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DWI信号及ADC值在肝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计学文;孟凡荣

关键词:肝疾病, 磁共振, 扩散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信号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3-05 120例185个肝占位性病灶,其中肝囊肿77个病灶,肝血管瘤75个病灶,肝细胞癌33个病灶进行DW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肝囊肿、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细胞癌ADC值分别为(2.63士0.11)×10-3mm2/s、(1.72士0.12)×10-3mm2/s、(1.03士0.08)×10-3mm2/s,ADC值逐渐减小.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肝内病灶DWI信号及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在常规肝脏检查应用扩散成像能够检测出平扫无法发现的小病变,但是定性诊断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蜂胶与柠檬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蜂胶与柠檬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生长、产酸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主要致龋毒力因子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蜂胶、柠檬以及两者混合液的小抑菌浓度(MIC)值,通过分级抑制浓度(FIC)指数来判断两者联合使用对S.m(ATCC25175)生长作用的影响,并在低于混合液小抑菌浓度的混合液中培养S.m,用pH计测其培养前后的△pH(酸碱度的变化),同时采用还原性辅酶I氧化法测定混合液对S.m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蜂胶与柠檬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具有相加作用,随着菌混合液浓度的升高,△pH和乳酸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结论:蜂胶与柠檬提取物混合液能有效的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对其产酸及乳酸脱氢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清岭;连爽;赵玥;李宝花;莫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品牌护理在肛肠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医院形象是医院在社会和患者中所处的地位和享有的声誉,是医院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是医院精神面貌和品格特征的体现,也是医院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社会公众中建立起来的整体印象和评价[1].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我们结合肛肠外科护理特点,实施了以“用心管护,快速康复”为核心目标,以“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为口号的护理品牌创建服务,通过实施护理品牌护理服务塑造工程,塑造优质服务品牌,提高了患者整体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就其具体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王凤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啶对成人胸腔手术单肺通气IL-6和IL-8的影响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对成人胸腔手术单肺通气IL-6和IL-8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01~2014-01收治的选择90例成人胸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为持续输注组,在麻醉诱导后实施0.3p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泵注;对照组同期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对两组患分别在麻醉诱导20min (T0),气管插管后10min (T1),单肺通气30min (T2)、单肺通气90min (T3)及再次双肺通气后10min(T4),等五个时间点血桨中IL-6和IL-8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4时间点血清IL-6显著低于对照,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清IL-8显著低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抑制成人胸腔手术单肺通气IL-6和IL-8水平的升高,可降低诱发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作者:杨秀娟;关维;宫雪;耿志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非手术方式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0例国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随机分为2组,A组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B组单纯kegel训练治疗,另有10例对照.结果:A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盆底肌力、漏尿情况均明显好转近似治愈(P<0.01),B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盆底肌力、漏尿情况均有改善(P<0.05),C组对照组2个月后无明显变化,2个月后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和单纯kegel训练治疗均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但前者优于后者.

    作者:高坚欣;吴丽萍;肖淑珠;肖红红;童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二极管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3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眼行二极管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对其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眼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4~6周)平均眼压(20.37士3.02)mmHg,与治疗前眼压(58.46士8.21)mmHg相比,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使用二极管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高眼压,减轻眼痛、头痛症状,且并发症较少、可以反复治疗,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子瑞;王栋;王玉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A125和HE4联合监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CA125和HE4联合监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子宫内膜癌,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功血)及子宫内膜癌妇女各30例的HE4和CA125的表达水平,比较三组间CA125和HE4的表达情况,CA125和HE4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①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的血清HE4水平显著高于功血组及健康对照组.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度为36.67%,特异度96.67%.②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30%,特异度96.17%.③CA125和HE4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63.33%,特异度93.33%.结论:CA125和HE4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癌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盛梅;肖晓超;张丹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癌CYP1B1基因多态性与ER、PR表达的关系

    细胞色素P4501B1 (cytochrome P450 1B1,CYP1B1)是细胞色素P450超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被认为其基因在癌症特异性高表达[1]及由于其影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而成为多种女性癌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致病基因[2~4],但是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本文力图通过检测乳腺癌手术患者血液CYP1B1 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多态性与病理组织ERα、PR表达的关系及病理组织与癌旁组织CYP1B1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国玉芝;曲秀梅;太史婧华;方芳;张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CNA、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PCNA、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蛋白的表达变化,统计分析各组间PCNA、ER和PR表达变化与临床因素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率为89.47%,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P <0.01,P<0.01,P< 0.01).②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表达阳性率为54.74%,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 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表达阳性率为62.11%,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无相关性;而PCNA、E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均无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中PCNA表达增加,ER和PR表达降低,PCNA、ER和PR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PR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作用.联合检测PCNA、ER和PR的表达可以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尚睿;佟丽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学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初探

    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出核酸的提取、分离和定量测定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初步实践表明,综合设计性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李晶;王迪迪;朴金花;孙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文化程度小儿家长对其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小儿家长对其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3-06在我院进行定期体检的110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家长不同文化程度分为A组(≤高中学历)43例、B组(>高中学历)67例,比较分析两组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两组小儿生后3、6个月身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后9个月开始A组的小儿身高在正常范围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儿生后3、6、9个月体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2个月开始A组的处于正常体重范围的小儿比例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文化程度小儿家长对其生长发育状况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应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帮助小儿家长掌握更多的育儿健康知识,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作者:夏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便携式输注泵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应用的观察

    目的:观察输注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持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观察组与间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输注泵持续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法,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张学华;郝风杰;宋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黄素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影响

    目的:检测FN和CD105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为探讨大黄素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的治疗机理提供依据和实验支持.方法:将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大黄素治疗组,经给予大黄素治疗4、6、8、10、12周后,分别观察大鼠视网膜中FN和CD105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的FN及CD105表达均为显著增高,经大黄素治疗的大鼠视网膜中FN与CD105的表达较糖尿病对照组却有明显下降.

    作者:李明存;刘远光;张涤;王冬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5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我科室2012-10~2013-10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30~70岁,共225条患肢,其中75条患肢为双下肢病变,合并小腿部溃疡的63条患肢,踝部溃疡的76条患肢,56条患肢出现不同程度的湿疹性皮炎,50条患肢为局部泡沫硬化剂治疗复发,62条患肢为传统手术术后复发,均进行大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进行手术治疗,现对术后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收治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术后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关静;郗丽艳;刘彦辉;刘春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Survivin和PLK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保罗样激酶1(polo样激酶PLK1)和抗凋亡蛋白(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CC)检测54例 AL初治患者骨髓细胞中PLK1和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经过标准化化疗方案化疗后分为缓解组、未缓解组.并取19例健康体检成人(同期间在本院确诊的非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PLK1和Survivin在初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其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PLK1和Survivin高表达组CR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LK1和Survivin的过表达对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地影响,有希望成为急性白血病预后判断的监测指标.PLK1和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LK1的过表达可能促进Survivin的表达,增强Survivin的抗凋亡活性.

    作者:于广晴;赵田华;倪蕾;张小霞;赵悦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元学习评价体系在口腔正畸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技术性和经验性较为突出,其基础理论知识涉及范围广,大多数基本概念都抽象复杂、与临床实践密切联系,是口腔医学中较难学的课程之一.在大学本科阶段,口腔正畸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课间实习和临床见习,使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核心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使实验教学事半功倍,我们在正畸学实验课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口腔正畸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杨东红;杨洪升;李晓光;郑嵘;赵刚;叶之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5例门诊呕血病人应急抢救及护理

    呕血是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一种表现,大量呕血可造成机体急性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是常见的临床急症.2012-01~2013-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病人中突发呕血5例,经现场紧急救治并安全转运,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01~2013-12门诊就诊病人突发呕血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41~53岁,平均47.5岁.病人发病地点:就诊诊室1例,内科候诊区2例,彩超室1例,采血室1例.

    作者:马金丽;何文杰;王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的二维应变研究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心肌梗死(MI)患者和正常人左室各节段室壁的二维应变(2-DS),探讨STI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的价值,为MI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MI患者33例为实验组,33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采案心脏四腔心、三腔心、二腔心及左室短轴(心尖、乳头肌及二尖瓣水平)切面的高帧频二维动态灰阶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各个室壁节段的二维应变.结果:①正常组的各节段应变-时间曲线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分布均一,且波峰、波谷清晰明显,峰值高度均匀一致,心梗组各节段应变-时间曲线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分布杂乱无序且部分节段的曲线呈现相反方向.②心梗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纵向应变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0.01);心梗组左室短轴(心尖、乳头肌及二尖瓣水平)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0.01).结论:结论STI能够准确定量地评价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进而诊断MI.

    作者:曹霞;徐景俊;王薇;潘宁;张瑞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427例赫哲族儿童龋病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赫哲族427例儿童患龋情况的调查分析,掌握该民族儿童的患龋情况及治疗状况.方法:选择赫哲族儿童427例,其中男218例,女209例.采用分层、等比、整群抽样的方法,按性别分层.采用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表填写.结果:427例赫哲族儿童总患龋率为84.07%,女生患龋率(88.52%),明显高于男生(79.82%),赫哲族城镇儿童的患龋率明显低于农村儿童且龋齿充填情况明显优于农村儿童(P<0.05).结论:赫哲族儿童患龋率高,应增强赫哲族儿童口腔预防保健.

    作者:孔宇;杨青岭;赵玥;李林;尉荣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磁共振DWI信号及ADC值在肝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信号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3-05 120例185个肝占位性病灶,其中肝囊肿77个病灶,肝血管瘤75个病灶,肝细胞癌33个病灶进行DW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肝囊肿、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细胞癌ADC值分别为(2.63士0.11)×10-3mm2/s、(1.72士0.12)×10-3mm2/s、(1.03士0.08)×10-3mm2/s,ADC值逐渐减小.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肝内病灶DWI信号及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在常规肝脏检查应用扩散成像能够检测出平扫无法发现的小病变,但是定性诊断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作者:计学文;孟凡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3年上半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上半年门诊处方,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处方833张,占总处方34.48%.单联用药87.39%,二联用药12.60%,注射剂给药56.06%.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在用药比例、药物品种选择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等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干预督查.

    作者:张红梅;傅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