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观察

杨鹏;杨黎;董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7 ~2014-07在我院接受抢救治疗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COPD合并呼吸衰竭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血气和肺功能状况,降低插管通气率,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退行性疾患后路内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的分析与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患后路内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2014年发生的9例早期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对早期感染切口的外科干预治疗,9例早期感染患者切口均二期愈合,恢复良好,随访1~3年,感染无复发,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椎间植骨融合可靠.结论:急性切口深部感染需早期外科干预,感染确诊越早、尽早外科干预,强有力、足疗程的抗生素使用,全身营养状态改善是处理急性切口深部感染的四大“基石”,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进展,大程度保留了内固定物.

    作者:尹立;赵晨阳;肖衡;王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7 ~2014-07在我院接受抢救治疗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COPD合并呼吸衰竭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血气和肺功能状况,降低插管通气率,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鹏;杨黎;董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01~2015-01收治的15例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观察并分析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期间及术后恢复期的影响.结果:经护理指导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护理指导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颊癌修复术患者的颏下岛状皮瓣均良好存活,护理期间未发生感染、坏死等病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达93%,术后3个月患者局部组织瓣较为丰满,皮肤表面光滑.所有患者颏下均无明显瘢痕,美学效果理想,且未影响头颈部活动.结论:对行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患者实施科学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肩周炎的定位诊断及引导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2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声小针刀组和传统小针刀组.结果:超声小针刀组共1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周围肌肉黏连,超声小针刀治疗组的治疗后总显效率为77.4%,优于传统小针刀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评价肩关节周围肌肉黏连情况,可引导小针刀治疗肩周炎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梁虹宇;江儒文;聂斌;陈垚;吕娟;尹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佳木斯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筛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HIE惠儿136例样本组成病例组,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同时期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组成对照组共272例.按照年龄上下相差不超过3个月,性别相同,民族相同进行配对,通过问卷获取相关产前环境因素信息.调查数据应用SAS 9.13软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IE的危险因素包括孕期患泌尿系统疾病、孕期使用移动电话、孕期使用大理石厨台做饭等;保护因素包括孕期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肉类、鱼及海产品等.结论: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同时关注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减少HIE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辉;王廉;李莹;周宪军;美维斯;邱洪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和干髓术在乳牙牙髓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与干髓术在乳牙牙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01 ~2014-12我院收治的乳牙牙髓炎患儿100例,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根管充填术治疗组与干髓术治疗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及复诊次数情况.结果: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治疗成功率为92.0%,明显高于干髓术治疗组成功率42.0%,差异显著(P<0.05);根管充填术组人均复诊(2.20±0.51)次,明显低于干髓术治疗组(3.12±1.21)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牙牙髓炎的临床治疗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的治疗成功率高,且患儿复诊次数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作者:章力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NF-α和sICAM-1在颅内动脉瘤的表达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破裂动脉瘤患者中血清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连续收治的27例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患者入院根据Fisher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对临床预后评分.72h内抽取血液样本,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和sICAM-1浓度.结果:在动脉瘤患者中初始血清TNF-α浓度较低,并且不与影像学评分和临床相关.血清sICAM-1水平与Fisher量表呈正相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没有TNF-α介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水平越高,患者预后就越差.

    作者:杨福义;高涵;赵梓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特布他林加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观察布地奈德配合特布他林医治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 ~2012年诊治的132例哮喘的患者实行研究组,并将他们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选取特布他林实行医治,研究组则选取布地纳德配合特布他林对患者实行医治.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医治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出总体有效率为84.85%的对照组(P<0.05);且哮鸣音、咳嗽、呼吸困难与气喘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取布地奈德配合特布他林来对哮喘的患者实行医治,不仅效果较好,且患者症状的改善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岑茂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川芎嗪对AD模型小鼠脑内APP和NEP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及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脑啡肽酶(NEP)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灌胃三氯化铝制备AD模型小鼠.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APP和NEP蛋白的表达.结果:低、高剂量TMP组均能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1),下调小鼠海马APP蛋白表达(P<0.01),上调NEP蛋白的表达(P<0.01).低、高剂量TM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TMP可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降低APP及增加NEP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柳朝阳;张鹏霞;荣光影;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究在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内容以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07~2014-12在我院进行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5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2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再通率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再通率为84.6%(22/26),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再通率为65.4% (17/26),护理组溶栓治疗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护理能够显著提升其溶栓治疗再通率,同时降低其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2 ~2015-02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A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和B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疗效及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术前颅内压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5±4.7) mmHg vs.(33.1±4.8) mmHg,P>0.05];A组患者术后1d、术后7d颅内压水平显著低于B组[(23.1±3.1) mmHg vs.(28.8 ±-4.0) mmHg,(14.2±2.9) mmHg vs.(21.0±3.2) mmHg,P<0.05].A组患者良好率(50.79%)高于B组(2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外伤脑梗死、外伤性癫痫、脑积液发生率低于B组[1.59% vs.11.11%,6.35% vs.20.37%,4.76% vs.18.52%,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韦力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miRNA-29调节Wist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微小RNA29(miR-29)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择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缺血1.5h再灌注2h,3h,6h,12h,1d,2d,3d,7d组,每组6只,建立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ACO),采用定时定量PCR法(real time PCR)比较各组病灶组织的miR-29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MACO组脑缺血病灶组织的miR-29表达较假手术组降低,而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脑缺血再灌注2h后,大鼠脑缺血周围区出现凋亡细胞,同时Bcl-2 mRNA开始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增高趋势,1d达高峰,7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Wistar大鼠脑部MACO后miR-29显著下降,同时Bcl-2的表达上调(P<0.05),经回归计算,相关系数R2=-0.9928.结论:miR-29对Bcl-2负调控可能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机制.

    作者:李睿;陈克研;金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三级甲等医院新人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需求调查研究

    目的:设计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入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标准及各项标准要求度,并制定有效培养后考核方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并结合某三级甲等医院麻醉科的实际设计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初稿,运用Delphi法专家咨询向27名专家发放三轮调查问卷,明确新入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具体内容、要求度及评价指标.结果:27名专家提出三类共30条新入麻醉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并得出各项目的要求度,以及佳考评方式.结论:针对云南省某三甲医院麻醉科新入专科护士提出量化、具体化、易于操作的核心能力内容及考核方式,各专家意见相对集中,研究内容可信.

    作者:袁薇;杨明莹;古启启;黄梅;倪红;张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多索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氨茶碱与多索茶碱的临床效果相比,多索茶碱的临床疗效明显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用药安全性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陈敏;彭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价值

    目的:研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的预防作用.方法:自我院2013-12 ~2015-01收集的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选择43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3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扫描,并对比两组的具体检查情况,包括不同斑块检出数量、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内径等.结果:①观察组的软斑和溃疡斑检出率各占50.6%和32.2%,与对照组的15.0%和0%相比明显增高,而扁平斑的对比,观察组占3.4%,低于对照组的70.0%,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颈动脉硬斑检出率的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左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内径值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变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颈部血管超声对粥样斑块做检查,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并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顾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使用效果进行研究评价.方法:以2013-01~ 2014-01在本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利巴韦林,在对照组方法上给予治疗组患儿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总病程和疱疹、口腔溃疡、发热等症状的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病程和疱疹、口腔溃疡、发热等症状的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作者:杜燕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17例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记录17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GCS评分、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12% (16/17);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 (4/17);治疗前17例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分别为(8.25±1.31)分、(2.61±0.34) cm,术后3个月17例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分别为(12.21±1.34)分、(1.48±0.31)cm,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但需要积极预防及治疗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铭辉;谢万福;权天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单人结肠镜操作法行反转倒镜191例分析

    直肠肛管是人体下消化道的末端,也是人体肠息肉、肠道肿瘤、内痔、肛乳头状瘤/肥大等疾病的好发部位.故而对直肠肛管部位的检查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直肠肛管部位疾病的临床检查主要有:肛门视诊、肛门指诊、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腔内超声、直肠肛管功能检查等几种常用方式.在这些常用检查中内镜检查由于其可视、直视的特征,广受人们的重视,尤为重要.内镜检查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肛门镜和电子结肠镜[1].其中电子结肠镜为软质镜,具有应用范围广,检查区域大,可数字化记录等优点,使其目前已成为大肠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常见、有效、可靠的方法,被称之为结直肠检查的“金标准”[2].在电子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直肠下端于肛管的交接处用常规直视进退镜观察法观察,存在盲区,不易完全观察到.故而“U”型反转倒镜的肠镜操作手法应运而生.

    作者:朱晓文;陈福军;赵斌;王允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BL结合CBL的综合教学在眼科白内障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对PBL结合CBL的综合教学在眼科白内障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自然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7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LBL教学方法,2班(72名)学生作为观察组,采取PBL结合CBL的综合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临床思维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相较于对照组学生授课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效率及知识记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理论专业知识中理解性知识、病例分析能力以及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性知识得分情况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PBL结合CBL的综合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孟岩;刘洪伟;李思莹;孙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对肠壁神经系统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对肠壁神经系统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 ~2015年的T3~ T4期结直肠癌组织40例,正常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病理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结直肠癌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深丛及肌间神经丛的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吸光度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结直肠癌经中神经排列紊乱、直径变细,甚至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消失,而正常组中神经形态规则,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正常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的平均吸光度(0.20士0.07)、深丛的平均吸光度(0.16±0.08)及肌间神经丛的平均吸光度(0.21±0.06),明显高于结直肠癌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的平均吸光度(0.12±0.03)、深丛的平均吸光度(0.11±0.04)及肌间神经丛的平均吸光度(0.16±0.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对肠壁神经系统的破坏,可能是引起患者临床症状的一个原因.

    作者:王雪成;葛欣;刘振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