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斌;李百鑫;王秀丽;高姬岭;王晗
目的:探讨难治性腹水患者腹部置管放水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装置对30例难治性腹水患者进行腹部置管放水治疗.结果:经过对30例患者治疗的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心理压力,避免腹水迅速增长引起腹压增大而影响心肺功能,使腹水增长速度得到控制,使病人能正常进食正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使之感到生存的希望,同时也为家庭护理提供了便利.
作者:李永萍;何文杰;王振杰;冀艳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根据服务对象需求,积极探索复印病历便民、利J民措施,全面推行复印病历“五式工作法”.即,首问负责式、提前预约式、邮寄代办式、跟踪回访式、特事特办式,营造了良好医患环境,受到社会各界及服务对象一致好评.
作者:车莉;刘永华;柴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强度纤维牙周夹板在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齿松动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患有牙周炎并发生牙齿松动的患者60例,共208颗牙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共116颗患牙,对照组患者30例,共92颗[患牙.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常规药物治疗后,观察组使用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对松动牙齿进行固定,对照组使用结扎丝牙周夹板对松动牙齿进行固定.通过患者3~12个月的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附着丧失程度、探诊深度、牙龈出血状况以及菌群分布情况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牙齿固定夹板的整齐程度.结果:观察组6个月后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程度等均比之前有所好转(P<0.05),而牙龈出血状况、牙齿菌群分布等状况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与牙齿固定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6个月后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程度等均比之前有所好转(P<0.05),而牙龈出血状况、牙齿菌群分布等状况在6个月后,与牙齿固定前相比恶性程度有显著增高的趋势(P<0.05),在3个月的检查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固定措施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附着丧失程度和探诊深度检测状况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牙龈出血数和牙齿菌群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齿松动治疗中采用高强度纤维牙周夹板固定疗效显著,对减少牙齿出血和口腔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黄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A125和HE4联合监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子宫内膜癌,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功血)及子宫内膜癌妇女各30例的HE4和CA125的表达水平,比较三组间CA125和HE4的表达情况,CA125和HE4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①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的血清HE4水平显著高于功血组及健康对照组.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度为36.67%,特异度96.67%.②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30%,特异度96.17%.③CA125和HE4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63.33%,特异度93.33%.结论:CA125和HE4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癌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盛梅;肖晓超;张丹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骨科高龄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护理干预,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方法:对骨科2012-05~2013-06,22例60岁以上骨高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各种认知功能障碍,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结果:22例患者在出现症状后3~7d内,精神活动良好.结论:骨科高龄患者术后一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可以尽早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促使其认知功能的尽早恢复.
作者:宋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针对新形势下我国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结合中药学专业的特殊性及我校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作者对中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得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就课堂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及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作者:白玉华;于春月;申志英;韩成花;何法;陈国有;陈明刚;辛萍;侯丛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显示.方法:选取我院2011-09~2013-09肝脏多层螺旋CT且同期进行DSA检查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和DSA检查中肝动脉起源、分布、走向进行观察,统计和比较变异类型及发生率.结果:本组78例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正常型59例,19例肝动脉变异.其中,15例为Michels分型,4例为Michels分型未包括.DSA检查,正常型56例,22例肝动脉变异.其中,17例为Michels分型,5例为Michels分型未包括.多层螺旋CT和DS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符合率为88.64%.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种类较多,情况复杂,多层螺旋CT和DSA检查肝动脉解剖变异符合率较高,且各具优势.
作者:许传斌;李百鑫;王秀丽;高姬岭;王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场所,具有工作任务重、节奏快特点,稍有疏忽就可能诱发严重后果,容易引起各种医疗纠纷.如何确保病人手术安全,杜绝一切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落实安全核查制度尤为重要.我院在2010年11月份开始上线电子病历以来,正式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作为一项核心内容纳入手术室管理中,现将我院手术病人的安全核查实践介绍如下.
作者:刘占芬;张学华;孙国娟;熊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构建肛肠外科临床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大学四年级的实习生开展SP教学法进行肛肠外科的教学,结果显示,在进行工厂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是应用标准化病人优点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过SP提供多典型的病例,标准化特点明显,确保了临床教学秩序以及标准的统一;二是保护患者隐私,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三是SP教学法锻炼学生和医患进行交流的能力.但同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SP构建的见习教学模式均为较典型的病例,问题的答案则是标准答案,对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较为不足;二是很难模仿部分体征,需要配合实施;三是SP的来源属于低年资的实习生,具有不稳定性.总之,在临床见习教学时,实施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利于开展肛肠外科教学,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需要继续克服一些问题.
作者:张立海;王娇;王跃生;刘英兰;吉志武;金凤;陈福军;周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0例国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随机分为2组,A组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B组单纯kegel训练治疗,另有10例对照.结果:A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盆底肌力、漏尿情况均明显好转近似治愈(P<0.01),B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盆底肌力、漏尿情况均有改善(P<0.05),C组对照组2个月后无明显变化,2个月后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和单纯kegel训练治疗均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但前者优于后者.
作者:高坚欣;吴丽萍;肖淑珠;肖红红;童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信号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3-05 120例185个肝占位性病灶,其中肝囊肿77个病灶,肝血管瘤75个病灶,肝细胞癌33个病灶进行DW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肝囊肿、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细胞癌ADC值分别为(2.63士0.11)×10-3mm2/s、(1.72士0.12)×10-3mm2/s、(1.03士0.08)×10-3mm2/s,ADC值逐渐减小.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肝内病灶DWI信号及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在常规肝脏检查应用扩散成像能够检测出平扫无法发现的小病变,但是定性诊断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作者:计学文;孟凡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81例患者分别分成3组各27例,通过采用张力带固定法、螺栓或螺丝钉加压固定法、环扎法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81例患者均治愈好转,其中,62例患者无疼痛、膝关节功能正常,行走自如,下蹲及屈伸均无困难;10例患者无疼痛、膝关节功能正常、有轻度的肌萎缩,下蹲及屈伸稍有困难;9例患者有疼痛感,膝关节屈伸受限,下蹲上下楼梯及屈伸困难.结论:目前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较多,各有各的优缺点,现尚未出现公认的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
作者:杨广禄;李文鹏;孙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上半年门诊处方,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处方833张,占总处方34.48%.单联用药87.39%,二联用药12.60%,注射剂给药56.06%.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在用药比例、药物品种选择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等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干预督查.
作者:张红梅;傅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确立地龙ISSR-PCR佳反应体系.方法:通过单因素设计试验对影响ISSR-PCR的不稳定性因素进行处理与优化,其中包括模板DNA浓度的优化,ISSR引物的筛选以及其佳退火温度的确定,从而确定了ISSR-PCR佳反应体系.结果:模板DNA佳浓度为10 ng/μL,共筛选出7个地龙ISSR-PCR反应体系佳引物及其佳退火温度.结论:对地龙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与建立,以更好地应用于地龙遗传多样性实验研究.
作者:刘涛;张伟;刘娟;张磊;周清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小儿保留灌肠中,用一次性新型硅导管连接注射器代替传统的头皮针及肛管灌肠方法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科2013年900例患儿分实验组(采用一次性14号新型硅导管连接注射器)和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头皮针和肛管)分别进行保留灌肠,观察显效率、测定成功率、测评家长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显效率高,操作成功率高.结论:用新型一次性硅导管代替小儿头皮针及肛管做小儿保留灌肠,不仅药物损失量小,操作成功率高,显效率高,而且质地软硬适中,操作过程时间短,患儿痛苦小.
作者:王庆双;刘春威;王振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CNA、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蛋白的表达变化,统计分析各组间PCNA、ER和PR表达变化与临床因素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率为89.47%,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P <0.01,P<0.01,P< 0.01).②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表达阳性率为54.74%,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 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表达阳性率为62.11%,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无相关性;而PCNA、E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均无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中PCNA表达增加,ER和PR表达降低,PCNA、ER和PR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PR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作用.联合检测PCNA、ER和PR的表达可以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尚睿;佟丽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实验分别用CBCT(牙科三维CT,以下简称CBCT)法与X线片插针法测量同批离体牙根管弯曲度,比较测量所得数值,进而讨论CBCT法直接应用于根管弯曲度测量的可行性.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及选择标准从2010年至今,随机收集就诊于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18例患者,并因严重牙周病、正畸需要、外伤等原因脱离的患牙23颗.一级纳入标准:1)目的牙根完整,且根尖孔发育成熟,根管形态未经医源性改变;2)能够完全暴露根管口;3)因C型根根管系统形态的复杂性原因,故除外.二级纳入标准:为了避免样本误差,所有恒牙均以离体形态显示,根管可以疏通至距解剖性根尖孔0.5cm处.共收集符合二级纳入标准离体牙21颗(共计38个根管).
作者:唐海波;王本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口义齿在修复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HE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修复要点.方法:1例HED导致全口牙列缺失,进食困难、自觉容貌苍老的儿童患者,常规完成全口义齿,3年内追踪观察、更换义齿.结果:全口义齿修复后咬合关系良好,恢复部分咀嚼功能,至两年半时出现下颌前伸,义齿呈反牙合形式,重新全口义齿修复.结论: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患者应早期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外貌、发音和咀嚼功能,同时应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加强随访.
作者:刘凤玲;邢国芳;唐丽琴;陈键;熊耀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细胞色素P4501B1 (cytochrome P450 1B1,CYP1B1)是细胞色素P450超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被认为其基因在癌症特异性高表达[1]及由于其影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而成为多种女性癌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致病基因[2~4],但是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本文力图通过检测乳腺癌手术患者血液CYP1B1 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多态性与病理组织ERα、PR表达的关系及病理组织与癌旁组织CYP1B1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国玉芝;曲秀梅;太史婧华;方芳;张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比超声心动图和螺旋CT左心室功能各项指标,探讨超声心动图和螺旋CT在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06~2012-07我院接诊治疗的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于12h内行超声心动图及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测量值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及左室肥厚检出率.结果:在心功能指标方面两种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方面两种检查结果相关性高(r=0.80~0.93).在LVSV、LVEF方面,超声心动图所测较螺旋CT偏大;在LVEDV、LVESV方面,超声心动图所测较螺旋CT偏小.超声心动图和螺旋CT检出左室肥厚比率分别为71.88% (46/64)和75.00% (48/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左心室功能方面有较好的准确性与相关性,在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方面均有较好的检出率.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