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CBS法培养超生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研究

黄雪兰;解云川;梁阔鹏

关键词:CBS, 教学法, 实践能力, 超声
摘要:目的:研究CBS教学法培养超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效果及适用范围,针对超声专业实践操作这一教学难点,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推广.方法: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其能够完整掌握CBS教学法.将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60人,每组分成20小组,每小组3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使用CBS教学法教学.分别于每学期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1次实践考试,共3次.结果:运用CBS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查阅质料,小组讨论.运用CBS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本研究为探索超声专业学生培养的新教学方法.确定CBS教学法在不同实践操作教学阶段的作用均有效.CBS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血栓栓塞症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血栓栓塞症患者心肌酶谱变化规律.方法:将收治的5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无缺氧、无合并心、肝、肾疾病的胸、肺疾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中LDH、CK、HBDH、AST、CK-MB的水平变化.结果: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有显著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TE组患者中,大面积栓塞患者和非大面积栓塞患者心肌酶水平比较,结果显示HB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有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54例PTE患者中,12例死亡患者的心肌酶水平与存活患者比较,结果显示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较有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有显著性的升高,CK、CK-MB等心肌酶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PTE继发心肌损害的诊断指标.CK-MB、AST可作为预后参考指标.

    作者:周佳;刘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α-硫辛酸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目的:了解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相关指标变化,探讨SAH可能发病机制,并确定α-硫辛酸(ALA)对兔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兔,将其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SAH组,SAH+ ALA治疗组,尼莫地平组.兔SAH建模后72h,处死兔子.测定各组基底动脉管腔面积、基底动脉横截面的动脉壁厚度以及横截面内皮细胞的凋亡百分比.测定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结果:ALA组及尼莫地平组治疗后显著降低了脑组织因SAH而升高的MDA水平(P<0.05)、提高了SOD及GSH-PX活性(P<0.05);同时减少了动脉壁的平均厚度(P<0.05),降低凋亡细胞的平均百分比(凋亡指数,P< 0.05),并显著增加了基底动脉的平均横截面积(P<0.05).结论:ALA与尼莫地平疗效相当,可因其强大的抗氧化性、抗血管痉挛和抗凋亡特性,有效的降低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可作为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药物.

    作者:赵梓涵;高涵;杨福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对大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积水的影响

    目的:对大鼠脑部枕大池重复注血将大鼠制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模型,并对大鼠模型进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不同时间检测软脑膜纤维化程度,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模型所致脑积水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24只,进行随机分配,分成两组每组12只(安慰剂对照组、地塞米松给药组),并将其制成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注血时间间隔72h,边建模边同时给药,对照组用药为0.9% Nacl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组用药量按大鼠体重100mg/1.5mg腹腔给药.制模后3d、7d及21d时每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进行处死.通过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标本中软脑膜平均纤维厚度.结果:①脑组织含水量数据显示地米给药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软脑膜纤维标本厚度数据显示对照组大于给药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SAH中脑组织含水量与软脑膜厚度呈现正相关性.结论:通过对大鼠模型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显示地塞米松可能在其脑积水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本实验可能会对临床用药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作者:杨福义;赵梓涵;高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6~2015-06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患者30例.结果: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效果满意,患者术后病程短,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临床疗效可观.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安全可靠,认真、细致和合理术后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和手术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志丹;聂珊珊;史秋玉;何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无糖型地黄纤体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研究

    目的:优选无糖型地黄纤体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研究.方法:以软材性状、颗粒合格率为指标,进行辅料种类和用量比例、以及制软材用乙醇浓度的筛选,优选佳工艺.结果:优选的佳辅料为干膏:糊精:乳糖=1:0.4:1.7,以75%乙醇制软材,所得颗粒质量稳定.结论:优选出的制备工艺以及质量标准简单合理,工艺稳定,可操作性强,结果满意.

    作者:凌福正;黄小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效果观察

    目的:对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效果进行探析,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60例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属于2011-01~ 2015-06我院救治的,分为两组,分别实施改良颌下腺摘除术与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6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是8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0%,对照组患者是1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是0%,对照组患者是13.3%,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尽量保留患者的面部血管功能,避免对其造成损伤,减轻手术瘢痕,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

    作者:徐近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肾集合管癌侵及脾脏1例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资料,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诊断左肾肿瘤,且与脾脏分界不清,该患者行肾癌根治术及脾脏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回报:左肾集合管癌,大小为6cm×3.5cm×3cm,已侵及被膜,脂肪囊内可见肿瘤,肾盂黏膜未受累,输尿管断端未见肿瘤.脾脏内可见肾集合管癌浸润,大小为4.4cm ×4cm ×0.5cm,周围脾脏组织部分脾小动脉硬化.结论:肾集合管癌的恶性程度较一般的肾细胞癌高,侵袭性强,预后差,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即有转移.目前治疗仍以肾癌根治术为主.

    作者:薛志刚;毕金文;陈玉成;王伟;陈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栓形成与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微粒释放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血浆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外翻、微粒(microparticle,MP)释放的动态变化的观察,探讨其与急性脑血栓的关系,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急性脑血栓患者20例作为试验组(排除标准:糖尿病、恶性高血压、尿毒症、恶性肿瘤、近6个月输血史),同时收集20例正常体检人员,无心脑血管疾病,检测前无使用抗凝剂等干扰血凝系统的药物,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S暴露,比较正常人与脑血栓患者的结果差异是否有显著性,得出结论.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微球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微粒释放可以促进凝血因子复合物及凝血酶的生成,终促进凝血的发生,在急性脑血栓形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东升;王复新;段伟;王明华;刘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比较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2-12 ~2014-04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1例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29例患者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术中主要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对总住院日、住院日做记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术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用时、失血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置换后1年,在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治疗髋关节疾病,对减轻病人痛苦,恢复髋关节功能有明显效果,术中应用骨水泥型假体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在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能减少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

    作者:唐华羽;袁世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SDF1、CXCR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SDF1、CXCR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在临床各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标本取自我院病理科胃癌标本60例,另取10例我院非胃肿瘤患者胃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SP及SABC法检测各组标本中SDF1、CXCR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他们在胃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CXCR7、SDF-1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阳性率间的差别具有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说明CXCR7、SDF-1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年龄大小、性别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XCR7的高表达与SDF1的表达下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①CXCR7,SDF-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二者呈正相关.②胃癌中CXCR7,SDF-1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陈振栋;张佳;刘振平;赵云波;胡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MAPKs在丙泊酚后处理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

    目的:研究丙泊酚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及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丙泊酚后处理低剂量组(Plow组,n=8)、中剂量组(Pmid组,n=8)和高剂量组(Phigh组,n=8);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法建立模型,于续灌末取下心脏,采用Tunel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和Western blot测定Bcl-2、Bax及MAPKs信号转导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R组心肌细胞凋亡率(AR)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Pmid组心肌细胞AR显著较少(P<0.05);与Control组比较,I/R组心肌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Pmid组心肌组织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Control组比较,I/R组心肌Bax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Pmid组心肌组织Bax表达显著较少(P<0.05);与Control组比较,I/R组心肌组织p-ERK1/2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Pmid组心肌组织p-ERK1/2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Control组比较,I/R组心肌组织p-p38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Pmid组心肌组织p-p38表达显著较少(P<0.05).结论:丙泊酚后处理减少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激活MAPKs信号转导通路(ERK1/2和p38活化)有关.

    作者:王坤;陈琪珍;杨剑波;鄂苏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人参皂苷Rg1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简称Rg1)对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增值、分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1×10-1mg/mL、1×10-2mg/mL、1×10-3mg/mL、1×10-4mg/mL、1×10-5mg/mL对MC3T3-E1进行CCK-8细胞增值的影响,采用ALP进行细胞分化的检测.结果:与标准组对比Rg1浓度在1×10-3mg/mL时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分化(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作者:段峰;栗秋;赵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性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性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佳木斯大学2010级临床专业学生随机分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期末基础理论和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期末病例分析考试的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PBL:教学法更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能更好的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激发学习兴趣.结论:PBL教学法优于传统讲授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罗振国;杜从林;桂士良;郭玉刚;曹会峰;迟宝进;候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DCD4、mTO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PDCD4和mTOR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测PDCD4和mTOR蛋白在50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及癌旁组织阳性率(28%,80%)(x2=29.543,P<0.05),PDCD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分化有关(x2=11.952,P<0.05),临床分期有关(x2=12.346,P<0.05),淋巴结转移有关(x2=6.349,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无关(x2=2.266,P>0.05),肿瘤大小无关(x2=2.066,P >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及癌旁组织阳性率(72%,26%) (x2=25.882,P<0.05),mTO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化有关(x2=7.291,P<0.05),淋巴结转移有关(x2=9.921,P<0.05),临床分期有关(x2=5.062,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无关(x2=0.734,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x2=0.651,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分析,PDCD4和mTOR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5,P<0.05).结论:①PDCD4蛋白在乳腺癌中低表达,mTOR蛋白高表达;②两因子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新;韩丽丽;赵海丰;王博;孙庆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GT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的水平谷氨酸转运蛋白(GTs)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根据手术类型及注射药物,随机分成4组:A组,假手术组(n=10);B组,手术组(n=10);C组,生理盐水+手术组(n=10);D组,米诺环素+手术组(n=10).在术后,第1、3、7、11天观察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检测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GTs表达.结果:手术组(BCD组)大鼠较假手术组(A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缩短,且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明显降低.鞘内注射米诺环素组(D组)大鼠与对照组(BC组)比较,其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且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明显升高,并且脊髓神经胶质细胞GTs的表达明显高于BC组.结论:米诺环素能够通过维持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蛋白(GTs)表达的影响,从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曲诗言;乔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奥卡西平对戊四氮致癫大鼠脑组织内MMP-2、MMP-9表达的干预作用

    目的:通过戊四氮建立大鼠致癫模型,研究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对大鼠脑组织内MMP-2与MMP-9表达的干预情况.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SPF级),随机分为正常组、戊四氮致癫组以及戊四氮致癫加高中低浓度奥卡西平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戊四氮组给予35mg/kg剂量,戊四氮加奥卡西平组高剂量200mg/kg、中剂量100mg/kg、低剂量组50mg/kg.记录大鼠行为学情况及大鼠疲劳仪上停留时间,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各组间含量的差异.结果:用戊四氮制备的大鼠癫痫模型,MMP-2与MMP-9表达明显上调,在奥卡西平灌药3周起就能够显著降低MMP-2与MMP-9表达,并且呈现剂量相关性.RT-PCR结果表明正常组的MMP-9与MMP-2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当注射戊四氮后,MMP-2与MMP-9明显上调(P <0.01,P<0.01),当灌注不同剂量的奥卡西平之后,MMP-9与MMP-2的表达明显下调,200mg/kg奥卡西平组已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奥卡西平通过对大鼠脑组织内MMP-2、MMP-9表达的干预,对戊四氮致癫大鼠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此保护作用具有剂量相关性.

    作者:孟胜男;金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03 ~ 2015-03本院接收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奥拉西坦治疗,研究组接受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就两个组别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3.3%,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P<0.05);且研究组MMSE评分(25.1±5.3)分、ADL评分(32.3±4.1)分,相较于对照组(19.6±3.9)分、(38.0±3.9)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应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满足,可有效促进患者智力障碍、日常活动能力得以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临床借鉴普及意义.

    作者:雷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肥胖型育龄期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c pvarian system,PCOS)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将98例PCOS患者,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25,分为肥胖组45例和非肥胖组53例,经超声影像学检查,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影像学特征的区别.结果:肥胖组患者卵巢体积较大(P<0.05),卵泡数量较多(P<0.05),卵巢间质动脉RI值较低(P<0.05),SA及SA/TA比值较高(P<0.05).结论:肥胖型PCOS患者超声影像学参数具有一定的特性,临床上值得参考.

    作者:范丽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备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单因素影响考察制备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包封率进行考察.结果: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佳工艺为制备温度为78℃,加热时间为10min,搅拌速度为900rpm,超声时间为10min.根据筛选出的佳工艺制备3批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溶液,包封率为96.43%,载药量为1.47%.结论:通过工艺的筛选制备得到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澄明度较好,有蓝色乳光,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本研究方法可作为制备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作者:刘娟;郭宇;胡孟洋;翟美芳;平洋;张灵芝;李雪欣;于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Axl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在宫颈癌组织中受体酪氨酸激酶Axl的表达情况,并探讨Axl与宫颈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11例正常宫颈的患者,15例CINⅡ-Ⅲ的患者,36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的患者,17例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的患者组织中Axl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性.结果:Axl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中有淋巴结转移者组织中Axl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xl在CINⅡ~Ⅲ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宫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xl在宫颈癌浸润深度>1/2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浸润深度≤1/2组织中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Axl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及其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张燕;付红;单海鸥;孙滢滢;苏明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