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莹;邹艳红;王海燕;韩丽萍;赵里明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在临床中的情况.方法:选取2012-01 ~ 2014-01在我院接受胫骨骨折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经皮微创锁定铜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23例(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8.26%,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显著,耐受性佳,对身体伤害小,并发症少,预后良好,明显提升患者术后生活水平,适宜在临床普及使用.
作者:王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恒前牙外伤发生的规律、应急处理方式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5例学龄儿童年轻恒前牙外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外伤类型、年龄、性别等差异.结果:学龄儿童年轻恒前牙外伤发生的高峰年龄为9 ~11岁,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比例2.05:1.外伤原因以自己摔倒多,以上颌中切牙冠折多见,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学校为主要外伤发生地.结论:学龄儿童年轻恒前牙外伤发生一定有规律,外伤后就诊时间越早相对预后越好.
作者:赵玥;丁元圣;杨清岭;孔宇;李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及肝脏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应用硫酸葡聚糖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马齿笕多糖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给药7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测定及肝脏细菌易位检测.结果:DSS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肝脏有肠杆菌易位,小鼠出现肠道微生态失调.马齿笕多糖治疗7d后治疗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上升,肝脏肠杆菌数量减少.结论:马齿笕多糖可以提高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降低肝脏肠杆菌数量.马齿笕多糖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冯澜;李绍民;代月;马婷;马淑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已经建立并且行之有效的化学筛选(LC-MSn)和活性筛选集成系统获取水飞蓟茎叶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95%乙醇提取药材获得总提取物,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总黄酮类化合物,多种色谱方法(sephadex-LH20,HPLC等)相结合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NMR谱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Fe2+半胱氨酸诱导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进行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从水飞蓟茎叶中首次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这5个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8.5~11.2.结论:从水飞蓟茎叶中获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抗氧化活性与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关系.
作者:陈效忠;常鑫;吕红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FKN、IL-18表达水平及其与R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9 ~2014-09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门诊体检正常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清FKN、IL-18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RA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RA血清中FKN、IL-18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KN、IL-18与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反应蛋白、血沉、均呈正相关(P<0.05),两者与类风湿因子(R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RA患者血清中FKN和IL-18的表达有相关性,两者呈正相关.结论:RA患者血清中FKN、IL-1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据此可推测FKN、IL-18两者共同参与了RA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刘朝辉;黄波;徐海波;孙晓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科42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2±3.5)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3士3.7)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2%,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心律失常病患儿效果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提高了患儿家长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范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沉默对在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方法:培养PC-3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随机分为质粒转染组和质粒空白组.针对AQP1基因设计合成小片段RNA,并构建高效表达载体.利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质粒转染入PC-3细胞.RT-PCR检测PC-3细胞AQP1mRNA的表达情况及激光共聚焦观察室观察、拍照AQP1表达的情况,转染后72h.将鼠龄为6周的60只BALB/C-nu/nu雄裸鼠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正常对照组30只,转染组30只.转染组把转染后的前列腺癌PC-3细胞注射裸鼠腋窝处皮下;对照组把未经转染的前列腺癌PC-3细胞注射到裸鼠腋窝处皮下.每日观察肿瘤生长及体重情况,裸鼠饲养6周处死,完整取出移植瘤瘤体测量体积和重量.结果:与质粒空白组相比,转染组应用RNA干扰技术后AQP-1在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中mRNA的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裸鼠移植瘤体积为(573.39±175.24) mm3明显小于对照组(1482.50±327.86) mm3,(P<0.05).转染组肿瘤重量为(0.55±0.11)g明显小于对照组(1.31±0.29)g,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1广泛的表达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对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多的AQP-1促进了前列腺癌细胞的增长,抑制AQP-1的表达可以使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减慢,体积减小.
作者:牛文斌;罗振国;程亮;王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优点.方法:对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改良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进行手术治疗,用温生理盐水置换硬膜下血肿.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40例硬膜下血肿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型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明显较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英夫;李明军;陈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进行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我院满意为9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内科疾病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凤莲;刘慧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较高,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Mindray公司的M-7彩超诊断仪床旁经胸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11例,与CT、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胸超声诊断急诊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91.67%,CT诊断急诊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90.00%,MRI诊断急诊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100.00%.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地诊断急诊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能够早期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作者:杜淑华;盖昱辛;梁阔鹏;陈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上前牙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共12颗满足即刻种植术适应症的无法保存的上前牙,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12枚,均于术后完成即刻临时冠修复,4~6个月后永久修复.种植永久修复后随访6 ~12个月,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骨结合情况,统计种植义齿成功率.结果:12例患者12枚种植体均无感染、松动,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骨结合良好,未见明显病理性骨吸收,无种植体周围炎症出现,软组织健康,种植体成功率100%,患者对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适应症的前提下,采用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上前牙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进峰;尹蒙熔;樊马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对应用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后仍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TIA)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应用阿司匹林100mg/d与氯吡格雷75mg/d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20mg/d维持治疗.结果:观察组(75例),完全控制未复发68例,总有效率为90.67%,无1例出血、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对照组(75例),完全控制未复发55例,总有效率为73.33%,有14例发展为脑梗死.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控制频发TIA效果优于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治疗,降低TIA发作及进展成卒中的风险,治疗期未出现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田嘉莹;盛宝英;韩凤;杨晓玉;魏春杰;毕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应用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惠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几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纽患儿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对两组治疗计划共计实施时间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手足口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岑宝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56例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01 ~2014-01我院ICU病房收治的2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为并发高钠血症患者(共56例);对照组为未发生高钠血症患者(共234例),分析其相关因素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钠水平超过180mmol/L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而血钠水平在160 ~ 179mmol/L的患者其死亡率也比150 ~ 159mmol/L的患者高,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钠血症是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琴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无创青光眼治疗系统对开角型青光眼以及高眼压症在不同时间段的降眼压效果.方法:51例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70眼)于首次确诊时、1周各行一次PNT治疗,分别于首次PNT后l天、l周、2周、1月、2月、3月记录眼压(OP)值.结果:所有患者于确诊时、PNT治疗后l天、1周、2周、1月、2月、3月眼压分别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青光眼治疗系统对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有一定的降眼压作用.
作者:曹丽辉;尉露露;杨笑天;王玉清;徐志刚;张涤;金童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C-ME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MET与腺样囊性癌的关系及相关性,为临床的转移趋势、预后判断和术后的随诊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MET的表达.结果:C-MET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C-MET阳性表达率为66.7% (23/31),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蛋白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转移、侵润和复发有关(P<0.05).结论:C-MET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麻春莹;迟艳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估重度桡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架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12个月随诊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架及普通钢板内固定的43例重度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人,其中男16例,女27例,对两种不同术式的病人进行分组,观察组为行外固定架治疗的22例病人;对照组为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1例病人.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按照桡骨远端分类之AO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经过Gartland and Werlkey腕关节功能评估[1]标准,将病人系统评分从容观评估、主观评估、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及影像学指标等五个指标.结果:术后2个月,随访病人43例,术后1年得到随访病人为36例.随访中内固定组有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2例;外固定组针道炎性渗出1例.外固定组手术用时,出血量小于内固定组.随访术后3个月,外固定架组GW评分、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度及握力均优于内固定组;随访术后1年,外固定组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度及握力同样优于内固定组.影像学指标外固定架组掌倾角、尺偏角优于内固定组.结论: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重度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
作者:孙放;李长德;解云川;乔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析、选择蝙蝠葛碱透皮扩散促渗剂.方法:通过改良Franz扩散池,根据Q-t方程和通过考察透皮速率常数,从1%丙二酮,3% Azone,3% OA,十二烷基硫酸钠,冰片,6%尿素,5%松节油中分析比较出适合蝙蝠葛酚性碱的透皮扩散促渗剂.结果:由实验结果得出3%氮酮为较好透皮渗透促进剂.结论:此研究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可重复性好.
作者:孙淑波;李冬;时慧;高洪霞;张沙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后护理.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当中选取12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53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分析两组的产后并发症、新生儿情况及产后6 ~12周回院复查糖耐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GTT回院复查率、糖耐量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产后监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预防感染护理等一系列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母婴的平安,减少患者产后并发症,促使患者糖耐量恢复正常.
作者:刘志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上颌后牙区应用短种植体的小长度和直径.方法:上颌后牙区CT扫描、建立带种植体-基台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短种植体的直径变化范围为4 ~ 6mm和长度变化范围为6~ 8mm,模拟口内环境对种植体进行负载,调节直径和长度的值,分析种植体-基台复合体位移变化,对上颌后牙区应用的短种植体进行优化.结果:垂直(颊舌)向加载条件下,随着变量直径(D)和长度(L)的增加种植体-基台复合体位移峰值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范围分别为1.15 ~1.86(E-2)Mpa和1.90~ 4.97(E-2)MPa,下降幅度分别为38%和61%.变量D对其位移峰值的影响大于变量L.垂直向加载时,当D≥4.90mm且L≥4.75mm,种植体-基台复合体位移峰值曲线的曲率位于-1和0之间.颊舌向加载时,当D≥4.90mm且L≥4.90mm,种植体-基台复合体位移峰值曲线的曲率位于-1和0之间.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上颌后牙区种植体要选择长度≥4.90mm,直径≥4.90mm的种植体.
作者:王晗;朱杨;李鹤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