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CBS法培养超生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研究

黄雪兰;解云川;梁阔鹏

关键词:CBS, 教学法, 实践能力, 超声
摘要:目的:研究CBS教学法培养超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效果及适用范围,针对超声专业实践操作这一教学难点,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推广.方法: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其能够完整掌握CBS教学法.将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60人,每组分成20小组,每小组3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使用CBS教学法教学.分别于每学期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1次实践考试,共3次.结果:运用CBS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查阅质料,小组讨论.运用CBS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本研究为探索超声专业学生培养的新教学方法.确定CBS教学法在不同实践操作教学阶段的作用均有效.CBS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6~2015-06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患者30例.结果: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效果满意,患者术后病程短,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临床疗效可观.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安全可靠,认真、细致和合理术后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和手术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志丹;聂珊珊;史秋玉;何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GT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的水平谷氨酸转运蛋白(GTs)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根据手术类型及注射药物,随机分成4组:A组,假手术组(n=10);B组,手术组(n=10);C组,生理盐水+手术组(n=10);D组,米诺环素+手术组(n=10).在术后,第1、3、7、11天观察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检测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GTs表达.结果:手术组(BCD组)大鼠较假手术组(A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缩短,且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明显降低.鞘内注射米诺环素组(D组)大鼠与对照组(BC组)比较,其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且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明显升高,并且脊髓神经胶质细胞GTs的表达明显高于BC组.结论:米诺环素能够通过维持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蛋白(GTs)表达的影响,从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曲诗言;乔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两种剖腹产切口方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析两种剖腹产切口方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2-02 ~ 2013-12我院收治的200例剖腹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手术刀切开,而观察组则给予电切刀切开,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和脂肪液化率分别为2%、3%;而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和脂肪液化率分别为8%、1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剖腹产患者电刀切皮肤、手术刀切脂肪层的手术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华;王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记忆合金接骨器治疗粉碎性胸骨骨折6例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接骨器用于治疗粉碎性胸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01 ~2014-12笔者共诊治27例胸骨骨折患者,对其中6例粉碎性胸骨骨折患者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式胸骨接骨器进行固定碎骨片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3d后,呼吸明显改善,胸痛也显著减轻,1周后行胸部CT和X线检查发现6例患者骨折处均无移位,没有发生伤口及纵膈感染现象,未出现局部皮肤不适或前胸活动受限等症状.所有患者胸骨骨折均临床痊愈,未出现接骨器松动或脱位现象,未出现死亡现象.结论:记忆合金接骨器用于治疗胸骨粉碎性骨折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操作简单,不易发生感染,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富东;赵玉彪;储生雷;黄莹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GF-β1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中TGF-β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感染后0、6、12、21周及治疗后9周TGF-β1浓度.结果:不同病期血吸虫病小鼠模型的感染成功率为100%.小鼠感染后0、6、12、21周及治疗后9周的TGF-β1浓度分别是(0.45±0.07) ng/L、(0.82±0.09) ng/L、(1.35±0.12) ng/L、(1.61 ±0.10)ng/L和(0.50±0.06) ng/L.结论:血吸虫病感染小鼠血清中的TGF-β1浓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用药后明显下降,提示其可能具有病情评估意义.

    作者:谢丽云;郑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肾集合管癌侵及脾脏1例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资料,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诊断左肾肿瘤,且与脾脏分界不清,该患者行肾癌根治术及脾脏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回报:左肾集合管癌,大小为6cm×3.5cm×3cm,已侵及被膜,脂肪囊内可见肿瘤,肾盂黏膜未受累,输尿管断端未见肿瘤.脾脏内可见肾集合管癌浸润,大小为4.4cm ×4cm ×0.5cm,周围脾脏组织部分脾小动脉硬化.结论:肾集合管癌的恶性程度较一般的肾细胞癌高,侵袭性强,预后差,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即有转移.目前治疗仍以肾癌根治术为主.

    作者:薛志刚;毕金文;陈玉成;王伟;陈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WWOX和Ang-2在乳腺癌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WWOX和Ang-2基因在乳腺癌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相关蛋白含量以及表达,来进一步分析WWOX和Ang-2在女性乳腺癌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免疫组化法进行试验,选取乳腺良性肿瘤中正常组织13例、原位癌12例、浸润癌45例(其中病理组织学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15例)共70例.结果:(1)wWOX、Ang-2基因在正常乳腺组织、原位癌及浸润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6.92%(10/13),66.67% (8/12),40.00%(18/45);53.85% (7/13),58.33%(7/12),75.56%(34/45)且每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统计学方法Spearman分析,二者在三种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s=-0.336,P<0.05).(2) WWOX、Ang-2蛋白在乳腺浸润癌组织病理分级Ⅰ、Ⅱ、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2.50% (10/16),35.71%(5/14),20.00%(3/15);56.25%(9/16),78.57% (11/14),93.33% (14/15)且每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乳腺浸润癌病理分级Ⅰ、Ⅱ、Ⅲ级中呈负相关(rs=-0.369,P<0.05).结论:在乳腺癌生发过程中,WWOX、Ang-2二者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WWOX表达下降、而Ang-2升高,并且二者在病程中呈负相关作用.

    作者:李义强;徐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恩替卡韦联合逍遥散对肝纤维化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

    目的: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逍遥散抗肝纤维化作用,对该方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恩替卡韦治疗组和恩替卡韦联合逍遥散治疗组.为大鼠皮下注射TAA,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至第6周,形成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组于造模第7周开始,每天给予逍遥散水煎液8g/kg灌胃,每周恩替卡韦0.5mg/kg灌胃,6周后用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从眼球静脉丛取血收集血清.对模型组和治疗组的生化指标ALT和AST进行检测,利用放免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0.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显著降低了血清AST/ALT的活性,TNF-α浓度有明显降低.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逍遥散可有效抑制促肝纤维化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恩替卡韦联合逍遥散阻断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细胞因子的网络传递有关.

    作者:王庆生;李绍民;冯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地鳖虫多糖对胃癌荷瘤鼠抗肿瘤作用

    目的:研究地鳖虫多糖对小鼠胃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方法:取50只KM小鼠构建胃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地鳖虫多糖分高、中、低剂量组给予小鼠,并发环磷酰胺作阳性对照.测定试验各组荷瘤鼠瘤重,比较不同浓度地鳖虫多糖对胃癌荷瘤的抑制率.结果:地鳖虫多糖对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个剂量组的抑瘤率为53.42%、45.65%、39.81%,与模型对照组瘤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或P<0.01).结论:地鳖虫多糖对胃癌荷瘤鼠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将为地鳖虫多糖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罗志文;李佳琳;吕冬云;纪艳;孙法明;赵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种提高塞来昔布溶解度的制备方法

    采用包合技术对塞来昔布进行包合制备研究,通过对包合材料的筛选,优选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或两种,有效的提高了塞来昔布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此种方法不但解决了塞来昔布水中溶解性差及原料药难粉碎的问题,而且利用简单易行的工艺即可制得性质稳定及生物利用度高的固体制剂.

    作者:史红霞;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U.1在肺纤维化大鼠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中PU.1的表达水平,探究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模型组(B),地塞米松治疗组(D),每组10只.每组大鼠分别在第28天处死.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制作肺纤维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 PU.1 mRNA的含量.结果:(1)模型组肺泡灌洗液PU.1 mRN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地塞米松治疗组PU.1mRN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录因子PU.1在肺纤维化中起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下调PU.1的表达抗肺纤维化.

    作者:鲍文华;王瑾;李树民;杨晓东;马雪梅;孙云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对癫痫部分性发作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新型抗癫痫药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临床疗效研究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患者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然后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成3组:A组:左乙拉西坦治疗组30例:B组:托吡酯治疗组30例:C组:卡马西平对照组30例:观察用药24周后各组间临床癫痫控制率、脑电图的改善、不良反应及MOCA的评分变化.结果:①临床疗效:3组临床疗效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癫痫完全控制无发作率B组明显低于A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电图的改善:脑电控制率B组明显低于A组及C组(P<0.05);③认知功能的影响: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5.6%.A组MOCA评分与B组比较,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④不良反应:A组与B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 0.05).结论: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在控制癫痫部分性发作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托吡酯较左乙拉西坦高;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托吡酯疗效不如左乙拉西坦.

    作者:和梅;寇传玉;和廿;徐晓艳;贾丽娜;李培育;杨慧;关雪莲;侯丽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质量的评价

    目的: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H+-Mn2+-CH3COCH3-BrO3-为振荡体系,以待测药用植物为反应底物,应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振荡体系中的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获得药用植物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运用聚类分析和指纹图谱的特征参数诱导时间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绝大多数药用植物不同部位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差别显著,特征参数明显不同,只有棉团铁线莲的根和叶,毛景天的茎和叶在化学成份和含量的积累上有一定的亲缘性,在临床入药时可考虑扩大他们的药用部位.结论: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很好地评价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质量的方法.

    作者:罗时旋;李守君;滕杨;张艳秋;李莉;武静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泌素、Hp及T细胞联合检测对老年胃炎病情发展及预后

    目的:联合检测Hp(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泌素水平和免疫T细胞变化对老年胃炎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并对该联合诊断方法进行价值评估分析.方法:采用对比法,将经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验后确诊的38例60岁以上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另34例60岁以上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Hp及T细胞变化进行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萎缩性胃炎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浅表性胃炎组;且Hp阳性组也显示相同结果;老年萎缩性胃炎组的CD4和CD4/CD8水平比浅表性胃炎组显著降低,在Hp阳性组降低得更明显.由所调查患者的ROC曲线可知,胃泌素、CD4、CD8、CD4/CD8对老年胃炎的佳诊断值分别是8.9(敏感性0.711;特异性0.982)、26.50(敏感性0.742,特异性0.496)、27.60(敏感性0.791;特异性0.853)、0.92(敏感性0.631,特异性0.780).结论:可将胃泌素、HP和T细胞的联合检测作为老年胃炎的新的诊断方法.胃泌素检测的非侵入性,结合T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的改变和Hp感染性检测,对老年胃炎的筛分、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有积极作用,是内镜检查困难的老年胃炎患者的诊断福音.

    作者:吴成钧;陈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医学期刊中有关数字化医学图片编辑的体会

    随着医学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医学图片资料在医学期刊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主要是由于医学图片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使得读者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本文以医学图片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医学图片编辑过程中使用的Photoshaop与Coreldraw两种软件,从图片的文件格式、图片的清晰度、图片的真色彩、图片的长宽比例以及图片的三维空间理念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作者:王英敏;江清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备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单因素影响考察制备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包封率进行考察.结果: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佳工艺为制备温度为78℃,加热时间为10min,搅拌速度为900rpm,超声时间为10min.根据筛选出的佳工艺制备3批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溶液,包封率为96.43%,载药量为1.47%.结论:通过工艺的筛选制备得到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澄明度较好,有蓝色乳光,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本研究方法可作为制备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作者:刘娟;郭宇;胡孟洋;翟美芳;平洋;张灵芝;李雪欣;于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比较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2-12 ~2014-04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1例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29例患者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术中主要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对总住院日、住院日做记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术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用时、失血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置换后1年,在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治疗髋关节疾病,对减轻病人痛苦,恢复髋关节功能有明显效果,术中应用骨水泥型假体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在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能减少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

    作者:唐华羽;袁世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奥卡西平对戊四氮致癫大鼠脑组织内MMP-2、MMP-9表达的干预作用

    目的:通过戊四氮建立大鼠致癫模型,研究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对大鼠脑组织内MMP-2与MMP-9表达的干预情况.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SPF级),随机分为正常组、戊四氮致癫组以及戊四氮致癫加高中低浓度奥卡西平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戊四氮组给予35mg/kg剂量,戊四氮加奥卡西平组高剂量200mg/kg、中剂量100mg/kg、低剂量组50mg/kg.记录大鼠行为学情况及大鼠疲劳仪上停留时间,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各组间含量的差异.结果:用戊四氮制备的大鼠癫痫模型,MMP-2与MMP-9表达明显上调,在奥卡西平灌药3周起就能够显著降低MMP-2与MMP-9表达,并且呈现剂量相关性.RT-PCR结果表明正常组的MMP-9与MMP-2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当注射戊四氮后,MMP-2与MMP-9明显上调(P <0.01,P<0.01),当灌注不同剂量的奥卡西平之后,MMP-9与MMP-2的表达明显下调,200mg/kg奥卡西平组已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奥卡西平通过对大鼠脑组织内MMP-2、MMP-9表达的干预,对戊四氮致癫大鼠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此保护作用具有剂量相关性.

    作者:孟胜男;金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经手术治疗后再次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2检验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因素.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为36例,再出血率为16.5%,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的可能因素有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是否躁动、凝血功能、发病至手术时间、术中止血、血肿形状.结论:我们可通过完善术前相关检查,严格控制术后的血压,规范术中的操作,来降低术后再出血的风险.

    作者:刘文广;顾志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马齿苋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索马齿苋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戊四氮隔日腹腔注射制造癫痫慢点燃大鼠模型.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戊四氮组、低剂量马齿苋组、高剂量马齿苋组、,每组6只.采用WESTBLOT法检测Caspase-3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Caspers-3蛋白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数量变化.结果:PTZ组的神经元凋亡细胞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多,应用马齿笕的两组癫痫大鼠的神经细胞的凋亡受到了抑制,减少了Caspase-3的表达.结论:马齿苋有保护癫痫大鼠脑组织的作用,且长期大剂量的效果显著,为了给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通过实验观察马齿苋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索马齿笕在改善癫痫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维佳;吴庆峰;张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