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军;张超英;柳秀杰
戊型肝炎是近几年临床发病较多的一种肝病.临床自然病程和转归同甲肝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比甲肝临床症状重,黄疸深,病死率高.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68例,并用常规治疗组36例对比,采用清热利湿,理气活血辨证论治,结果发现,两组在降酶退黄改善消化道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较单一西药常规治疗为优,是临床中治疗急性戊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志华;史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整个化疗过程中,抗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这些药物在抑制或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同样有毒害作用,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症状,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剧烈频繁的恶心呕吐使病人异常痛苦,严重时可致化疗中斯,影响治疗.临床上有多种预防恶心、呕吐的方法.本文就静脉使用康泉和胃复安预防化疗期恶心、呕吐的疗效做一比较.
作者:何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市医院病房贮存的药品建立小药柜实行基数管理方法.即由病区药房和各病房协商将常用药品建立一定的基数,由护士长总监控,由值班护士采取交换班管理制度,每次用药,必须由医师写处方,次日由护士从药房领取药品来补充基数,实行这种管理方法,一方面为病房医师、护士抢救重病人赢得了时间;另一方面也为医师、护士的工作提供了方便.但是,实行这种管理方法,使药品从药房领出到真正用到病人身上,都要在各病房贮存一段时间,而在贮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为了解各病房药品贮存的情况,我们在1999年12月对我市各病房药品贮存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达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输液用水的水源制备技术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使用国内外的设备,从而得到了一系列实验参数.比较证实了膜技术处理得到的超纯水将逐渐取代蒸馏水,膜技术将广泛地应用到医疗事业上.
作者:刘高峰;王伟;郑红;丁宝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联合国世界性组织(WHO)1948年成立时通过的宪章认为:“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综合人体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医学模式,有助于使患者建立一种乐意合作,积极治疗的佳状态,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蔡伯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例杨某,男,7岁,学生.1996年3月12日因从墙上玩跑摔下,左肘部着地,即感觉左肘关节疼痛难忍,关节不能屈伸活动,急来我院.
作者:李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药剂科已成为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药剂科部门多、工作面广、工作差异大,如何提高药剂科的水平是医院面临新世纪挑战的一项新课题.
作者:叶月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药物引起剥脱性皮炎(也称红皮病),为严重型药疹;此类不良反应,症状很明显,病情较为严重,患者极为痛苦,近年来屡有药物引起剥脱性皮炎的病例报告.
作者:余绍玲;刘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心绞痛,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故在治疗上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目前,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多采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栓等药物,单一用药疗效不显.自1999年1月至2000年9月,我科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同时,给予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李雅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紫外线与2-去氧-D-葡萄糖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青霉素高产菌株,使发酵效价与总产量分别提高了12.2%和10.9%.
作者:裴艳辉;王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中压柱层析法提取分离冬凌草甲素,具有洗脱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溶剂无毒无污染,安全、价廉、易得等优点.经重结晶后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含量达99.28%,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赵伟;郭兆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观察川芎嗪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治疗作用,对39例NS患者,按年龄、病程、临床表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激素和洛汀新;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川芎嗪20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3周,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观察组尿蛋白明显减少,血清白蛋白明显增高,总胆固醇显著降低.此研究证实应用激素加川芎嗪,在改善高凝状态,减轻肾小球的损害和保护肾功能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作者:李祖发;杨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骤,急性期死亡率高,是中老年的常见病之一,是由于A(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A管腔急性闭塞或血栓形成,导致部分心脏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坏死的结果.急性期常常因多种因素而加重心肌缺血使心肌梗塞范围扩大造成致命后果.
作者:王柏翠;付艳涛;邢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前药物流产虽然已经广泛开展,但在终止孕50-70天妊娠时,吸宫手术仍然是目前的首选方法.如何减轻吸宫时孕妇的痛苦,寻找一种有效、经济、方便、安全的镇痛药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人工流产前用药是否能预防其并发症、减轻孕妇的痛苦.
作者:高丽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简述了我国传统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医药发展的概况.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作者:王萍;李立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先锋霉素过敏性休克病人是少见病例,现将抢救先锋霉素过敏休克6例报告如下:
作者:初春梅;薄晓巍;魏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从1994年5月-2000年8月对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24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蕴刚;元灵;王志平;吕钊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急性菌痢是人们不可忽视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慢性肠炎,脱水,甚至休克,危急人的生命。
作者:连瑞雪;黄西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清热安脑丸是我院生产的具醒脑降压、镇静安神,开窍通脉、清热解毒之功效.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艳;宋永全;刘宏;李丽;宫淑芝;朱晓威;赵秀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药炮制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加工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炮制时应用各种辅料.辅料分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两大类,常用的有酒、醋、麸、土、砂等,远在雷学文的<雷公炮制论>问世之前,就有关于辅料炮制药物的记载,说明在古代人们就已发现辅料与中药药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辅料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辅料对药物的某些作用机理逐渐被研究清楚,仅结合部分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报道谈谈酒、醋、盐、土等辅料对药物的影响.
作者:吴志军;张超英;柳秀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