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与子宫肌瘤同期手术50例并发症分析

杜淑丽

关键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剖宫产,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与子宫肌瘤同期手术50例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剖宫产同期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剖宫产,择期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同期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RA患者血清中FKN、IL-18表达水平的测定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FKN、IL-18表达水平及其与R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9 ~2014-09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门诊体检正常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清FKN、IL-18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RA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RA血清中FKN、IL-18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KN、IL-18与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反应蛋白、血沉、均呈正相关(P<0.05),两者与类风湿因子(R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RA患者血清中FKN和IL-18的表达有相关性,两者呈正相关.结论:RA患者血清中FKN、IL-1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据此可推测FKN、IL-18两者共同参与了RA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刘朝辉;黄波;徐海波;孙晓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抑癌基因FHIT和WWOX与前列腺癌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FHIT和WWOXmRNA及其蛋白在前列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FHIT和WWOX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RT-PCR法检测FHIT和WWOXmRNA在前列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结果:FHIT和WWOX蛋白表达在前列腺癌中与低分化组及高与低分化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分期中表达的缺失的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5).FHITmRNA和WWOXmRNA的在前列腺癌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FHIT与WWOX为抑癌基因,其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作者:杨振;高琦;柳朝阳;张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部创伤的临床特点和急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09 ~ 2014-09抢救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紧急治疗的50例腹部创伤患者中,痊愈的患者有55例,死亡患者5例,救治成功率是91.6%.结论:腹部创伤患者多数为钝性暴力所致,赢取救治的佳时间,对其及早诊断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邓碧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门诊小面积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门诊小面积浅Ⅱ°烧伤病人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作者所在医院2012-12 ~2014-12烧伤科治疗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烧伤患者创面外用敷料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医用凡士林进行创面的内敷包扎处置,观察组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进行内敷包扎处置,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Ⅱ°烧伤患者伤后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应用在门诊小面积浅Ⅱ°烧伤患者创面的治疗中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金英;张晓东;张文杰;刘永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80例内科疾病中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进行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我院满意为9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内科疾病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凤莲;刘慧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单孔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单孔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并符合单孔胸腔镜切除术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平均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平均费用均低于对照纽,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纽,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新型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文静;白鑫;刘清华;刘清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在临床中的情况.方法:选取2012-01 ~ 2014-01在我院接受胫骨骨折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经皮微创锁定铜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23例(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8.26%,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显著,耐受性佳,对身体伤害小,并发症少,预后良好,明显提升患者术后生活水平,适宜在临床普及使用.

    作者:王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马齿笕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及肝脏细菌易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及肝脏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应用硫酸葡聚糖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马齿笕多糖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给药7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测定及肝脏细菌易位检测.结果:DSS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肝脏有肠杆菌易位,小鼠出现肠道微生态失调.马齿笕多糖治疗7d后治疗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上升,肝脏肠杆菌数量减少.结论:马齿笕多糖可以提高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降低肝脏肠杆菌数量.马齿笕多糖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冯澜;李绍民;代月;马婷;马淑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7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症状与X线诊断分析

    目的:本组研究通探索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与X线表现的相关性,为颞颌关节紊乱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颞颌关节侧斜位、双侧髁状突经咽侧位X线片检查.结果:关节弹响或杂音的X线显示关节间隙异常者居多,占61.54%;区疼痛或压痛的X线显示正常关节者居多,占47.37%;关节动度异常的X线显示关节间隙异常者居多,占47.18%;骨关节病关节在三大主要临床症状的X线影像中均未占高比率.结论:临床治疗应根据病程特点,结合X线影像检查,尽早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关节器质性改变的发生.

    作者:高景斌;闫海明;韩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急诊工作中的重要性

    目的:总结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急诊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观察急诊护士的抢救过程,并对病人痊愈后进行追踪,总结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及观察能力,阐述其重要性.结果: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及观察能力提高可以对整体急诊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所以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及观察能力在急诊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结论: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急诊工作中非常重要,关系到患者能否第一时间得到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也关系到抢救成功率与治疗预后.

    作者:杨杏钻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海水浸泡感染后纳米复合骨修复开放骨缺损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海水浸泡感染后纳米复合骨对开放骨缺损的修复研究.方法:取犬桡骨中段截骨制成骨开放缺损2cm,试验组海水浸泡伤口2h,对照组自然暴露伤口2h,感染后3d分别给予伤口清创,并以纳米复合骨植入,每组各12只,并以玻璃纤维石膏绷带固定,术后4周、8周、12周观察各组动物骨断端的影像分级及病理组织变化,并以秩合检验.结果:a)术后12周试验组骨痂生长修复效果差于对照组(U=39.50、P<0.05),有统计学意义;b)术后4周、8周试验组与对照组间骨痂生长情况对比修复效果无差别,秩合(U=54.00和52.50、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组纳米复合骨修复骨缺损随时间推移效果差于对照组,骨断端软组织生长多.

    作者:刘敏;洪建明;胡学峰;扈佐鸿;吴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MP-1、TIMP-2在下肢静脉曲张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采集手术中的曲张和正常大隐静脉样本,研究在曲张大隐静脉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的表现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12 ~2014-10通过血管外科收治的大隐静脉手术治疗患者32例(患肢40条),选取男18例,女14例,年龄38 ~75岁,平均57.5岁.选取静脉主干曲张明显的部位割作标本.依据CEAP法,将40条曲张大隐静脉分俩组:C1 ~ C3组(怠肢24条)、C4~C6组(患肢16条).对照组选用一定期间我院骨外科和血管外科,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外伤(没有下肢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家族史)需要截肢的正常10条大隐静脉.男性截肢者7例(患肢7条),女性截肢者3例(患肢3条),年龄24 ~70岁,平均46.6岁.本实验分为俩组实验组及其对照组,俩组的实验方法是通过免疫纽化来显示MMP-1、TIMP-2在大隐静脉中的表达概率.结果:对照组大隐静脉壁中MMP-1的表达量较少,但是实验组曲张大隐静脉壁中表达量增多(P<0.05),C4~C6组和C1~C3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大隐静脉壁中TIMP-2也可以表达,但在实验组曲张大隐静脉壁中表达增加(P<0.05),C4~ C6组和C1-C3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曲张的血管重塑可能与MMP-1、TIMP-2的异常表达相关.

    作者:许建辉;刘程伟;王石;金松;王树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消痔灵注射液促进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的消痔灵注射液(Hemorrhoid Injection)对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ma endothelial cells)凋亡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消痔灵注射液3个实验组,采用细胞培养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消痔灵注射液对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HECS均呈现生长状态,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呈现凋亡改变.消痔灵注射液对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干预与给药剂量及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其能使血管瘤内皮细胞停滞在Go/G1期,从而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流式分析结果表明给药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痔灵注射液促进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其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善昌;梁显峰;姜炳华;闫磊;宁尚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戊四氮诱导癫痫大鼠脑N-cadherins和NT-4的变化及灵芝酸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戊四氮(PTZ)诱导大鼠癫痫后脑神经型钙粘附素(N-cadherins)和神经营养因子-4(NT-4)变化及应用灵芝酸进行干预与治疗,主要研究灵芝酸预防和治疗癫痫的痫性发作的机理.方法:采用健康的雄性Wistar实验大白鼠33只,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酸治疗组每组11只.癫痫模型组与灵芝酸治疗组均采用诱导癫痫亚惊厥发作剂量腹腔注射戊四氮制备Wistar大白鼠慢性点燃痫性模型.在实验室冰盒低温条件下迅速提取大鼠脑组织,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脑N-cadherins和NT-4的变化.结果:实验性诱导癫痫大鼠痫性模型制备成功,灵芝酸治疗组和癫痫模型组实验动物都达到癫痫点燃的实验标准,与癫痫模型组动物相比,灵芝酸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但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实验检测Western-Blotting结果发现:PTZ诱导癫痫发作后N-cadherin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灵芝酸干预后,N-cadherins的表达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癫痫模型组大鼠脑NT-4蛋白含量比正常对照组蛋白含量升高,差异具显著性(P<0.05);灵芝酸组大鼠脑NT-4蛋白含量较癫痫模型组蛋白含量升高,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灵芝酸作用癫痫大鼠后N-cadherins蛋白表达降低,调整机体病变神经元的兴奋性,灵芝酸还能够增强NT-4的表达从而减轻癫痫发作给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从而起到抗癫痫作用.

    作者:王芳芳;谭风雷;姜阳;马小茹;刘蕾;刘君星;梁衍锋;吴佳梅;王淑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型螺旋型肠胃管安置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传统管(胃管和鼻肠管协同)和新型管(专利产品螺旋型肠胃管)在胃大部切除术安置过程中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96例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二组,即对照组(胃管和鼻肠管协同)100例,实验组(新型管)96例.对照组(胃管和鼻肠管协同)是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将胃管送至胃内;实验组(新型管)是将设计一体的螺旋型肠胃管同样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前端,操作方法按胃管留置操作规程进行.结果:实验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管道移位、管道堵塞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安置新型专利产品螺旋型肠胃管(简称新型管)的舒适度明显优于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简称传统管);在两种管道安置过程中及留置期间,新型管并发症管道阻塞、管道移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郝佳丽;曹玉杰;张秀华;刘媛;都继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在ICU护理中加入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07 ~2014-07收治于我院ICU科室的50例患者作为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层级护理组,另选取2012-07 ~2013-07收治于我院ICU科室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我科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在ICU护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层级护理组护理质量为(95.26±3.48)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90.82 ±3.84)分,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层级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提升医疗水平,优化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罗莲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ICU重症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56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56例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01 ~2014-01我院ICU病房收治的2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为并发高钠血症患者(共56例);对照组为未发生高钠血症患者(共234例),分析其相关因素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钠水平超过180mmol/L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而血钠水平在160 ~ 179mmol/L的患者其死亡率也比150 ~ 159mmol/L的患者高,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钠血症是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琴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毛尖蘑粗多糖对H22肝癌小鼠TNF-α和IL-2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毛尖蘑粗多糖对H22肝癌小鼠TNF-α和IL-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毛尖蘑粗多糖低(20mg/mL)、高剂量组(40mg/mL),每组10只.于接种后24h给予不同处理,每日1次,腹腔注射.14d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与IL-2水平,RT-PCR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TNF-α与IL-2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中IL-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毛尖蘑粗多糖组TNF-α和IL-2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PBMC中TNF-α和IL-2 mRNA在毛尖蘑粗多糖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毛尖蘑粗多糖能促进TNF-α和IL-2分泌而发挥了抗肿瘤作用.

    作者:罗文哲;王建杰;吕冬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应用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惠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几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纽患儿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对两组治疗计划共计实施时间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手足口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岑宝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56层螺旋CT对肺静脉解剖的观察及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肺静脉的解剖及变异,为心胸外科手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提供肺静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肺静脉影像资料,在EBW工作站,应用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观察肺静脉的解剖及变异类型.结果:180例资料中,标准型肺静脉为常见,双侧均为标准型肺静脉者占67.22%,共121例,其中男72例,女49例.肺静脉共同开口型33例,占18.33%;副肺静脉型23例,占12.78%,混合型3例,占1.67%.男女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静脉的解剖变异较为常见,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肺静脉的解剖及变异是可行的.

    作者:牟焕晨;吕仁杰;许传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