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促进紫杉醇粒抗脑胶质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李明军;李英夫;吴雁;杨福义;王维峰;宣兆博

关键词: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紫杉醇, SHG-44, Wistar大鼠, 病理
摘要:目的:动物实验水平研究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促进紫杉醇粒抗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①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悬液的制备.②制备胶质瘤模型,制备的胶质瘤模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只,Ⅰ组注射生理盐水、Ⅱ组注射紫杉醇、Ⅲ组注射PBCA+ NP、Ⅳ组注射紫杉醇+PBCA+ NP,15d后观察Wistar大鼠的变化,观察肿瘤病理切片,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①Wistar大鼠的生存状态,Ⅳ组好于其它三组.②Ⅱ组和Ⅲ组Wistar大鼠脑胶质瘤血管的减少和坏死肿瘤组织比Ⅳ组少.③Wistar大鼠脑胶质瘤调亡率Ⅳ组高于Ⅱ组、Ⅲ组,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明显提高紫杉醇抗Wistar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以T型钢板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伤患实施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为依据,随机分为各30例的两组,观察组30例以T型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以石膏板行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的优等级率为63.33%(19/30),总有效率为100.00%(30/30);对照组分别为40.00% (12/30)、90.00(27/30);观察组两项指标分别大于对照组指标,且均为P <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5/30)、46.67%(14/30),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T型钢板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骨折部位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感,控制并发症的出现,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虎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激活对胰腺自身产生自体消化所引起的化学炎性反应.探讨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观察,采取相应的治疗及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通过观察分析10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加强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耿佳颖;李美玲;韩桂华;郭锎;李玉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原因分析和对策

    目的:探讨发生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243例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诊断过程中50例首诊漏诊病例,通过对漏诊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在实际的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关对策,找到解决办法.结果:通过对5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首诊漏诊患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所有患者首诊漏诊的主要情况为首诊无异常复诊发现多跟或单根肋骨骨折患者10例,共20%,首诊发现肋骨骨折复诊发现肋骨骨折数目错误患者14例,共28%,首次胸部平片骨折检出漏诊或误诊患者26例,共52%.结论:在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进行X线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改善在以往诊断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尽可能地做到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在首诊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诊断.

    作者:林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丁苯肽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丁苯肽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及治疗组40例,对照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肽0.2g,每日3次口服,治疗周期均为两周,治疗前及治疗14d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00% (34/40);对照组有效率65.79%(25/38),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神经功能改善,治疗组疗效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丁苯肽联合银杏达莫与单用银杏达莫相比疗效更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成吉;董淑欣;刘文娟;张淑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脊神经阻滞前后阴茎海绵体内血浆中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脊神经阻滞对阴茎海绵体内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性功能正常的下腹部手术患者(志愿受试者),青年组及老年组各8例,分别于脊神经阻滞前后取阴茎海绵体内血液,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同时分别测量阴茎长度与周径的变化.结果:脊神经阻滞后青年及老年组阴茎海绵体内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明显升高,与阻滞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青年及老年组阴茎海绵体内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脊神经阻滞前后阴茎长度与周径明显增加(P<0.01).结论:脊神经阻滞可以使NO含量、NOS活性升高及阴茎长度与周径增大.脊神经阻滞阻断交感神经,间接兴奋副交感神经,从而促进阴茎的勃起.为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郭玉刚;迟宝进;桂士良;郝鹏;秦文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Germlin1与NT-proBNP在肝硬化进展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Germlin1及NT-proBNP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表达以及两者在不同程度肝硬化中的表达与变化,分析两者在肝硬化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Germlin1、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NT-proBNP在正常肝脏组织、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表达,以及两者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中的表达.结果:Gremlin1及NT-proBNP在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7%、26.7%,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9.0%、40.8%,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7.8%、59.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Germlin1在肝硬化Child-PughA、B、C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5%、70.0%、84.0%,三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在肝硬化Child-PughA、B、C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5%、50.0%、76.9%,三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remlin1及NT-proBNP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Gremlin1及NT-proBNP在肝硬化中的表达显著增高,且Gremlin1是重要的促肝纤维化因子.Gremlin1及NT-proBN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薇;胡立华;张沛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头孢西丁与阿奇霉素对哮喘患儿Mp抗体阳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究使用头孢西丁与阿奇霉素对哮喘患儿Mp抗体阳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 2014-03来我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77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8例.并对两组病患进行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头孢西丁治疗.记录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为34.83%(31/89)、87.64%(7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45%(18/88)、67.05% (59/88).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Mp抗体阳性比例降低为7.87%(7/89),对照组的18.18%(16/88)降低幅度更显著.另外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数及其他临床特征缓解时间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能更高效治疗儿童哮喘,有效降低Mp抗体阳性比例、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肝性脑病诱发因素与护理

    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因及护理措施,通过对我院25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诱因分析,从中找出主要诱发因素.经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比较: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其次是各种感染、高蛋白饮食、水电解质紊乱、大量、便排钾利尿、便秘、药物使用不当,强烈精神刺激等诱发因素.通过对病因的研究分析,针对以上诱发因素应及早采取护理措施,消除诱发因素是预防肝性脑病,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情,促进意识障碍尽快恢复的重要环节,对肝性脑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美玲;耿佳颖;杨立新;孟淑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病理探析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病理学形态.方法:选取两院在2010-01 ~ 2014-01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的角膜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PAS染色,并对其病理学形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镰刀菌和曲霉菌是常见致病菌,且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组织损害以广泛化脓性炎症为主,真菌可对角膜组织的直接破坏,并在角膜组织内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结论: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进行病理学分析,可进一步明确真菌在角膜内的生长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智敏;曾敏智;陈振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超声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的10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这100例产前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中大多数为单发畸形,单发畸形41例,19例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畸形,左室双出口、右室双出合并其他畸形30例,另有比较少见的10例.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关键,具有诊断价值,为临床确诊提供依据.

    作者:王婧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去乙酰化胃肠激素联合G-CSF及bFGF促进糖尿病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研究

    目的:研究去乙酰化胃肠激素(UA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120例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A、B、C三组,并将每组40例进一步划分出组1、组2,各组1均为正常后肢缺血模型、组2均为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A1、A2组不予药物干预;B1、B2组予G-CSF联合bFGF干预;C1、C2组予UAG、G-CSF联合bFGF干预.术后1周,每组取10只大鼠,检测缺血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术后4周,余大鼠行激光多普勒检测后肢肌肉血流后,处死并检测缺血区组织毛细血管数量.结果:MMP-9及VEGF表达均呈现C组>B组>A组、各组1>各组2趋势,且C组与A组、B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2组MMP-9及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B2组(P<0.05);组内对比,A1、B1组分别明显高于A2、B2组(P<0.05).肌肉血流及毛细血管数量亦呈现C组>B组>A组、各组1>各组2趋势,且C1组与A1组,B1组与A1组,C2、B2、A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A1、B1组分别明显高于A2、B2组(P<0.05).结论:UAG联合G-CSF与bFGF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MMP-9、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立海;王娇;陈福军;钟敏;金松;王桂梅;王亚洲;王跃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药对陈皮-木香与其单味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药对陈皮-木香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陈皮、木香饮片及药对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样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陈皮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油烯,占其挥发油总量的40.54%;木香中主要成分巴西菊内酯,占其挥发油总量的21.80%;药对主要成分为D-柠檬油烯,占其挥发油总量的39.12%.单味药与药对共同含有23种挥发油成分;组成药对后,单味药陈皮消失6种组分,木香消失3种组分.结论:药对中挥发油的成分主要来自陈皮,单味药中的一些挥发油成分在药对中消失,陈皮、木香药对配伍对所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药对中其种类与含量变化并不等于两种单味药的简单相加.

    作者:李淑贤;沙靖全;陆洪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0TMR-CAD与常规MRI检查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常规检查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与(mr-cad相比)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使用核磁共振成像和MR-CAD方法在93例乳腺病变患者中,根据形态学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比较两种形式的准确性区分恶性和良性的乳房肿瘤.结果:MR-CAD方法比磁共振成像方法得到更好的精度.51例乳房肿瘤病变中,核磁共振成像和MR-CAD在诊断准确性没有区别,但MR-CAD在42例非肿块型病变准确性好.结论:在良性和恶性乳腺肿瘤中,尤其是非团块样肿瘤的鉴别诊断,MR-CAD有超过MRI常规检查显著的优势.

    作者:徐涛;王汉卿;朱光宇;刘烨;宋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肾脏尤文氏肉瘤2例

    目的:探讨肾脏尤文氏肉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对2例肾脏尤文氏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1例为33岁男性,因“体检发现左肾肿物3d”入院,CT检查示左肾下极类圆形肿块,平扫中等密度,内见多个斑片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考虑肾癌,入院后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另1例为55岁男性,因“反复镜下血尿2年余”入院,CT检查示左肾中部肾盂旁圆形肿块,平扫稍高密度,与肾实质分界欠清,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动脉期强化明显,考虑肾癌,MRI在T1W1呈等、稍低信号,T2W1呈混杂信号,考虑肾癌,入院后行经腰部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脏尤文氏肉瘤,前1例术后长短周期交替进行化疗(短周期为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每天一次,连续2d;长周期为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每天一次,连续6d),共行6个周期,周期间隔21d.化疗过程顺利,未行放疗.随访14个月,复查B超、CT等未见复发或转移.后1例术后患者及家属拒绝放疗、化疗,也不同意靶向治疗.随访3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肾脏尤文氏肉瘤是一种临床罕见、来源于神经外胚层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影像学上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检查,治疗上以手术切除加化疗、放疗为主,但预后不佳,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唐松林;郑伏甫;邓荣海;罗俊航;戴宇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促进紫杉醇粒抗脑胶质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动物实验水平研究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促进紫杉醇粒抗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①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悬液的制备.②制备胶质瘤模型,制备的胶质瘤模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只,Ⅰ组注射生理盐水、Ⅱ组注射紫杉醇、Ⅲ组注射PBCA+ NP、Ⅳ组注射紫杉醇+PBCA+ NP,15d后观察Wistar大鼠的变化,观察肿瘤病理切片,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①Wistar大鼠的生存状态,Ⅳ组好于其它三组.②Ⅱ组和Ⅲ组Wistar大鼠脑胶质瘤血管的减少和坏死肿瘤组织比Ⅳ组少.③Wistar大鼠脑胶质瘤调亡率Ⅳ组高于Ⅱ组、Ⅲ组,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明显提高紫杉醇抗Wistar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

    作者:李明军;李英夫;吴雁;杨福义;王维峰;宣兆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10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ICU病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08 ~2013-12共10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何正确应用无创呼吸机,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产生.结果:10例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明显改善,和应用呼吸机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H、PaO2、PaCO2等血气结果与应用呼吸机前相比治疗比较,具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例患者均未合并其他并发症,也未出现感染情况,其中9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逐渐脱离呼吸机,另有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仍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结论:ICU病房中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后,及时为其应用无创呼吸机,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氧状态,提升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气管插管BIS靶控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经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BIS靶控静脉全麻组(观察组)和丙泊酚静脉注射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30min及拔管时6个时间点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诱导前相比,两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均有下降(P<0.05);对照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加快(P<0.05).气管插管后,观察组HR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丙泊酚用药量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气管插管BIS靶控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麻醉,麻醉过程中丙泊酚的用量减少,对身体各项指标的影响较小;术后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邓辉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概念图在护理病例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对概念图在护理病例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思路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4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教学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程序法教学,而实验组采用概念图进行病例分析教学,对两组护理人员学习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并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学习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总分(312.84±15.65)分,高于对照组(291.12±15.24)分,P<0.05.结论:采用概念图法进行护理病例分析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孟凡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BL教学法在临床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在临床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人,实验组45人.按照临床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后给两组学生发放并添写《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大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测量表》[1]及《PBL教学对学习帮助的评价表》.结果:两组学生学习积极性各项目得分及PBL教学对学习帮助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方法在临床外科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优势,大程度地提高了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扩展了护生学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有利于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提高.

    作者:董晓红;朱劲松;林萍;赵海峰;都继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5例留置尿管脱出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脱管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减少此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2014年10月份本科管路滑脱报告单中上报的5例患者资料,分析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女患者,行动不便,不配合的患者容易发生管路滑脱,主要原因为护士与患者沟通不够及采用气囊内注气的方法.结论:护士应正确评估留置尿管患者的情况,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加强病情观察,改进留置方法.

    作者:赵春艳;于翠翠;邓春瑶;孙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