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上前牙的疗效分析

赵进峰;尹蒙熔;樊马娟

关键词:改良式GBR技术, 即刻种植术, 即刻修复
摘要:目的:评估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上前牙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共12颗满足即刻种植术适应症的无法保存的上前牙,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12枚,均于术后完成即刻临时冠修复,4~6个月后永久修复.种植永久修复后随访6 ~12个月,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骨结合情况,统计种植义齿成功率.结果:12例患者12枚种植体均无感染、松动,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骨结合良好,未见明显病理性骨吸收,无种植体周围炎症出现,软组织健康,种植体成功率100%,患者对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适应症的前提下,采用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上前牙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在通过超声乳化术后发生的角膜水肿的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59例324眼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手术,在超声乳化术后,观察角膜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治疗.结果:通过研究得出73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其中轻度者37眼,水肿4d内自行消退;中度有25眼,水肿7d内消退;重度者11眼,水肿在13~ 16d左右消退.结论:术前完善各种检查,术中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应对患者及时治疗、观察以及护理,即可有效的防止角膜失代偿引起的水肿,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复明效果.

    作者:冯丽华;赵秉鑫;尉露露;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40例改良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改良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优点.方法:对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改良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进行手术治疗,用温生理盐水置换硬膜下血肿.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40例硬膜下血肿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型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明显较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英夫;李明军;陈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佳木斯地区献血者艾滋病与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分析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一种传染病,HIV以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靶细胞进行攻击,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病死率较高,艾滋病目前已是全世界疾病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即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已经被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

    作者:苏明辉;黄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型螺旋型肠胃管安置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传统管(胃管和鼻肠管协同)和新型管(专利产品螺旋型肠胃管)在胃大部切除术安置过程中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96例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二组,即对照组(胃管和鼻肠管协同)100例,实验组(新型管)96例.对照组(胃管和鼻肠管协同)是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将胃管送至胃内;实验组(新型管)是将设计一体的螺旋型肠胃管同样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前端,操作方法按胃管留置操作规程进行.结果:实验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管道移位、管道堵塞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安置新型专利产品螺旋型肠胃管(简称新型管)的舒适度明显优于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简称传统管);在两种管道安置过程中及留置期间,新型管并发症管道阻塞、管道移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郝佳丽;曹玉杰;张秀华;刘媛;都继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活性维生素D3对UUO模型大鼠肾间质OPN、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3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模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理过程中对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寻找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方法.方法:36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2)、UUO模型组(n=12)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n=12).于输尿管上1/3处用手术缝线结扎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及UUO模型组大鼠.罗盖全(骨化三醇)给予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灌胃,共28d.UUO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第14天、第28天分批处死各组大鼠,留取造模侧肾脏供病理分析.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值和肌酐(Scr).HE染色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情况,OPN及TGF-β1在大鼠肾脏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果:随着梗阻时间延长,UUO模型组、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大鼠肾脏病理肾小管结构紊乱、周围肾间质增宽,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低于UUO模型组(P<0.05).OPN、TGF-β1在UUO模型组和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UUO模型组OPN、TGF-β1的表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①OPN、TGF-β1的表达随着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提示OPN、TGF-β1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②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UUO模型组改善,且OPN、TGF-β1表达减少,表明活性维生素D3可减少TGF-β1、OPN表达,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刘艳姝;桑吉武;刘中柱;史为伍;牛效清;张国艳;赵春艳;蔡天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新生患儿,均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对症性的围术期并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10例惠儿均戍功进行了手术,其中显效7例,剩余2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瘘并感染,经对症处理及抗感染、充分引流后均痊愈出院.伤口愈合时间4 ~7d;平均(5.18±1.63)d.住院时间23 ~31d;平均(26.46±7.27)d.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对症性的围术期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庞燕梅;甘瑞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MP-1、TIMP-2在下肢静脉曲张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采集手术中的曲张和正常大隐静脉样本,研究在曲张大隐静脉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的表现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12 ~2014-10通过血管外科收治的大隐静脉手术治疗患者32例(患肢40条),选取男18例,女14例,年龄38 ~75岁,平均57.5岁.选取静脉主干曲张明显的部位割作标本.依据CEAP法,将40条曲张大隐静脉分俩组:C1 ~ C3组(怠肢24条)、C4~C6组(患肢16条).对照组选用一定期间我院骨外科和血管外科,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外伤(没有下肢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家族史)需要截肢的正常10条大隐静脉.男性截肢者7例(患肢7条),女性截肢者3例(患肢3条),年龄24 ~70岁,平均46.6岁.本实验分为俩组实验组及其对照组,俩组的实验方法是通过免疫纽化来显示MMP-1、TIMP-2在大隐静脉中的表达概率.结果:对照组大隐静脉壁中MMP-1的表达量较少,但是实验组曲张大隐静脉壁中表达量增多(P<0.05),C4~C6组和C1~C3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大隐静脉壁中TIMP-2也可以表达,但在实验组曲张大隐静脉壁中表达增加(P<0.05),C4~ C6组和C1-C3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曲张的血管重塑可能与MMP-1、TIMP-2的异常表达相关.

    作者:许建辉;刘程伟;王石;金松;王树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目的:主要讨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方法:对6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与物理治疗法,进而对照观察.结果: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组,共32例,其治疗效果优于物理治疗法的35例.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中,两组疗效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蛛网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的防治具有很高的疗效,而且安全性也较为理想.

    作者:王维峰;宣兆博;杨福义;杨琳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水飞蓟茎叶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通过已经建立并且行之有效的化学筛选(LC-MSn)和活性筛选集成系统获取水飞蓟茎叶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95%乙醇提取药材获得总提取物,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总黄酮类化合物,多种色谱方法(sephadex-LH20,HPLC等)相结合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NMR谱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Fe2+半胱氨酸诱导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进行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从水飞蓟茎叶中首次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这5个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8.5~11.2.结论:从水飞蓟茎叶中获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抗氧化活性与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关系.

    作者:陈效忠;常鑫;吕红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在ICU护理中加入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07 ~2014-07收治于我院ICU科室的50例患者作为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层级护理组,另选取2012-07 ~2013-07收治于我院ICU科室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我科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在ICU护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层级护理组护理质量为(95.26±3.48)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90.82 ±3.84)分,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层级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提升医疗水平,优化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罗莲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80例内科疾病中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进行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我院满意为9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内科疾病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凤莲;刘慧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婴幼儿肠套叠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婴幼儿肠套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肠套叠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健康教育,从患儿家长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儿12个月内复发率等方面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婴幼儿肠套叠护理中对患儿家长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患儿的肠套叠复发率.

    作者:王佩珊;李佳;王莹;张雪;孔祥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法舒地尔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Nogo-A的影响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5只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h、12h、24h、72h和7d时段的假手术组(Sham组,35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35只)、法舒地尔治疗组(35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10mg/kg).HE染色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ogo-A表达.结果:①肉眼观察:Sham组两侧大脑半球对称;HIBD组随时间延长脑组织水肿加重,可见大脑半球坏死灶;法舒地尔治疗组脑组织水肿减轻.②HE染色:Sham组脑组织结构形态正常.HIBD组可见细胞肿胀,核固缩、裂解,炎性细胞增多;法舒地尔治疗组神经细胞水肿及核固缩数量减少.③免疫组化:Sham组Nogo-A可见少量表达;HIBD组Nogo-A阳性细胞12h开始升高,24h达峰值,随后表达逐渐降低;法舒地尔治疗组除6h时间点外,各时间点的表达均低于HIBD组(P<0.01);HIBD组和法舒地尔组阳性细胞数多于Sham组(P<0.01).结论:法舒地尔通过抑制Nogo-A的激活,促进了轴突再生和修复,保护神经细胞,为临床防治HIBD提供了实验性的理论基础.

    作者:孟庆云;李丽;邵巍;聂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和Ki-67表达相关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及Ki-67表达变化与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线性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癌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标本中Ki-67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病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与患者年龄无关,但与肿瘤大小(P<0.05),TNM分期(P<0.01)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Ki-67表达与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i-67高表达患者中IL-10含量较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顸后较差.

    作者:许娜;刘蕾;褚景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马齿笕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及肝脏细菌易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及肝脏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应用硫酸葡聚糖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马齿笕多糖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给药7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测定及肝脏细菌易位检测.结果:DSS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肝脏有肠杆菌易位,小鼠出现肠道微生态失调.马齿笕多糖治疗7d后治疗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上升,肝脏肠杆菌数量减少.结论:马齿笕多糖可以提高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降低肝脏肠杆菌数量.马齿笕多糖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冯澜;李绍民;代月;马婷;马淑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伴糖尿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伴糖尿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所有符合入组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另外系统地给予与精神病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能运用到自我管理中,其遵医行为的提高,使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伴糖尿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保健行为,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使患者早日康复,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彭红梅;陈春红;陈俊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急诊工作中的重要性

    目的:总结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急诊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观察急诊护士的抢救过程,并对病人痊愈后进行追踪,总结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及观察能力,阐述其重要性.结果: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及观察能力提高可以对整体急诊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所以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及观察能力在急诊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结论: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急诊工作中非常重要,关系到患者能否第一时间得到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也关系到抢救成功率与治疗预后.

    作者:杨杏钻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消痔灵注射液促进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的消痔灵注射液(Hemorrhoid Injection)对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ma endothelial cells)凋亡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消痔灵注射液3个实验组,采用细胞培养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消痔灵注射液对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HECS均呈现生长状态,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呈现凋亡改变.消痔灵注射液对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干预与给药剂量及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其能使血管瘤内皮细胞停滞在Go/G1期,从而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流式分析结果表明给药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痔灵注射液促进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其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善昌;梁显峰;姜炳华;闫磊;宁尚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增龄对大鼠阴茎海绵体内CSE及H2S含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CSE、H2S含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确增龄中ED发生的机理.方法:选择2月龄、8月龄、16月龄及24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各10只,按月龄不同分成四组(A、B、C、D组).于相同环境下给予相同饲料喂养四周后第1日给予阿朴吗啡100μg/kg于每只大鼠的颈项背部皮下注射,然后持续观察60min并记录勃起次数.第2日在给予电刺激3V和5V、2ms、25Hz下分别测定每只大鼠的ICP/MAP.切取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分别测定H2S和CSE含量.结果:随月龄增加,大鼠海绵体内H2S和CSE含量均下降,大鼠阴茎勃起次数减少.结论:增龄对于海绵体组织内CSE、H2S水平有显著影响,内源性H2S在大鼠阴茎勃起过程中起促进阴茎勃起的作用,阴茎海绵体组织内CSE表达减弱导致H2S含量减少是老年性ED的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张天宇;杜从林;迟宝进;胡存利;罗振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90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2012-01 ~2013-01收治的9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45例治疗组和4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肝部分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肝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纽患者采用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结石残留率(2.22%)低于对照组(13.33%),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明显,且结石残留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