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义;高涵;赵梓涵
目的:探究在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内容以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07~2014-12在我院进行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5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2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再通率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再通率为84.6%(22/26),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再通率为65.4% (17/26),护理组溶栓治疗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护理能够显著提升其溶栓治疗再通率,同时降低其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讨论256层螺旋CT对左侧肾静脉的基本解剖及其临床学意义.方法:分析500例前来就诊患者的256层螺旋CT影像病例资料,评价左侧肾静脉解剖、变异及临床诊断学意义,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血管显示清晰500例中458例正常者,42例变异,变异发生率8.4%,其中左肾静脉变异14例,右肾静脉变异28例,变异发生率2.8%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左肾静脉的影像特征,对肾脏移植,肾脏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耿航;牟焕晨;许传斌;杨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制备工艺的优化.方法:把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作为载药材料,以包封率为考察标准,借助界面缩聚法,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制备工艺所获得的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大小均匀、形态规则、无黏连,平均包封率为90.17%,平均粒径为260nm.结论:该优化方法切实可行,能有效提升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质量.
作者:李英夫;宣兆博;王鹤;廉晓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心脏彩超对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01~2015-10,筛选患者124例,以CT肺血管成像诊断为“金标准”,心脏彩超测量心血管参数,Qanadli评分方法计算栓塞指数(PAOI),进行组间对比、因素分析.结果:肺叶栓塞组、肺段栓塞组左心室前后径、肺动脉收缩压、Qanadli栓塞指数低于肺动脉主干栓塞组,肺段栓塞组低于肺叶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8例患者获得随访,治疗后Qanadli栓塞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参数指标无显著变化;LnY(栓塞指数)=-1.213+0.005(主动脉内径)+0.007(肺动脉收缩压).结论:心脏彩超可用于急性肺栓塞诊断,预测栓塞部位、指数,但仅适用于急性期,且易受原发心肺疾病干扰.
作者:许益;刘影;李超;但倩;刘大庆;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BL带教法和传统的带教法相比于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带教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于佳木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78名学生随机分为2组.其中被选学生在口腔临床带教中采用CBL带教法的为实验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法的为对照组.结果:期末考试的理论和临床病例分析的平均评分及终检验实验组学生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P<0.01).结论:CBL带教法在口腔临床带教中的使用效果高于传统的带教法,能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更适用于口腔临床带教工作.
作者:赵亮;闫磊;孙洪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01~2014-12,我院收治的50例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X线平片、鼻窦摄片等分析病因,针对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结果:耳鼻喉科疾病致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咽喉炎症等.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手术治疗等,47例患者治愈(94.00%),3例治疗有效(6.00%),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慢性咳嗽诱发因素(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咽喉炎症等)较多,临床需结合各项检查手段(血常规检查、X线平片、鼻窦摄片等)及时确定诱发因素,合理选择对症治疗方案,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苏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就不同静压力对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加载压力分别为36kPa、24kPa、12kPa、0kPa,持续静压1h,在加力后立即(0h)收集细胞进行检测,并且开展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当加载压力分别为36kPa、12kPa时,与0kPa相比,髁突软骨细胞的各个增殖、凋亡指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加载压力为12kPa时,细胞凋亡指数减幅大;当加载压力为36kPa时,细胞增殖指数减幅大.结论:不同静压力对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线性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闫磊;赵亮;李善昌;庄亚严;张铁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行左旋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01~2014-04接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抽选,将其分成两组后行不同疗法,即:对照组(氨氯地平)、实验组(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结束后评定总体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病症缓解率96.0%大于对照组78.0%,两者有区别(P<0.05);实验组患者预后血压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行左旋氨氯地平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病症指标,预防不良反应,值得学习.
作者:罗彦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健康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师范学院护理系2014级其中1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80),实验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开展社区健康护理教学,对照组学生则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社区健康护理教学,观察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社区人员对各组学生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开展的社区成员的生活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成员对实验组学生教学的总满意度达到了95.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5.0%,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490;P<0.05).结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来开展社区健康护理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护理教学工作,并且社区成员对小组成员的教学方法非常满意,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林丽英;黄小玲;石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观察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则我院2014-01~ 2015-12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2例,分为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基础治疗,口服氨糖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口服氨糖同时中药外敷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均显著,但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及治疗有效率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利于病变部位的再生,疗效更显著.推荐临床将中西医结合疗法作为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首选疗法,内外兼治,标本兼治.
作者:王大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在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治疗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寻找提升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预后水平的临床方案.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2-01~2015-10接收的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实验组),治疗对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同期选择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治疗时选择传统手术,在对所有入选患者治疗结果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比较2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上述入选的所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6.00%,对照组72.00%,且实验组入选患者在手术时长、并发症、住院时长以及复发率等方面都有优势,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而言,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突出,可推广.
作者:王国美;倪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并观察布地奈德配合特布他林医治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 ~2012年诊治的132例哮喘的患者实行研究组,并将他们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选取特布他林实行医治,研究组则选取布地纳德配合特布他林对患者实行医治.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医治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出总体有效率为84.85%的对照组(P<0.05);且哮鸣音、咳嗽、呼吸困难与气喘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取布地奈德配合特布他林来对哮喘的患者实行医治,不仅效果较好,且患者症状的改善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岑茂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01-01~2015-01-01所收集的78例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的患儿进行研究,将其分成考察组和研究组各39例,考察组选择硫酸特布他林与地奈德联合开展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考察组基础上服用顺尔宁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4.87%,考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71.79%,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2例,考察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19例,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皆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状况.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联合顺尔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普及.
作者:薛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多索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氨茶碱与多索茶碱的临床效果相比,多索茶碱的临床疗效明显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用药安全性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陈敏;彭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人体乳腺癌组织中TAG-72、GRP94的表达情况,分析TAG-72、GRP9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中TAG-72、GRP94的表达,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①GRP94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9%、21.11%,在正常的乳腺组织中表达相比较乳腺癌组织明显下降,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94在乳腺癌组织中且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3%,在乳腺癌组织中且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3.33%,GRP94的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②TAG-72在乳腺癌组织中与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0.00%、94.44%.在正常乳腺组织相较于乳腺癌组织明显升高,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GRP94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比正常的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高,TAG-72蛋白在正常的乳腺的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在乳腺癌组织中显著高,故GRP94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TAG-72在乳腺癌中呈现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之间有密切关系.②GRP94、TAG-72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可能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作者:王新;廉奇鑫;周昱;韩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对肠壁神经系统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 ~2015年的T3~ T4期结直肠癌组织40例,正常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病理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结直肠癌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深丛及肌间神经丛的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吸光度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结直肠癌经中神经排列紊乱、直径变细,甚至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消失,而正常组中神经形态规则,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正常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的平均吸光度(0.20士0.07)、深丛的平均吸光度(0.16±0.08)及肌间神经丛的平均吸光度(0.21±0.06),明显高于结直肠癌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的平均吸光度(0.12±0.03)、深丛的平均吸光度(0.11±0.04)及肌间神经丛的平均吸光度(0.16±0.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对肠壁神经系统的破坏,可能是引起患者临床症状的一个原因.
作者:王雪成;葛欣;刘振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层流手术间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01~ 2015-06我院行层流手术间护理期间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2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14-06~2014-12我院行常规手术间护理期间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2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术中菌落数、院内感染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①术中菌落数情况.研究组术中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院内感染情况.研究组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满意率.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较之于对照组的81.67%,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实施层流手术间护理,可减少患者术中菌落数,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当加强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乐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干预疗效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方式手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05~2014-10中所接收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共有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的模式,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血糖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指标的研究,发现在进行综合护理之后,干预组中的患者在按时服药、坚持运动以及合理饮食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的指标也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在进行综合护理之后,干预组中患者的生活和心理等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方法,其干预效果十分的显著,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还使得其自身的血糖情况实现了有效的控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对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实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袁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01~2015-01收治的15例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观察并分析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期间及术后恢复期的影响.结果:经护理指导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护理指导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颊癌修复术患者的颏下岛状皮瓣均良好存活,护理期间未发生感染、坏死等病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达93%,术后3个月患者局部组织瓣较为丰满,皮肤表面光滑.所有患者颏下均无明显瘢痕,美学效果理想,且未影响头颈部活动.结论:对行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患者实施科学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酮替芬联合沙关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变应性咳嗽提供方法借鉴.方法:从我院2011-05 ~2015-06就诊的变应性咳嗽患者中选择106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口服治疗,观察者给予酮替芬2mg/d口服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的咳嗽症状评分结果,并统计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血清IgE(免疫球蛋白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药物起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gE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的血清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数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可有效抑制患者呼吸道炎性反应,其起效快且药效持久,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治疗中予以利用.
作者:刘仍虎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