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螺旋型肠胃管安置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郝佳丽;曹玉杰;张秀华;刘媛;都继微

关键词:传统管(胃管和鼻肠管协同), 新型管(专利产品螺旋型肠胃管), 舒适度
摘要:目的:比较传统管(胃管和鼻肠管协同)和新型管(专利产品螺旋型肠胃管)在胃大部切除术安置过程中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96例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二组,即对照组(胃管和鼻肠管协同)100例,实验组(新型管)96例.对照组(胃管和鼻肠管协同)是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将胃管送至胃内;实验组(新型管)是将设计一体的螺旋型肠胃管同样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前端,操作方法按胃管留置操作规程进行.结果:实验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管道移位、管道堵塞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安置新型专利产品螺旋型肠胃管(简称新型管)的舒适度明显优于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简称传统管);在两种管道安置过程中及留置期间,新型管并发症管道阻塞、管道移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CAMKⅡ及NCX3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点燃的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左乙拉西坦(LEV)灌胃进行抗癫痫治疗,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区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CaMKⅡ)Ⅱ及钠钙交换体(NCX3)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通过水迷宫测试观察长期应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周龄健康Wistar大鼠120只分为生理盐水组、癫痫模型组、正常给药组及治疗组,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造模成功后7d、14d及28d断头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中CAMKⅡ及NCX3的表达变化,并且在第四周应用水迷宫评价每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的能力.结果:反复惊厥可导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CaMKⅡ及NCX表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左乙拉西坦(LEV)可以改善细胞内钙超载,提高CaMKⅡ及NCX3蛋白的表达.同时第4周结果显示长期应用LEV不会出现CaMKⅡ的过量表达.结论:LEV能很好的控制癫痫发作,可能与其能提高CaMKⅡ及NCX3蛋白的表达有关,同时能通过控制癫痫的发作进而改善其反复发作后所造成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作者:裴艳莹;邹艳红;王海燕;韩丽萍;赵里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40例改良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改良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优点.方法:对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改良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进行手术治疗,用温生理盐水置换硬膜下血肿.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40例硬膜下血肿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型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明显较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英夫;李明军;陈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AQP1基因沉默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沉默对在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方法:培养PC-3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随机分为质粒转染组和质粒空白组.针对AQP1基因设计合成小片段RNA,并构建高效表达载体.利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质粒转染入PC-3细胞.RT-PCR检测PC-3细胞AQP1mRNA的表达情况及激光共聚焦观察室观察、拍照AQP1表达的情况,转染后72h.将鼠龄为6周的60只BALB/C-nu/nu雄裸鼠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正常对照组30只,转染组30只.转染组把转染后的前列腺癌PC-3细胞注射裸鼠腋窝处皮下;对照组把未经转染的前列腺癌PC-3细胞注射到裸鼠腋窝处皮下.每日观察肿瘤生长及体重情况,裸鼠饲养6周处死,完整取出移植瘤瘤体测量体积和重量.结果:与质粒空白组相比,转染组应用RNA干扰技术后AQP-1在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中mRNA的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裸鼠移植瘤体积为(573.39±175.24) mm3明显小于对照组(1482.50±327.86) mm3,(P<0.05).转染组肿瘤重量为(0.55±0.11)g明显小于对照组(1.31±0.29)g,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1广泛的表达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对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多的AQP-1促进了前列腺癌细胞的增长,抑制AQP-1的表达可以使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减慢,体积减小.

    作者:牛文斌;罗振国;程亮;王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患者均使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过程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测量患者盆底的肌肉电情况,通过盆底肌电量与病史评价了解治疗效果.结果:5例结束治疗的患者盆底肌电量,治疗前肌电量为3.44 ~ 15.57,在治疗结束后盆底肌电量提高为26.1~ 73.5,其中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1例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有3例正处于治疗中的患者共治疗4周,目前症状并未改善,治疗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强,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手段,治疗年轻患者时疗效较好.

    作者:张秋霞;区彩明;杨丽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ICU重症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56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56例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01 ~2014-01我院ICU病房收治的2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为并发高钠血症患者(共56例);对照组为未发生高钠血症患者(共234例),分析其相关因素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钠水平超过180mmol/L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而血钠水平在160 ~ 179mmol/L的患者其死亡率也比150 ~ 159mmol/L的患者高,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钠血症是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琴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婴幼儿肠套叠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婴幼儿肠套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肠套叠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健康教育,从患儿家长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儿12个月内复发率等方面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婴幼儿肠套叠护理中对患儿家长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患儿的肠套叠复发率.

    作者:王佩珊;李佳;王莹;张雪;孔祥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生儿心律失常42例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科42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2±3.5)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3士3.7)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2%,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心律失常病患儿效果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提高了患儿家长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范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丹皮酚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IL-1β、TNF-α的影响

    目的:对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实验大鼠应用丹皮酚,并检测治疗后实验大鼠IL-1β、TNF-α水平,得出丹皮酚对RA的作用,探讨丹皮酚针对R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式完全佐剂的实验方法,制备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AA)的大鼠模型,一周后对实验大鼠应用低剂量丹皮酚(8mg/kg)、以及高剂量丹皮酚(32mg/kg)每日1次,一共应用21d.治疗后,应用了丹皮酚的RA大鼠对足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ELISA方法,得出RA实验大鼠IL-1β、TNF-α的水平.结果: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造模15d后立即出现了后肢的足肿胀,关节炎指数升高(P<0.05);实验显示丹皮酚很明显使实验大鼠的对侧足的肿胀时间延后,并减轻RA实验大鼠足的肿胀度(P<0.05),并且高剂量丹皮酚可以减少IL-1β、TNF-α水平(P<0.05).结论:对患有RA的实验大鼠应用丹皮酚可以降低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丹皮酚可以抑制RA的发展.

    作者:石磊;孙庆治;王建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声B-Flow血流成像技术对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

    目的:使用B-Flow成像技术检测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新生毛细血管情况来判断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易损性.方法:选取85例有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患者,进行B-Flow血流成像技术观察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内有无微血流信号,将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分两组,一组有微血流信号组(55例)另一组无微血流信号组(30例),比较两组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患者患脑梗塞比率的情况.结果: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内有微血流信号组脑梗塞发生率(74%)显著高于无微血流组(35%),比较有微血流信号组与无微血流信号组结果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B-Flow血流成像技术对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的检测判断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易损性,预测脑梗塞的风险.

    作者:丛震宇;郑春梅;王薇;王晓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D2-40和FⅧ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D2-40和FⅧ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印例结肠癌、20例结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D2-40和FⅧ的表达情况,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和FⅧ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D2-40表达的LMVD计数在正常结肠、结肠腺瘤及结肠癌逐渐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Ⅷ表达的MVD计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结肠腺瘤、结肠癌及正常结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结肠癌组织中D2-40和FⅧ过表达,说明血管/淋巴管新生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腺瘤组织中新生血管和淋巴管数量增多,提示腺瘤有发展成癌的风险,应该定期复查.

    作者:王桂梅;刁为英;王彩霞;聂美楠;张立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骨桥蛋白、骨形成蛋白7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模型经病理学、免疫组化手段观察肾纤维化过程中OPN、BMP-7的表达,并用缬沙坦干预大鼠模型.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物缬沙坦在肾间质纤维化(RIF)过程中的作用与机理.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3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假手术组),所有大鼠均制备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假手术组不处理输尿管.用0.9% Nacl对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一次等量灌胃.缬沙坦治疗组以6mg/kg缬沙坦给药量日一次灌胃.上述方法操作2w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血后处死取肾脏.其余大鼠继续上述方法处理至4w后同样方法取材及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的OPN、BMP-7表达情况;所取血液使用我院全自动生化仪对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和缬沙坦组在术后血肌酐及血尿素与假手术组比较都明显升高而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发现模型组OPN表达增加,BMP-7表达减少,而缬沙坦组OPN表达减少,BMP-7表达增加.Western印迹法测定OPN、BMP-7蛋白的表达.结论:缬沙坦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起到拮抗作用,可能对临床用药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作者:刘中柱;刘艳姝;史为伍;姚海涛;牛效清;张国艳;何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80例内科疾病中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进行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我院满意为9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内科疾病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凤莲;刘慧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佳木斯市口腔正畸患者就诊原因和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正畸患者就诊的目的、动机和就诊满意度,以改善提高正畸科口腔医疗服务的质量.方法:随机抽取口腔正畸科门诊咨询及治疗患者1069人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①患者正畸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影响颜面部美观及个人形象;②儿童主要是应父母的要求前来就诊,而成人病人主要是为了工作、社会活动及恋爱、婚姻的需要;③患者为关心的问题主要是医生技术水平、疗程长短、治疗效果及收费的高低.④90%以上的复诊患者对医生的医疗质量与服务态度,护士及导医的服务态度及质量,诊疗环境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大程度获得颜面部及牙齿的美观是正畸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患者对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医疗服务整体满意率相对较高,对等候或排队时间满意率低.

    作者:丁元圣;赵玥;丁元欣;张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RA患者血清中FKN、IL-18表达水平的测定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FKN、IL-18表达水平及其与R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9 ~2014-09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门诊体检正常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清FKN、IL-18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RA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RA血清中FKN、IL-18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KN、IL-18与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反应蛋白、血沉、均呈正相关(P<0.05),两者与类风湿因子(R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RA患者血清中FKN和IL-18的表达有相关性,两者呈正相关.结论:RA患者血清中FKN、IL-1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据此可推测FKN、IL-18两者共同参与了RA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刘朝辉;黄波;徐海波;孙晓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7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症状与X线诊断分析

    目的:本组研究通探索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与X线表现的相关性,为颞颌关节紊乱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颞颌关节侧斜位、双侧髁状突经咽侧位X线片检查.结果:关节弹响或杂音的X线显示关节间隙异常者居多,占61.54%;区疼痛或压痛的X线显示正常关节者居多,占47.37%;关节动度异常的X线显示关节间隙异常者居多,占47.18%;骨关节病关节在三大主要临床症状的X线影像中均未占高比率.结论:临床治疗应根据病程特点,结合X线影像检查,尽早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关节器质性改变的发生.

    作者:高景斌;闫海明;韩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目的:主要讨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方法:对6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与物理治疗法,进而对照观察.结果: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组,共32例,其治疗效果优于物理治疗法的35例.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中,两组疗效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蛛网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的防治具有很高的疗效,而且安全性也较为理想.

    作者:王维峰;宣兆博;杨福义;杨琳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临床药物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应用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后仍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TIA)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应用阿司匹林100mg/d与氯吡格雷75mg/d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20mg/d维持治疗.结果:观察组(75例),完全控制未复发68例,总有效率为90.67%,无1例出血、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对照组(75例),完全控制未复发55例,总有效率为73.33%,有14例发展为脑梗死.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控制频发TIA效果优于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治疗,降低TIA发作及进展成卒中的风险,治疗期未出现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田嘉莹;盛宝英;韩凤;杨晓玉;魏春杰;毕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HER-2及MMP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02 ~2014-06于我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取同期于我院检查的6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癌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的HER-2与MMPs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HER-2的阳性表达率为40.0%,正常肺组织未见HER-2的阳性表达;非小细胞肺组织的MMPs的阳性表达率为45.0%,正常肺组织未见MMPs的阳性表达,故非小细胞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的HER-2与MMPs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HER-2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MMPs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ER-2与MMPs的信号转导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与侵袭具有重要的作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HER-2与与MMPs的表达可有助于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云晖;刘丽;鲍文华;段玉兰;刘爱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伴糖尿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伴糖尿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所有符合入组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另外系统地给予与精神病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能运用到自我管理中,其遵医行为的提高,使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伴糖尿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保健行为,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使患者早日康复,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彭红梅;陈春红;陈俊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方法和心得体会,为进一步探索个体化和人性化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51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采取了对应护理措施后,大多数患者消除了不良心理.结论:正确且有针对性的全身和眼科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

    作者:朱岩;冯丽华;尉露露;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