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荣广;申霞
目的: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急性肠套叠患儿20例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灌肠复位)前及实验组治疗后12h、24h血清TNF-α水平及治疗后24h CRP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经灌肠复位后,TNF-α、CRP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TNF-α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212.21±147.35) vs(118.92±109.13),P<0.05].结论:TNF-α、CRP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病情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中TNF-α及CRP水平升高对肠套叠的诊断和预后有明显指导意义.
作者:王玉龙;胡明;刘振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13-01~2015~06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113例和非空巢老年DM患者137例,应用DM患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从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足部护理、血糖监测及遵医嘱用药5个维度评价其自我管理状况,并采用自行设计的“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响因素调查表”分析影响空巢老年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因素.结果: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SDSCA的5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空巢老年DM患者(P<0.05).年龄、不同居住状况、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文化程度、DM知识认知程度、经济收入、报销方式等是影响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空巢老年DM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其影响因素,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IGF-I转染对应力作用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α辅肌动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外源性IGF-I转染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使用四点弯曲加力装置对转染组和为转染组细胞加力,RT-PCR检测不同加力时间点各组细胞的α辅肌动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在机械力刺激下IGF-I转染组细胞和未转染组细胞的α辅肌动蛋白mRNA表达量随着加力时间延长明显上调,且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I转染对机械力加载状态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α辅肌动蛋白有较强的调控作用.
作者:杨东红;付爽;冯卉姗;侯玉泽;赵刚;叶之慧;吴立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在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 ~12月门诊开据涉及抗菌药物处方500份,进行审核,双盲法审核,通过处方分析、访谈等方法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在2014年3月,开展门诊药学干预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规范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努力提升药物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系统、药学部加强对医师培养指导等,并实行PDCA管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2014年3~12月,抗菌药处方比重、抗菌药相关不良反应报告率、不合理应用抗菌药处方量比重低于2013年3~12月,2014年3~12月抗菌药处方药师参与率高于2013年3 ~12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合理应用率较高,不合理用药原因较复杂,进行药学干预非常必要,有助于提高合理应用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周海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Twin-block用于青少年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双期连续性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6例下颌后缩的患者进行双期连续性矫治,用Twin-block进行第一期治疗,紧接着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第二期治疗,X线头影测量进行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分析,并对矫治前后软组织美学指标改变量与硬组织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了颏沟倾角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外(P<0.05),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其他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除了颏沟倾角的改变量与硬组织改变量没有相关外,其余软组织改变量均与部分硬组织的改变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win-block用于双期连续性矫治下颌后缩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变化主要源于下颌体长度的增加、B点的前移、上切牙的直立及由此引起的上下颌骨矢状关系的改变.
作者:王家佳;李涛;江策;张疆弢;管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就不同静压力对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加载压力分别为36kPa、24kPa、12kPa、0kPa,持续静压1h,在加力后立即(0h)收集细胞进行检测,并且开展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当加载压力分别为36kPa、12kPa时,与0kPa相比,髁突软骨细胞的各个增殖、凋亡指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加载压力为12kPa时,细胞凋亡指数减幅大;当加载压力为36kPa时,细胞增殖指数减幅大.结论:不同静压力对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线性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闫磊;赵亮;李善昌;庄亚严;张铁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临床本科实习学生分为二组,一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另一组采用原教学模式,并运用这两种模式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再对这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理论考核,分析结果,做出正确评论.结果: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组学生学习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原教学模式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总体评价较高.结论:新型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值得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推广.
作者:卢晓潇;邹晓娉;吕佳南;郑春梅;曹霞;徐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BL带教法和传统的带教法相比于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带教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于佳木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78名学生随机分为2组.其中被选学生在口腔临床带教中采用CBL带教法的为实验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法的为对照组.结果:期末考试的理论和临床病例分析的平均评分及终检验实验组学生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P<0.01).结论:CBL带教法在口腔临床带教中的使用效果高于传统的带教法,能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更适用于口腔临床带教工作.
作者:赵亮;闫磊;孙洪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的预防作用.方法:自我院2013-12 ~2015-01收集的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选择43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3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扫描,并对比两组的具体检查情况,包括不同斑块检出数量、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内径等.结果:①观察组的软斑和溃疡斑检出率各占50.6%和32.2%,与对照组的15.0%和0%相比明显增高,而扁平斑的对比,观察组占3.4%,低于对照组的70.0%,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颈动脉硬斑检出率的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左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内径值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变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颈部血管超声对粥样斑块做检查,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并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顾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泌尿道感染病原茵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统计我院泌尿道感染患者709例,进行中段尿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病原菌菌种及其耐药情况.结果: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为52.3%,其次分别为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药物试验显示,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致病微生物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特别是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有明显上升.结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葡萄球菌,分离出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建议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给予抗茵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作者:朱云洁;金伟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破裂动脉瘤患者中血清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连续收治的27例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患者入院根据Fisher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对临床预后评分.72h内抽取血液样本,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和sICAM-1浓度.结果:在动脉瘤患者中初始血清TNF-α浓度较低,并且不与影像学评分和临床相关.血清sICAM-1水平与Fisher量表呈正相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没有TNF-α介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水平越高,患者预后就越差.
作者:杨福义;高涵;赵梓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穹嗪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穹嗪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待治疗完成后,将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并结合治疗方法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穹嗪注射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满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制备工艺的优化.方法:把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作为载药材料,以包封率为考察标准,借助界面缩聚法,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制备工艺所获得的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大小均匀、形态规则、无黏连,平均包封率为90.17%,平均粒径为260nm.结论:该优化方法切实可行,能有效提升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质量.
作者:李英夫;宣兆博;王鹤;廉晓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在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治疗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寻找提升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预后水平的临床方案.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2-01~2015-10接收的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实验组),治疗对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同期选择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治疗时选择传统手术,在对所有入选患者治疗结果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比较2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上述入选的所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6.00%,对照组72.00%,且实验组入选患者在手术时长、并发症、住院时长以及复发率等方面都有优势,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而言,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突出,可推广.
作者:王国美;倪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和正常外耳道上皮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并探讨RECK对胆脂瘤型中耳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3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和23例正常外耳道上皮中RECK的表达.结果:31例胆脂瘤上皮组织样本中,有14例(45.16%)标本检测到RECK的阳性表达;23例外耳道上皮组织样本中有21例(91.30%)检测到RECK的阳性表达,且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RECK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组织中低表达,在外耳道上皮组织中高表达,预示此因子参与中耳胆脂瘤的发病过程及在病情进展中起到负调节作用.
作者:于海莲;周一莎;程秀华;秦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妇科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的西医治疗进行对比.方法:对我院在2013-02~2015-02所收集的妇科盆腔炎患者120例进行治疗分析,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成比较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60例,给予比较组常规的西医治疗,给予实验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8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6.67%,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如对于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比较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差异对比无显著的对比差异(P>0.05).结论:对妇科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与防止并发症等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01~2014-12,我院收治的50例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X线平片、鼻窦摄片等分析病因,针对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结果:耳鼻喉科疾病致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咽喉炎症等.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手术治疗等,47例患者治愈(94.00%),3例治疗有效(6.00%),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慢性咳嗽诱发因素(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咽喉炎症等)较多,临床需结合各项检查手段(血常规检查、X线平片、鼻窦摄片等)及时确定诱发因素,合理选择对症治疗方案,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苏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良性室性早搏患者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早搏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运动以及心理干预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只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和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均> 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良性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运动指导结合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症状有效减少甚至消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稳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心脏彩超对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01~2015-10,筛选患者124例,以CT肺血管成像诊断为“金标准”,心脏彩超测量心血管参数,Qanadli评分方法计算栓塞指数(PAOI),进行组间对比、因素分析.结果:肺叶栓塞组、肺段栓塞组左心室前后径、肺动脉收缩压、Qanadli栓塞指数低于肺动脉主干栓塞组,肺段栓塞组低于肺叶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8例患者获得随访,治疗后Qanadli栓塞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参数指标无显著变化;LnY(栓塞指数)=-1.213+0.005(主动脉内径)+0.007(肺动脉收缩压).结论:心脏彩超可用于急性肺栓塞诊断,预测栓塞部位、指数,但仅适用于急性期,且易受原发心肺疾病干扰.
作者:许益;刘影;李超;但倩;刘大庆;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酮替芬联合沙关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变应性咳嗽提供方法借鉴.方法:从我院2011-05 ~2015-06就诊的变应性咳嗽患者中选择106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口服治疗,观察者给予酮替芬2mg/d口服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的咳嗽症状评分结果,并统计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血清IgE(免疫球蛋白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药物起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gE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的血清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数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可有效抑制患者呼吸道炎性反应,其起效快且药效持久,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治疗中予以利用.
作者:刘仍虎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