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磊;赵亮;李善昌;庄亚严;张铁军
目的:探讨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17例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记录17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GCS评分、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12% (16/17);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 (4/17);治疗前17例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分别为(8.25±1.31)分、(2.61±0.34) cm,术后3个月17例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分别为(12.21±1.34)分、(1.48±0.31)cm,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但需要积极预防及治疗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铭辉;谢万福;权天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良性室性早搏患者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早搏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运动以及心理干预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只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和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均> 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良性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运动指导结合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症状有效减少甚至消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稳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人体乳腺癌组织中TAG-72、GRP94的表达情况,分析TAG-72、GRP9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中TAG-72、GRP94的表达,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①GRP94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9%、21.11%,在正常的乳腺组织中表达相比较乳腺癌组织明显下降,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94在乳腺癌组织中且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3%,在乳腺癌组织中且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3.33%,GRP94的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②TAG-72在乳腺癌组织中与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0.00%、94.44%.在正常乳腺组织相较于乳腺癌组织明显升高,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GRP94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比正常的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高,TAG-72蛋白在正常的乳腺的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在乳腺癌组织中显著高,故GRP94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TAG-72在乳腺癌中呈现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之间有密切关系.②GRP94、TAG-72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可能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作者:王新;廉奇鑫;周昱;韩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患后路内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2014年发生的9例早期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对早期感染切口的外科干预治疗,9例早期感染患者切口均二期愈合,恢复良好,随访1~3年,感染无复发,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椎间植骨融合可靠.结论:急性切口深部感染需早期外科干预,感染确诊越早、尽早外科干预,强有力、足疗程的抗生素使用,全身营养状态改善是处理急性切口深部感染的四大“基石”,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进展,大程度保留了内固定物.
作者:尹立;赵晨阳;肖衡;王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HD5与Ki67在胃黏膜癌变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两个因子同临床相应病理学特征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内在联系.方法:通过采用ElivisionTM Plus/HRP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58例胃癌组织标本中CHD5和Ki67两个与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①在胃黏膜癌变组织及其相应的周围正常组织中CHD5基因的蛋白显色阳性率分别为34.48%(20/58)和70.69% (41/58),并明显的看出,在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多呈阳性.将结果分析处理后得出,CHD5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瘤体组织分化程度、病变淋巴转移以及肿瘤TNM分期有关(均P<0.05);与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范围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②在胃黏膜癌变组织及其相应的周围正常组织中ki67蛋白显色阳性结果分别为67.24%(39/58)和36.21% (21/58),结果分析后得出,在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基因ki67的表达多为阳性.数据行统计处理后表明,ki67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瘤体组织分化程度、病变淋巴转移以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范围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①在胃癌组织中CHD5表达下降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②ki67在胃正常组织中表达不明显,在胃癌中高表达.且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③CHD5与ki67表达具有负相关性,提示二者有彼此制约、相互拮抗的作用.
作者:周昱;廉奇鑫;王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酮替芬联合沙关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变应性咳嗽提供方法借鉴.方法:从我院2011-05 ~2015-06就诊的变应性咳嗽患者中选择106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口服治疗,观察者给予酮替芬2mg/d口服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的咳嗽症状评分结果,并统计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血清IgE(免疫球蛋白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药物起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gE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的血清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数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可有效抑制患者呼吸道炎性反应,其起效快且药效持久,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治疗中予以利用.
作者:刘仍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以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0-01~2011-02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7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依照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则在上述护理基础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餐后2h血糖浓度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32.3±15.6)分、护理后(159.2±18.3)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132.3±15.7)分、护理后(144.2±18.4)分,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显著(t=3.771,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华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对肠壁神经系统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 ~2015年的T3~ T4期结直肠癌组织40例,正常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病理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结直肠癌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深丛及肌间神经丛的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吸光度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结直肠癌经中神经排列紊乱、直径变细,甚至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消失,而正常组中神经形态规则,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正常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的平均吸光度(0.20士0.07)、深丛的平均吸光度(0.16±0.08)及肌间神经丛的平均吸光度(0.21±0.06),明显高于结直肠癌组中黏膜下神经浅丛的平均吸光度(0.12±0.03)、深丛的平均吸光度(0.11±0.04)及肌间神经丛的平均吸光度(0.16±0.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对肠壁神经系统的破坏,可能是引起患者临床症状的一个原因.
作者:王雪成;葛欣;刘振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在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治疗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寻找提升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预后水平的临床方案.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2-01~2015-10接收的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实验组),治疗对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同期选择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治疗时选择传统手术,在对所有入选患者治疗结果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比较2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上述入选的所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6.00%,对照组72.00%,且实验组入选患者在手术时长、并发症、住院时长以及复发率等方面都有优势,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而言,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突出,可推广.
作者:王国美;倪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临床本科实习学生分为二组,一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另一组采用原教学模式,并运用这两种模式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再对这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理论考核,分析结果,做出正确评论.结果: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组学生学习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原教学模式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总体评价较高.结论:新型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值得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推广.
作者:卢晓潇;邹晓娉;吕佳南;郑春梅;曹霞;徐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剖宫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5~ 2015-05我院进行的剖宫术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进行剖宫术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子宫下段横切口行剖宫产术.观察组在剖宫产的同时给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阴道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产褥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3.4±10.8)min明显高于对照组(49±5.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阴道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产褥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疗效明显的,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彭敏;陈燕君;李文堃;陈燕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析运动康复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5-10收治的87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根据抽签法分成2组,即对照组(n=42)、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运动康复训练,对2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予以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是93.3%,与对照组的69.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施行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的康复方法.
作者:葛丹;姜红;刘桂芳;潘颖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Twin-block用于青少年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双期连续性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6例下颌后缩的患者进行双期连续性矫治,用Twin-block进行第一期治疗,紧接着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第二期治疗,X线头影测量进行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分析,并对矫治前后软组织美学指标改变量与硬组织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了颏沟倾角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外(P<0.05),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其他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除了颏沟倾角的改变量与硬组织改变量没有相关外,其余软组织改变量均与部分硬组织的改变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win-block用于双期连续性矫治下颌后缩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变化主要源于下颌体长度的增加、B点的前移、上切牙的直立及由此引起的上下颌骨矢状关系的改变.
作者:王家佳;李涛;江策;张疆弢;管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GPC-4水平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2例为A组,合并代谢综合征42例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NC组,记录一般资料并测定血糖、血脂、肝功等生化指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GPC-4水平,B超仪检查脂肪肝,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GPC-4浓度从正常组、NAFLD组到NAFLD合并MS组逐渐升高[(2.91±0.47)vs(2.95 ±0.31)vs(3.72±0.80)],NC组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NC组和A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GPC-4水平与BMI、WHR、SBP、DBP、ALT、AST、TG、TC、LDL-C、UA、FP G、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HOMA-IR是GPC-4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有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胰岛素抵抗等特征,合并代谢综合征时,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程度显著加重;GPC-4浓度随胰岛素抵抗加重而逐渐升高,高浓度的GPC-4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黄丽丽;南晓利;马光宇;谭丽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直肠肛管是人体下消化道的末端,也是人体肠息肉、肠道肿瘤、内痔、肛乳头状瘤/肥大等疾病的好发部位.故而对直肠肛管部位的检查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直肠肛管部位疾病的临床检查主要有:肛门视诊、肛门指诊、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腔内超声、直肠肛管功能检查等几种常用方式.在这些常用检查中内镜检查由于其可视、直视的特征,广受人们的重视,尤为重要.内镜检查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肛门镜和电子结肠镜[1].其中电子结肠镜为软质镜,具有应用范围广,检查区域大,可数字化记录等优点,使其目前已成为大肠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常见、有效、可靠的方法,被称之为结直肠检查的“金标准”[2].在电子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直肠下端于肛管的交接处用常规直视进退镜观察法观察,存在盲区,不易完全观察到.故而“U”型反转倒镜的肠镜操作手法应运而生.
作者:朱晓文;陈福军;赵斌;王允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的预防作用.方法:自我院2013-12 ~2015-01收集的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选择43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3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扫描,并对比两组的具体检查情况,包括不同斑块检出数量、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内径等.结果:①观察组的软斑和溃疡斑检出率各占50.6%和32.2%,与对照组的15.0%和0%相比明显增高,而扁平斑的对比,观察组占3.4%,低于对照组的70.0%,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颈动脉硬斑检出率的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左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内径值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变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颈部血管超声对粥样斑块做检查,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并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顾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行左旋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01~2014-04接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抽选,将其分成两组后行不同疗法,即:对照组(氨氯地平)、实验组(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结束后评定总体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病症缓解率96.0%大于对照组78.0%,两者有区别(P<0.05);实验组患者预后血压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行左旋氨氯地平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病症指标,预防不良反应,值得学习.
作者:罗彦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01-01~2015-01-01所收集的78例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的患儿进行研究,将其分成考察组和研究组各39例,考察组选择硫酸特布他林与地奈德联合开展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考察组基础上服用顺尔宁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4.87%,考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71.79%,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2例,考察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19例,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皆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状况.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联合顺尔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普及.
作者:薛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胸外科ICU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要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病情垂危患者应用直接动脉血压所具有的重要性.方法:将桡动脉血压检测应用到病情垂危的患者身上,列举胸外科病例,将正确临床指导提供给病情垂危的患者.结果:待胸外科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将置管拔出,没有患者有并发症出现.结论:桡动脉有着非常安全的穿刺过程、有着简单的定位,有着较高的成功率,污染性非常的小、几乎没有并发症的出现,护士相对的工作数量随之减少,抢救成功率也得到了应有的提高.
作者:吴凌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穹嗪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穹嗪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待治疗完成后,将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并结合治疗方法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穹嗪注射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满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