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毕胜;王秀萍;关雪莲;王昆祥;李培育;侯丽淳

关键词:留学生, 神经病学, 教学
摘要: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入,留学生教学成为各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各高校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及手段.我校自2006年以来招收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的多名留学生,进行临床医学本科的学习.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止血愈肌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止血愈肌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06~2014-06,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及消化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止血愈肌散(三七粉、白及粉、大黄炭按比例2∶1∶1).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凝血酶及输液治疗.结果:经2周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时间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博洋;霍明霞;袁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01~ 2014-01以来收治的5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及X线胸片检查,观察检查症状,给予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中16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7.59%)、10例外周血白细胞降低(17.24%)、24例血沉增快(41.38%)、8例心肌酶谱增高(13.79%).经过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8.28%(56/58).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气促、肺部湿口啰音的临床表现,但临床发病不明显,无典型临床特征.采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刘彦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激活对胰腺自身产生自体消化所引起的化学炎性反应.探讨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观察,采取相应的治疗及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通过观察分析10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加强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耿佳颖;李美玲;韩桂华;郭锎;李玉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需要视角肿瘤患者临终关怀层级护理模式构建与应用

    目的:依据患者生命质量和医院焦虑抑郁评分等级,构建基于患者需要的层级临终关怀护理模式,以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层级护理试验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住院时对两组病例均进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QLQ)和医院焦虑抑郁(HAD)测定评分并分级,层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层次采取层级的干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不做层级干预护理.护理结束后复测QLQ和HAD评分和分级并对两组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层级护理试验组的QLQ评分由干预前的(39.50±6.79)分,提高为(59.50±11.19)分,HAD评分由阶段18.00±1.89)分,下降为(12.10±2.69)分;常规护理对照组的QLQ前后测评结果为(41.30±6.29)分和(45.70±6.46)分,HAD为(17.40±1.84)分和(16.30±2.67)分,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干预前后QLQ等级变化两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依据患者生理心理需要评分进行临终关怀层级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调动护师工作主动性,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新护理模式.

    作者:田宝文;张国艳;王静;张强华;刘艳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去乙酰化胃肠激素联合G-CSF及bFGF促进糖尿病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研究

    目的:研究去乙酰化胃肠激素(UA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120例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A、B、C三组,并将每组40例进一步划分出组1、组2,各组1均为正常后肢缺血模型、组2均为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A1、A2组不予药物干预;B1、B2组予G-CSF联合bFGF干预;C1、C2组予UAG、G-CSF联合bFGF干预.术后1周,每组取10只大鼠,检测缺血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术后4周,余大鼠行激光多普勒检测后肢肌肉血流后,处死并检测缺血区组织毛细血管数量.结果:MMP-9及VEGF表达均呈现C组>B组>A组、各组1>各组2趋势,且C组与A组、B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2组MMP-9及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B2组(P<0.05);组内对比,A1、B1组分别明显高于A2、B2组(P<0.05).肌肉血流及毛细血管数量亦呈现C组>B组>A组、各组1>各组2趋势,且C1组与A1组,B1组与A1组,C2、B2、A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A1、B1组分别明显高于A2、B2组(P<0.05).结论:UAG联合G-CSF与bFGF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MMP-9、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立海;王娇;陈福军;钟敏;金松;王桂梅;王亚洲;王跃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脊神经阻滞前后阴茎海绵体内血浆中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脊神经阻滞对阴茎海绵体内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性功能正常的下腹部手术患者(志愿受试者),青年组及老年组各8例,分别于脊神经阻滞前后取阴茎海绵体内血液,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同时分别测量阴茎长度与周径的变化.结果:脊神经阻滞后青年及老年组阴茎海绵体内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明显升高,与阻滞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青年及老年组阴茎海绵体内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脊神经阻滞前后阴茎长度与周径明显增加(P<0.01).结论:脊神经阻滞可以使NO含量、NOS活性升高及阴茎长度与周径增大.脊神经阻滞阻断交感神经,间接兴奋副交感神经,从而促进阴茎的勃起.为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郭玉刚;迟宝进;桂士良;郝鹏;秦文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60例82只眼,随机分为单纯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1只眼,联合治疗组在全视网膜光凝1周前行Ranibizumab 0.05mL(0.5mg)玻璃体腔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FFA的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CVA和CMT均显著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FA结果显示两组视网膜无灌注区封闭良好.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作者:王梗;刘英豪;张巍巍;林柏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双侧受累的TolosA-Hunt综合征1例

    麻痹性斜视患者在临床比较多见,但伴有疼痛的麻痹性斜视并不多见.伴有疼痛的麻痹性斜视临床主要见于眼外伤,TolosA-Hunt综合征,后巩膜炎,炎性假瘤、筋膜炎以及颅内占位病变等.眼外伤有明确的病史及体征,容易鉴别.后巩膜炎虽然容易漏诊,但在眼球彩超、CT或核磁共振成像时可以显示后部巩膜增厚.颅内占位容易发现.筋膜炎临床表现相对典型,而且血象有炎症表现.Tolosa-Hunt综合征与炎性假瘤有时症状交织,治疗方法相似,不易排除,Tolosa-Hunt综合征发病多单侧多见,本病例表现为双侧,非常罕见,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峰;王遵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例食用芒果致过敏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芒果是人们喜爱的热带水果之一,其果肉细滑,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美化肌肤、防治便秘的功效;对气喘、咳嗽、痰多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能降低血酯,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常食对心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芒果中除了含有糖、蛋白质、胡罗卜素和各种维生素外,还含有单(或二)羟基苯(生漆中就含有该抗原而常引起过敏),不完全成熟的芒果还含有醛酸,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食用芒果过敏[1].在发达国家,食物过敏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我国对儿童食物过敏,尤其是特应质儿童中食物过敏的发生情况、食物过敏与其它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目前均少有报道[2].

    作者:于淑敏;刘艳辉;于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丁苯肽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丁苯肽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及治疗组40例,对照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肽0.2g,每日3次口服,治疗周期均为两周,治疗前及治疗14d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00% (34/40);对照组有效率65.79%(25/38),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神经功能改善,治疗组疗效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丁苯肽联合银杏达莫与单用银杏达莫相比疗效更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成吉;董淑欣;刘文娟;张淑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 ~2013-12我院收治的2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2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患者,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选择手术,术后再加上有目的的锻炼和药物治疗,能够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NGAL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在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于模型建立成功后6h、12h、24h及36h手术的大鼠利用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淀粉酶与NGAL表达的变化.结果:胰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显示各时间点对照组评分明显低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P<0.05);且轻症急性胰腺炎组评分明显低于重症胰腺炎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和轻症急性胰腺炎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血清中NGAL水平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P<0.05);并且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轻症急性胰腺炎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6h后大鼠血清中NGAL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在24h,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大鼠血清中NGAL表达大幅度升高,在36h,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大鼠血清中的NGAL水平均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清中NGAL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且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中NGAL的表达量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NGAL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升高明显,急性胰腺炎可促进大鼠NGAL表达增加.

    作者:张舒扬;艾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10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ICU病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08 ~2013-12共10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何正确应用无创呼吸机,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产生.结果:10例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明显改善,和应用呼吸机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H、PaO2、PaCO2等血气结果与应用呼吸机前相比治疗比较,具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例患者均未合并其他并发症,也未出现感染情况,其中9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逐渐脱离呼吸机,另有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仍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结论:ICU病房中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后,及时为其应用无创呼吸机,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氧状态,提升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HSP27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细胞骨架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热休克蛋白(HSP27)及其磷酸化蛋白(p-HSP27)表达对急性胰腺炎(AP)模型大鼠细胞骨架保护性作用的研究.方法:将45只正常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A组)、急性胰腺炎组(B组)、假手术组(C组).实验前12h禁食,正常饮水,确定AP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于1h、3h、6h三个时间段处死大鼠,且随机每个时间段每组各处死5只.确定动物模型建立成功,Western-blotting检测HSP27及其磷酸化蛋白含量,RT-PCR检测HSP27mRNA表达.结果:急性胰腺炎组大鼠各时间点SAM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急性胰腺炎组大鼠各时间点胰腺组织HSP27蛋白、p-HSP27蛋白(Ser15)和HSP27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在AP早期胰腺细胞骨架稳定性出现明显变化,HSP27及其p-HSP27含量及HSP27mRNA表达明显升高,提示HSP27在AP早期对胰腺细胞骨架的稳定性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作者:李宏旭;田桦;程开;卓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肾脏尤文氏肉瘤2例

    目的:探讨肾脏尤文氏肉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对2例肾脏尤文氏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1例为33岁男性,因“体检发现左肾肿物3d”入院,CT检查示左肾下极类圆形肿块,平扫中等密度,内见多个斑片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考虑肾癌,入院后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另1例为55岁男性,因“反复镜下血尿2年余”入院,CT检查示左肾中部肾盂旁圆形肿块,平扫稍高密度,与肾实质分界欠清,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动脉期强化明显,考虑肾癌,MRI在T1W1呈等、稍低信号,T2W1呈混杂信号,考虑肾癌,入院后行经腰部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脏尤文氏肉瘤,前1例术后长短周期交替进行化疗(短周期为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每天一次,连续2d;长周期为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每天一次,连续6d),共行6个周期,周期间隔21d.化疗过程顺利,未行放疗.随访14个月,复查B超、CT等未见复发或转移.后1例术后患者及家属拒绝放疗、化疗,也不同意靶向治疗.随访3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肾脏尤文氏肉瘤是一种临床罕见、来源于神经外胚层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影像学上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检查,治疗上以手术切除加化疗、放疗为主,但预后不佳,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唐松林;郑伏甫;邓荣海;罗俊航;戴宇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BL教学法在临床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在临床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人,实验组45人.按照临床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后给两组学生发放并添写《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大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测量表》[1]及《PBL教学对学习帮助的评价表》.结果:两组学生学习积极性各项目得分及PBL教学对学习帮助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方法在临床外科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优势,大程度地提高了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扩展了护生学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有利于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提高.

    作者:董晓红;朱劲松;林萍;赵海峰;都继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裂解温度对培养板中MCF-7细胞质电化学信号的影响

    目的:研究裂解温度对培养板中MCF-7细胞质电化学信号的影响.方法:循环伏安法研究裂解温度对两种裂解方式获得的细胞质电化学信号的影响.结果:50℃为水浴加热裂解法的佳温度,而60℃为烘箱加热裂解细胞法的佳温度,且50℃为水浴加热裂解法获得的细胞质电流强度明显大于60℃为烘箱加热裂解法获得的细胞质电流强度.结论:50℃水浴加热裂解法可以作为24孔板中细胞进行电化学检测的佳裂解条件.

    作者:刘慧东;李锦莲;武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紫杉醇和顺铂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采用紫杉醇和顺铂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30例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紫杉醇加顺铂同期化疗,对照组:顺铂加尿嘧啶同期放疗,两组放疗方法、剂量照射均相同.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实验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和顺铂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少.

    作者:王美江;罗德红;付斯瑜;陈奕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电化学指纹图谱法测定复方中药祛痘软膏剂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电化学指纹图谱技术测定复方中药祛痘软膏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电化学指纹图谱技术,以诱导时间为评价指标,对复方中药祛痘软膏剂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中药浸膏粉检测范围6~34mg/mL,回归方程:t=6898-183.5c,R=0.9970,日内RSD为1.07%,日间RSD为1.68%,加样回收率RSD< 1%,三批样品含量(相当标示量)在98.6% ~101.4%,符合要求.结论: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一种有效、便捷、可靠、准确地评价中药软膏剂的方法.

    作者:祁永华;吴迪;刘丽;张玲;方丹;彭玉生;李守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颅内高压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颅内高压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62例存在颅内高压症状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种干预手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脑脊液各项指标的情况,结果发现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诊治与周密的护理是治疗存在颅内高压症状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一个重要的前提,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消除患者与家长的的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加密切的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王金妹;许庆敏;蔡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