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刘仍虎

关键词:酮替芬, 沙美特罗替卡松, 变应性咳嗽,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酮替芬联合沙关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变应性咳嗽提供方法借鉴.方法:从我院2011-05 ~2015-06就诊的变应性咳嗽患者中选择106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口服治疗,观察者给予酮替芬2mg/d口服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的咳嗽症状评分结果,并统计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血清IgE(免疫球蛋白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药物起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gE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的血清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数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可有效抑制患者呼吸道炎性反应,其起效快且药效持久,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治疗中予以利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RNA-29调节Wist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微小RNA29(miR-29)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择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缺血1.5h再灌注2h,3h,6h,12h,1d,2d,3d,7d组,每组6只,建立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ACO),采用定时定量PCR法(real time PCR)比较各组病灶组织的miR-29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MACO组脑缺血病灶组织的miR-29表达较假手术组降低,而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脑缺血再灌注2h后,大鼠脑缺血周围区出现凋亡细胞,同时Bcl-2 mRNA开始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增高趋势,1d达高峰,7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Wistar大鼠脑部MACO后miR-29显著下降,同时Bcl-2的表达上调(P<0.05),经回归计算,相关系数R2=-0.9928.结论:miR-29对Bcl-2负调控可能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机制.

    作者:李睿;陈克研;金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床旁DR对新生儿透明膜肺病的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新生儿透明膜肺病(HMD)的床旁D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表现,分析床旁DR在新生儿透明膜肺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透明膜肺病患儿实施床旁DR动态观察.结果:首次摄影时52例透明膜肺病患儿的床旁DR表现由轻至重共分为4级,其中床旁DR表现为3级的患儿例数多,共26例,其次为2级共14例,间隔24h后进行2次复查,DR表现为3级和4级的例数减少,间隔24h进行3次复查,DR表现为1级的患儿例数明显增多,2例患儿死亡,5例患儿并发气胸,4例患儿并发肺炎,2例患儿并发肺出血,影像学表现均具有典型性.结论:采用床旁DR对新生儿透明膜肺病进行动态观察,可进一步明确患儿的病理变化,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莫荣广;申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肩周炎的定位诊断及引导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2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声小针刀组和传统小针刀组.结果:超声小针刀组共1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周围肌肉黏连,超声小针刀治疗组的治疗后总显效率为77.4%,优于传统小针刀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评价肩关节周围肌肉黏连情况,可引导小针刀治疗肩周炎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梁虹宇;江儒文;聂斌;陈垚;吕娟;尹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运动康复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析运动康复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5-10收治的87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根据抽签法分成2组,即对照组(n=42)、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运动康复训练,对2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予以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是93.3%,与对照组的69.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施行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的康复方法.

    作者:葛丹;姜红;刘桂芳;潘颖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01~2014-12,我院收治的50例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X线平片、鼻窦摄片等分析病因,针对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结果:耳鼻喉科疾病致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咽喉炎症等.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手术治疗等,47例患者治愈(94.00%),3例治疗有效(6.00%),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慢性咳嗽诱发因素(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咽喉炎症等)较多,临床需结合各项检查手段(血常规检查、X线平片、鼻窦摄片等)及时确定诱发因素,合理选择对症治疗方案,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苏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特布他林加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观察布地奈德配合特布他林医治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 ~2012年诊治的132例哮喘的患者实行研究组,并将他们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选取特布他林实行医治,研究组则选取布地纳德配合特布他林对患者实行医治.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医治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出总体有效率为84.85%的对照组(P<0.05);且哮鸣音、咳嗽、呼吸困难与气喘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取布地奈德配合特布他林来对哮喘的患者实行医治,不仅效果较好,且患者症状的改善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岑茂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良性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良性室性早搏患者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早搏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运动以及心理干预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只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和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均> 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良性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运动指导结合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症状有效减少甚至消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稳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NF-α和sICAM-1在颅内动脉瘤的表达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破裂动脉瘤患者中血清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连续收治的27例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患者入院根据Fisher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对临床预后评分.72h内抽取血液样本,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和sICAM-1浓度.结果:在动脉瘤患者中初始血清TNF-α浓度较低,并且不与影像学评分和临床相关.血清sICAM-1水平与Fisher量表呈正相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没有TNF-α介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水平越高,患者预后就越差.

    作者:杨福义;高涵;赵梓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ICU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

    目的:对胸外科ICU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要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病情垂危患者应用直接动脉血压所具有的重要性.方法:将桡动脉血压检测应用到病情垂危的患者身上,列举胸外科病例,将正确临床指导提供给病情垂危的患者.结果:待胸外科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将置管拔出,没有患者有并发症出现.结论:桡动脉有着非常安全的穿刺过程、有着简单的定位,有着较高的成功率,污染性非常的小、几乎没有并发症的出现,护士相对的工作数量随之减少,抢救成功率也得到了应有的提高.

    作者:吴凌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13-01~2015~06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113例和非空巢老年DM患者137例,应用DM患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从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足部护理、血糖监测及遵医嘱用药5个维度评价其自我管理状况,并采用自行设计的“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响因素调查表”分析影响空巢老年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因素.结果: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SDSCA的5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空巢老年DM患者(P<0.05).年龄、不同居住状况、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文化程度、DM知识认知程度、经济收入、报销方式等是影响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其影响因素,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健康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健康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师范学院护理系2014级其中1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80),实验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开展社区健康护理教学,对照组学生则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社区健康护理教学,观察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社区人员对各组学生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开展的社区成员的生活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成员对实验组学生教学的总满意度达到了95.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5.0%,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490;P<0.05).结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来开展社区健康护理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护理教学工作,并且社区成员对小组成员的教学方法非常满意,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林丽英;黄小玲;石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2 ~2015-02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A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和B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疗效及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术前颅内压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5±4.7) mmHg vs.(33.1±4.8) mmHg,P>0.05];A组患者术后1d、术后7d颅内压水平显著低于B组[(23.1±3.1) mmHg vs.(28.8 ±-4.0) mmHg,(14.2±2.9) mmHg vs.(21.0±3.2) mmHg,P<0.05].A组患者良好率(50.79%)高于B组(2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外伤脑梗死、外伤性癫痫、脑积液发生率低于B组[1.59% vs.11.11%,6.35% vs.20.37%,4.76% vs.18.52%,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韦力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制备

    目的:分析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制备工艺的优化.方法:把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作为载药材料,以包封率为考察标准,借助界面缩聚法,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制备工艺所获得的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大小均匀、形态规则、无黏连,平均包封率为90.17%,平均粒径为260nm.结论:该优化方法切实可行,能有效提升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质量.

    作者:李英夫;宣兆博;王鹤;廉晓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03~ 2015-03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加服通胆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分与治疗效果评价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使用效果进行研究评价.方法:以2013-01~ 2014-01在本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利巴韦林,在对照组方法上给予治疗组患儿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总病程和疱疹、口腔溃疡、发热等症状的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病程和疱疹、口腔溃疡、发热等症状的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作者:杜燕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致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海绵状血管瘤所致癫痫的手术疗效,探讨其手术治疗的策略,评估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预测并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由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所致难治性癫痫病例57例,术后疗效按照Engel分级标准分类,将57例患者分为满意组(Engel I+II)和不满意组(Engel III+ IV),总结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病灶的位置、大小等,探讨不同位置病灶的手术策略,选择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数值变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因素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57例患者中45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占78.95%,12例术后效果不满意,占21.05%.根据病灶位置行病灶扩大切除16例,同时切除颞前叶或内侧结构41例,疗效满意率71.93%.术后疗效与病程、手术方式及病灶是否位于颞叶有关(P值均<0.05),与性别、手术年龄、发作类型、发作频率之间没有发现相关关系.结论:根据病灶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早期手术、手术切除范围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丛炎;付晓平;杨福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脏彩超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心脏彩超对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01~2015-10,筛选患者124例,以CT肺血管成像诊断为“金标准”,心脏彩超测量心血管参数,Qanadli评分方法计算栓塞指数(PAOI),进行组间对比、因素分析.结果:肺叶栓塞组、肺段栓塞组左心室前后径、肺动脉收缩压、Qanadli栓塞指数低于肺动脉主干栓塞组,肺段栓塞组低于肺叶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8例患者获得随访,治疗后Qanadli栓塞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参数指标无显著变化;LnY(栓塞指数)=-1.213+0.005(主动脉内径)+0.007(肺动脉收缩压).结论:心脏彩超可用于急性肺栓塞诊断,预测栓塞部位、指数,但仅适用于急性期,且易受原发心肺疾病干扰.

    作者:许益;刘影;李超;但倩;刘大庆;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干扰素治疗,治疗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0例(35.7%),治疗组出现12例(42.9%),对比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能够提高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促进ALT指标恢复,实现持久免疫应答,是治疗慢乙肝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莫亚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和干髓术在乳牙牙髓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与干髓术在乳牙牙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01 ~2014-12我院收治的乳牙牙髓炎患儿100例,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根管充填术治疗组与干髓术治疗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及复诊次数情况.结果: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治疗成功率为92.0%,明显高于干髓术治疗组成功率42.0%,差异显著(P<0.05);根管充填术组人均复诊(2.20±0.51)次,明显低于干髓术治疗组(3.12±1.21)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牙牙髓炎的临床治疗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的治疗成功率高,且患儿复诊次数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作者:章力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对肺癌术后镇痛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肺癌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4-06~2015-07,收治的6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两组入院后都行肺叶切除术.其中,对照组术后接受静脉自控镇痛;而观察组,则接受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h、6h、12h、24h和48h时活动及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呕吐、恶心以及干呕的患者分别为1例、2例和2例,对照组中出现呕吐、恶心以及干呕的患者分别为7例、12例和3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癌手术患者,对其采取超声引导下锥旁阻滞方法,可获得显著的镇痛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减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及推广.

    作者:葛增才;邓玫;李建钢;陈永伦;沈国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