联疗法对儿童Hp根除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豆苷元局部麻醉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的局部麻醉作用.方法:采用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法、豚鼠皮丘法、椎管麻醉法、表面麻醉法.结果:大豆苷元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可完全消失,且动作电位可恢复正常.大豆苷元有浸润麻醉作用,而且盐酸肾上腺素可明显延长大豆苷元的局麻作用时间.家兔椎管内注入大豆苷元也可产生明显的椎管内麻醉作用.大豆苷元对家兔角膜具有一定的表面麻醉作用,其表面麻醉效果较1%的普鲁卡因更弱.结果:大豆苷元有明显的局部麻醉作用.

    作者:曾靖;邱峰;叶和杨;钟睿翀;黄贤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癌行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报告

    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长期以来,胃癌住院病人的病期偏晚,以Ⅲ~Ⅳ期胃癌居多,大部分病人合并有周围淋巴结及周围脏器的浸润.目前,胃癌根治术中联合脏器切除临床逐渐运用推广.我们于2004年4月26日收治1例胃癌浸润胰头的病人,于4月29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报告如下.

    作者:唐德钧;袁婷;游波;汪佐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0例报告

    我们自2002年开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现总结60例该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秦章禄;易勤根;胡自苗;文新元;肖本萍;蒋文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开颅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开颅术后脑脊液漏患者37例临床资料.结果:5例采用切口加固缝合后加压包扎,13例行皮下穿刺抽吸或持续引流,10例行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3例行手术修补,保守治疗6例,均痊愈未见复发.结论:脑脊液漏的处理关键在于预防.已发生的脑脊液漏,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切口加固缝合后加压包扎,皮下穿刺抽吸或持续引流,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等方法多可痊愈,无效则行手术修补.

    作者:罗军;邱传珍;王柏群;邹连生;刘鹏;娄建云;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脑电图改变

    目的:分析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脑电图改变的特征.方法:采用脑电图仪对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检查.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上述患者使用氯氮平治疗的同时测定血药浓度.结果:58例患者中,正常范围6例,界线性18例,轻度异常30例,中度异常2例.氯氮平致脑电图改变特征为:α波频率慢化:出现非特异性弥散性慢波.表现为短-长程及阵发性出现非特异性弥散性波,表观为短-长程及阵发性θ波;在大脑前区显著,常呈弥漫性分布,个别可出现尖波、棘波等癫痫样放电,异常率为89%.结论:氯氮平剂量、血药浓度与脑电图异常成正相关.由于氯氮平在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脑电图变化较血药浓度更加直观,从而脑电图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适当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提供依据,以达到病人佳状态,可作为抗精神病药副作用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凌;胡延明;李芸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窒息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窒息患儿早期干预治疗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5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治疗.结果:观察组HI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重度HIE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治疗能减少新生儿窒息后HIE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窒息后HIE的发病率.

    作者:欧阳兰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肠道一层吻合法临床体会

    胃肠道吻合主要分一层法和二层法.传统多用二层法,但屡有报道一层法的优点.我院自1999年至2003年采用一层法吻合胃肠道62例,获得良好效果,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泽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局灶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体会

    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局灶化脓性胆管炎,我院1991~2003年共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术92例,发现本病41例,发病率为45%,应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局灶性化脓性胆管炎1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健;纪震宇;陈劲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教育创新的本质--让学生超越

    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以教育观念创新、教育体制创新、教育内容和手段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教育实践活动.从另一个层面讲,教育创新则是指导学生面对现实的环境,以超越的理想去审视并改造现实的过程.教育创新的这种超越性正是她的本质特征所在.而这一本质特征,就决定了实施教育创新坚持以下原则.

    作者:张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空肠巨大外生性恶性间质肉瘤1例

    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性腹痛10年,加重4天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

    作者:凌峻;谢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茧症的诊治体会(附9例报告)

    腹茧症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因对该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缺乏系统的认识,临床上漏诊现象较常发生[1].我院从1984年3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9例腹茧症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钟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联合脏器切除(附10例报告)

    目的:对近年来1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手术进行总结.方法:对11例侵犯邻近器官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施行联合脏器切除,其中联合切除结肠4例,肾脏3例、脾脏2例、脾脏加胰尾1例、肝左外叶Ⅰ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手术死亡,6例患者在术后2年内复发,3例再次手术后仍在随访.结论:对侵犯邻近器官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采取联合脏器切除仍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张汯;胡淑琴;刘伟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双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5分,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发生阴囊积液1例,皮下血肿1例,随访6~30个月,无疝复发.结论: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腹股沟疝病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方法.

    作者:贺长春;刘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62例临床分析

    既往认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发病率较低[1],但近年来有关AAC屡见报道.我院自1985~2004年共手术治疗AAC 62例,本文就其发病因素及手术时机结合文献探讨如下.

    作者:胡赣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皮肤扩张和自体肋软骨作支架行耳廓再造术

    耳廓再造是一个困难、复杂的手术,我科自2001年始,应用软组织扩张和自体肋软骨支架行耳廓再造术3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洪彪;陈岩青;于秀春;邓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腰椎间孔旁加环跳穴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病,有报道正常人腰椎间盘突出可达30%,但无临床症状,其中有约3%~10%的腰椎间盘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了破坏了脊柱的结构和稳定性,远期效果不佳,我科从1998年开始对此类患者进行腰椎间孔加环跳穴阻滞治疗,现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廖政梅;黎捍华;王肇平;伍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胫骨骨折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及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股骨及胫骨骨折36例,按klemn功能恢复分级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6例随访3~25个月,结果优30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成人股骨及胫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李新华;刘志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睾丸扭转23例报告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总结23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睾丸扭转,13例扭转时间短或不全扭转者经手术复位后保留了睾丸.10例坏死睾丸予以切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是诊断急性睾丸扭转的可靠方法,主张作预防性睾丸固定,以免扭转复发或再发.

    作者:江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伴周围血管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伴周围性血管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42例患者分为2组,(伴周围血管炎组和无周围血管炎组),通过分析,了解伴周围血管炎的SLE的临床特点及意义.结果:伴有周围血管炎者病情较活动、内脏损害频率高,对治疗反应差,需积极治疗.

    作者:伍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