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王大立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中药, 中西医结合, 疗效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则我院2014-01~ 2015-12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2例,分为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基础治疗,口服氨糖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口服氨糖同时中药外敷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均显著,但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及治疗有效率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利于病变部位的再生,疗效更显著.推荐临床将中西医结合疗法作为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首选疗法,内外兼治,标本兼治.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08~2015-08收治的43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36例非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受检查部位发现狭窄、闭塞及斑块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者部位包括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前端等;观察组患者狭窄、闭塞、斑块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具有操作方便、无创伤、无痛苦的特点,还可将病变部位准确的定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作者:雷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对肠壁神经系统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对肠壁神经系统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 ~2015年的T3~ T4期结直肠癌组织40例,正常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病理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结直肠癌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深丛及肌间神经丛的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吸光度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结直肠癌经中神经排列紊乱、直径变细,甚至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消失,而正常组中神经形态规则,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正常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的平均吸光度(0.20士0.07)、深丛的平均吸光度(0.16±0.08)及肌间神经丛的平均吸光度(0.21±0.06),明显高于结直肠癌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的平均吸光度(0.12±0.03)、深丛的平均吸光度(0.11±0.04)及肌间神经丛的平均吸光度(0.16±0.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对肠壁神经系统的破坏,可能是引起患者临床症状的一个原因.

    作者:王雪成;葛欣;刘振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OPD患者血清中IL-3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IL-3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外周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60例经临床规范治疗恢复到稳定期的AECOPD患者.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血清中的IL-37水平以ELISA方法检测.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ECOPD组血清IL-37、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二氧化碳分压(PaC02)含量明显增高,氧分压(Pa02)、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d)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COPD稳定期组相比,AECOPD患者血清IL-37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稳定期组IL-37、WBC含量明显增高,Pa02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L-37与FEV1% pred在AECOPD组及COPD稳定期呈现低度的正相关.结论:IL-37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和发展,且检测IL-37有可能成为COPD疗效评估的指标.

    作者:徐珍;梁姗姗;刘甡;鲍文华;孙云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肿瘤单病种诊疗规范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外科教学中应用肿瘤单病种诊疗规范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10~ 2015-11本院肿瘤外科带教实习的5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名.观察组给予肿瘤单病种诊疗规范的教学方法,对照组则给予传统教学方式.观察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并对教学方式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理论成绩(55.4±3.1)分以及实际操作成绩(37.5±3.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6±2.8)分、(30.3±3.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078,t=8.207,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18,P<0.05).结论:在外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肿瘤单病种诊疗规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对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有了更高的认识,对临床医疗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学术团队有较高的意义.

    作者:王博;李壮;胡少军;田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ICU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

    目的:对胸外科ICU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要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病情垂危患者应用直接动脉血压所具有的重要性.方法:将桡动脉血压检测应用到病情垂危的患者身上,列举胸外科病例,将正确临床指导提供给病情垂危的患者.结果:待胸外科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将置管拔出,没有患者有并发症出现.结论:桡动脉有着非常安全的穿刺过程、有着简单的定位,有着较高的成功率,污染性非常的小、几乎没有并发症的出现,护士相对的工作数量随之减少,抢救成功率也得到了应有的提高.

    作者:吴凌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佳木斯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筛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HIE惠儿136例样本组成病例组,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同时期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组成对照组共272例.按照年龄上下相差不超过3个月,性别相同,民族相同进行配对,通过问卷获取相关产前环境因素信息.调查数据应用SAS 9.13软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IE的危险因素包括孕期患泌尿系统疾病、孕期使用移动电话、孕期使用大理石厨台做饭等;保护因素包括孕期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肉类、鱼及海产品等.结论: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同时关注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减少HIE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辉;王廉;李莹;周宪军;美维斯;邱洪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蜡疗对偏瘫患者肩部肌群痉挛状态的改善及对肩痛的预防

    目的:观察蜡疗对偏瘫患者肩部肌群痉挛状态的改善及对肩痛的预防作用.方法:依据入选标准,选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4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蜡疗组,每组患者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8周常规康复治疗,蜡疗组再次基础上给予蜡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改良Asworth分级和用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上肢运动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统计肩痛患者人数,收集评估结果,对比两组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8周康复治疗后,改良Asworth分级蜡疗组分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蜡疗组分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蜡疗组减痛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蜡疗能够缓解卒中后肩部肌群痉挛状态,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肩痛发生率.

    作者:戚询中;孙光涛;张伟;邹春颖;王克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腰椎退行性疾患后路内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的分析与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患后路内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2014年发生的9例早期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对早期感染切口的外科干预治疗,9例早期感染患者切口均二期愈合,恢复良好,随访1~3年,感染无复发,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椎间植骨融合可靠.结论:急性切口深部感染需早期外科干预,感染确诊越早、尽早外科干预,强有力、足疗程的抗生素使用,全身营养状态改善是处理急性切口深部感染的四大“基石”,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进展,大程度保留了内固定物.

    作者:尹立;赵晨阳;肖衡;王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川穹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川穹嗪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穹嗪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待治疗完成后,将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并结合治疗方法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穹嗪注射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满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和干髓术在乳牙牙髓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与干髓术在乳牙牙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01 ~2014-12我院收治的乳牙牙髓炎患儿100例,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根管充填术治疗组与干髓术治疗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及复诊次数情况.结果: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治疗成功率为92.0%,明显高于干髓术治疗组成功率42.0%,差异显著(P<0.05);根管充填术组人均复诊(2.20±0.51)次,明显低于干髓术治疗组(3.12±1.21)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牙牙髓炎的临床治疗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的治疗成功率高,且患儿复诊次数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作者:章力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特布他林加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观察布地奈德配合特布他林医治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 ~2012年诊治的132例哮喘的患者实行研究组,并将他们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选取特布他林实行医治,研究组则选取布地纳德配合特布他林对患者实行医治.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医治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出总体有效率为84.85%的对照组(P<0.05);且哮鸣音、咳嗽、呼吸困难与气喘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取布地奈德配合特布他林来对哮喘的患者实行医治,不仅效果较好,且患者症状的改善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岑茂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17例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记录17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GCS评分、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12% (16/17);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 (4/17);治疗前17例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分别为(8.25±1.31)分、(2.61±0.34) cm,术后3个月17例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分别为(12.21±1.34)分、(1.48±0.31)cm,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但需要积极预防及治疗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铭辉;谢万福;权天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多索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氨茶碱与多索茶碱的临床效果相比,多索茶碱的临床疗效明显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用药安全性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陈敏;彭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使用效果进行研究评价.方法:以2013-01~ 2014-01在本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利巴韦林,在对照组方法上给予治疗组患儿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总病程和疱疹、口腔溃疡、发热等症状的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病程和疱疹、口腔溃疡、发热等症状的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作者:杜燕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静压力对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就不同静压力对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加载压力分别为36kPa、24kPa、12kPa、0kPa,持续静压1h,在加力后立即(0h)收集细胞进行检测,并且开展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当加载压力分别为36kPa、12kPa时,与0kPa相比,髁突软骨细胞的各个增殖、凋亡指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加载压力为12kPa时,细胞凋亡指数减幅大;当加载压力为36kPa时,细胞增殖指数减幅大.结论:不同静压力对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线性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闫磊;赵亮;李善昌;庄亚严;张铁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98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及顺铂方案化疗,观察组采取调强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结果:两组有效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V20、V30明显低于对照组(t=3.356、2.846,P< 0.05).结论: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调强联合化疗安全性更高.

    作者:胜照杰;孙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究在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内容以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07~2014-12在我院进行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5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2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再通率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再通率为84.6%(22/26),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再通率为65.4% (17/26),护理组溶栓治疗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护理能够显著提升其溶栓治疗再通率,同时降低其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RECK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和正常外耳道上皮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并探讨RECK对胆脂瘤型中耳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3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和23例正常外耳道上皮中RECK的表达.结果:31例胆脂瘤上皮组织样本中,有14例(45.16%)标本检测到RECK的阳性表达;23例外耳道上皮组织样本中有21例(91.30%)检测到RECK的阳性表达,且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RECK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组织中低表达,在外耳道上皮组织中高表达,预示此因子参与中耳胆脂瘤的发病过程及在病情进展中起到负调节作用.

    作者:于海莲;周一莎;程秀华;秦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win-block矫治器用于青少年安氏Ⅱ1患者双期连续性矫治后侧貌软组织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Twin-block用于青少年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双期连续性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6例下颌后缩的患者进行双期连续性矫治,用Twin-block进行第一期治疗,紧接着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第二期治疗,X线头影测量进行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分析,并对矫治前后软组织美学指标改变量与硬组织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了颏沟倾角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外(P<0.05),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其他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除了颏沟倾角的改变量与硬组织改变量没有相关外,其余软组织改变量均与部分硬组织的改变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win-block用于双期连续性矫治下颌后缩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变化主要源于下颌体长度的增加、B点的前移、上切牙的直立及由此引起的上下颌骨矢状关系的改变.

    作者:王家佳;李涛;江策;张疆弢;管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健康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健康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师范学院护理系2014级其中1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80),实验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开展社区健康护理教学,对照组学生则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社区健康护理教学,观察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社区人员对各组学生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开展的社区成员的生活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成员对实验组学生教学的总满意度达到了95.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5.0%,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490;P<0.05).结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来开展社区健康护理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护理教学工作,并且社区成员对小组成员的教学方法非常满意,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林丽英;黄小玲;石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