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高征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邱秀萍

关键词:妊高症剖宫产手术患者,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效果,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妊高症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6例妊高症剖宫产手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剂量少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症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急预案情境模拟训练在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培训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基于应急预案情境模拟训练在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07 ~ 2016-07近3年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65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一年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应情境模拟急预案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应急预案培训,3年都由相同的培训老师进行培训.结果:实验组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认为情境模拟应急预案培训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结论:基于应急预案情境模拟训练方法能提高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降低应急时的风险.

    作者:梁瑞晨;杨昌美;张代英;曾维君;韩杰;张申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评定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1-02~2016-0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2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锁定钢板组26例和解剖钢板组26例.解剖钢板组应用解剖钢板治疗;锁定钢板组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就两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Jakim评分、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腕部屈曲力、旋前旋后、伸展力损失水平和腕关节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锁定钢板组腕关节优良率明显高于解剖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解剖钢板组(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解剖钢板组,Jakim评分高于解剖钢板组,疼痛评分低于解剖钢板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解剖钢板组,腕部屈曲力、旋前旋后、伸展力损失水平低于解剖钢板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腕部功能缺损,缓解患者疼痛感,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陈洪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前列地尔与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联合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94例

    目的:探讨采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08~ 2016-09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94例,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丹参川穹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前列地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比,并对其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68.0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VA(30.7±5.3cm/s)、BA值(37.9±6.4 cm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1-±6.4 cm/s、32.6±7.4 cm/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流供应,有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对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庆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疗效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03 ~2016-02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实行心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90.9%)明显高于对照组(63.6%),实验组患者斑块缩小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时,疗效明确,见效快,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高血压急症早期及长期辅助治疗药物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胜龙;付深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产后瑜伽对初产妇产后抑郁、体型与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后瑜伽对产后瑜伽对初产妇产后抑郁、体型与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10~2016-10本院收治的初产顺产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以健康教育为主,针对可能出现的产后并发症,指导产妇产后恢复,结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实施本研究产后瑜伽训练,为期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FSFI评分情况,干预前后焦虑(HAMD)和抑郁(HAMA)评分,干预后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SF1评分中干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及性心理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腰围与臀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瑜伽训练能有效提高顺产妇盆底肌肉能力、改善其性生活质量,减少产后焦虑抑郁发生,重塑产后体型.

    作者:钮冬;郭爱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介入疗法应用于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介入疗法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2015-08 ~2016-08收治,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实施介入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介入疗法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杨昊;邓小容;汪静;刘永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 ~2017-01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依据患者的护理模式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治疗期间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4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42例),观察分析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患者通过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蔡洁;曲慧利;龙莎莎;王晓红;李娜;孙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乳腺癌肉瘤1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乳腺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考虑未分化肉瘤浸润皮肤伴溃疡形成.四侧切缘及基底未见肿瘤.乳头未见肿瘤 免疫组化结果:ER、PR、Her-2、CD34、EMA、Desmin、S-100、CK5/6、AE1/AE3(-)、A103、h-cadesmon均阴性,Ki-6770%(+),Vim、CD68(+)、SMA灶、P63灶均阳.结论:未分化乳腺癌肉瘤极为罕见,增生极快,极易发生局部和淋巴结转移.

    作者:刘坤;李义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4-05 ~2016-05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66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的微创手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0.9%与87.8%,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1%与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的治愈率高,微创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俊杰;侯志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目的:从联合角度评价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 ~05 ~2016-04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评价疼痛缓解情况、生存质量及总体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腰腿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总体有效率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中医骨伤疗法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提升生存质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抑制素A对于提高妊娠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采用孕妇血清四联[甲胎蛋白(AFP)、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游离雌三醇uE3、抑制素A(Inhibin-A)]筛查妊娠孕中期妇女1720例,用以探讨抑制素A对于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相较以往传统三联筛查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检出率的意义.方法:检测2011-07 ~2014-06我院1720例单胎妊娠孕中期妇女静脉血清中甲胎蛋白、抑制素A、绒毛促性腺激素β及游离雌三醇水平,并结合妊娠妇女预产期、年龄、体重、生理周期及采血时的孕周计算出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结果:①三联筛查(甲胎蛋白AFP、绒毛促性腺激素β、游离雌三醇)对于1720例妊娠孕中期妇女5%假阳性率为72%,3%假阳性率为64%,1%假阳性率为52%,②四联筛查(抑制素A inhibin-A、甲胎蛋白AFP、绒毛促性腺激素β、游离雌三醇u E3)对于520例妊娠孕中期妇女5%假阳性率为83%,3%假阳性率为77%,1%假阳性率为63%.结论:血清整合四联疗法抑制素A对于孕中期妊娠妇女唐氏综合征筛查降低假阳性率,提高筛查效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继华;朱博;孙成德;孙旌凯;李克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巴曲酶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高龄患者突发性耳聋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银杏叶提取液注射液治疗高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2015-06~2016-06收治的高龄突发性耳聋患者64例,依据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2)采用巴曲酶治疗,观察组(n=32)基于对照组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受损频率听力阈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为(52.7±3.7) dB,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高龄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朱丽娜;孙小龙;李晓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炎后肝硬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对策

    目的:对肝炎后肝硬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以提高其护理水平.方法:对共计351例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肝硬化综合征患者采用回顾法对其本身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肝硬化患者当中出现高血糖患者人数占所有患者的43.95%,高血压患者占所有患者人数的13.82%,高血脂患者占所有有患者人数的14.83%,肥胖患者占所有患者人数的21.97%,MS患者占所有患者人数的10.86%.并且还发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当中合并了MS的患者其体重指数以及空腹血糖、血压和胆固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都要比乙型肝炎没有合并MS的患者高其P值分别为(0.03、0.03、0.04、0.02、0.01).结论: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合并MS是极为常见的,采用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在大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高且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

    作者:卫锦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妊娠期间补充维生素C和E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间补充维生素C和E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孕周为28~34周的1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孕妇给予补充维生素,每天补充维生素C300mg、300mg的维生素E,对照组孕妇给予安慰剂,两组孕妇这些营养物质的补充直至分娩结束.结果:两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潜伏期具有较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发病潜伏期分别为(11.5±3.0)d、(5.4±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孕妇补充维生素C和E后,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显著下降,并且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间孕妇补充维生素C与E能够有效地降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几率,改善了妊娠的结局,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连珂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在浅层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在浅层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6-01 ~ 2016-08收治的浅层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实验组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①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率;②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4%,明显高于使用传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的80.60%,且过敏、感染及再次复发并发症例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治疗浅层病毒性角膜炎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并发症少,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育龄妇女孕前TORCH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某地区育龄期妇女孕前TORCH的检测方法及感染情况.方法:以2014-05~2016-05某地区2800例育龄期妇女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其进行TORCH的检测.结果:不同季节内TORCH中的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为3.34% ~4.72%,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的TORCH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农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动物接触史的妇女TORCH检测阳性率较高,与无动物接触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地区、有动物接触史的妇女为TORCH的易感人群,为此,应加强孕前TORCH感染的检测和普查,给予育龄期妇女优生健康指导.

    作者:张宏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爪蒌薤白白酒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爪蒌薤白白酒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获嘉县中医院肾病科2015-07~ 2016-07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4例,依据治疗药物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7)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37)基于对照组加用爪蒌薤白白酒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明显优于对照组64.9%(P<0.05);观察组治疗后LDL、HDL、TC及TG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爪蒌薤白白酒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何明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5-09~2016-09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培菲康治疗,研究组予以培菲康联合痛泻宁颗粒治疗,均治疗8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情况,及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排便异常、腹痛、腹胀等不适均得到改善,研究组症状程度评分与症状频率评分分别是(0.51±0.01)分、(0.94±0.05)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4±0.54)分、(2.84±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5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8.33%(5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22 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痛泻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改善肠道微环境,减轻患者排便异常、腹痛、腹胀等不适,提升患者免疫力,终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凌;张意兰;韩际奥;白璐;韩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索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胃镜治疗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收集本院内科病房2015-01~2016-12接收的患消化性溃疡出血的8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住院单双号将其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40例,确诊后行内科综合治疗;研究组共40例,确诊后行胃镜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的显效率与参考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胃镜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止血更为迅速,值得借鉴.

    作者:耿红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北方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空腹血糖与骨质疏松

    目的: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但其与空腹血糖(FPG)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北方农村低收入老年人中骨质疏松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招募1877例60岁以上老年人,测量骨矿物质密度、FPG和脂质水平.结果:空腹血糖每增加1mmol/L,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25% (P<0.01).在空腹血糖正常组和糖耐量异常(IGT)组中,女性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空腹血糖正常组和糖尿病组重要的危险因素,仅在80岁以上糖耐量受损组中观察到年龄对骨质疏松的显著影响(OR =5.94;95% CI:1.43~24.73,P<0.05).空腹血糖正常组的甘油三酯每增加1 mmol/L,骨质疏松患病率下降33%,而IGT组BMI每增加1kg/m2,骨质疏松患病率下降12%.结论:中国农村地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处于较居高水平,控制血糖等相关危险因素对降低该人群骨质疏松的负担至关重要.

    作者:李荣锐;邢秀峰;王天枢;魏巍;于涛;杜文延;解云川;翟饶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