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云;郑茂
目的:探讨比较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2-12 ~2014-04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1例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29例患者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术中主要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对总住院日、住院日做记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术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用时、失血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置换后1年,在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治疗髋关节疾病,对减轻病人痛苦,恢复髋关节功能有明显效果,术中应用骨水泥型假体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在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能减少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
作者:唐华羽;袁世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水芫花(Pemphis acidula)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溶剂对水芫花进行超声辅助提取,分别得到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蒸馏水提取物.测定不同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及还原能力,并用Vc作阳性对照,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平板打孔法、光密度法衡量不同提取物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丙酮提取物得率高为11.92%,石油醚提取物得率低仅为2.11%,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顺序为: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蒸馏水提取物,抑菌活性顺序为: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蒸馏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结论:水芫花提取物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
作者:徐盛颖;干晶露;张桑桑;闻正顺;曲有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常规抗贫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两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C反应蛋白(CRP),抵抗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浆Hb,Hct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CRP,抵抗素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尿毒清颗粒能够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炎症状态,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倪利华;刘中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牵张力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炎性因子及Hedgehog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体外培育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将P1代分为对照、低强度以及高强度3组,分别给予0%、3%以及15%的牵张力作用4h,对比三组软骨细胞增殖情况、炎性因子及Hedgehog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培育48h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高强度组A450值显著下降,低强度组A450值显著上升;给三组不同程度的牵张力后,三组间IL-1β与TNF-α相差较大,且由对照组到高强度组依次增大,高强度组IL-1β与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低强度组;低强度组的髁突软骨细胞Hh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高强度组Smo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dgehog基因参与了牵张力对软骨细胞的调控过程,过度的牵张力会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诱发炎症反应.适度的牵张力能够刺激软骨细胞,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
作者:闫磊;李善昌;庄亚严;张铁军;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经手术治疗后再次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2检验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因素.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为36例,再出血率为16.5%,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的可能因素有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是否躁动、凝血功能、发病至手术时间、术中止血、血肿形状.结论:我们可通过完善术前相关检查,严格控制术后的血压,规范术中的操作,来降低术后再出血的风险.
作者:刘文广;顾志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老年病患者病例共计9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老年病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老年病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的老年病患者在接受老年病疾病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老年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的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老年病中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在老年病中的护理效果,心理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应用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会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接骨器用于治疗粉碎性胸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01 ~2014-12笔者共诊治27例胸骨骨折患者,对其中6例粉碎性胸骨骨折患者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式胸骨接骨器进行固定碎骨片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3d后,呼吸明显改善,胸痛也显著减轻,1周后行胸部CT和X线检查发现6例患者骨折处均无移位,没有发生伤口及纵膈感染现象,未出现局部皮肤不适或前胸活动受限等症状.所有患者胸骨骨折均临床痊愈,未出现接骨器松动或脱位现象,未出现死亡现象.结论:记忆合金接骨器用于治疗胸骨粉碎性骨折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操作简单,不易发生感染,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富东;赵玉彪;储生雷;黄莹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地鳖虫多糖对小鼠胃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方法:取50只KM小鼠构建胃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地鳖虫多糖分高、中、低剂量组给予小鼠,并发环磷酰胺作阳性对照.测定试验各组荷瘤鼠瘤重,比较不同浓度地鳖虫多糖对胃癌荷瘤的抑制率.结果:地鳖虫多糖对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个剂量组的抑瘤率为53.42%、45.65%、39.81%,与模型对照组瘤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或P<0.01).结论:地鳖虫多糖对胃癌荷瘤鼠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将为地鳖虫多糖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罗志文;李佳琳;吕冬云;纪艳;孙法明;赵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肝纤维化大鼠的血清MMP-3、TIMP-1的水平及肝纤维化大鼠注射参芎注射液后的血清MMP-3、TIMP-1的变化,说明参芎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肝纤维化血清MMP-3、TIMP-1的水平,从而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方法:将3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纤维化组)、治疗组(参芎组),每组10只.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观察比较造模后8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纤维化组)、参芎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MMP-3、TIMP-1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及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MMP-3、TIMP-1水平升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与肝纤维化组比较,治疗组的大鼠血清中的MMP-3较治疗前升高,TIMP-1较治疗前减少,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芎注射液可能通过对大鼠肝纤维化血清中的MMP-3、TIMP-1的水平影响,从而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迟男男;艾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不同三联疗法在治疗胃溃疡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 ~2015-03于本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对照组则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9例,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中治愈17例,好转13例,有效率为82.9%,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4.4%与75.0%,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患者(8.3%)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患者(13.9%)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恶心、腹痛、便秘等,患者主观可耐受,无需进一步处理.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起效更加迅速,从而为抗菌药物提供了更好的药效发挥环境,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溃疡愈合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因此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向海霞;张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DF1、CXCR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在临床各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标本取自我院病理科胃癌标本60例,另取10例我院非胃肿瘤患者胃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SP及SABC法检测各组标本中SDF1、CXCR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他们在胃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CXCR7、SDF-1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阳性率间的差别具有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说明CXCR7、SDF-1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年龄大小、性别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XCR7的高表达与SDF1的表达下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①CXCR7,SDF-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二者呈正相关.②胃癌中CXCR7,SDF-1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陈振栋;张佳;刘振平;赵云波;胡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资料,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诊断左肾肿瘤,且与脾脏分界不清,该患者行肾癌根治术及脾脏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回报:左肾集合管癌,大小为6cm×3.5cm×3cm,已侵及被膜,脂肪囊内可见肿瘤,肾盂黏膜未受累,输尿管断端未见肿瘤.脾脏内可见肾集合管癌浸润,大小为4.4cm ×4cm ×0.5cm,周围脾脏组织部分脾小动脉硬化.结论:肾集合管癌的恶性程度较一般的肾细胞癌高,侵袭性强,预后差,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即有转移.目前治疗仍以肾癌根治术为主.
作者:薛志刚;毕金文;陈玉成;王伟;陈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效果进行探析,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60例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属于2011-01~ 2015-06我院救治的,分为两组,分别实施改良颌下腺摘除术与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6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是8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0%,对照组患者是1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是0%,对照组患者是13.3%,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尽量保留患者的面部血管功能,避免对其造成损伤,减轻手术瘢痕,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
作者:徐近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性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佳木斯大学2010级临床专业学生随机分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期末基础理论和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期末病例分析考试的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PBL:教学法更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能更好的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激发学习兴趣.结论:PBL教学法优于传统讲授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罗振国;杜从林;桂士良;郭玉刚;曹会峰;迟宝进;候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Apelin及ADMA表达,主要研究在影响NO合成机制方面,各自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分别检测25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35例子痫前期患者(试验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5例、重度子痫20例)血清中Apelin及ADMA的水平.结果:①Apelin在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的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②ADMA在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的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③Apelin和ADMA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r=0.77280,P<0.05).结论:Apelin与ADMA可能在妊娠过程中相互促进表达,影响NO合成导致内皮功能严重损伤,进而加速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作者:吕敬媛;张园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相关指标变化,探讨SAH可能发病机制,并确定α-硫辛酸(ALA)对兔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兔,将其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SAH组,SAH+ ALA治疗组,尼莫地平组.兔SAH建模后72h,处死兔子.测定各组基底动脉管腔面积、基底动脉横截面的动脉壁厚度以及横截面内皮细胞的凋亡百分比.测定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结果:ALA组及尼莫地平组治疗后显著降低了脑组织因SAH而升高的MDA水平(P<0.05)、提高了SOD及GSH-PX活性(P<0.05);同时减少了动脉壁的平均厚度(P<0.05),降低凋亡细胞的平均百分比(凋亡指数,P< 0.05),并显著增加了基底动脉的平均横截面积(P<0.05).结论:ALA与尼莫地平疗效相当,可因其强大的抗氧化性、抗血管痉挛和抗凋亡特性,有效的降低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可作为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药物.
作者:赵梓涵;高涵;杨福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优选无糖型地黄纤体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研究.方法:以软材性状、颗粒合格率为指标,进行辅料种类和用量比例、以及制软材用乙醇浓度的筛选,优选佳工艺.结果:优选的佳辅料为干膏:糊精:乳糖=1:0.4:1.7,以75%乙醇制软材,所得颗粒质量稳定.结论:优选出的制备工艺以及质量标准简单合理,工艺稳定,可操作性强,结果满意.
作者:凌福正;黄小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简称Rg1)对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增值、分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1×10-1mg/mL、1×10-2mg/mL、1×10-3mg/mL、1×10-4mg/mL、1×10-5mg/mL对MC3T3-E1进行CCK-8细胞增值的影响,采用ALP进行细胞分化的检测.结果:与标准组对比Rg1浓度在1×10-3mg/mL时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分化(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作者:段峰;栗秋;赵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04~ 2015-02共6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例患者均顺利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8.2±11.3)min、(46.2±9.4)mL、(15.4±2.3)h、(7.4±2.2)d.明显比对照组短(82.4±15.2) min、(92.6±13.1)mL、(27.1±3.5)h、(11.7±3.1)d.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病例,且术后β-HCG浓度、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20.7±4.1)d、(25.8±6.7)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7)d、(37.4±7.1)d.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割宫产瘢痕妊娠,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且能够保证术中将妊娠物彻底清除干净,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晓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血清中趋化素(Chemerin)与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Graves病患者血清中Chemerin和IL-6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关系及其在Graves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10~ 2014-05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门诊新确诊未经任何治疗的Graves病患者40例(GD组).同时选取该院同期进行甲功正常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年龄和性别).取空腹血检测TSH、T3、T4、FT3、 FT4、ATPO、ATG、HTG.采用ELSIA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Chemerin、IL-6水平,分析其与TSH、T3 、T4、FT3、FT4、ATPO、ATG、HTG的关系.结果:(1)新诊断的GD组与NC组的性别构成及年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患者血清中Chemerin和IL-6水平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Chemerin和IL-6均与T3、T4、FT3、FT4、ATG、ATPO呈正相关(P<0.05),均与TSH呈负相关(P<0.05),均与HTG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hemerin与IL-6呈正相关(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4、ATG、IL-6为影响Chemerin显著因素(β分别为0.080、3.299、0.241,P<0.05);T4、ATG、Chemerin为影响IL-6显著因素(β分别为0.139、5.892、0.874,P<0.05).结论:新诊断Graves病患者血清中Chemerin、IL-6水平均升高,且二者成正相关.推测血清Chemerin、IL-6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Graves病免疫学发病.
作者:潘佳秋;蒋宛纯;张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