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镜月;安亮;梅梅;杨松
目的:探讨FLI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于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FLIP的检测.结果:FLI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67.1%,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15%;良、恶性病变之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甲状腺孔头状癌各临床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LIP可有效地区别良、恶性甲状腺病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标志.
作者:陈福军;张立海;王娇;王桂梅;钟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浆胰淀素(amylin)、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把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组(EH伴IR,27例)和高血压不伴胰岛素抵抗组(EH不伴IR组,23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胰淀素、ADMA并分析高血压IR与胰淀素、ADMA的关系.结果:EH伴IR组和EH不伴IR组胰淀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49±0.62 )mg/L、(0.46±0.63)mg/L、和(0.41±0.36)mg/L (P<0.05); EH伴IR组和EH不伴IR组ADM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51±0.78)μg/L、(1.46±0.72)μg/L和(1.28±0.6)μg/L (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mylin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呈正相关;在EH伴IR组Amylin与IRI显著正相关(r=0.673;P<0.01)ADMA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在EH伴IR组呈正相关;(r=0.410;P<0.05),在EH不伴IR组无相关性.ADMA、Amylin两者呈正相关(r=0.390;P<0.05).结论:血浆胰淀素和ADM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血浆胰淀素和ADMA的表达可能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爱群;张磊艺;杨军;王凤玲;张洪亮;董天崴;刘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验证诃子提取液对粪肠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诃子提取液对粪肠球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诃子提取液对粪肠球菌的小抑菌浓度为0.625 g/mL.结论:诃予提取液对感染根管内粪肠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作者:冯瑶;王闰;赵亭;申琳;陈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AQP1、ALP在肺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为找到一种简便易行且敏感性较高的肺腺癌早期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抽取高度可疑肺腺癌住院患者血清163例(不含酗酒者),随访留取终确诊的31例患者血清;抽取30例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健康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中AQP1、ALP表达情况.结果:肺腺癌患者血清中的AQP1、AL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中AQP1、ALP的表达异常有助于肺腺癌早期的诊断.
作者:阎红娥;尤雷;鲍文华;张秀玲;王宽;王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1,MTA1)和Bcl-2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肺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在肺腺癌的进展中是否存在相关性,为丰富肺腺癌发生、发展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且为诊断肺腺癌是否已经发生提供新的思路,从而判断预后,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的的方法检测60例肺腺癌标本及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Bcl-2和MT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肺腺癌癌灶组织中Bcl-2中的表达率65.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率16.7%,两者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的表达与肺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癌灶转移范围密切相关(P<0.05);MTA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1.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率16.7%,两者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MTA1蛋白的表达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两者随病情的进展表达呈加强趋势和正相关表达.
作者:张标;朱晓峰;刘丽;尤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Stargardt病(stargardt macular dystrophy,STGD)由Stargardt于1909年首次报道随即命名,该病是一种黄斑萎缩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少数为显性遗传,患者双亲多有近亲结婚史,也有散发病例,本病例属于散发.发病年龄多集中于6~20岁,视力下降常为首发症状且多为双眼对称,中心视力缓慢进行性减退,终视力可下降到0.1~0.05.
作者:李芳;曹丽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现察,眉上提术可以补充点式重睑的局限性,更广泛的扩大了适应点式重睑的人群.方法:165例其中女152例,男13例的临床观察术前设计、术中手术操作步骤.结果:对165例患者随诊两年以上.153例术后满意,5例术后感觉重睑线不流畅,7例术后感觉加宽,均二次手术术后满意.结论:眉上提术和点式重睑术合并手术术后切口瘢痕小,均是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快.
作者:曲学延;曲学炜;闫海明;杜晓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目前己成为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其中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病高.由于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本世纪内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在肥胖的老年人群.但KOA的病因至今尚未研究明确.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都参与KOA的致病过程,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抗炎与促炎因子的失衡,从而导致关节软骨的破坏和滑膜的炎症反应,其病理特征主要是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骨质再生.
作者:王博;孙庆治;葛洪原;李金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并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根据眼底照相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进行视网膜病变分期.结果:①各组间血清VEGF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R组SDBG、MAGE、LAGE、MODD均高于非DR组和对照组.结论:血糖波动可能通过升高VEGF水平而参与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VEGF可作为判断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指标之一.
作者:韩长雷;杨玉芝;杜馥曼;卫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预备桩道及桩核对纤维桩系统冠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100颗离体下颌单根管前磨牙,采用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将样本分为5组,1组为即刻桩道预备组,2组为2d后桩道预备组,3组为一周后桩道预备组,4组为阳性对照组,5组为阴性对照组.1、2、3组内分别随机分成A、B、C 3个亚组,分别在黏固剂调合15min、30min、60min后进行桩核预备后,经染色及透明化处理.在体式显微镜下记录各亚组冠方微渗漏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周后桩道预备组冠方微渗漏值显著高于两日后预备组和即刻预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15min、30min与60min备牙组的微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桩道预备引起的冠方微渗漏小.针对纤维桩,同一种黏固剂完全固化后,不同桩核预备时机对其微渗漏无影响.
作者:肖月;于佳;王健平;郭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牙周缓释药膜对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典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基础治疗后,局部牙周袋应用牙周缓释药膜,对照组基础治疗后,局部牙周袋应用碘甘油,治疗前后分别检查患者患牙的牙周探诊深度及探诊出血情况并记录观察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牙周缓释药膜对治疗牙周炎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涂抹碘甘油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静;王帅;朱建华;侯玉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2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5~75岁,均为食道癌和肺癌患者.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B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间隙选择T5~6或T6~7,局麻药选用1.5%的利多卡因,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注依托咪酯0.2~0.3mg/kg、芬太尼3~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成功后插入双腔导管,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烷,泵入瑞芬太尼并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A组持续泵入1.5%利多卡因5~6mL/h直至手术结束.B组单纯用全麻.记录两组病例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SaO2和ScVO2.结果:B组患者在手术中的ScVO2比手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A组患者较B组也有显著的下降,但SaO2在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显著提高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氧的消耗.
作者:朱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用药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崔万福;韩坤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别探讨玻璃酸钠及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比上述两种方法的疗效有无差异.探讨两种方法短期疗效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病情轻重有无关系.方法:选择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43个膝(双膝13倒),治疗方法为玻璃酸钠(阿尔治)膝关节腔内注射,每次2.5mL,每周一次,5周为一疗程.B组62个膝(双膝12例),治疗方法为第一周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阿尔治)2.5mL后,再注入复方倍他米松1mL.以后四周继续玻璃酸钠(阿尔治)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一次,每次2.5mL.A组和B组治疗疗程结束后2周,根据Lequesne等的有关膝关节OA病情严重性指数评估方法,制定相应观察表.对第一次治疗前及第5次治疗结束后2周膝关节进行评分,分别对A、B两组治疗前后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之后对A、B两组治疗后评分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计算改善率.根据治疗前评分分别将A、B组患者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组,根据改善率将疗效分为有效和无效.使用组内分组的卡方检验对上述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结果:80例病人全部得到回访.A、B两组治疗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治疗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显效13倒(缓解率≥75%),有效31例(缓解率<75%,≥30%),无效3例(缓解率<30%);B组显效16例,有效43例,无效3例.结果显示A、B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玻璃酸钠组(A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病情轻中度和重度的病人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玻璃酸钠组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组(B组)同样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病情轻中度和重度的病人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复方倍他米松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具有较好的、相同的临床效能.两种方法的短期疗效与病情轻重无关.
作者:李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宫颈癌是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之首,约为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72.4%~93.1%.传统的宫颈癌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疗,这对早期宫颈癌疗效较好,对于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自70年代化学治疗途径的出现,宫颈癌的化疗被重视起来,目前,从天然动植物中寻找毒性低、疗效高的抗癌活性成份己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胡玉红;张燕;付丽华;宋继荣;吕敬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上因各种意外致肘后部组织缺损的病例较多.既往采用单纯皮肤移植封创.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自1995年我院采用同侧肋间皮瓣交叉移植修复肘后部创面,辅以有效的皮瓣术前、术后护理,使病人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Ang-1对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脑含水量、脑组织EB含量、VEGF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0只(A组)、脑出血组50只(B组)、Ang-1干预组50只(C组),分别设6h、12h、1d、3d、7d五个时间点各10只,检测脑含水量、脑组织EB含量、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①Ang-1对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水肿有治疗作用,并能有效地减轻BBB的通透性.②脑出血后血肿周边组织VEGF表达增高,可诱导小血管生长,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血液供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③Ang-1干预后VEGF阳性细胞数表达持续增高与微血管生长增高有正相关,能共同促进血肿周边组织的微血管形成作用和血液供应.结论:Ang-1对促进血肿周边新生血管的生成和降低脑水肿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杨慧;侯丽淳;王复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贝飞达联合美沙拉嗪对乙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白介素细胞-10(IL-10)水平的影响,寻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新途径.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四组(n=8):正常对照组(G1)、模型对照组(G2)、美沙拉嗪治疗组(G3)、贝飞速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组(G4),经过不同的处理和治疗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IL-10表达:G2组(9.11±1.79pg/mL)低于G1组(40.89±5.0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4组(32.61±2.79pg/mL)与G3组(24.22±5.13pg/mL)均高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4组IL-10表达增高较G3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贝飞达能提高此过程中IL-10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通过调控IL-10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刘卓勋;颜玉;薛宇;鲍秀琦;姜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HA)纳米粒载体经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后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的表达及表达产物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壳聚糖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复苏成骨细胞株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HA-CS纳米粒载体转染技术,将BMP-2目的基因导入成骨细胞,RT- PCR法鉴定BMP-2的整合和表达;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aphatase,ALP)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N)活性.结果:RT-PCR结果显示BMP-2基因在成骨细胞中稳定表达,而且表达产物增加了成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活性.结论:HA-CS纳米粒作为输送载体可以安全地将目的基因BMP-2导入成骨细胞中并稳定表达,同时增加了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赵熙儒;赵刚;莫宏兵;陈家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筛选乙肝患者血清中的标志蛋白,通过对比乙肝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得到了11个显著的差异点,其中在乙肝患者血清中表达量上调有6个点,表达量下调有2个点;乙肝患者血清中新出现2个点,消失1个点.本研究为乙肝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吴志鹏;谢志勇;林丽彬;柯益彬;李春来 刊期: 2012年第01期