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薇;杨明莹;古启启;黄梅;倪红;张玥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03~ 2015-03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加服通胆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分与治疗效果评价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08~2015-08收治的43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36例非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受检查部位发现狭窄、闭塞及斑块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者部位包括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前端等;观察组患者狭窄、闭塞、斑块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具有操作方便、无创伤、无痛苦的特点,还可将病变部位准确的定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作者:雷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就不同静压力对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加载压力分别为36kPa、24kPa、12kPa、0kPa,持续静压1h,在加力后立即(0h)收集细胞进行检测,并且开展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当加载压力分别为36kPa、12kPa时,与0kPa相比,髁突软骨细胞的各个增殖、凋亡指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加载压力为12kPa时,细胞凋亡指数减幅大;当加载压力为36kPa时,细胞增殖指数减幅大.结论:不同静压力对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线性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闫磊;赵亮;李善昌;庄亚严;张铁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蜡疗对偏瘫患者肩部肌群痉挛状态的改善及对肩痛的预防作用.方法:依据入选标准,选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4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蜡疗组,每组患者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8周常规康复治疗,蜡疗组再次基础上给予蜡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改良Asworth分级和用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上肢运动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统计肩痛患者人数,收集评估结果,对比两组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8周康复治疗后,改良Asworth分级蜡疗组分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蜡疗组分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蜡疗组减痛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蜡疗能够缓解卒中后肩部肌群痉挛状态,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肩痛发生率.
作者:戚询中;孙光涛;张伟;邹春颖;王克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01~2015-01收治的15例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观察并分析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期间及术后恢复期的影响.结果:经护理指导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护理指导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颊癌修复术患者的颏下岛状皮瓣均良好存活,护理期间未发生感染、坏死等病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达93%,术后3个月患者局部组织瓣较为丰满,皮肤表面光滑.所有患者颏下均无明显瘢痕,美学效果理想,且未影响头颈部活动.结论:对行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患者实施科学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海绵状血管瘤所致癫痫的手术疗效,探讨其手术治疗的策略,评估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预测并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由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所致难治性癫痫病例57例,术后疗效按照Engel分级标准分类,将57例患者分为满意组(Engel I+II)和不满意组(Engel III+ IV),总结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病灶的位置、大小等,探讨不同位置病灶的手术策略,选择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数值变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因素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57例患者中45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占78.95%,12例术后效果不满意,占21.05%.根据病灶位置行病灶扩大切除16例,同时切除颞前叶或内侧结构41例,疗效满意率71.93%.术后疗效与病程、手术方式及病灶是否位于颞叶有关(P值均<0.05),与性别、手术年龄、发作类型、发作频率之间没有发现相关关系.结论:根据病灶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早期手术、手术切除范围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丛炎;付晓平;杨福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IL-3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外周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60例经临床规范治疗恢复到稳定期的AECOPD患者.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血清中的IL-37水平以ELISA方法检测.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ECOPD组血清IL-37、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二氧化碳分压(PaC02)含量明显增高,氧分压(Pa02)、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d)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COPD稳定期组相比,AECOPD患者血清IL-37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稳定期组IL-37、WBC含量明显增高,Pa02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L-37与FEV1% pred在AECOPD组及COPD稳定期呈现低度的正相关.结论:IL-37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和发展,且检测IL-37有可能成为COPD疗效评估的指标.
作者:徐珍;梁姗姗;刘甡;鲍文华;孙云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多索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氨茶碱与多索茶碱的临床效果相比,多索茶碱的临床疗效明显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用药安全性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陈敏;彭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临床本科实习学生分为二组,一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另一组采用原教学模式,并运用这两种模式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再对这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理论考核,分析结果,做出正确评论.结果: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组学生学习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原教学模式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总体评价较高.结论:新型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值得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推广.
作者:卢晓潇;邹晓娉;吕佳南;郑春梅;曹霞;徐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17例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记录17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GCS评分、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12% (16/17);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 (4/17);治疗前17例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分别为(8.25±1.31)分、(2.61±0.34) cm,术后3个月17例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分别为(12.21±1.34)分、(1.48±0.31)cm,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轻中度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GCS评分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但需要积极预防及治疗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铭辉;谢万福;权天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在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 ~12月门诊开据涉及抗菌药物处方500份,进行审核,双盲法审核,通过处方分析、访谈等方法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在2014年3月,开展门诊药学干预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规范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努力提升药物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系统、药学部加强对医师培养指导等,并实行PDCA管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2014年3~12月,抗菌药处方比重、抗菌药相关不良反应报告率、不合理应用抗菌药处方量比重低于2013年3~12月,2014年3~12月抗菌药处方药师参与率高于2013年3 ~12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合理应用率较高,不合理用药原因较复杂,进行药学干预非常必要,有助于提高合理应用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周海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01-01~2015-01-01所收集的78例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的患儿进行研究,将其分成考察组和研究组各39例,考察组选择硫酸特布他林与地奈德联合开展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考察组基础上服用顺尔宁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4.87%,考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71.79%,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2例,考察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19例,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皆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状况.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联合顺尔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普及.
作者:薛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健康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师范学院护理系2014级其中1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80),实验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开展社区健康护理教学,对照组学生则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社区健康护理教学,观察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社区人员对各组学生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开展的社区成员的生活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成员对实验组学生教学的总满意度达到了95.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5.0%,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490;P<0.05).结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来开展社区健康护理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护理教学工作,并且社区成员对小组成员的教学方法非常满意,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林丽英;黄小玲;石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祖国医学传统名方益肾化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12~2014-12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西医降糖药物、饮食控制、调节运动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瘀方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连续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瘀方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用药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肖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透明膜肺病(HMD)的床旁D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表现,分析床旁DR在新生儿透明膜肺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透明膜肺病患儿实施床旁DR动态观察.结果:首次摄影时52例透明膜肺病患儿的床旁DR表现由轻至重共分为4级,其中床旁DR表现为3级的患儿例数多,共26例,其次为2级共14例,间隔24h后进行2次复查,DR表现为3级和4级的例数减少,间隔24h进行3次复查,DR表现为1级的患儿例数明显增多,2例患儿死亡,5例患儿并发气胸,4例患儿并发肺炎,2例患儿并发肺出血,影像学表现均具有典型性.结论:采用床旁DR对新生儿透明膜肺病进行动态观察,可进一步明确患儿的病理变化,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莫荣广;申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的预防作用.方法:自我院2013-12 ~2015-01收集的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选择43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3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扫描,并对比两组的具体检查情况,包括不同斑块检出数量、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内径等.结果:①观察组的软斑和溃疡斑检出率各占50.6%和32.2%,与对照组的15.0%和0%相比明显增高,而扁平斑的对比,观察组占3.4%,低于对照组的70.0%,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颈动脉硬斑检出率的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左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内径值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变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颈部血管超声对粥样斑块做检查,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并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顾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12~ 2014-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肺炎的儿童68例,按抽签方式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4例患者.试验组的患者进行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氨溴索注射液雾化治疗.对比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身体状态、临床症状以及患者恢复同等健康水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效率(61.76%),数据差异显著;试验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9.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肺炎起效快,对儿童其他机体部位伤害小,该方案有一定的治疗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曾勇琴;周有祥;王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使用效果进行研究评价.方法:以2013-01~ 2014-01在本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利巴韦林,在对照组方法上给予治疗组患儿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总病程和疱疹、口腔溃疡、发热等症状的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病程和疱疹、口腔溃疡、发热等症状的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作者:杜燕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破裂动脉瘤患者中血清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连续收治的27例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患者入院根据Fisher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对临床预后评分.72h内抽取血液样本,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和sICAM-1浓度.结果:在动脉瘤患者中初始血清TNF-α浓度较低,并且不与影像学评分和临床相关.血清sICAM-1水平与Fisher量表呈正相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没有TNF-α介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水平越高,患者预后就越差.
作者:杨福义;高涵;赵梓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HD5与Ki67在胃黏膜癌变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两个因子同临床相应病理学特征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内在联系.方法:通过采用ElivisionTM Plus/HRP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58例胃癌组织标本中CHD5和Ki67两个与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①在胃黏膜癌变组织及其相应的周围正常组织中CHD5基因的蛋白显色阳性率分别为34.48%(20/58)和70.69% (41/58),并明显的看出,在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多呈阳性.将结果分析处理后得出,CHD5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瘤体组织分化程度、病变淋巴转移以及肿瘤TNM分期有关(均P<0.05);与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范围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②在胃黏膜癌变组织及其相应的周围正常组织中ki67蛋白显色阳性结果分别为67.24%(39/58)和36.21% (21/58),结果分析后得出,在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基因ki67的表达多为阳性.数据行统计处理后表明,ki67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瘤体组织分化程度、病变淋巴转移以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范围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①在胃癌组织中CHD5表达下降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②ki67在胃正常组织中表达不明显,在胃癌中高表达.且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③CHD5与ki67表达具有负相关性,提示二者有彼此制约、相互拮抗的作用.
作者:周昱;廉奇鑫;王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