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胡延平;吕世霞

关键词:高压氧, 老年人, 突发性耳聋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肯定高压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06~2015-08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使用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早期高压氧治疗与晚期治疗的疗效作比较.结果:研究组68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9例,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68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18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d应用高压氧的74例患者的有效率为94.6%,15 ~30d患者有效率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在病情早期应用能够及时纠正内耳缺血缺氧,减少内耳细胞的损害,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康复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析运动康复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5-10收治的87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根据抽签法分成2组,即对照组(n=42)、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运动康复训练,对2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予以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是93.3%,与对照组的69.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施行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的康复方法.

    作者:葛丹;姜红;刘桂芳;潘颖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56层螺旋CT观测左肾静脉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讨论256层螺旋CT对左侧肾静脉的基本解剖及其临床学意义.方法:分析500例前来就诊患者的256层螺旋CT影像病例资料,评价左侧肾静脉解剖、变异及临床诊断学意义,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血管显示清晰500例中458例正常者,42例变异,变异发生率8.4%,其中左肾静脉变异14例,右肾静脉变异28例,变异发生率2.8%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左肾静脉的影像特征,对肾脏移植,肾脏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耿航;牟焕晨;许传斌;杨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98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及顺铂方案化疗,观察组采取调强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结果:两组有效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V20、V30明显低于对照组(t=3.356、2.846,P< 0.05).结论: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调强联合化疗安全性更高.

    作者:胜照杰;孙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剖宫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5~ 2015-05我院进行的剖宫术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进行剖宫术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子宫下段横切口行剖宫产术.观察组在剖宫产的同时给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阴道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产褥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3.4±10.8)min明显高于对照组(49±5.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阴道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产褥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疗效明显的,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彭敏;陈燕君;李文堃;陈燕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价值

    目的:研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的预防作用.方法:自我院2013-12 ~2015-01收集的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选择43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3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扫描,并对比两组的具体检查情况,包括不同斑块检出数量、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内径等.结果:①观察组的软斑和溃疡斑检出率各占50.6%和32.2%,与对照组的15.0%和0%相比明显增高,而扁平斑的对比,观察组占3.4%,低于对照组的70.0%,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颈动脉硬斑检出率的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左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内径值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变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颈部血管超声对粥样斑块做检查,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并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顾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对肺癌术后镇痛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肺癌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4-06~2015-07,收治的6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两组入院后都行肺叶切除术.其中,对照组术后接受静脉自控镇痛;而观察组,则接受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h、6h、12h、24h和48h时活动及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呕吐、恶心以及干呕的患者分别为1例、2例和2例,对照组中出现呕吐、恶心以及干呕的患者分别为7例、12例和3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癌手术患者,对其采取超声引导下锥旁阻滞方法,可获得显著的镇痛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减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及推广.

    作者:葛增才;邓玫;李建钢;陈永伦;沈国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酮替芬联合沙关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变应性咳嗽提供方法借鉴.方法:从我院2011-05 ~2015-06就诊的变应性咳嗽患者中选择106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口服治疗,观察者给予酮替芬2mg/d口服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的咳嗽症状评分结果,并统计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血清IgE(免疫球蛋白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药物起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gE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的血清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数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可有效抑制患者呼吸道炎性反应,其起效快且药效持久,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治疗中予以利用.

    作者:刘仍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在小儿肠套叠中的测定

    目的: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急性肠套叠患儿20例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灌肠复位)前及实验组治疗后12h、24h血清TNF-α水平及治疗后24h CRP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经灌肠复位后,TNF-α、CRP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TNF-α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212.21±147.35) vs(118.92±109.13),P<0.05].结论:TNF-α、CRP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病情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中TNF-α及CRP水平升高对肠套叠的诊断和预后有明显指导意义.

    作者:王玉龙;胡明;刘振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miRNA-29调节Wist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微小RNA29(miR-29)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择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缺血1.5h再灌注2h,3h,6h,12h,1d,2d,3d,7d组,每组6只,建立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ACO),采用定时定量PCR法(real time PCR)比较各组病灶组织的miR-29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MACO组脑缺血病灶组织的miR-29表达较假手术组降低,而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脑缺血再灌注2h后,大鼠脑缺血周围区出现凋亡细胞,同时Bcl-2 mRNA开始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增高趋势,1d达高峰,7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Wistar大鼠脑部MACO后miR-29显著下降,同时Bcl-2的表达上调(P<0.05),经回归计算,相关系数R2=-0.9928.结论:miR-29对Bcl-2负调控可能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机制.

    作者:李睿;陈克研;金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在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以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0-01~2011-02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7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依照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则在上述护理基础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餐后2h血糖浓度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32.3±15.6)分、护理后(159.2±18.3)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132.3±15.7)分、护理后(144.2±18.4)分,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显著(t=3.771,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华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7 ~2014-07在我院接受抢救治疗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COPD合并呼吸衰竭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血气和肺功能状况,降低插管通气率,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鹏;杨黎;董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OPD患者血清中IL-3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IL-3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外周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60例经临床规范治疗恢复到稳定期的AECOPD患者.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血清中的IL-37水平以ELISA方法检测.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ECOPD组血清IL-37、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二氧化碳分压(PaC02)含量明显增高,氧分压(Pa02)、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d)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COPD稳定期组相比,AECOPD患者血清IL-37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稳定期组IL-37、WBC含量明显增高,Pa02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L-37与FEV1% pred在AECOPD组及COPD稳定期呈现低度的正相关.结论:IL-37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和发展,且检测IL-37有可能成为COPD疗效评估的指标.

    作者:徐珍;梁姗姗;刘甡;鲍文华;孙云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ICU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

    目的:对胸外科ICU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要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病情垂危患者应用直接动脉血压所具有的重要性.方法:将桡动脉血压检测应用到病情垂危的患者身上,列举胸外科病例,将正确临床指导提供给病情垂危的患者.结果:待胸外科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将置管拔出,没有患者有并发症出现.结论:桡动脉有着非常安全的穿刺过程、有着简单的定位,有着较高的成功率,污染性非常的小、几乎没有并发症的出现,护士相对的工作数量随之减少,抢救成功率也得到了应有的提高.

    作者:吴凌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益肾化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祖国医学传统名方益肾化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12~2014-12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西医降糖药物、饮食控制、调节运动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瘀方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连续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瘀方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用药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肖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川穹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川穹嗪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穹嗪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待治疗完成后,将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并结合治疗方法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穹嗪注射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满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健康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健康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师范学院护理系2014级其中1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80),实验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开展社区健康护理教学,对照组学生则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社区健康护理教学,观察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社区人员对各组学生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开展的社区成员的生活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成员对实验组学生教学的总满意度达到了95.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5.0%,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490;P<0.05).结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来开展社区健康护理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护理教学工作,并且社区成员对小组成员的教学方法非常满意,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林丽英;黄小玲;石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win-block矫治器用于青少年安氏Ⅱ1患者双期连续性矫治后侧貌软组织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Twin-block用于青少年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双期连续性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6例下颌后缩的患者进行双期连续性矫治,用Twin-block进行第一期治疗,紧接着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第二期治疗,X线头影测量进行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分析,并对矫治前后软组织美学指标改变量与硬组织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了颏沟倾角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外(P<0.05),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其他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除了颏沟倾角的改变量与硬组织改变量没有相关外,其余软组织改变量均与部分硬组织的改变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win-block用于双期连续性矫治下颌后缩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变化主要源于下颌体长度的增加、B点的前移、上切牙的直立及由此引起的上下颌骨矢状关系的改变.

    作者:王家佳;李涛;江策;张疆弢;管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RECK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和正常外耳道上皮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并探讨RECK对胆脂瘤型中耳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3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和23例正常外耳道上皮中RECK的表达.结果:31例胆脂瘤上皮组织样本中,有14例(45.16%)标本检测到RECK的阳性表达;23例外耳道上皮组织样本中有21例(91.30%)检测到RECK的阳性表达,且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RECK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组织中低表达,在外耳道上皮组织中高表达,预示此因子参与中耳胆脂瘤的发病过程及在病情进展中起到负调节作用.

    作者:于海莲;周一莎;程秀华;秦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13-01~2015~06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113例和非空巢老年DM患者137例,应用DM患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从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足部护理、血糖监测及遵医嘱用药5个维度评价其自我管理状况,并采用自行设计的“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响因素调查表”分析影响空巢老年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因素.结果: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SDSCA的5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空巢老年DM患者(P<0.05).年龄、不同居住状况、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文化程度、DM知识认知程度、经济收入、报销方式等是影响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其影响因素,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01~2014-12,我院收治的50例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X线平片、鼻窦摄片等分析病因,针对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结果:耳鼻喉科疾病致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咽喉炎症等.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手术治疗等,47例患者治愈(94.00%),3例治疗有效(6.00%),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慢性咳嗽诱发因素(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咽喉炎症等)较多,临床需结合各项检查手段(血常规检查、X线平片、鼻窦摄片等)及时确定诱发因素,合理选择对症治疗方案,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苏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