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霞;张高峰
目的:探析两种剖腹产切口方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2-02 ~ 2013-12我院收治的200例剖腹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手术刀切开,而观察组则给予电切刀切开,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和脂肪液化率分别为2%、3%;而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和脂肪液化率分别为8%、1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剖腹产患者电刀切皮肤、手术刀切脂肪层的手术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华;王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联合检测Hp(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泌素水平和免疫T细胞变化对老年胃炎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并对该联合诊断方法进行价值评估分析.方法:采用对比法,将经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验后确诊的38例60岁以上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另34例60岁以上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Hp及T细胞变化进行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萎缩性胃炎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浅表性胃炎组;且Hp阳性组也显示相同结果;老年萎缩性胃炎组的CD4和CD4/CD8水平比浅表性胃炎组显著降低,在Hp阳性组降低得更明显.由所调查患者的ROC曲线可知,胃泌素、CD4、CD8、CD4/CD8对老年胃炎的佳诊断值分别是8.9(敏感性0.711;特异性0.982)、26.50(敏感性0.742,特异性0.496)、27.60(敏感性0.791;特异性0.853)、0.92(敏感性0.631,特异性0.780).结论:可将胃泌素、HP和T细胞的联合检测作为老年胃炎的新的诊断方法.胃泌素检测的非侵入性,结合T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的改变和Hp感染性检测,对老年胃炎的筛分、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有积极作用,是内镜检查困难的老年胃炎患者的诊断福音.
作者:吴成钧;陈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通过检测100例胃腺癌组织中Ki67及MMP-9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胃腺癌中Ki67高表达为53例(53%),而MMP-9高表达46例(46%).且对于其肿瘤病灶直径大小,不同年龄段之间,Ki67和MMP-9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TNM分期级别高的患者、病理分化程度低的患者其Ki67和MMP-9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TNM分期低的患者和病理分化高的患者(P<0.05).Ki67和MMP-9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rs=0.405).结论:Ki67和MMP-9表达在胃腺癌的侵袭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吕鑫;何其勇;王亚洲;陈玉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人工流产患者中应用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提升人工流产患者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4-02~ 2015-06收治的82例人工流产患者进行本次试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总并发症率对比,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为2.44%,对照组总并发症率为19.51%,研究组总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流产患者中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可很好提升护理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患者满意度高,安全可行,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秋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管镜手术对患者残余结石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胆管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2例胆管结石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胆管镜手术治疗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73.91%,且观察组(10.87%)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胆管镜治疗术后患者残余结石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结石清除率,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作者:易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的水平谷氨酸转运蛋白(GTs)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根据手术类型及注射药物,随机分成4组:A组,假手术组(n=10);B组,手术组(n=10);C组,生理盐水+手术组(n=10);D组,米诺环素+手术组(n=10).在术后,第1、3、7、11天观察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检测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GTs表达.结果:手术组(BCD组)大鼠较假手术组(A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缩短,且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明显降低.鞘内注射米诺环素组(D组)大鼠与对照组(BC组)比较,其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且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明显升高,并且脊髓神经胶质细胞GTs的表达明显高于BC组.结论:米诺环素能够通过维持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蛋白(GTs)表达的影响,从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曲诗言;乔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地鳖虫多糖对小鼠胃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方法:取50只KM小鼠构建胃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地鳖虫多糖分高、中、低剂量组给予小鼠,并发环磷酰胺作阳性对照.测定试验各组荷瘤鼠瘤重,比较不同浓度地鳖虫多糖对胃癌荷瘤的抑制率.结果:地鳖虫多糖对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个剂量组的抑瘤率为53.42%、45.65%、39.81%,与模型对照组瘤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或P<0.01).结论:地鳖虫多糖对胃癌荷瘤鼠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将为地鳖虫多糖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罗志文;李佳琳;吕冬云;纪艳;孙法明;赵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效果进行探析,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60例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属于2011-01~ 2015-06我院救治的,分为两组,分别实施改良颌下腺摘除术与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6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是8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0%,对照组患者是1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是0%,对照组患者是13.3%,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尽量保留患者的面部血管功能,避免对其造成损伤,减轻手术瘢痕,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
作者:徐近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中TGF-β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感染后0、6、12、21周及治疗后9周TGF-β1浓度.结果:不同病期血吸虫病小鼠模型的感染成功率为100%.小鼠感染后0、6、12、21周及治疗后9周的TGF-β1浓度分别是(0.45±0.07) ng/L、(0.82±0.09) ng/L、(1.35±0.12) ng/L、(1.61 ±0.10)ng/L和(0.50±0.06) ng/L.结论:血吸虫病感染小鼠血清中的TGF-β1浓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用药后明显下降,提示其可能具有病情评估意义.
作者:谢丽云;郑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H+-Mn2+-CH3COCH3-BrO3-为振荡体系,以待测药用植物为反应底物,应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振荡体系中的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获得药用植物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运用聚类分析和指纹图谱的特征参数诱导时间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绝大多数药用植物不同部位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差别显著,特征参数明显不同,只有棉团铁线莲的根和叶,毛景天的茎和叶在化学成份和含量的积累上有一定的亲缘性,在临床入药时可考虑扩大他们的药用部位.结论: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很好地评价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质量的方法.
作者:罗时旋;李守君;滕杨;张艳秋;李莉;武静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马齿苋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戊四氮隔日腹腔注射制造癫痫慢点燃大鼠模型.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戊四氮组、低剂量马齿苋组、高剂量马齿苋组、,每组6只.采用WESTBLOT法检测Caspase-3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Caspers-3蛋白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数量变化.结果:PTZ组的神经元凋亡细胞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多,应用马齿笕的两组癫痫大鼠的神经细胞的凋亡受到了抑制,减少了Caspase-3的表达.结论:马齿苋有保护癫痫大鼠脑组织的作用,且长期大剂量的效果显著,为了给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通过实验观察马齿苋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索马齿笕在改善癫痫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维佳;吴庆峰;张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逍遥散抗肝纤维化作用,对该方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恩替卡韦治疗组和恩替卡韦联合逍遥散治疗组.为大鼠皮下注射TAA,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至第6周,形成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组于造模第7周开始,每天给予逍遥散水煎液8g/kg灌胃,每周恩替卡韦0.5mg/kg灌胃,6周后用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从眼球静脉丛取血收集血清.对模型组和治疗组的生化指标ALT和AST进行检测,利用放免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0.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显著降低了血清AST/ALT的活性,TNF-α浓度有明显降低.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逍遥散可有效抑制促肝纤维化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恩替卡韦联合逍遥散阻断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细胞因子的网络传递有关.
作者:王庆生;李绍民;冯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新型抗癫痫药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临床疗效研究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患者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然后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成3组:A组:左乙拉西坦治疗组30例:B组:托吡酯治疗组30例:C组:卡马西平对照组30例:观察用药24周后各组间临床癫痫控制率、脑电图的改善、不良反应及MOCA的评分变化.结果:①临床疗效:3组临床疗效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癫痫完全控制无发作率B组明显低于A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电图的改善:脑电控制率B组明显低于A组及C组(P<0.05);③认知功能的影响: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5.6%.A组MOCA评分与B组比较,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④不良反应:A组与B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 0.05).结论: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在控制癫痫部分性发作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托吡酯较左乙拉西坦高;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托吡酯疗效不如左乙拉西坦.
作者:和梅;寇传玉;和廿;徐晓艳;贾丽娜;李培育;杨慧;关雪莲;侯丽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CBS教学法培养超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效果及适用范围,针对超声专业实践操作这一教学难点,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推广.方法: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其能够完整掌握CBS教学法.将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60人,每组分成20小组,每小组3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使用CBS教学法教学.分别于每学期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1次实践考试,共3次.结果:运用CBS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查阅质料,小组讨论.运用CBS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本研究为探索超声专业学生培养的新教学方法.确定CBS教学法在不同实践操作教学阶段的作用均有效.CBS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黄雪兰;解云川;梁阔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简称Rg1)对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增值、分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1×10-1mg/mL、1×10-2mg/mL、1×10-3mg/mL、1×10-4mg/mL、1×10-5mg/mL对MC3T3-E1进行CCK-8细胞增值的影响,采用ALP进行细胞分化的检测.结果:与标准组对比Rg1浓度在1×10-3mg/mL时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分化(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作者:段峰;栗秋;赵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优选无糖型地黄纤体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研究.方法:以软材性状、颗粒合格率为指标,进行辅料种类和用量比例、以及制软材用乙醇浓度的筛选,优选佳工艺.结果:优选的佳辅料为干膏:糊精:乳糖=1:0.4:1.7,以75%乙醇制软材,所得颗粒质量稳定.结论:优选出的制备工艺以及质量标准简单合理,工艺稳定,可操作性强,结果满意.
作者:凌福正;黄小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醚全麻对老年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10 ~ 2015-01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腹部胃肠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由同一医护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在术前及术后1h、6h、12h、24h、48h分别对患者检查评价认知功能及POCD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麻醉用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丙泊酚组患者术后在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和应答用时上均比七氟醚组少(P<0.05);丙泊酚组12h MMSE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七氟醚组于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眩晕等不适症状出现,但丙泊酚组的发生率明显偏低(P<0.05).丙泊酚组患者在使用丙泊酚后可以有效平稳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均能引起老年POCD,但丙泊酚较七氟醚影响强度低.
作者:齐嘉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翻白草对CCl4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SOD、MDA和GSH的影响,验证其对CCl4慢性肝损伤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分别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SOD、MDA和GSH含量.结果:翻白草可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MDA作用,阻止GSH、SOD的消耗,提高GSH、SOD活性.结论:翻白草能够对抗大鼠肝组织内CCl4引起过氧化反应,提高模型大鼠肝脏抗氧化能力,对肝脏细胞和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蔡纲;黄平;李绍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肥胖型育龄期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c pvarian system,PCOS)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将98例PCOS患者,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25,分为肥胖组45例和非肥胖组53例,经超声影像学检查,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影像学特征的区别.结果:肥胖组患者卵巢体积较大(P<0.05),卵泡数量较多(P<0.05),卵巢间质动脉RI值较低(P<0.05),SA及SA/TA比值较高(P<0.05).结论:肥胖型PCOS患者超声影像学参数具有一定的特性,临床上值得参考.
作者:范丽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Treg及IL-35在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6只)和AP组(30只),后者结扎胆总管造模成功后分别在2、6、12、24、48h处死,每次6只大鼠.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4+ 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ELISA法测定血IL-35水平.胰腺损伤程度根据参照吴建新[6]等的方法进行病理评分.结果:与对照组[(2.70±0.13)%]相比,AP各组Treg的比例在2、6,12、24、48h时明显下降(P<0.05).IL-35水平在2、6、12、24、48h明显下降,与对照组(1.04±0.12pg/mL)相比,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Treg百分比与IL-35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调节性T细胞与IL-35水平均呈下降趋势.
作者:由昭阳;杨沙;田桦;卓越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