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肠淋巴管瘤: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戴鑫;吕宗舜;王邦茂

关键词:小肠淋巴管瘤, 胶囊内镜, 小肠镜, 手术治疗
摘要:小肠全长约600cm,占消化道长度的70%~80%,其黏膜表面积占胃肠道黏膜面积的90%,但是小肠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其良性和恶性肿瘤之和仅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5%~10%,而小肠良性肿瘤仅占小肠肿瘤的1/4左右[1].小肠淋巴管瘤则更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小肠良性肿瘤,每12000个出生者中发生1例[2].目前相关文献多为单个病例报道.因此,本文通过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为小肠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突发性耳聋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变化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及增殖集落变化情况.方法:测定突发性耳聋患者和听力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EPCs数量及培养7d后增殖集落数量.结果:突发性耳聋组外周血中EPCs计数为(36.5±2.58)个/20万单个核细胞,听力正常健康人EPCs计数为(85.3±6.55)个/20万单个核细胞,EPCs增殖集落计数分别为(2.01±0.31)个和(3.80±1.05)个,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EPCs数量及增殖集落数量下降,在机体修复过程中不能满足要求而引起耳聋等临床症状.

    作者:杨东;周慧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离子型对比剂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的探讨

    目的:通过多种诱导剂测量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对比剂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指导临床选择药物.方法:选择患者22例,年龄14~64岁.静脉注射离子型对比剂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30 mL,在注射对比剂前(Time1)、10 min后(Time 2)、20 min后(Time 3)抽取静脉血n5 mL,分别采用肾上腺素、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花生四烯酸通道的检测中发现,Time 1血小板聚集率低,Time 2血小板聚集率高,Time3血小板聚集率有所降低,但仍高于Time 1.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Time 1与Time 2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ime 1与Time 3、Tine 2与Time 3比较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肾上腺素通道的检测结果表明,Time 1血小板聚集率低,Time 2达到高,Time 3血小板聚集率有所降低,但仍高于Time 1,但3组之间比较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腺苷二磷酸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中,Time 2血小板聚集率低,Time 3血小板聚集率高,但3组之间比较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通过花生四烯酸途径促进血小板聚集.

    作者:陈强;刘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Sonoclot体外监测低分子肝素及磺达肝癸钠的抗凝作用

    目的:探讨Sonoclot凝血仪在分析监测凝血与血小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在gb试剂杯加入不同浓度的低分子肝素钠(0~1.6 IU/mL抗Xa因子)、低分子肝素钙(0~1.64 IU/mL抗Xa因子)、磺达肝癸钠(0~1.52 μg/mL),抽取10例健康志愿者血样,并加入有药物的试剂杯中,用Sonoelot凝血仪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分别包括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R)和血小板功能(PF).结果:(1)3种抗凝药物随着浓度的增加,其ACT值逐渐增加,CR值逐渐下降,PF值逐渐下降.(2)对于同一治疗量的3种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钠(1.2 IU/mL抗Xa因子)与低分子肝素钙(1.23 IU/mL抗Xa因子),其ACT、CR、PF3个参数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磺达肝癸钠(0.77 μg/mL)与低分子肝素钠(1.2 IU/mL抗Xa因子)和低分子肝素钙(1.23 IU/mL抗Xa因子)相比,其ACT、CR、PF3个参数均有差异性,均P<0.01.结论:Sonoclot凝血仪可以快速检测低分子肝素及磺达肝癸钠的抗凝效果以及对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可以对临床给药剂量和个体化治疗做出指导.

    作者:徐晶晶;张梅;周欣;王飞;姜铁民;刘千萍;潘坤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米诺环素口腔贴片处方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米诺环素口腔贴片的处方.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FSH6、卡波姆974PNF和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分别以盐酸米诺环素在1、2、3h的累积释放度和粘附力为指标,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三次多项式分别描述各时间点累积释放度及粘附力与3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其中一个较优数学模型绘制效应面图.各时间点累积释放度的效应面二维等高线图的佳释放区域的重叠部分,与佳粘附力的交集区域即为佳处方区域,选择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采用二次项拟合的相关系数优于三次项拟合和线性方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盐酸米诺环素口腔贴片的优化处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FSH6、卡波姆974P和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分别为3mg、3.5mg和1.5mg.佳处方在各时间点的释放度和粘附力的实测值在预测范围内.结论:由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盐酸米诺环素处方的优化.

    作者:刘丽丽;王成港;王平保;龚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98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临床特点,提高对AS早期诊断率以利于及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形式、首发关节或部位、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MRI影像等临床特点.结果:发病形式多隐匿,首发关节多见于骶髂关节,首发症状多以下腰部疼痛为主,且尤以夜间痛明显.骶髂关节MRI 134例,占67.68%,以双侧骶髂关节骨髓水肿及软骨破坏为主,单侧骶髂关节病变者少见.HLA-B27阳性者183例,占92.42%.血沉阳性者160例,占80.81%.C反应蛋白阳性者141例,占71.21%.类风湿因子阳性4例,占2.02%.结论:在已经确诊的AS患者一级亲属中筛查早期患AS患者.骶髂关节MRI及骶髂关节解剖特点提示AS患者侵犯骶髂关节顺序,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后更易早期确诊AS,以利于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率.

    作者:王景丰;田德润;王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薯蓣皂苷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C)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5组,对照组、模型组(150μg/mL的Ox-LDL)、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4.8、12、30μg/mL),用MTT法检测EC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分析测定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EC的NO浓度;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内皮素(ET)浓度;Western Blot测定内皮细胞eNOS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使EC的凋亡率、ET的浓度显著升高(49.6±10.44vs 30.0±3.27,P<0.01;25.89±2.07vs16.93±1.64,P<0.05);使EC的存活率、NO的浓度、e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64.89±1.02vs 100±0,P<0.01;27.03±3.12vs59.46±16.19,P<0.01;P<0.01).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EC的凋亡率,降低ET的浓度;提高EC的存活率、NO的浓度以及eNOS蛋白表达水平,且在此药物浓度范围内成浓度依赖性.结论:著蓣皂苷可能通过减少ET的合成与分泌,提高eNOS的表达,使NO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从而对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苏健;郭卫莉;李欣;康毅;高卫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减轻男性患者留置尿管疼痛与不适的临床探讨

    在术前常规导尿中,常遇到患者因导尿所带来的痛苦及导尿后产生的强烈排尿感并引起患者焦虑与恐惧心理,特别是老年男性患者导尿痛苦更大.为了减轻术前导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体现人文关怀,在手术室内全身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插入和留置气囊尿管.但是即便如此仍有部分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由于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发生尿道部位疼痛、憋尿感等不适甚至躁动[1].这已成为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不但可造成患者的痛苦,而且有刀口撕裂的危险,若是骨折复位术还有脱位的可能,同时也将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为此,笔者尝试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用2%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注入尿道并涂擦尿管后插入并留置尿管来减轻麻醉苏醒期留置尿管患者的疼痛与不适,减少躁动的发生.

    作者:孙建合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ER-β、MEK-2、p-ERK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β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上游激活酶MEK-2和下游激活酶pERK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4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ER-13、MEK-2和p-ERK的蛋白表达.结果:ER-β、MEK-2和p-ERK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表达高于正常内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异位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ER-β和MEK-2、p-ERK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表达呈正相关( r=0.628,P<0.01;r=0.559,P<0.01).MEK-2和p-ERK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表达呈正相关(r=0.699,P<0.01).结论:ER-β、MEK-2和p-ERK在EMs组织中高表达并呈正相关,MAPK信号通路可能与ER-β相互作用,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祥翠;朱颖军;林琬君;陈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尼可地尔对部分血运重建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冠心病部分血运重建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9例进行部分血运重建治疗后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患者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尼可地尔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5 mg口服,每日3次,观察4周.观察术后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术后随访时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尼可地尔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对部分血运重建患者心绞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长红;李广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2F3、C-myc和Bcl-2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2F3基因及其下游相关基因C-myc和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E2F3、C-myc和Bcl-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揭示BT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不同病理分期及组织分级的BTCC标本和正常膀胱黏膜中E2F3、C-myc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2F3 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TCC组织中E2F3、C-myc与Bcl-2蛋白的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2F3表达阳性率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正常膀胱黏膜中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肿瘤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P<0.01).肿瘤组织中E2F3 mRNA阳性表达而正常黏膜中E2F3 mRNA呈阴性表达.C-myc及Bcl-2在移行细胞癌组及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移行细胞癌组C-myc表达与病理分级、组织分期有关(P<0.01),Bcl-2的表达率只与病理分级相关(P<0.01).结论:E2F3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其不仅是膀胱癌的诊断与预后指标,而且为膀胱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E2F3与靶基因C-myc和Bcl-2的表达密切相关,E2F3可能通过与C-myc及Bcl-2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昌盛;吴长利;胡海龙;孙岩;陈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患者多罹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其基本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而引发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并导致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心肌梗死的风险.许多研究显示,在此过程中止凝血系统参与并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因素改变对血栓形成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孔繁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侧脑室注射氯胺酮降低成年SD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氯胺酮对成年SD大鼠在体海马区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C-1组)和对照组(C组),前者经右侧脑室注射50μg氯胺酮(生理盐水稀释至5μL),后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记录在体海马区LTP.结果:高频刺激后30min时,C组和C-1组分别为条件刺激PS幅值的(216.29±12.11)%和(138.04±6.50)%(P<0.05);刺激后60min时,分别为(202.33±11.53)%和(149.60±10.86)%(P<0.05),C-1组LTP突触可塑性改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侧脑室注射氯胺酮可显著降低成年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

    作者:郭东勇;谭涛;田心;王国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方抗生素糊剂在乳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复方抗生素糊剂作为乳牙根管充填材料治疗乳牙牙髓炎、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设Metapex糊剂作为对照组,复方抗生素糊剂为试验组,对985例患儿,1200颗患牙髓炎、根尖周炎的乳牙行根管治疗术.术后追踪复查,复方抗生素组共有612颗乳牙行根管治疗术,600颗乳牙接受随访,Metapex组共对588颗乳牙行根管治疗术,569颗乳牙接受随访,观察6个月及1年后的成功率.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复方抗生素糊剂与Metapex糊剂对患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乳牙行根管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复方抗生素糊剂组的远期疗效略高于Metapex组.结论:复方抗生素糊剂的抗菌力强,维持时间长,渗透性强,刺激性小,成份稳定,疗效持久,更适合乳牙根管治疗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边可胤;张向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两种抗生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1 671例确诊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并服用莫西沙星或阿奇霉素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药物的治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种药物的病原学治愈率分别是:莫西沙星为83.61%,阿奇霉素为73.28%,但两种抗生素病原学治愈率均有逐年递减的趋势(均P>0.05).(2)临床学治愈率分别是:莫西沙星为74.88%,阿奇霉素为88.91%.结论:莫西沙星的病原学治愈率高于阿奇霉素,而阿奇霉素的临床学治愈率好于莫西沙星.

    作者:展小飞;王树椿;陈昭;刘全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红素加氧酶-1与肝移植

    在肝移植过程中,移植物的缺血缺氧是不可避免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e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限制了肝移植存活率,通过某种方式上调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在许多动物移植模型中被证实具有减轻移植物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RI)和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同时,人为诱导时,HO-1可减缓病理进展、促进供体特异性耐受.本文综述了HO-1的生物学特性、诱导和调控机制及对肝移植的影响3个方面的新研究成果.

    作者:杜杰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症手足口病颅神经损害早期误诊为并发喉炎6例临床分析

    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当并发脑干脑炎引起后组颅神经及呼吸肌麻痹时,临床可表现为吸气性喉鸣、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与急性喉炎有相似之处,易混淆诊断,延误治疗.天津市儿童医院传染科自2010年4月-12月共收治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脑干脑炎210例,其中有6例重症病例曾于外院误诊为并发急性喉炎,总结如下.

    作者:刘晓军;邹映雪;张玉琴;吴波;刘丽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腺素β4与肝纤维化

    胸腺素是一种表达在大多数哺乳类动物细胞的小分子肽家族,胸腺素-β4 (Thmosin-β4,Tβ4)是其中一员,对机体起着多重生物学作用.肝纤维化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但是近50年其有效治疗方法没有得到明显提高[1].本文就Tβ4的生物学特性,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郭瑞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老年膝关节镜术患者股神经阻滞半数有效剂量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是近年来在区域麻醉领域的一项新技术,使解剖结构和注药过程清晰可视,确保穿刺针的定位准确,同时避免穿刺针误入血管或神经内,神经阻滞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1].该技术也适用于老年患者[2],局麻药剂量是神经阻滞成功的关键因素,下肢阻滞所需局麻药剂量较大,超声引导下能否减少老年患者股神经阻滞所需局麻药剂量尚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老年膝关节镜术患者股神经阻滞用药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壮;董伟;Joomye S;马琳;王国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pEGFP-C2-FOXC1-C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将人FOXC1-C基因定向连入pEGFP-C2质粒,使FOXC1-C蛋白可与绿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内融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FOXC1-C蛋白的功能及定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EcoR I和NotI双酶切方法,从pcDNA3.1(+)-FOXC1-C质粒中获得FOXC1-C蛋白的cDNA羧基末端;连入pEGFP-C2质粒的C端.将构建成功的pEGFP-C2-FOXC1-C质粒转染入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1)将该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可见FOXC1-C片段;(2)转染重组质粒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1)FOXC1-C cDNA羧基末端成功连入pEGFP-C2质粒;(2)FOXC1-C蛋白可与绿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中融合表达.

    作者:刘博;董亮;李颖;郝永娜;魏瑞华;东莉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选择腹腔镜手术时机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设置观察组62例为实施手术距发病时间≤72h的患者,对照组67例为实施手术距发病时间>72h的患者.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C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成功行LC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中完成LC的患者(P<0.05).结论: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炎症急性期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LC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炎症后期LC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手术成功率下降.

    作者:高昊鹏;章志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